臺灣小吃街百年圓環風華作古 炊煙再起欲待何時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七月二日晚,臺北美食勝地圓環的老字號麻油雞「來興號」老闆許文照父子在攤檔合影留念。「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系老臺北繁榮的象徵,百年圓環的美食亦是老臺北人的共同記憶,然而因經營商販舉步維艱,當晚臺北圓環送走最後一夜,從此百年風華作古,炊煙再起無期。許文照老先生七歲便開始在圓環經營麻油雞,如今已五十三載。 中新社發 鄒輝 攝

    七月二日晚,臺北市長馬英九在臺北圓環與民眾共品最後一口美食。「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系老臺北繁榮的象徵,百年圓環的美食亦是老臺北人的共同記憶,然而因經營商販舉步維艱,當晚臺北圓環送走最後一夜,從此百年風華作古,炊煙再起無期。 中新社發 鄒輝 攝

    七月二日晚,臺北民眾在圓環各家小吃攤前排隊爭品圓環「最後一口」美食。「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系老臺北繁榮的象徵,百年圓環的美食亦是老臺北人的共同記憶,然而因經營商販舉步維艱,當晚臺北圓環送走最後一夜,從此百年風華作古,炊煙再起無期。 中新社發 鄒輝 攝

中新社臺北七月三日電 題:百年圓環風華作古 炊煙再起欲待何時

 

中新社記者 鄒輝 陳立宇

 

圓環,老臺北繁榮的象徵,有「北有圓環,南有龍山寺」之說。百年圓環的美食,亦是老臺北人的共同記憶,寄託著他們對老臺北的共同情感。

 

二日晚,是臺北圓環的最後一夜,因經營商販舉步維艱,圓環正式吹熄燈號。至此,百年圓環風華作古,炊煙再起尚無定期。

 

臺北人爭品「最後一口」

 

一碗淋上濃濃五花肉香的魯肉飯,外加一盤蚵仔煎與花枝羹,這種只有在圓環享受到的鄉土情懷,真的讓臺北人滿足到心底。

 

可惜這種情只能留在臺北人的腦海裡了!二日是圓環最後一天營業,臺北人很多一早就來到這裡品嘗最後一口「美食」。記者晚上八點左右來到圓環時這裡「人滿為患」,各家老字號小吃前都排滿了長隊。

 

臺北市議員陳玉梅二日晚間在圓環舉辦活動,號召民眾共同見證圓環小吃的最後一夜。陳玉梅表示,他的父親臨終前,吃到最美味的小吃,就是在圓環買的,這也成為她一生的記憶。陳玉梅還在個人網站上建立了名為「戀戀圓環」的主題網頁,讓民眾在網頁上可以感懷圓環的昔日風華。

 

臺北市長馬英九特地來到現場,與民眾共品最後一口圓環「美食」。馬英九除了回憶初中時坐公車到圓環大啖美食的經歷外,也表達他對圓環暫時結束感到不舍。

 

在圓環進門處有人設立了一塊「戀戀圓環」留言板,食客們紛紛留下對圓環的懷念之言。一位署名「老鄰居」的食客留下這樣一行字:臺北圓環快樂與夢想交織的時光,一口濃稠的蚵仔煎,加上麻油腰子的香脆,美食永遠讓人意猶未盡。

 

老字號商販戀戀不捨

 

潤餅老店「萬福號」、「順發號」蚵仔煎,賣肉焿的「日月號」,賣四神湯的「吉祥號」,都在圓環屹立半個世紀以上。如今生意蕭條,只得退場歇業,老字號商販們確實黯然神傷,戀戀不捨圓環。

 

許文照老先生七歲便開始在圓環經營麻油雞,如今已五十三載。至於他的「來興號」麻油雞在圓環最早始於何時,他也記不清,最早是他的母親在經營。

 

二日晚八點左右在圓環見到許老先生時,他的麻油雞、麻油腰子早已賣完。「今天的客人至少是平時的六倍,老顧客們都想來嘗最後一口!」許老先生說。儘管圓環最後一天營業,許老先生還是起了個大早,一如往常忙碌,只是心裡難免感傷。

