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淘大花園翻版?香港廣州均出現一單元樓多人感染,我們該怎麼辦?

2020-12-14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香港一居民樓全體轉移

2月11日凌晨12時45分,香港緊急開會,匯報新冠肺炎感染個案的最新情況。

新確診的62歲女患者與早前第12宗確診的75歲男患者,均是居於青衣長康邨康美樓,相隔約10個樓層,但同屬07單位。

於是港府決定撤離康美樓2至35樓所有07單位住戶; 凌晨4時前,由到場接載居民的旅遊巴駛走。

廣州一居民樓全體轉移隔離

據財新網報導,廣州市海珠區保利天悅小區18棟15層、25層、27層的3戶人家相繼感染新冠肺炎。

2月11日晚上,該棟樓用戶全體住戶接到通知,所有人員將被轉移至定點酒店,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海珠區防疫指揮部根據市疾控建議,迅速組織對琶洲某樓盤某棟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1

什麼原因?淘大花園翻版?

相隔樓層無接觸被感染,會是SARS淘大花園事件的翻版嗎?

香港衛生署的調查

發生疫情的康美樓,樓下單位廁所排氣管道接駁糞渠,排氣管被發現未完全密封

當廁所排氣扇啟動,有可能將糞渠空氣帶到室內,故有理由相信樓上帶病患者糞便,通過此渠道感染樓下住戶。

廣州防疫部門的調查

可能存在不明傳染源,病毒可能繼續通過共有電梯或者通過排汙管道傳播而致使疫情蔓延擴大。

回顧一下,淘大花園SARS疑案

U型水彎致命

非典期間,淘大花園共有321宗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個案。感染個案明顯集中在E座,佔累積總數41%。

勘察E座時發現,大樓的汙水管道和部分住戶的衛生間存在氣體流通。

致命的U型存水彎

U型存水彎是建築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管件,作用是隔絕下水道的空氣,防止臭氣進入室內。

只有當存水彎裡有足夠的水量時,才能夠發揮隔離作用。

淘大花園的大部分住戶都習慣於拿拖把拖地,而不是拿水衝洗,這就容易導致地漏下的U型存水彎存不下水,起不到隔離汙水管臭味的作用。

於是導致高樓層住戶衝下的糞便形成的氣溶膠通過地漏,進入到低樓層住戶的家中,引發感染。

這兩例樓宇集中疫情,都不是U型水彎問題,而可能是排汙管洩露。

2

病毒為什麼可通過排汙管傳播?

鍾南山教授最新研究,在糞便內分離出活的新型冠狀病毒。

這意味著,糞便內的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體。

糞便內的冠狀病毒,通過排汙管溢出,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

呼吸到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氣溶膠的人,就可能感染上該病。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新冠病毒除了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外,還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

雖然後來官方有闢謠說沒有證據。

但是我想告訴大家,所謂氣溶膠傳播實際上屬於空氣傳播的一種。

不管怎麼說,大家注意防護就對了。

氣溶膠是指在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顆粒直徑一般小於100微米(0.1毫米),我們熟悉的PM2.5就是一種氣溶膠。

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或者糞便形成氣溶膠,可在空氣中懸浮較長時間。

空氣中的氣溶膠只有達到一定的濃度,感染的概率才比較大。

離病人最近,身處高濃度病毒環境中的醫務人員最容易感染上新冠。

而懸停在衣物、皮膚上的氣溶膠,由於劑量和病毒活性的問題,通過手部接觸眼口鼻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懸停在光滑表面如電梯按鈕,金屬欄杆上的新冠病毒,存活時間較長,所以也不能掉以輕心。

3

如何預防氣溶膠傳播?

1、宅在家,能不能開窗通風?

就算周圍發現了確診病人,環境空氣中的病毒濃度也是很低的。

適當開窗通風,有利於室內空氣流通,可以有效降低室內致病微生物的濃度。

所以開窗通風是必要的。

但是要避免長時間開啟,天井一側,有排汙管道等空氣不能流動區域的窗戶。

2、外出回來,衣服鞋子需要消毒嗎?

空氣中的氣溶膠就算懸停在衣物上,能存活的病毒顆粒也非常少。

不放心的話,在外出回來後,可以將外套掛在通風處,放置一段時間後再取回來。

回家換上室內鞋,出門穿的鞋子可以放在門口。

如果要放在室內,可以在鞋底灑點酒精。

3、衝馬桶要特別注意!

由於糞便中可能存在病毒,衝洗馬桶的水流旋渦會產生氣溶膠。

所以,便後一定要蓋好馬桶蓋再衝水,防止氣溶膠傳播和汙染洗手間內的毛巾牙刷等物品。

4、哪種環境氣溶膠感染風險更高?

