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2021-02-08 佛法正覺

我們「皈依三寶」,首先就是皈依佛寶。什麼是佛呢?斷證圓滿就是佛。佛有法身佛和色身佛,色身佛又有報身佛和化身佛。法身佛是本體上的佛,色身佛是顯現上的佛。



法身佛是諸法的本性,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覺性,只是有的顯現了,有的沒顯現。他是自然任運地圓滿斷證功德。


色身佛是從法身中,依眾生的福德力而顯現的。所化眾生有清淨和不清淨兩種,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不清淨的眾生面前顯現的是化身佛。八地以上的菩薩,尤其是十地菩薩面前顯現的是報身佛,就是五部佛。五部佛的壇城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但是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見到。十地菩薩能親眼所見,九地菩薩能見到相似的,八地菩薩只能見到接近的。


化身佛是八地以下的菩薩以及我們這些凡夫所見的。也可以說是依我們的福德力所顯現的,有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和種種化身佛四種。


殊勝化身佛:如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依次轉了三次法輪,以他的教法度化了無數眾生。如釋迦牟尼佛一樣的這些化身佛都是殊勝化身佛。


投生化身佛:《涅盤經》中說:「阿難莫哀傷,阿難莫哭泣,末時五百世,我現善知識,饒益汝等眾。」佛所化現的這些具德的上師善知識都是投生化身佛,以補特伽羅的形象度化眾生。



工巧化身佛:指從事鑄像、畫像、雕像等增上善法的能工巧匠;或所雕鑄、繪畫的,能代表佛身口意的這些佛像、佛經、佛塔等。佛在世的時候親口講過:佛像代表佛的身,恭敬佛像相當於恭敬佛的身;佛經代表佛的語,恭敬佛經相當於恭敬佛的語;佛塔、鈴杵代表佛的意,恭敬佛塔、鈴杵相當於恭敬佛的意。所以我們平常用的鈴杵都不能隨便放,隨便扔,要時時恭敬。


種種化身佛:對我們有幫助、有利益的一切顯現都是種種化身佛,他是各種各樣的,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標準,都是從本體法身佛中顯現出來的,都是法身佛的幻化和遊舞,所以我們要處處感恩佛陀。在順境中積福,在逆境中消業,消業也是積福。有人打你、罵你、傷害你,這是幫你消業;有人搶你東西、欺騙你,這是替你還債。所有這些順境、逆境等一切顯現都是種種化身佛,都在幫助你、利益你。


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若是你能提起正念,將一切轉為道用,那一切顯現都是法身佛的幻化;若是不能轉為道用,心裡生起了煩惱,生起了分別念,那就都是魔的幻化。顯現的一切,是佛的化身還是魔的化身,主要看你的心。