 

許老先生在攤位前猛吸菸,沒有多少表情。林老太在來興號吃了四十年的麻油雞、麻油腰子,二日卻因來得太晚未能品嘗到最後一口,她遺憾不已。「我永遠忘不了麻油腰子的香脆!」臨走林老太對許老先生說。

 

百年圓環風華作古 民眾期待炊煙再起

 

百年圓環風華屹立。老圓環早期是一片低洼沼澤,日據時代被規劃成「圓公園」,吸引許多民眾前往休憩,有了人氣,小販們自然也跟著湧入,「江山樓」、「蓬萊閣」等紙醉金迷的場所也倚圓環而立,是騷人墨客、生意大亨聚會的地方。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將圓環推入殘破之中,但慘遭戰火肆虐的圓環並未因此而倒下,戰爭過後,圓環靠美食重生。

 

一九五四年,小販們自行募款規劃,把馬路鋪上柏油,區分個人的攤位,甚至建議在重慶北路上加透明玻璃罩,宛如商店街的型態。此番整頓使得圓環、南京西路、保安街、歸綏街等形成一個當時臺北最大的夜市--「圓環商圈」,盛極一時。

 

九十年代圓環經歷了兩場大火,圓環從此步入蕭條。而自臺北市政府二00三年改建重新開張後,圓環裡面攤販的生意每況愈下,紛紛出走,以至到了現在吹燈熄號的境地。

 

臺北市長馬英九二日晚表示,未來臺北市政府府計劃將圓環交由專業公司規劃,並徵求熟悉圓環生態的地方人士意見,共同找出最適合圓環的發展模式,以早日恢復圓環榮景。

 

馬英九更在現場留下「再出發前的休息與準備,圓環一定會再生,請大家拭目以待!」的筆跡,表達誓讓圓環重生之決心。

 

