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小吃街 | 炊煙何時升起

2021-02-27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導報

三月三十日晚上,這條二百來米的小巷子,比往常更加擁擠、嘈雜,一點也不像是要被關了的樣子。

「師大西門小吃街」與師大不過是一條街、幾步道的距離,上千名學生每天光顧此地。寬度不足兩米的街道,有著小吃攤、超市、服裝店、果蔬攤、美髮店和通信服務網點……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

串串香店老闆正熟練地把穿好的肉丸、粉絲、油麥菜等等放進滾著高湯的鍋裡。熟了之後再裝進餐盒,遞給旁邊等候的小張。鍋裡冒著的蒸汽,混著食物的香,燻得人眼鏡上起了一層霧。每次來小吃街,小張都會先買上一份串串香,他把餐盒提到眼前,嘆了一口氣:「可惜也吃不了幾天了。」

小吃街要關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店家和食客都十分惶恐。這條負擔著幾百家商戶生計和命運的街道,終於在歷經無數次整改和停業之後宣布徹底關閉。

但至少此刻,小吃街的炊煙,在一日三餐之時升騰,未曾間斷。

「上貨去啦!」清晨的小吃街上,三輪摩託車在窄小的巷子裡慢慢穿行,車上滿載著新一天的生計。這是小吃街一天中最閒散安靜的時刻,大多數商戶都還沒開始營業,小吃街褪去洶湧的人群:簡易的搭棚和鐵板,一齊放在路邊的水桶和垃圾桶,剛剛被衝洗過的流著黑泥的地面……這樣的環境絕對算不上優越甚至乾淨,但即使是這樣,將近兩百家商戶仍在這裡謀生長達十二年之久。

隨著中午的到來,捲簾門紛紛打開。有人用掃帚打掃著自家店前的那一小塊過道,有人把準備好的食材一一擺上櫃檯。

十點二十三分,老劉家的鍋貼店開了門。幾張方桌,兩臺爐灶,一個鐵架子,就是老劉家的門面,和小吃街上的大多數商家一樣,這也是個開放式廚房。

「來一份裡脊玉米的,要醋。」鍋貼還沒出鍋,等待購買的食客就已經開始排隊了。「好嘞您等一下,馬上就好。」話音剛落,老劉掀開了餅鐺的蓋子,香氣瞬間充滿了這家不大的店。老劉把做好的鍋貼放到標著餡料的鐵盤裡,他身後,妻子正擀著麵皮包鍋貼,手中繁而不亂,工藝有條不紊。「每天包二十來斤肉,至於多少個,從來不數的。」妻子身邊兩米多高的鐵架子上,已經摞滿了乘著鍋貼的木簸箕。他們每天八點起床,和面洗菜剁肉調餡,到了十點多迎來今天的第一批客人。

六年前,夫妻倆把孩子留在安徽老家,一起北上來到天津。「從姚村大隊那租了這個攤位,也會這門手藝,就幹了。」兩人剛一落腳就在小吃街上支起了攤子賣鍋貼。夫妻倆一算,這鍋「老城裡大餡鍋貼」竟然也賣了六年。

如今,租約不能續了,小吃街眼看就要關門,老劉倒也並不著急——夫妻倆早已在姚村禮賢裡租了房子,也不打算搬走。「地方也不是一下能找成的,」他們想先休整一番,再在學校周圍找個合適的店幹起來。對他們來說,生意在哪都是做,但不能待在學校門口這麼好的位置,他們的生意一定大不如前。要走,還真有點捨不得。

中午時分,下了課的學生們湧進了小吃街。這是西門小吃街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之一,美香的涼皮店也漸漸坐滿了人。

美香今年三十多歲,她不總是抬起頭招呼客人,只是一邊聽著手機裡錢到帳的的提示音,一邊專注地拌麵,臉上沒說什麼表情。有人說她是「冷麵西施」,冷麵賣涼麵,倒也應景。

店不大,只有三張小桌子,十多個塑料凳子。食客一個接一個的來,美香的涼皮也一份接一份的賣。隨著最後一個人用餐結束,美香的店又安靜下來。她走出用複合板和玻璃搭建的「廚房」,把桌子椅子都收拾的乾淨整潔,就靠在牆上,暫時休息一會。

「我是陝西榆林人。」美香說,她來天津十二年了,這個十二年前連普通話都得慢慢說才能聽得懂的女人,如今也學會了幾句天津方言。這座城市,記錄了她的事業,她的愛情,還有她的家庭——十二年前,美香在工廠裡遇到了比自己早兩年出來打工的小田,兩人是同鄉,日久生情就結了婚,之後也有了孩子。

