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

2020-12-21 念佛居士

第二結構段表述歸命佛寶與僧寶。首先,對佛稟白,我善導,至誠恭敬,運心廣大,歸命盡虛空遍法界十方法、報、化三身諸佛。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

此法性真如像大海般的深廣,故云法性真如海。由真如法身衍生出來的報身度化登地菩薩,由報身應眾生機緣顯現的無量化身,對此法、報、化三身諸佛悉要平等地恭敬歸命。

同時還要一心歸命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一切諸菩薩。一一菩薩又有無量眷屬,無量的身相莊嚴及無量神通。這些菩薩或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位,或是證入十地聖位,數量之多,如大海般無涯無際。

此三賢十地諸菩薩,因地修行的時劫或已圓滿,或未圓滿 ;果上的福慧或究竟,或未究竟 ;現行的煩惱,或已斷盡,或未斷盡 ;煩惱習氣或完全消除,或尚未完全消除 ;自行化他的功行或有作意 (七地以還) ,或契入無作妙用 (八地以上) ;

或已證一切智,或未證一切智 ;直到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正受金剛心」,以薩婆若(一切智) 相應之一念金剛智斷盡無明,便頓然獲證常樂我淨之涅槃果德。

這四十一階位的菩薩,我以平等的恭敬心悉皆歸命。同時祈願法、報、化三佛菩提無上尊,以無障礙神通威神力量,於冥冥中,加持攝受,我亦以平等恭敬心悉皆歸命。

還有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聲聞、緣覺與菩薩之三乘諸賢聖,長劫以來常隨佛學,效法佛的同體大悲心,自行化他,精進無退,亦恭請祈願他們遙相加被,令我得念佛三昧,隨心願得見十方諸佛。

請看偈頌 :

我等愚痴身,曠劫來流轉,今逢釋迦佛,末法之遺蹟,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定散等回向,速證無生身。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說偈歸三寶,與佛心相應。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今秉二尊教,廣開淨土門。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第三結構段是歸命淨土法門。首先,自忖根機,我等愚痴業報身,迷惑顛倒,曠劫以來,於三界六道,常沒常流轉,今生幸得人身,幸遇釋迦佛末法之遺教,尤其是淨土經典所昭示的阿彌陀佛本願之海,往生極樂世界之要門。

《觀經》所示定善與散善二門,平等回向,悉可得蒙阿彌陀佛弘願攝受接引,往生到極樂世界,成為阿鞞跋致菩薩,疾速證得無生法忍。

《觀經》所示的定善與散善二門,從判教角度來看,乃屬菩薩藏,義理境界如大海般深廣之一乘圓頓教。我於此宣說歸三寶偈頌,欲與十方諸佛拯濟群萌的平等慈悲心相應,作如來使。

十方恆沙諸佛以六種神通 (即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 ,能現量觀照了知我的心願。我現今欲秉承本土釋迦牟尼佛和極樂阿彌陀佛兩尊佛的教敕,廣開念佛往生淨土之妙門。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

最後一偈是回向發願,願以此撰述《四帖疏》的功德,平等回施一切眾生,俾法界一切有緣眾生共同發起念佛往生成佛之心。

此「歸三寶偈」表明導祖深沉的淨土情懷。厭離娑婆,欣慕極樂。至誠懇請十方三寶加被,令凡夫業識心頓開佛慧,如實闡釋經文法義,為末世注經者作一表範。——大安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講記》