臺北人有著共同的期許:圓環風華雖作古,待見炊煙再起時!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西門小吃街 | 炊煙何時升起
    每次來小吃街,小張都會先買上一份串串香,他把餐盒提到眼前,嘆了一口氣:「可惜也吃不了幾天了。」小吃街要關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店家和食客都十分惶恐。這條負擔著幾百家商戶生計和命運的街道,終於在歷經無數次整改和停業之後宣布徹底關閉。但至少此刻,小吃街的炊煙,在一日三餐之時升騰,未曾間斷。「上貨去啦!」
  • 走進臺灣小吃街,吃12塊的美味大碗滷肉飯
    店主是臺灣人,開的檔口佔了整條巷子,造出臺式小吃街的氛圍。△ 滷汁粘、滑,黑糖醬油用的都是臺灣牌子對蚵仔煎最深的記憶是在《轉角遇到愛》裡,秦朗曾說過「蚵仔煎是氣魄型小吃,用力翻面,掐準起鍋時間,都不能遲疑」。
  • 【臺灣家族】霧峰林家的百年風華
    原標題:【臺灣家族】霧峰林家的百年風華 在臺灣,宮保第別無二家,清朝同治皇帝因林文察為國捐軀而追封他太子少保,林文察宅第從此成為臺灣唯一一座宮保第。 公元1885年, 清廷決定臺灣建省, 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劉銘傳決心擴大開山規模並安撫臺灣少數民族, 由林朝棟出任局長。
  • 臺灣寫真:踏訪臺北"上海街" 尋覓當年風華已不易
    臺灣寫真:踏訪臺北"上海街" 尋覓當年風華已不易 2008年06月01日 12: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伍中行」傳人周老闆介紹,該行販售臺灣特色的烏魚子、上海蘇式點心等已有七十多年的悠久歷史。
  • 廈門臺灣小吃街
    廈門臺灣小吃街位於廈門市人和路,有兔耳嶺的別試風光,又有鼓浪嶼韻味情調,是首條設在大陸的臺灣小吃街。
  • 大陸首條臺灣小吃街廈門開街
    新華網廈門9月6日電(記者餘瑛瑞)5日晚,首條設在大陸的臺灣小吃街在廈門有近百年歷史的老街人和路開街。高雄六合夜市的邱記碳烤、無骨雞腳凍,臺北士林夜市的好大塊雞排、大腸包小腸,基隆廟口夜市的吳記鼎邊銼、臺南東哥魚卷……陣陣誘人的香味引得遊人、食客爭相品嘗,208米長的人和路被擠得水洩不通。
  • 躲在窄巷裡⑨年的臺灣小食街,吃遍50+款臺灣小吃!
    -2019年 · 探店
  • 臺灣臺南四大經典吃貨路線~接著吃!
    →15:00臺南測候所→16:30鶯料理→17:30原作杏仁茶→17:40府中街→18:30保哥黑輪→19:30林百貨→21:30清吉水果吃碗菜粽或鹹粥當早餐,慢慢散步到孔廟瞻仰「全臺首學」的古韻風華,對面的府中街及南門路上,聚集了多家文創小店、二手書店等,新興文創亮點「林百貨」也在不遠處,而臺灣文學館也值得一賞,邊吃邊逛,感覺氣質也提升不少。
  • 消失的圓環,曾經的美食聚集地
    《圓環物語》中的「圓環」,不僅是感情上的圓環,也是現實中的地名。圓環位於臺北市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舊建成區),又稱作建成圓環。賴老師說,最早構思《圓環物語》的時候並沒有想把建成圓環直接扯進來,想的還是一個感情的大圓環,並通過這個圓環透露出一些關於時代和環境的狀況。這點他確實是做到了,不過「圓環」自然也被牽扯了進來。圓環位於臺北市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為大稻埕附近四條道路交會的環狀區域,面積約1732平方米。
  • 百年歷史記憶 體驗臺灣阿里山賓館歷史風華
    臺灣阿里山產檜木興建,全棟卡榫建造,無任何一根鐵釘,工程艱巨繁浩,成為當時阿里山的行政、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阿里山為全球訪臺旅客必訪景點,「阿里山賓館」用百年歷史與華美壯麗景色成為全球少數經營出色的五星百年酒店。
  • 在廣州居然有一條巷子裡面藏著超多臺灣小吃
    Hello,我是哈皮 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了美食小資訊不用去臺灣也能吃到臺灣的小吃啦,現在在廣州有一條街就能吃到正宗的臺灣味,這家店就是圓環小棧>圓環小棧這條臺灣小吃街在一條巷子裡面,巷子裡面有很多小吃店,晚上走進去仿佛瞬間穿越到臺灣夜市蚵仔煎蚵仔煎是用生蠔、雞蛋、生菜、薯粉煎制而成的這裡的生蠔超級大顆,都是當天新鮮先殺的