「為了孩子,我也得好好幹活,努力掙錢。」。四年前,夫妻倆工作的工廠倒閉了,丈夫很快找到了新工作,美香則想著靠自己的手藝做點小買賣,「這條街上賣涼皮的店不少,我算來的晚的。」剛來的時候,有人故意說美香的店不好吃,美香也不在意,只是安安靜靜的幹自己的活,幾年下來,也積攢了不少忠實食客。

一家三口在小南河村泰澤東裡租了一套房子,「那邊不像姚村那麼繁華,又是十幾年前的老樓,房租還便宜點。」出來打工不容易,美香要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原來不好過的日子,現在也好過點了。」過年之前,丈夫的工廠因為安全檢查而搬到了靜海縣,新廠房的房租還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現在也不用擔心有突擊檢查啦,老闆說等安定下來就給我們漲工資,能漲不少呢。」小田笑得憨憨的。

過兩年孩子就要上初中了,正是用錢的時候,學歷不高的他倆也沒法輔導孩子,只希望能多掙點錢,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

小吃街徹底關閉的消息要是放在以前,美香肯定會為下一步的生活擔憂,「現在好啦,他工資也漲了,我也就不那麼憂心了。」美香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笑意,至於自己,她打算找個正規的小門臉,繼續賣她的「阿香涼皮」。

他們從小吃街開始的生活一直在漸漸變好。

看著奶站老闆忙的沒時間抬頭的身影,聽著雞蛋漢堡的叫賣聲,小吃街依然熱鬧,然而一家家服裝店貼出大甩賣的標語,讓人覺得西門真的到了尾聲。

「清倉狂甩!賣完回家不幹了!」梁新忠店門口貼著的A4紙很顯眼,店裡,每個衣架上都貼了張黃紙,上面用紅記號筆寫著數字——有的是30,有的是50,「反正也沒幾天了,多賣幾件是幾件,虧本就虧本吧。」他倚在躺椅上,抽著煙。

如果說老劉夫婦、美香都已經做好了打算,只是一切如舊的等著小吃街走向落幕的話,梁新忠則是迷茫、無奈,甚至是憤怒的。五年前他從老鄉手裡接下了這家店,之前沒做過買賣的他摸索了幾年才找到經營的門路,也是剛剛在小吃街站穩了腳跟,讓他再找地方,再幹個服裝店也不是不行,只是他不想折騰了「那又得白幹好幾年,穩穩噹噹的呆在這兒多好。」

雖說還沒做好之後的打算,但是梁新忠想賭一把,「要是31號之前衣服都賣完了,那我就走,要是沒賣完,哪怕4月1號就剩我一家店我也照常開門!我可不怕這個。」這個東北漢子很堅定,然而這堅定的眼神背後,也有他藏不住的慌張。

九點半了,老梁看店裡許久沒有客人光顧,就掐滅了煙,起身、關燈、拉閘,放下捲簾門上了鎖,騎上自己停在路邊的電動車往家走。路燈下,他的影子很長。

晚上十點半,街上的燈一盞一盞的熄了。

大勇停下了手裡的活,背著手走到小吃街門口,每一個入口都貼了有著「依法取締,永久關閉」字樣的通知。

短短幾行字,註定了小吃街只能關閉的結局。「你找好地了嗎?」是今天商戶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圍在一起看通知的他們詢問著彼此的去向,也盤算著自己的未來。此刻的小吃街竟有些悲涼。

大勇看完了通知,走回了自己的糕點店裡,還像剛才一樣往新烤好的泡芙裡擠奶油。他今天七點多就開了門,比以往都早,小吃街的日子還剩兩天了,他想在這條街上多呆一會兒「關門之後我們就各奔東西啦,不幹了不幹了。」這個操著一口東北口音的男人,打算去上海謀出路,這間幾個人合開的糕點店,他也只能留在回憶裡。

濱哥正在自己的水果店前把新上來的水果碼放整齊,在小吃街上賣了幾年水果,每樣果品一天能賣多少都早已爛熟於心,也不用擔心上多了貨賣不出去的窘境,保證都能賣出去,「在這待久了,學生們愛吃啥,我都知道。」至於往後的日子,他只說了句:「再說吧。」他想先休息休息,以後也不打算賣水果了。

「來的挺早呀!」對面賣乾貨的亞峰跟濱哥打了招呼,正把零食都拆開包裝倒進塑料盆裡,塑料盆重新蓄滿,亞峰的一天也開始了。收到上一條通知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找地方,這間「樂樂乾貨店」他會幹下去,準備挪到姚村開新店。

「也不知道會不會關,還是得做兩手準備。」一早來了便開始準備開門營業,他還沒來得及看街口新帖的通知,只希望能有轉機。「能不關嗎?」他問出了街上許多商家的心聲,一天天的相處,他們捨不得這裡的人情味。

小吃街在師大西門送走又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商戶們的炊煙也許會再次升起,而「西門時代」,終會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以沉默,等待與告別。

