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法身、報身、應身?

2020-12-16 每日一首佛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106

什麼叫做報身呢?就是阿彌陀佛修因,我們每天都在修行,都在修因,因種下去熟了,果才叫圓滿。所以把因不斷地修,積攢到最飽滿的時候,體現的就是他圓滿報身。這種圓滿報身在整個色法宇宙裡是最清淨、最莊嚴的,任何色身都比不過他,叫圓滿報身。

所以這個報身,是有始無終的。有始是什麼呢?就我們修圓滿成就的那一剎那,然後盡未來際再具足了佛的功德,這是一種擬人化的描述,等於把法身的最佳狀態從現象上體現出來,可以這麼理解。

什麼是應身呢?應化身是有始有終,生出來還得死,我們每一個人,現在在煩惱的時候覺得是一個凡夫,如果你反聞自性,入到法身的信念中,其實每個人的色身,可以是佛的一個使者,特別是佛教徒。

應身是以什麼為命呢?以因緣為命。除了因和緣還有什麼呢?因就是註定你這輩子命運的走向,緣就是你這一輩子走向有靈活性,修善法它就往善走,修惡法就往惡走,不修了還那麼走。無非你的因緣,所以因緣為命。

這輩子來了,不就是把所有的因緣演完,體現完,揮發完嗎?所以這就是法身、報身、應身。這個法身、報身、應身理解上來講好像是三個東西。如果從悟上面,是橫穿的貫的悟性上來講,他是三而一,一而三的。應化身可以說是報身裡邊的一個毛孔出來的應化,這個圓滿的報身如果心貼上去,當下就是法身的體現,不動的、周遍的、莊嚴的。

所以在這裡講到,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的時候,在佛身上,不要進行法身、報身、應身的判別,特別是在淨土上,為什麼呢?因為他這裡,已經具足了應身的方便,報身的莊嚴,還有法身的功德,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一念觀佛的心性,觀進去以後,禪宗,像參禪,說你參進去,我們來聽經聞法,也得你聽進去,什麼叫聽進去?不是傳到你耳朵裡就叫聽進去,是你的心跟著法,入到法上來,這會兒沒有你的身,也沒有你的色,就是你的心念隨著法走,這才叫聽進去。

所以當我們一念觀進去的時候,就觀到這個身上,如如不動,其實就是法身的,如如不動。隨著對於報身恢弘、莊嚴的描繪,我們的心不斷地打開,不斷地往上提,跟他不斷地吻合,不斷地相應的時候,這就是報身的功德。

但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還是凡夫,不一定馬上就隨著他,很可能觀到一點,最後就是這點那點,不斷的點,可是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劣到勝的過程,這其中的每一次顯現,每一念的觀法都屬於應化身的方便。

就是你觀到什麼程度,他給你顯現的就是什麼樣的色身。隨我們的念頭去增進,但是增進有個步驟,這個步驟中的每一步驟,都是應化身的顯現。所以在觀佛的時候,一觀全觀,一念全念,不要分法身、報身、化身。

因為如果看歷代祖師對著述,他就要開始在這個上面判別。我們只要隨心而走,經文裡面所講的色身莊嚴的描述,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這一個身的色,二一個身的量。講到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夜摩天的金,要超過日月的光明的萬億倍。

為什麼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有多少呢?有一萬億,那由他屬於一萬億。這樣的一個身形,這樣的一個色身。在眉間的白毫,右旋婉轉,這時候完全依著你的心識來描繪,眉間白毫,右旋婉轉,如五須彌山。

