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寧住荒墳,不宿古廟」,並非迷信,實為老祖宗的忠告

2021-02-16 祖源文化傳播

古代人的思想都比較封建,所以在遇到荒墳或古廟的時候,都會產生很多驚悚的想像。在他們的印象中,這兩個地方,都是非常不吉利的處所。所以人們為了能夠有效避開荒墳或古廟,都會選擇白天趕路,以免在夜晚的時候露宿於此地。

但由於古代社會交通特別落後,根本沒有一條特別平坦的道路。再加上出行方式也非常簡便,比較常見的有騎馬、坐轎,乘舟或者步行等方式。由於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比較慢,往往都會遇到夜間趕路的情況。

再加上當時社會中的客棧比較少,而且兩個客棧之間的距離非常遠,所以人們在外出的時候很難住店。即使是在荒郊野外遇到了客棧,如果身上的銀兩不足也無法入住。當時有很多囊中羞澀的人,由於無法入住客棧就只能露宿於野外。

在這種社會背景的影響之下,就衍生出了「寧住荒墳,不宿古廟」,並非迷信,實為老祖宗的忠告。

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為,在荒郊野外借宿的時候,寧可住在荒墳堆中,也不要住在廢棄已久的古廟中。按常理來說,古廟再殘破也可以遮風擋雨,荒墳再安全也非常瘮的慌。那為什麼這麼說呢?

「寧住荒墳,不宿古廟」的內涵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墳地都非常嚇人或恐怖。而古廟由於常年供奉佛像,並且每天都香火繚繞、佛光普照。如果在外趕路天色已晚,按照正常人的想法都會選擇,住宿在古廟中才更加安全。

但事實上恰恰與常規想法相反,相比較於荒墳來說古廟更恐怖。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不論貧窮還是富貴生命都很寶貴。人們在外出的時候,都希望能夠平安順利。所以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會以破財免災來保住個人性命。尤其是在月黑風高的野外,能夠找一個安全的住地十分重要。

一、妖魔鬼怪害命

古廟在香火特別旺盛的時候,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上香膜拜。但是當古廟被廢棄之後,往往就會變成大家懼怕的千年古剎。

蒲松齡曾在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中,描寫過一個名為「小倩」的故事。電影《倩女幽魂》以此為背景,重現了原著中的場景。

在一個被廢棄了千年的古廟中,各種妖魔鬼怪齊聚於廟中。如果行路的人入住這種地方,就很容易像寧採臣一樣被鬼迷住。

雖然這種想法非常迷信,但由於鬼神之說在古代特別流行,所以很多人一提到古廟就會特別懼怕。

古廟一旦被廢棄之後,廟中的佛像就會因此而蒙塵。在這種前提下就無法發揮出法力,所以就會讓一些妖魔鬼怪有可證之際。

在古代傳說中,這些妖魔鬼怪,通過各種方法迷惑人的大腦之後,就會吃掉他們的心臟。這種說法雖然純屬無稽之談,但在古代人的思想中卻堅信不疑。

二、強盜劫匪謀財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古廟中,會經常聚集一些打家劫舍的強盜。他們每天都派專人查看,廢棄的古廟中是否有行人入住。

在他們的思想中,外出辦事的人,行囊中一定會攜帶很多錢財。而古廟作為非常隱蔽的地方,即使被謀財害命也無人發現。

所以在很多古代人的心目中,他們在外出趕路遇到天黑時,一般都會選擇客棧或者荒墳留宿。在各種傳說的影響之下,人們根本不會選擇入住古廟。

還有一點就是古廟都是危房,如果盲目進入古廟中借宿,一旦房倒屋塌也會喪命。

三、「寧住荒墳」的原因

實際上,排除了古廟的入住風險之後,在荒墳留宿的安全性相對較高。

這主要是因為,很少有人會在夜晚時分前往荒墳。世間萬物,唯有人才能害人,而荒墳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各種鬼怪的出沒地。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根本不會有人半夜去荒墳。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很多風險,既不用擔心被強盜謀財害命,同時也不用害怕所謂的鬼怪。