-E N D-

文|高永航

圖|趙利楓

編輯|高永航

責任編輯 | 馬睿姍

你和小吃街有什麼難忘的故事嗎?你最捨不得哪一樣美食?快在文章下面給導報君留言吧

相關焦點

  • 臺灣小吃街百年圓環風華作古 炊煙再起欲待何時
    中新社發 鄒輝 攝中新社臺北七月三日電 題:百年圓環風華作古 炊煙再起欲待何時 中新社記者 鄒輝 陳立宇記者晚上八點左右來到圓環時這裡「人滿為患」,各家老字號小吃前都排滿了長隊。 臺北市議員陳玉梅二日晚間在圓環舉辦活動,號召民眾共同見證圓環小吃的最後一夜。
  • 又見炊煙升起
    訝異於這久違的、嫋嫋旋舞的炊煙,一會兒扶搖直上,一會兒又隨風飄散開來,人群中發出一陣陣感嘆,不知是誰輕輕地哼起了《又見炊煙升起》,撥動著心底的那份深深的倦戀和思緒,使塵封的記憶,瞬間變得縹緲似夢,時光好像又回到了年少的歲月。
  • 抖音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是什麼歌? 鄧麗君的《又見炊煙 》了解...
    抖音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是什麼歌? 鄧麗君的《又見炊煙 》了解一下時間:2019-04-12 14:3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是什麼歌?
  • 那升起的一縷嫋嫋炊煙
    ——題記那升起的一縷嫋嫋炊煙無數的畫作在空曠幽谷裡總會留下一間茅草屋,總會畫上一縷升起的炊煙,伴隨炊煙的升起頓覺畫作鮮活了許多,畫家也食人間煙火了氣了,靜下心來總會想為什麼?電視臺反覆播放的《父母愛情》影響了一代人,女主人站在屋頂慨嘆:站在這裡看藍天,看大海,看那嫋嫋的炊煙……頓覺詩情畫意了許多,冥思時會問為什麼?一切皆因勞動罷了!炊煙是農村特有的存在,曾經被幾代城裡人嫌棄,今日已是難尋,竟成了讀書人畫中,口中,文字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這足以見得勞動是創作的源泉,勞動會充實人生。
  • 暮色中,又見炊煙升起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這是鄧麗君的歌曲,流行那時剛上高中。我那時並不知道鄧麗君,甚至在學這首歌的時候。上高中那會,學校有個很好的習慣。又見炊煙這首歌是一位長得很高有些豐滿的女同學教的。她長得算好看,就是成績不怎麼好,似乎不夠自信,只是在教大家唱歌時才感覺到她還是有才能的。她的名字叫楊小瓊,估計早為人母了,要是在農村,孩子也許二十多了吧。儘管過去了二十多年。我還是喜歡聽又見炊煙這首歌。每當我聽到這熟悉的旋律,我好像又回到過去的情景當中。
  • 又見炊煙升起,再見一代歌后鄧麗君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想要問問炊煙,你要去哪裡?」一代歌后鄧麗君離開我們已經15年了,然而她溫婉的歌聲一直為歌迷們所懷念。臺上的鄧麗君,笑容甜美,舉手投足間都透著中國古典女子的婉約、溫和,她的舞臺形象和她的歌聲一起,留在人們的心中。
  • 周師西門,這條沒人光顧的小吃街……
    想念宿舍和食堂 想念周師西門的各種小吃 也不知道許久不見的周師 自從疫情發布後,周師西門外的商業街也被摁下暫停鍵。
  • 難忘太平山上那縷縷炊煙
    炊煙是鄉村的眼睛,越過一座一座的山巒,寂寞的向外張望。 炊煙是一道永遠看不厭的風景。早晨,它伴著朝陽起舞,一縷一縷的炊煙從鄉村的夢裡升起,沿著屋簷,隨著清風,纏著樹梢,嫋嫋上升,婀娜多姿。它調皮的跳躍,有時候躍上天空,成為白雲;有時候貼地而行,化為詩行。
  • 師大西門小吃街回來了!1000米長,10元吃到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津全接觸,ID:tj_new】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師大西門小吃街升級回歸1000米長,幾十家攤位,人均10元+好吃!好玩!好逛!好拍!每天16:00準時開檔!
  • 天津師大西門小吃街營業餘額不足7天,且吃且珍惜!
    說到師大西門小吃街,想必在西青大學城生活的小夥伴們都曾將它視為自家學校的第二個食堂。後來考慮到安全隱患問題,師大校園內禁止商戶入駐,東北麻辣盆才來到了如今的師大西門小吃街。雖然用料都是普通的麻辣燙食材,但麻辣盆的重點是湯底,吃上一口就讓你捨不得放下筷子!每天到飯點兒的時候,排隊等位都是常事。