相關焦點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怎麼理解法身、報身、應化身
    佛作為眾生所信仰的對象,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性理念、信息層,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報身與應化身了。法身無形無相,隨眾生的機緣,佛以無礙智種種神通變化讓有緣眾生產生信心,或者住如夢三昧在夢中示現佛相,或者有種妙香過來,讓你感覺到佛的真實性。所以我們有沒有智慧,就看我們對佛的存在有沒有信心。佛是什麼?佛是覺,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就具足佛性,具足對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
  • 佛教常說的「法身、報身、化身」是何意義
    夏魯寺壁畫:毗盧遮那佛(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丹珍旺姆)法身、報身、化身為佛的三種身。又稱三佛或三佛身。第一法身。身是積聚義。凡夫眾生,是積聚業報以為身,隨業受報,感召四大色身。佛是業盡識空,只有一個清淨之身,妙色之體。法身是理積聚,就是積聚真如妙理為身。真如是圓滿清淨,遍一切處,法身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印度語毗盧遮那,意譯為遍一切處,清淨法身,猶如虛空一樣的,圓滿周遍,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淨法身,離垢妙極法身二種。自性清淨法身:是眾生本來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眾生分上,叫做佛性,在無情萬物方面,叫做法性。
  • 什麼是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什麼是佛呢?斷證圓滿就是佛。佛有法身佛和色身佛,色身佛又有報身佛和化身佛。法身佛是本體上的佛,色身佛是顯現上的佛。法身佛是諸法的本性,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覺性,只是有的顯現了,有的沒顯現。他是自然任運地圓滿斷證功德。色身佛是從法身中,依眾生的福德力而顯現的。
  • 論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佛佛相同,佛佛相等,每尊佛壽命境界覺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因地發願不同,才有了不同的佛,如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正法明如來,神通遍照佛等,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些佛的示現不外乎報佛化佛,化身佛隨眾生因緣示現長短,如釋迦牟尼佛壽八十,報佛如同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
  • 簡單聊佛法:佛的三身法身應身報身,哪個是真身?應依何來修行
    學佛先得明了什麼是佛?才有個下手處。佛有三身:法身,化身,報身。佛是誰?在我們這個世間,只有一尊以人的身份示現的佛,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實際上還有無數的佛,阿彌陀佛,燃燈佛,藥師佛等等他方世界的佛。肉眼可見的是化身佛,所以世尊住世說法49年也是化身佛,佛的圓滿智慧是報身,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遍一切處。
  • 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
    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宣化和尚說真佛沒有色身,但是真佛有沒有色身呢?答案是真佛是有色身的!宣化和尚有幾個問題沒有搞明白:一、真佛有沒有「色身」?二、佛有「色身」難道我們就應該以色身見佛嗎?三、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
  • 法身成就,報身成就,化身成就
    (一)上根者見解印持法身之往生。在今生今世,自相續中生起法界實相之準確見解,並不斷串習之人,臨終時依靠本來清淨之智慧密道法界覺性要訣,往生於法身界中,獲得法身成就。智慧密道:臨終之時,自顯清淨大虹光道。
  • 佛身,報身,化身,三者有何不同?
    弟子:佛陀的法、報應和化身有什麼不同? 師:一般來說,也可以叫佛體的法體和色體(身體,化身的體是色體)所以可以分為兩種。佛法身:法身是所有法的本質,佛法世界,沒有形象。看不見他的身影,為什麼叫他「身」呢? 因為法體是所有佛祖功德的源泉。例如,整個宇宙依靠虛空而存在,虛空是無依無靠的,沒有虛空就無法形成三千世界的地方,。有了虛空就能有三千世界。色身:法身高於一切法性,一切功德佛性,當無形,無偽功德圓滿成就,色身即可出現。
  • 什麼是佛的「三身」?