佛與魔就在一念之間。念沒有轉過來就是魔,念轉過來了就是佛。若是有正知正見,都是佛,是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和種種化身佛。一切都是清淨的、圓滿的,不清淨、不圓滿的是自己的心。所以,若是你覺得有什麼不對、不好的地方,都是自己的問題,不要找其他的原因和理由,不要埋怨別人。你若是有智慧,哪一個不是成就你的助緣?哪一個不是在幫你消除業障、積累資糧呢?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相關焦點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論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佛佛相同,佛佛相等,每尊佛壽命境界覺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因地發願不同,才有了不同的佛,如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正法明如來,神通遍照佛等,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些佛的示現不外乎報佛化佛,化身佛隨眾生因緣示現長短,如釋迦牟尼佛壽八十,報佛如同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
  • 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
    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宣化和尚說真佛沒有色身,但是真佛有沒有色身呢?答案是真佛是有色身的!宣化和尚有幾個問題沒有搞明白:一、真佛有沒有「色身」?二、佛有「色身」難道我們就應該以色身見佛嗎?三、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
  • 佛身,報身,化身,三者有何不同?
    弟子:佛陀的法、報應和化身有什麼不同? 師:一般來說,也可以叫佛體的法體和色體(身體,化身的體是色體)所以可以分為兩種。佛法身:法身是所有法的本質,佛法世界,沒有形象。色身不是佛的真身,它是根據眾生的不同加持而顯現出來的。圓滿報身佛只能看到一地到十地菩薩,也不能看到有神通力的阿羅哈恩。 一地至十地菩薩的功德,在法身本色清之前,可以圓滿地報答。 福報具足的時候,聖人,阿羅漢等,甚至在凡夫俗子面前,能夠顯現的佛像被稱為化身。
  • 「清淨法身佛」,這五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裡,有一種遺憾叫做不識本心:自心本是無戲論的法身自性,淪陷在迷亂輪迴淤泥中,委實可惜。心的本性是佛性,心的本性是法身。何謂法身?佛有三身:化身、報身、法身。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人前所示現的就是化身。
  • 什麼是佛的「三身」?
    「三身」也稱「三佛」,指三種佛身,即釋迦牟尼的三種形象。按《大乘義章》的說法,佛有「法身」、「報身」、「應身」。第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證悟的法性。佛以法性為體,故名法身。佛經上說:「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證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
  • 什麼叫法身、報身、應身?
    所以把因不斷地修,積攢到最飽滿的時候,體現的就是他圓滿報身。這種圓滿報身在整個色法宇宙裡是最清淨、最莊嚴的,任何色身都比不過他,叫圓滿報身。所以這個報身,是有始無終的。有始是什麼呢?就我們修圓滿成就的那一剎那,然後盡未來際再具足了佛的功德,這是一種擬人化的描述,等於把法身的最佳狀態從現象上體現出來,可以這麼理解。
  • 佛教中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
  • 佛教常說的「法身、報身、化身」是何意義
    夏魯寺壁畫:毗盧遮那佛(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丹珍旺姆)法身、報身、化身為佛的三種身。又稱三佛或三佛身。第一法身。身是積聚義。凡夫眾生,是積聚業報以為身,隨業受報,感召四大色身。佛是業盡識空,只有一個清淨之身,妙色之體。法身是理積聚,就是積聚真如妙理為身。真如是圓滿清淨,遍一切處,法身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印度語毗盧遮那,意譯為遍一切處,清淨法身,猶如虛空一樣的,圓滿周遍,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淨法身,離垢妙極法身二種。自性清淨法身:是眾生本來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眾生分上,叫做佛性,在無情萬物方面,叫做法性。
  • 大雄寶殿裡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夏魯寺壁畫:毗盧遮那佛佛教常說的「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第一法身。身是積聚義。凡夫眾生,是積聚業報以為身,隨業受報,感召四大色身。
  • 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與釋迦牟尼佛,究竟是什麼關係?