相關焦點

  • 論佛的法身報身化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佛佛相同,佛佛相等,每尊佛壽命境界覺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在因地發願不同,才有了不同的佛,如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正法明如來,神通遍照佛等,從佛法的角度來講,這些佛的示現不外乎報佛化佛,化身佛隨眾生因緣示現長短,如釋迦牟尼佛壽八十,報佛如同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真佛有沒有色身?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
    真佛有沒有色身?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宣化和尚說真佛沒有色身,但是真佛有沒有色身呢?答案是真佛是有色身的!宣化和尚有幾個問題沒有搞明白:一、真佛有沒有「色身」?二、佛有「色身」難道我們就應該以色身見佛嗎?三、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是什麼?如果這幾個問題搞明白了,相信宣化和尚也就不會說真佛沒有色身了!佛有三身: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和報身佛都與色身有關:報身佛是佛功德和心胸境界所自然顯現出來的形象;化身佛是佛量根施道為了救度不同的眾生,而示現度化眾生的各種不同的形象!
  • 佛教常說的「法身、報身、化身」是何意義
    佛是業盡識空,只有一個清淨之身,妙色之體。法身是理積聚,就是積聚真如妙理為身。真如是圓滿清淨,遍一切處,法身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印度語毗盧遮那,意譯為遍一切處,清淨法身,猶如虛空一樣的,圓滿周遍,十方世界。法身:有自性清淨法身,離垢妙極法身二種。自性清淨法身:是眾生本來具足的天真佛性,在有情眾生分上,叫做佛性,在無情萬物方面,叫做法性。經中有說:「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
  • 怎麼能得到佛的法身?(附音頻)
    這個「寶塔」的出現,通過多寶佛的全身舍利表法身佛;那麼中途出現了釋迦牟尼佛和無量的分身佛,這是表化身佛;那種法身佛又通過已經滅度的多寶佛開口講話,也表法身佛的妙用。那麼,後世修行人把「寶塔」作為佛法的一種象徵,是由正法時代進入像法時代的一個基本標誌;佛在滅度之前當然會觀察到像法、末法時代佛法的氣氛。
  • 一真法界,湛寂圓融,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清淨法身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王維)龍鍾一老翁,徐步謁禪宮。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山河天眼裡,世界法身中。山平靜如流水般的敘述,使人感覺到這份虔誠雖然已經缺少了如火如荼的熾烈,其實已經深入了詩人的內心之中,對於佛法的虔誠已經與詩人的生命融為一體,體現出的是沉穩和堅實。
  • 淨土思想、淨土教、淨土法門和淨土宗之間的關係
    淨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 淨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話說釋迦世尊在大乘方等經典宣示:十方諸佛,同證三身,即每一佛皆有法、報、化三身。但言「身」者,必有身所安住的「土」,所謂「身土不二」。諸佛皆在聖賢位修因,所謂「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者,皆能周遍法界,故又名「法界身」,此名為「常寂光土」。 諸佛各自發願修行,悲智果圓,成就功德莊嚴的圓滿「報身」,同時此身亦安住功德莊嚴之真實「報土」,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藥師佛的琉璃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等,此清淨佛國的「報土」,統稱為「淨土」。
  • 於海波: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因為篤信彌駝、願生西方,我們來生的生命就會找到一個比今生更為圓滿、更加理想的歸宿,因此,淨土宗三綱宗的「切願」一法已經為淨土行人提供了一個穩妥地解決死亡問題的辦法,即向死而生:通過放棄對今生肉體生命的執著而獲得精神與靈魂的解脫。可見,淨土法門是視死如歸的法門,即直向死亡、接受死亡,放下對這一期生命的留戀,是通過來生淨土獲得永恒生命的解脫。
  • 法、報、化三身佛,就是人的心靈的三種變化形態,人能即身成佛
    法身也是法性,是佛教真理亦即佛法凝聚而成的佛身,也是佛完全證入法性而與之無別的佛身;報身是指佛通過無量利己利人的善行而獲得報答的相好莊嚴的佛身;化身或者應身是指佛為下化眾生隨各種機緣而變化顯現的佛身。法身佛是毗盧遮那佛,報身佛是盧舍那佛,化身佛即應身佛是釋迦牟尼佛。在佛教信仰中,三身佛往往被外在化。他們或者是一個神靈,或者是一個覺悟的人,或者是一個被雕刻的偶像。