  • 【夜讀】又見炊煙升起,你卻去了哪裡
    【夜讀】又見炊煙升起,你卻去了哪裡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2日 00:48 A-A+   央視網消息:他當過記者,演過話劇,最後卻在音樂創作上才華盡展,與喬羽、黃霑並稱「詞壇三傑」;五十餘載筆耕不輟,留下三千餘首膾炙人口的佳作,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見炊煙
  • 張家界高鐵站門口的日出隨著偌大的一縷炊煙升起
    張家界高鐵站門口的日出伴隨著偌大的一縷炊煙慢慢升起。
  • 梧桐葉上,升起的嫋嫋炊煙
    炊煙上的梧桐樹仿佛本就是炊煙,不管是在上班的爸爸媽媽,還是在學校上學的姐姐和葉子,總是能在最恰當的時間,看到梧桐葉上寫的「飯快熟了」。奶奶和時間掌使一樣,總能在恰好的時間剛好的端上滿桌的熱氣騰騰的山珍海味。梧桐樹越長越大,越長越高。仿佛知道爸爸會將姐姐和葉子送到外地讀書,為了能讓葉子看到炊煙,只能拼命長高。
  • 散文欣賞:又見炊煙升起,故鄉,永久的牽掛
    望著屋頂嫋嫋升騰的炊煙,勾起幸福香甜記憶,飄散著團年桌上稻米裡摻苞谷磣蒸飯還有初一早上扁食的噴香。在那饑饉歲月裡,只有年關才是最溫飽的時光,對年的嚮往持續持續三百六十五個日夜,多少次睡夢裡嘎嘎笑醒,甜甜地回味……天剛蒙蒙亮,嘰喳的小鳥叫個不休。遠處,鞭炮零星炸響,早趕走睡意,攪擾了自然醒計劃,遂披衣起床。
  • 大連,我記憶當中的小吃街
    前幾年大連的小吃街真的是太多了,但是經過了一些城市的改造一些小吃街都已經消失,或者換了場所,沒有了原來的模樣,我說幾個你們也感受一下……黑石礁小吃一條街,這個小吃街在我的排名當中沒有任何爭議的必須第一名,就是在遼師附中旁邊的那條馬路上,白天的時候星星點點的幾家,晚上的時候就陸續開始都出來了。
  • 天津小吃街大匯總
    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天津的小吃街海味·洋貨市場東門小吃街地址:塘沽區吉林路洋貨市場東門小吃街塘沽的小吃街,海鮮當然是少不了的!麻辣小龍蝦、北塘海鮮……這裡有的是!回味·西北角清真風味小吃街地址:天津市紅橋區西北角西北角,這裡有正宗的清真傳統小吃
  • 夜讀|魯先聖:遙遠的炊煙
    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聊城臺主播魏雪梅,今天給大家朗讀中國著名作家魯先聖的散文《遙遠的炊煙》。遙遠的炊煙魯先聖只要在鄉村生活過,有誰不懷念村莊上空那嫋嫋升起的炊煙?況且,城市裡的人們,也沒有時間留意炊煙,大家都匆匆忙忙,誰會有時間在意稍縱即逝的炊煙?炊煙只屬於寧靜的鄉村,只屬於渾厚的黃土地。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時候,只有在心靈歸於淡雅和安靜的時候,那嫋嫋的炊煙才會從久遠的記憶中升起來,瞬間就瀰漫了你整個的心靈,它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讓人有不盡的遐想。
  • 又見炊煙升起,我們再次淚流滿面!
    《又見炊煙》是四集口述紀錄片《今日龍抬頭》的續集,記錄了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在復工復產狀態下的動人故事。 《又見炊煙》記錄了端午節當天, 在復工復產大背景下, 發生在全國各地的動人故事。
  • 故鄉的炊煙
    故鄉嫋嫋升起的炊煙,會冷不丁地在我心頭升騰盤繞,讓我在離家的日子裡時常思念。有炊煙就有村子,有村子就有人家,就有可能存在著生活、溫飽和安寧。作為豫南平原的農民,整天與黃土地打交道,這也就是他們的人生舞臺。於是在屬於他們的舞臺上,他們一直樸實地奮鬥著、忙碌著。炊煙,是農民生活的外現,是他們舞動時飄逸的舞袖,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幽幽嫋嫋,綿延不斷。
  • 原創散文‖再也見不到故鄉的炊煙
    文/司吾勰□□乳白色的炊煙,或升騰於清晨,或瀰漫於黃昏,我家炊煙升起的地方,必有母親忙碌的身影,那是我記憶的起點。家鄉的每一縷炊煙都上演著一個清貧而簡樸,平凡而溫馨的故事。□□走進煙氣繚繞的廚屋,看著縱情燃燒的柴草,一會兒便會被燻得灰頭土臉,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