    「三身」也稱「三佛」,指三種佛身,即釋迦牟尼的三種形象。按《大乘義章》的說法,佛有「法身」、「報身」、「應身」。第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證悟的法性。佛以法性為體,故名法身。佛經上說:「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證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
  • 佛教中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
  • 大雄寶殿裡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夏魯寺壁畫:毗盧遮那佛佛教常說的「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第一法身。身是積聚義。凡夫眾生,是積聚業報以為身,隨業受報,感召四大色身。
  • 阿彌陀佛名號超諸佛法、報、化三身,普救正像末、法滅時眾生
    阿彌陀佛也有法、報、化三身,但阿彌陀佛不是以他法、報、化三身同於諸佛的通途功用來救度眾生的。「如如常住之佛,知不知皆無益」,報身是「理智冥合之佛,心念口稱無益」,應身是「隨緣治病之佛,無緣出離無益」。可是,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報身能救度我們呢?原因是「名號酬因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固然有同於諸佛「理智冥合、萬行圓備」的功德,但他同時顯現為名號,這是酬報因地的本願。如果以諸佛的報身來說,報身是報身,名號是名號。因為報身是「理智冥合」,所以不管怎樣心念、口稱都沒有利益。
  • 法、報、化三身佛,就是人的心靈的三種變化形態,人能即身成佛
    大乘佛教認為,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也是法性,是佛教真理亦即佛法凝聚而成的佛身,也是佛完全證入法性而與之無別的佛身;報身是指佛通過無量利己利人的善行而獲得報答的相好莊嚴的佛身;化身或者應身是指佛為下化眾生隨各種機緣而變化顯現的佛身。法身佛是毗盧遮那佛,報身佛是盧舍那佛,化身佛即應身佛是釋迦牟尼佛。在佛教信仰中,三身佛往往被外在化。他們或者是一個神靈,或者是一個覺悟的人,或者是一個被雕刻的偶像。
  • 三乘佛法修持,何謂法身成佛、報身成佛、化身成佛?
    法身成佛在死亡的當下,認出自身的光明心。公認的說法,此生結束時,會進入我們本來的心(即光明心.阿賴耶識.如來藏),此時所有表層意識俱停止運作,如果當下認出心的本質,則直接不再轉世。稱之為法身成佛。報身成佛:即往生淨土,而淨土遍於十方三世,接引不同根性的眾生。如果沒有把握法身成佛,可把握此階段。在中陰身,心對於影像反映,決定善趣或是惡趣。
  • 佛學文化:嘎烏、五食、爐頭、四如意足、四念住、報身佛、定慧
    據禪苑清規卷四載,爐頭雖應維那之請,亦系與炭頭和會所選出,每年於十月初一開爐,至翌年二月初一閉爐。其職務為放參以前裝爐,粥前添炭,相度寒暖,隨時添減柴火。四如意足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神通。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於正理。
  • 觀音菩薩是男身還是女身?
    《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所有的菩薩、佛都是男人身,丈夫身。只是為度眾生可變化成女人身。但其實男身女身都是為凡夫而說,諸佛菩薩乃法身,何有男女身可言。
  • 「清淨法身佛」,這五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裡,有一種遺憾叫做不識本心:自心本是無戲論的法身自性,淪陷在迷亂輪迴淤泥中,委實可惜。心的本性是佛性,心的本性是法身。何謂法身?佛有三身:化身、報身、法身。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人前所示現的就是化身。
  • 真心裡的三身佛,了生死,出輪迴
    學佛的人都聽說過,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慧能大師說,每個人自性中也有三身佛,自性清淨即是法身佛;本性無二,不染善惡,此名報身佛;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化身佛。我們真心本來具足法報化三身,不須向外去求。
  • 佛學:佛身論、毗盧遮那佛、燃燈佛、寶積佛
    相傳釋迦牟尼入滅後,其弟子出於對他的懷念,開始了佛陀崇拜的歷史,並發展出永恆的釋迦牟尼佛的佛身觀,產生了現實身(色身)的佛和永遠身(法身)的佛的觀念,這種對佛身的研究就是佛身論。佛身論主要有兩個內容:二身論,即色身與法身,佛弟子以入天的釋速車尼佛為色身,以不天的教法為法身,色身是有生天的,法身則水不天,為佛弟子水遠的歸依。三身論,是在大乘佛教晚期成形,法身、報身、應身。所謂法身就是不滅的教法,報身是證悟後具足圓滿的佛身,應身是佛為教化眾生顯現的佛身。這三身是大要佛教中最普通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