  • 網紅店圓環小棧地不地道?我的臺灣朋友說……
    在廣州,就有一條小小的臺灣夜市街——圓環小棧,老闆就是地道的臺灣人,他「復刻」了臺灣夜市的模式,讓大家不到臺灣也能嘗到臺灣美食,這實在是,太棒了啦!圓環小棧離烈士陵園A口不遠,雖然是一條小小的巷子,但是屬於同一個老闆,點餐也在同一個地方,看著一些頗有臺灣特色的招牌,臺灣朋友說這感覺真的十分親切。
  • 基隆:昔日風華待重振
    廟口夜市是全臺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各色小吃以奠濟宮為中心聚集,其實白天就開始營業,只是晚間更加熱鬧。夜市長四五百米,聚集了300多個攤位,擠得滿滿當當,再加上摩肩接踵的人流,環境實在不能算好,多半是站著吃走著吃。不過,逛夜市的人都有思想準備來體驗人擠人的樂趣。
  • 移動天際線 雙城風華匯 臺北風情街 x 臺灣時尚能量
    11月5日,由大陸首座臺灣主題式體驗購物中心「臺北風情街」帶領多位臺灣精湛時尚設計推手首度亮相上海,齊聲唱響來自寶島臺灣的時尚宣言。這場盛會將於當天下午二時在上海市CBD南京西路商圈中的Xin Coffee新咖啡舉行,現場將瀰漫文化與時尚交融的氣息。
  • 廈門人和路臺灣小吃街
    人和路臺灣小吃街,是由思明區鷺江街道主辦,並委託基隆市駐廈門旅遊經貿文化辦事處邀請臺灣夜市小吃到廈門參展、營銷,藉此推廣臺灣特色夜市文化至海峽兩岸,並將在廈門永序的經營下去。人和路臺灣小吃街共設有24個帳篷,48個攤位,眾所周知,臺灣小吃與夜市文化獨步全球,種類多樣化,是臺灣人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舉凡蚵仔煎、蚵仔面線、大餅包小餅、萬巒豬腳、大腸蚵仔面線、甜不辣、臺南擔仔麵、潤餅、燒仙草、筒仔米糕、花枝羹等等,皆是臺灣風味獨特的小吃名食,價位便宜又好吃。為了能讓人和路臺灣小吃街永序而繁榮的經營下去,食品衛生及整條街的衛生顯得極為重要。
  • 小吃街開業後受熱捧 廈門擬再建多條臺灣小吃街
    廈門正籌劃將人和路臺灣小吃一條街「複製」到其他地方。  廈門人和路的臺灣小吃一條街開業後受到市民、遊客熱捧,小吃街生意十分火爆。人和路臺灣小吃一條街有望被「複製」到廈門其他地方。目前,思明、湖裡兩區都有意另設「臺灣小吃一條街」、「臺灣夜市一條街」以吸引人氣。
  • 臺灣最美味夜市,這裡的小吃讓你吃到扶牆出
    說到臺灣,大家首先會不會想到的是臺灣的夜市呢?臺灣美味小吃非常的多,來了臺灣一定不能錯過當地的夜市。比如臺灣十大夜市,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
  • 臺北老城北門風華重現
    新華社臺北8月3日電(記者何自力 潘麗君)見證逾百年臺北歷史的北門隨著3日北門廣場的啟用典禮,重現風華。  北門是臺鐵、臺灣高鐵、機場捷運與臺北捷運等交會之處,也是臺北各線公交車轉運站。  清末,隨著北臺灣茶葉生產和貿易興起,清政府在大稻埕和艋舺之間興建臺北城,1884年建成正門承恩門,即北門。一般商旅在大稻埕上岸,由北門入城。由石板路引導入城後即為撫臺街,城隍廟,布政使司衙門……一座典型的近代中國南方城市映入眼帘。  據臺灣文史工作者張哲生介紹,北門命運波折,臺北府城在清代建城,日據時期躲過一劫。後來臺當局打算興建忠孝橋,計劃拆除「大路障」北門。
  • 臺灣小吃的特點及歷史
    臺灣小吃的特色是就地取材 ,因為臺灣四面環海且漁產豐富,因此海鮮是街頭常見的料理之一。歷史臺灣小吃之所以發達,有其歷史悠久典故:臺灣是自清代起,漢人農業民族自福建(清雍正(1720年左右)時開放廣東移民來臺)開墾山林臺灣,非常耗費勞力於耕耘,小吃生意者便以挑夫姿態,挑各樣冷、熱小吃到田邊、山邊供應開墾者食用,典故如此。
  • 舌尖上的旅行-廈門臺灣小吃街
    來到廈門說到美食必須推薦鼓浪嶼碼頭對面的臺灣小吃街,鹹鹹的海風透著美食的香氣,出現在臺灣夜市的小吃,這裡通通都可以找到,>讓你不去臺灣都能吃到迷人的臺灣味。臺灣小吃街牌坊豐富的海鮮大餐,剁椒蒜蓉生蠔當你來到廈門臺灣小吃街時,一定會為眼前熱鬧的景象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