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印章文化」
在日本留學、工作、生活的人應該都知道日本源遠流長的「印章文化」,雖然印章是從我國傳過去的,但日本人對印章的普及和使用卻遠超我國。
直到現代,日本人從出生、上學、工作到結婚、買房、經營事業甚至最後死亡,所有的文件都還需要蓋章生效,印章比籤名更具有法律效力。
講究規矩和禮法的日本人為了區分不同用途,還把印章分為幾種類型:相當於個人籤名的認印(手戳)、在政府備案的正式印章実印、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銀行印等。
所以作為日本的公民,一生中需要持有好幾枚印章,去不同的場合辦事要攜帶對應類型的章,如果印章不慎遺失必須向警局報備,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很明顯,複雜、繁瑣的印章文化已不再廣泛適用於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隨著數位化技術和行動裝置不斷推陳出新,書面文件的工作效率也越來越低,日本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都意識到了問題所在,近年來一直在尋求合理過渡的方式。
但由於印章行業的強力反對以及日本人因循守舊的習慣,「去印章化」一直難以推行。直到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印章制度極大地阻礙了人們居家遠程辦公的效率,甚至出現為了蓋章回公司上班的情況。
日本媒體和網絡上開始大肆討論「印章無用論」,電車、地鐵站內也出現了擯棄實體印章和紙質文件的宣傳廣告,民眾呼籲能儘快實施「無紙化辦公」、推行電子籤名和電子印章。
廢除印章、推行電子化
對此,日本內閣聯合法務省、經產省於6月下旬公布了「關於蓋章的Q&A」的資料,認可民間人士的「合同上不一定需要蓋章」,日本政府和經團聯也在今年7月發布了一則共同宣言,宣布將對基於「書面」、「印章」、「面對面」的行政手續和商業習慣進行制度和法規上的改革。
9月24日,河野行革相向日本全省廳發出事務聯絡,要求在行政手續中不再使用印章,如果要維持印章手續必須說明理由。
河野大臣還表示,下一階段將繼續推行行政手續的在線化,停止書面文件和傳真的使用。
與此同時,代替印章的電子籤名、電子印章以及無紙化電子合同開始流行起來,已經有企業研發出「雲籤名」系統,並提供給醫療機構等無償使用,日本一些大手IT企業也開始廢除實體印章制度。
富士ゼロックス日前宣布,今後將在每年50萬份客戶合同中引入電子籤名。該公司指出,紙質合同籤訂的前置時間長,需要成本和工時,而且運用管理也很辛苦,還存在丟失和篡改的風險。
而電子籤名能夠將印刷、裝訂、籤名、蓋章、郵寄、歸檔保管的速度提高約25倍,每份文件降低了約4000日元的成本,預計在今後5年間將削減足足1億日元的經費!
原本從事實體印章製作的日本會社「シヤチハタ」也沒有「坐以待斃」,最新開發了一套「電子印章系統」,用戶從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上訪問雲文件,就能用事先註冊的電子印章蓋章。
電子印章的使用和變化都會在網上留下記錄,可以防止偽裝和篡改,受到了廣泛歡迎,3月的使用有1萬5000件,4月因遠程辦公需求大增,有超過10倍的16萬件新申請。
新冠疫情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日本企業和民眾對於「去印章化」的接受程度,或許現在就是日本告別印章、正式邁入電子化辦公的最佳時機,而我們在日本的生活、工作也會得到更大的便利。
對於日本推行廢除印章、電子化辦公的措施,你有何看法呢?留言評論與我們聊聊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