  • 什麼是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什麼是佛呢?斷證圓滿就是佛。佛有法身佛和色身佛,色身佛又有報身佛和化身佛。法身佛是本體上的佛,色身佛是顯現上的佛。法身佛是諸法的本性,是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覺性,只是有的顯現了,有的沒顯現。他是自然任運地圓滿斷證功德。色身佛是從法身中,依眾生的福德力而顯現的。
  • 什麼叫法身、報身、應身?
    這種圓滿報身在整個色法宇宙裡是最清淨、最莊嚴的,任何色身都比不過他,叫圓滿報身。所以這個報身,是有始無終的。有始是什麼呢?就我們修圓滿成就的那一剎那,然後盡未來際再具足了佛的功德,這是一種擬人化的描述,等於把法身的最佳狀態從現象上體現出來,可以這麼理解。什麼是應身呢?
  • 「清淨法身佛」,這五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裡,有一種遺憾叫做不識本心:自心本是無戲論的法身自性,淪陷在迷亂輪迴淤泥中,委實可惜。心的本性是佛性,心的本性是法身。何謂法身?佛有三身:化身、報身、法身。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人前所示現的就是化身。
  • 三乘佛法修持,何謂法身成佛、報身成佛、化身成佛?
    對此三乘也有「究竟一乘」與「究竟三乘」兩種說法。「究竟一乘說」是指不論是聲聞抑是緣覺,最後仍會走向菩薩乘。「究竟三乘說」則如戒賢論師與玄奘大師以降的唯識派,認為三乘人所求不同,例如,聲聞乘以解脫為目標,解脫後,便無動力往菩薩道前行。所以三乘之間因為目的不同,故而走向也大相逕庭。
  • 大雄寶殿裡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第一法身。身是積聚義。凡夫眾生,是積聚業報以為身,隨業受報,感召四大色身。
  • 什麼是佛的「三身」?
    「三身」也稱「三佛」,指三種佛身,即釋迦牟尼的三種形象。按《大乘義章》的說法,佛有「法身」、「報身」、「應身」。第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證悟的法性。佛以法性為體,故名法身。佛經上說:「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證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
  • 真如禪寺 | 我今香湯浴聖像 同證如來淨法身
    , 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真如寺訊】丁酉四月初八,恭逢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降誕吉日,雲居山真如禪寺隆重舉行佛誕節法會。本寺方丈上純下聞大和尚率兩序大眾主持法會。眾善信居士千餘人,同赴雲居,共襄盛舉。
  • 圓教一心三觀的階位:四、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
    你可能在積功累德,拜懺,修六度可能在散亂心,但是你最初一念的法身現前,他一定是在禪定的一念的相應慧的時候,由禪定的資助,然後頓破一分無明,頓證一分法身。證得法身以後,湛然一切通,我們前面的名字位,是觀行位,相似位也好,對真如都是觀照的一種模擬跟假想,這個時候是真的真如現前了,然後真如現前以後,你再來看是世間,那是真的是如夢如幻,就萬法回歸一心了,所以當體即空即假即中了。但是這個時候還有什麼問題呢?
  • 佛陀紀念館百萬心經入法身奉納典禮 3000人見證
    佛陀紀念館百萬心經入法身奉納典禮3000人見證。(圖片來源:人間社)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主法,將十方大眾書寫的《心經》,奉納入佛光大佛法身中,3000多人共同見證這歷史的一頁。佛光山佛陀紀念館2013年2月16日舉行「佛陀紀念館百萬心經入法身奉納典禮」,由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主法,將十方大眾書寫的《心經》,奉納入佛光大佛法身中,3000多人共同見證這歷史的一頁。「佛陀法身不思議,恆沙功德在心中;若人慾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心培和尚引用佛教偈語,開示大眾學習佛陀真善美的心,慈悲包容萬物。抄寫佛經,能親近珍貴的法寶,學習佛陀清淨的身口意。
  • 齊天大聖前世竟然是真如法身佛?
    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相個人家。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任大自然如何鬼斧神工,也不可能形成這麼明顯的人為痕跡,那麼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孫悟空之前進來的所有猴子都被殺了吃了。孫悟空進來了,那個人就可以走了。
  • 天台六即佛
    此六即又稱理即佛、名字即佛,乃至究竟即佛;或理佛、名字佛,乃至究竟佛。故六即又作六即佛,或六是、六絕、六如。天台六即佛(1)理即:謂一切眾生皆具足三千三諦之理,而無缺減。(2)名字即:謂了解三千三諦之理,對十方三世之佛法無疑。(3)觀行即:謂念念觀照三千三諦之理,相續不止。(4)相似即:謂三千三諦之觀念相續,使見思二惑盡,而得六根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