在通風條件不好且比較狹小的空間裡,患者呼吸、咳嗽、打噴嚏產生的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濃度會馬上累積起來,很快升高。

因此,到人流密集的菜市場、封閉的電梯、交通工具等室內環境,無論現場有沒有人,都建議戴好口罩。

再複習一下,糞-口傳播途徑

相關焦點

  • 廣州香港均現同一棟樓多戶感染,全體緊急撤離!電梯、排汙...
    在一棟樓3戶不同樓層的人家相繼感染新冠肺炎後,廣州市海珠區緊急轉移該樓棟全體用戶。此前,11日凌晨,香港也出現一棟樓不同樓層用戶相繼感染新冠肺炎,香港特區政府亦緊急撤離該棟樓居民。廣州一居民樓全體轉移隔離據財新網報導,廣州市海珠區保利天悅小區18棟15層、25層、27層的3戶人家相繼感染新冠肺炎。2月11日晚上,該棟樓用戶全體住戶接到通知,所有人員將被轉移至定點酒店,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 香港再現淘大花園U型渠翻版 一大廈34個單位住戶緊急撤離
    香港再現淘大花園U型渠翻版?一大廈34個單位住戶緊急撤離香港九龍灣麗晶花園第6座至今已有4戶共7名D室住戶確診新冠病毒,香港特區政府12月9日晚向麗晶花園第6座所有住戶發出強制檢測令。特區政府抗疫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10日早到麗晶花園第6座觀察喉渠的情況,隨後決定將同座所有D室單位住戶暫時撤離至檢疫中心。業委會表示,麗晶花園6座共有34層,即有34戶需要撤離。
  • 香港麗晶一單元猶如淘大翻版 居民連夜強制撤離
    「疫區」,恐淪為2003年非典期間的大型住宅群組感染「淘大花園」的翻版。6座一個月內有7名居民確診,涉及4個D室單位,均為垂直同一方向的住戶。多位專家到場視察後指,該大樓的下水道設計與淘大花園相似,相信病毒傳播與汙水渠設計有關,「單桶式」設計更會令帶有病毒的汙水流向下層,低層住戶非常高危,認為僅撤離全廈D室居民或不足夠。
  • 17年前香港淘大花園抗疫事件,對今天啟示是什麼?
    2003年2月,一位劉姓教授在出現肺炎症狀(實為非典)後自行服用抗生素使病情好轉,其於當月21日協同妻子到港參加外甥婚宴,入住酒店後造成16位酒店住客和訪客受到感染。其中一名26歲香港居民曾到其入住過的酒店訪友,隨後出現發燒症狀,在28日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診,被診斷為呼吸道感染後出院返家。3月4日返回急症室,並被安排入住8A病房,引致病房中多人被感染。
  • 香港有人腹瀉上了趟廁所,結果整棟樓被撤離
    2020年2月11日凌晨的康美樓(圖片來源:端傳媒) 警員拉起封鎖線,多輛救護車戒備(圖片來源:東方日報) 2003年的香港,一個名為淘大花園的小區,就是因為同樣原因成為香港SRAS疫情的爆發地:331人感染
  • 這讓我想起了非典的香港淘大花園!
    4月15日發布(病例七)的曹某,居住在道裏區群力富力江灣小區,與韓某同住一棟樓、同一單元分別為402室和302室,是樓上樓下鄰居。 通過市疾控和公安專業技術人員現場勘察。該單元為一梯一戶,整個單元共用一部電梯,存在可能被汙染的共用空間;上下相鄰兩層間由於房屋結構等原因,也存在病毒傳播的可能。
  • 疑似排氣管傳播病毒,香港一單元樓多人感染居民連夜撤離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香港今日(11日)累計42宗確診個案。其中一行19人的打邊爐(吃火鍋)家庭中,再多兩名成員確診,是目前為止最大型的家庭感染群組。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醫生、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3人凌晨12時45分會見傳媒,匯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的最新情況。
  • 香港一居民樓集中感染新冠,專家稱錯失防控良機
    此次集中傳播地名為葵盛西邨,屬於公共屋苑,位於香港葵湧地區。相關疫病資料顯示:該屋苑第8座5樓從11月底開始出現新冠肺炎感染者確診病例。截至12月7日晚間11點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統計,該屋苑累計牽涉8個單位的15人感染新冠病毒。
  • 什麼,保利天悅可能成為港版淘大花園?
    先別驚慌,我們了解下事情原委: 截止2月11日,廣州海珠琶洲的保利天悅小區共有三戶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合計6例,三戶分別是18棟的15
  • 17年前香港淘大花園抗疫事件 對今天啟示是什麼?
    原標題:17年前香港淘大花園抗疫事件,對今天的啟示是什麼?文|《財經》記者焦建編輯|蘇琦春節前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中國內地向中國香港特區蔓延。全城搶購導致香港的口罩、蔬菜、大米、肉類價格上漲或斷貨,各類消毒用漂白水亦在多種銷售渠道告急。究其用處,除加強清潔時使用之外,主要是被香港人稀釋後倒入家庭衛生間內的廁所U型水槽/聚水器(內地稱「存水彎」)。香港人的擔心是:新型冠狀病毒可透過糞便傳播,為防重現17年前SARS疫情時淘大花園內因廁所U形水槽變成傳播病毒渠道,必須早做準備。
  • 香港淘大花園八成住戶搬回 淘大商場"人氣"復現