雖然荒墳的住宿環境比較荒蕪,但由於只是借住一宿也無妨。但是在荒墳附近居住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各種動物很容易在夜晚出沒。

結 語

「寧住荒墳,不宿古廟」,既是一句流傳甚廣的俗語,同時也是古代人外出的警語。由於古代社會交通不便,再加上當時的治安條件比較落後,所以很多人在外出的時候都會提心弔膽。只有掌握了這句俗語的含義,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麻煩和危險。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這句話,據說是柴靜說的,無從考證,但說得好!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精彩家族歷史

總編:上官福楚

輪值編輯:熊劍文

資料採輯:上官鑫

發布:官正瓊

審核:官建洪

有部分文章,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讀者,或者您申請了原創,但我們推送過程中並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轉發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及對您造成不利影響,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寧住荒墳,不宿古廟」有啥道理?
    在農村裡生活過的人知道,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老人們平常聊天的時候最愛講,俗語彙聚了很多輩農人的經驗,既有智慧也有道理,觀察某句俗語背後的道理,你會發現能指導一些現在的生活。今天我們來看一句農村老讓人經常說的:「寧住荒墳,不宿古廟」,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古時的農村,交通不太便利,出遠門需要漫長的時間,一個人旅途中需要休息時,千萬不要到寺廟住宿,那時的野廟常常是綠林野漢謀財的地方,他們碰上夜宿寺廟的路人會起謀心,隨身財物事小,危及到人身生命事大。
  • 農村古話「寧住荒墳,不宿古廟」,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寧住荒墳,不宿古廟」就是其中一句,以前不知道什麼意思,就問老人,經老人解惑之後,才幡然醒悟,原來這句話中還包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這句話裡的道理!古時的農村,交通不太便利,出遠門需要漫長的時間,一個人旅途中需要休息時,千萬不要到寺廟住宿,那時的野廟常常是惡徒搶劫財物的地方,他們碰上夜宿寺廟的路人會起歹心,搶劫財物事小,危及到人身生命事大,反之鬼氣陰森的墳地則安全的多,用外界條件來保護自己,充分體現出老一輩人的智慧。寧住荒墳者:墳者陰鬼之宅也。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啥意思?可謂老祖宗的血淚忠告!在中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傳給後人,避免後輩們走了彎路,後來人們將這些口口相傳的語言稱之為俗語。
  • 農村老人常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一、寧住荒墳,不住古廟在過去,由於經濟水平有限,很多人免不了走夜路!對於走夜路我們知道「黑泥白水,黃幹道」!但是你知道住宿需要注意些什麼嗎?在農村,常聽老人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其實意思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居住,畢竟出門在外,人心複雜,能少接觸,就少接觸。而相對於荒墳來說,古廟興旺,人流很多,自然有著形形色色的人。不易於自我的保護。
  •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是什麼忌諱?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是什麼忌諱?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至今仍流傳著從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俗語故事。俗語是我們古代先民們生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它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歷史大浪淘沙中留存下來,惠及後世的我們。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東首貧疾,和南富貴,北首甚亡,這句話主要講的是床擺放的問題,很多農民認為在房屋裡面,床的擺放是最重要的,對整個屋子風水問題有極其大的影響,擺放的好了大吉大利,擺放的不好了,甚至會招致麻煩。就從這句俗語來說,農民認為床頭朝東會讓主人家貧窮,床頭朝西和朝南會讓主人家變得富貴。相反,床頭朝北就最不好了,甚至會致使主人家死亡。
  • 農村建房忠告: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比如這句「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講的就是建房選址的問題。現在村子裡少有廟宇,即使有,很多也已經破敗沒有香火,或者大多遠離居民聚集區。不過在古代,村子或集鎮上有寺廟的就多了,什麼土地廟、觀音廟、文廟、祖廟等等,而且很多都人來人往、香火旺盛。
  • 古人說「寧讓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啥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是我還是選擇了聽從老人的話。後來,我找了專業的人,專業的人在建造房子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寧讓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最開始聽到這句話,根本不知道啥意思,後來詳細問了專業人士,我才明白了一點。
  • 俗語「面不仰臥,腿不張胯」是什麼意思?古人的忠告字字在理!
