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關注和研究中國的國外智庫和專家也越來越多。以美國為例,眾多專家不但在研究中國,他們還紛紛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如Bonnie Glaser(葛來儀)、David Shambaugh(沈大偉)、Douglas Paal(包道格)、Ezra Feivel Vogel(傅高義)、Susan Shirk(謝淑麗),等等。
不僅如此,一些智庫也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如美國的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過去一直譯作「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但現在該智庫已經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
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進入了中國市場,隨之而來的就是它們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例如,美國的McDonald's原來叫「麥當勞」,今年10月份更名為「金拱門」;韓國的LG公司的中文名為「樂金」;英國的Costa咖啡連鎖店的中文名為「咖世家」;美國快餐連鎖店Subway的中文名為「賽百味」;美國的Sheraton酒店的中文名稱為「喜來登」;英國奢侈品公司Dunhill的中文名稱為「登喜路」,等等。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走向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也在竭力吸引中國遊客,一個重要舉措就是給景點取中文名字。如瑞士的「裡吉山」(Rigi),它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中文網站,起名叫「瑞吉山」。(李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