    中新網6月2日電 三月中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香港淘大花園一度成為受感染的「重災區」,三百多受感染,死亡人數達四十二人。非典疫症爆發,居民紛紛逃離家園,令淘大花園儼如死城。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現在非典已逐步受到控制,香港政府﹑商界和市民團結起來,重建淘大花園,在眾志成城下,淘大商場生意已漸有起色,恢復往日假期八成。
  • 相隔10層樓,兩人先後確診!香港深夜緊急撤離同一單位所有居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___導讀:2月11日凌晨,香港確診第42宗新冠肺炎病例,該患者與此前當地第12宗病例患者,同居住一棟樓,但相差10層樓。由於無法確切病毒傳播途徑,相關機構連夜將居民撤離。
  • 香港抗疫實錄:一公屋兩住戶先後確診,未密閉排氣管疑似傳播
    (雖香港尚未進行社區封閉,各種人多密集場所也並未暫停營業。但人們在外出活動時,已非常注意彼此相隔更長距離。)作為公共房屋的康美樓於1986年建成,位於香港青衣區長康邨(音「村」,香港多指「社區」意思)內。2月10日時,在該樓內居住的一名62歲女性被確診為香港第4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1月30日時,香港確診的第1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同樣居住在該樓內。兩名確診者居住在不同樓層,女患者房間位於低層,分別為A1307及A307房間,同屬於同一座(單元)內的07號單位。
  • 警惕香港淘大花園教訓再現!鍾南山回應……
    從研究來看,已經患病的人,首先要了解糞便中有沒有病毒,糞便帶病毒人有多少,要一步一步來調查。從了解來看,尿液初步沒有,但大便確實要引起注意。警惕香港淘大花園教訓再現「糞口傳播是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在SARS期間已經說過這個問題,當時香港淘大花園事件,就是典型的糞口傳播帶來的。所以要警惕糞口傳播,提醒公眾防止手指頭沾上病毒。這也是之前要提醒大家按電梯以及使用信用卡的原因之一。」一位資深病毒學家表示。
  • 今天香港確診破新低!然而疫情卻有新危機
    E座因為爆疫整棟撤離,最後整個淘大花園有321人感染,42人死亡。「翻版淘大花園」有多可怕?淘大光E座就有130多人感染,42個死亡病例E座也佔了一半。6座的天井設計,並非淘大花園一樣圍封,並且檢查後發現喉管完好無缺,危險性比淘大花園低。
  • 香港九龍港麗晶花園爆疫情,專家:病毒疑經糞渠傳播
    香港九龍大型住宅區「麗晶花園」出現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今天(10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親到現場視察情況,懷疑病毒可能經由糞渠傳播,綜合港媒報導,香港九龍灣麗晶花園12月9日累計有7宗確診病例,其中5例發生在第6座,另外2例在第4和第18座。第6座的所有患者都住在同一座向的D室單位,先是2樓單位的3名住戶發病,其後3樓的住戶受感染,之後34樓和6樓的住戶也確診。
  • 全球看武漢|預防糞口傳播,重提U型聚水器:香港防疫經驗
    U型聚水器示意圖 SARS高發溯源:香港淘大花園E座的教訓香港淘大花園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房子多為小戶型,適合年輕人第一次置業。充滿活力、熱熱鬧鬧的淘大花園,2003年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非典襲擊。居民能做的就是消毒,每一層拼命噴消毒水。
  • 回顧香港「非典」紀實:有些家裡,並不是安全的
    其中,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病死率17%;中國內地發現病例5327人,死亡349人,病死率6.6%。 而在非典期間,香港一個19棟樓的小區,就有321人感染,佔到總感染人數1755人的近1/5,42人死亡,而其中一棟樓就佔了22人。
  • 相隔10層樓 樓上樓下先後確診 香港連夜撤離同一單元所有住戶!
    據深圳衛視報導,11日凌晨,香港衛生署召開媒體見面會,匯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的最新情況。截止到11日凌晨,香港累計42宗確診個案。其中一行19人的打邊爐(吃火鍋)家庭中,再多兩名成員確診,是目前為止最大型的家庭感染群組。
  • 香港同棟大廈上下樓再現新冠肺炎傳播案例
    近日,繼香港青衣康美樓後,又有同棟大廈上下樓發生新冠肺炎傳播案例。大埔富亨邨亨泰樓頂樓一名59歲男患者於3月14日確診。而他同座低兩層同單位的住戶,正是早前埃及團群組確診患者。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香港第二次出現同棟大廈上下樓無接觸傳播案例。(此前2月10日香港第42宗 62歲女病人個案,與第12名確診病人同住康美樓7號單位,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稱不排除病毒是經接駁糞渠但未完全密封的排水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