    面不仰臥,腿不張胯這句俗語,是我們的老祖宗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總結而出的,乃是為了糾正睡姿與坐姿的,那麼「面不仰臥,腿不張胯」的講究到底為何?我們分開來看!其實,老祖宗說的,與我們這時做得並不是一回事,我們在勞累時仰躺於床上只是為了放鬆身體,但意識還是清醒的,身體可以任由自己擺布。而古人所說乃是睡姿,是針對於睡覺方面的細節。人在睡覺時,都有一種習慣就是雙手環胸,這不論是平躺而臥還是側臥,人們大多抖習慣於這樣做。然而,雙手環胸的睡覺對於側臥來講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仰臥就很影響我們的睡眠了!
  • 為何古人說「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古廟比荒墳還可怕?
    那麼歡迎圍觀,為何古人說「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古廟比荒墳還可怕嗎?答案,就是荒墳躺著都是已經去世的人,而古廟可能住著一些惡人等原因。具體的分析,如下!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古人說,要是有外出,夜晚無處可停留休息的地方時,寧願去荒郊野外的荒墳熬一宿,也不可以去古廟過一夜。
  • 古人常說「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古廟比荒墳更可怕?
    老人認為有些關於神鬼方面的事情是談不得的,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世上沒有鬼神,但老人們去對此懷有敬畏之心,荒墳,破廟之類能避則避。
  • 為何古人說晚上寧願住在荒墳,也不住古廟?古廟比荒墳還可怕?
    --「寧可夜宿荒墳,也不下榻古廟」,是古人一句十分令人困惑的話語。
  • 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老祖宗說得句句在理!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
  • 古人云:男怕三點頭,女怕闊步走,啥意思?老祖宗給年輕人的忠告
    古人云:男怕三點頭,女怕闊步走,啥意思?老祖宗給年輕人的忠告正所謂男女有別,這並不是說男女之間的生理構造不同,而是社會對其的要求存在差異,這在古時候尤為明顯。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果一個人只知道點頭服從,而拿不出自己的主見來,周圍人自然不會歡迎這樣的人,其自己也很難做出一番成就來。從古至今,一個人要想有所成,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那麼必須要有遠見,關鍵時刻能拿得出注意來,這樣機會來了自然能把握住。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所謂俗語,就是過去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蘊含著極大的道理。古人認為風水好的關鍵就是山水環抱。土地特別是平原,都由河流衝積而成。假如河流環保平原的話,發洪水時,河流會衝刷外部的河堤;而河流反背平原的時候,洪水就會衝刷平原的土壤,導致平原的面積減少。在農耕社會中,對於農民來說,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他們發現河流的形狀能夠決定土地的面積,久而久之,水在人們的心中便成了財富的代表。
  •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
    老祖宗總結而出的道理,永遠不會過時,它將歷久彌新般的指引我們生活。今天,筆者要跟大家聊一句俗語,它就是「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宅老屋過」。老祖宗為什麼這麼說,裡面又有怎樣的道理呢?在我國古代,交通基本靠走,什麼馬車牛車,那也不是平常人家能用的。
  •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
    俗語說:「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是何意?老祖宗的忠告多留意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共性,這也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在有法律或者規矩明文規定下,人們正常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但若缺乏了這層約束性,那麼所謂的自覺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 並非迷信!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很多俗語,有很多流傳至今,有的人覺得這些都是迷信,其實不然。能夠跨越時空流傳至今的,都是經歷了時間和歷史的檢驗,有些俗語甚至對我們如今的生活還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並非迷信!比如:房屋位置的選擇要「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了,以及「東南大門、西南欄,不動玄關、右靠前」了等等。在高人的指點下,反正讓房屋主人也是「如痴如醉,心服口服」,只好乖乖的把白花花的銀子掏出來,雙手奉給高人。而在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這看房子的主人是很吃香的,誰讓他們是跑江湖賣藝的呢!
  •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說過很多智慧名言,一定要學會聽從,否則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這可是凝縮了幾代人,數十代人的精華,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句歷史名言,「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存在著什麼樣的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