    ,究竟是什麼關係?佛教認為,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應身),有的宗派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以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為化身,一佛具此三身,三身即成一佛。與此相應,又有「三身佛」之說:法身佛即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報身佛即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淨土)之身;化身佛(應身佛)即釋迦牟尼佛,指佛為救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
  • 簡單聊佛法:佛的三身法身應身報身,哪個是真身?應依何來修行
    佛教是釋迦牟尼佛關於世界起源和人生,宇宙真相的哲理啟示,是教我們認識真我,通過修習「戒、定、慧、」而熄滅「貪、嗔、痴」三毒,並最終達到解脫的目的。學佛先得明了什麼是佛?才有個下手處。佛有三身:法身,化身,報身。佛是誰?在我們這個世間,只有一尊以人的身份示現的佛,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實際上還有無數的佛,阿彌陀佛,燃燈佛,藥師佛等等他方世界的佛。
  • 佛有三身,分別是: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
    報身佛:盧舍那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對於初地以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報身處於實報莊嚴土。」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
  • 怎麼理解法身、報身、應化身
    佛作為眾生所信仰的對象,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性理念、信息層,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報身與應化身了。法身無形無相,隨眾生的機緣,佛以無礙智種種神通變化讓有緣眾生產生信心,或者住如夢三昧在夢中示現佛相,或者有種妙香過來,讓你感覺到佛的真實性。所以我們有沒有智慧,就看我們對佛的存在有沒有信心。佛是什麼?佛是覺,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就具足佛性,具足對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
  • 怎麼能得到佛的法身?(附音頻)
    這個「寶塔」的出現,通過多寶佛的全身舍利表法身佛;那麼中途出現了釋迦牟尼佛和無量的分身佛,這是表化身佛;那種法身佛又通過已經滅度的多寶佛開口講話,也表法身佛的妙用。那麼,後世修行人把「寶塔」作為佛法的一種象徵,是由正法時代進入像法時代的一個基本標誌;佛在滅度之前當然會觀察到像法、末法時代佛法的氣氛。
  • 佛學:佛身論、毗盧遮那佛、燃燈佛、寶積佛
    相傳釋迦牟尼入滅後,其弟子出於對他的懷念,開始了佛陀崇拜的歷史,並發展出永恆的釋迦牟尼佛的佛身觀,產生了現實身(色身)的佛和永遠身(法身)的佛的觀念,這種對佛身的研究就是佛身論。佛身論主要有兩個內容:二身論,即色身與法身,佛弟子以入天的釋速車尼佛為色身,以不天的教法為法身,色身是有生天的,法身則水不天,為佛弟子水遠的歸依。三身論,是在大乘佛教晚期成形,法身、報身、應身。所謂法身就是不滅的教法,報身是證悟後具足圓滿的佛身,應身是佛為教化眾生顯現的佛身。這三身是大要佛教中最普通的說法。
  • 法、報、化三身佛,就是人的心靈的三種變化形態,人能即身成佛
    大乘佛教認為,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也是法性,是佛教真理亦即佛法凝聚而成的佛身,也是佛完全證入法性而與之無別的佛身;報身是指佛通過無量利己利人的善行而獲得報答的相好莊嚴的佛身;化身或者應身是指佛為下化眾生隨各種機緣而變化顯現的佛身。法身佛是毗盧遮那佛,報身佛是盧舍那佛,化身佛即應身佛是釋迦牟尼佛。在佛教信仰中,三身佛往往被外在化。他們或者是一個神靈,或者是一個覺悟的人,或者是一個被雕刻的偶像。
  • 真心裡的三身佛,了生死,出輪迴
    學佛的人都聽說過,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慧能大師說,每個人自性中也有三身佛,自性清淨即是法身佛;本性無二,不染善惡,此名報身佛;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化身佛。我們真心本來具足法報化三身,不須向外去求。
  • 三世佛 三方佛 三身佛
    如來相通常有以下的姿態:  三佛——在大雄寶殿內三尊佛像並排而坐。不論漢傳及藏傳佛教,一律都是如來相。諸佛可從手印、標幟和座次來確認。  三世佛:燃燈佛(過去)、釋迦佛(現在)、彌勒佛(未來)  三方佛:阿彌陀佛(西方)、釋迦佛(中)、藥師佛(東方)  三身佛:盧舍那佛(報身)、毗盧遮那佛(法身)、釋迦佛(應身)  這些佛沒有太多的固定標幟,阿彌陀佛一般是雙手重疊置膝上作禪定手印;毗盧遮那佛雙拳握抱,兩手食指相併,稱智拳印;藥師佛右手往往捻一藥丸或左手託一小缽;其他的佛作說法印或作施無畏印。
  • 淨土宗: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
    首先,對佛稟白,我善導,至誠恭敬,運心廣大,歸命盡虛空遍法界十方法、報、化三身諸佛。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此法性真如像大海般的深廣,故云法性真如海。由真如法身衍生出來的報身度化登地菩薩,由報身應眾生機緣顯現的無量化身,對此法、報、化三身諸佛悉要平等地恭敬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