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腳」早在神農氏時期就被記入典籍《神農本草經》;隨後的《本草綱目》、《陸川本草》、《中藥大詞典》等中醫藥典中都能夠找到它的身影。
在雲南,當寄生在古茶樹上的螃蟹腳被當地人識得並加以利用,且隨著普洱茶的不斷興起,也讓「螃蟹腳」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雖然野生螃蟹腳已經進入大眾視野,但還有這那的疑惑,本文將針對其中一些問題做解答。
1.什麼是螃蟹腳?
螃蟹腳是一種槲寄生植物,主要有楓香槲寄生屬、扁枝槲寄生、桑槲寄生等。
因寄生在楓香、油桐、柿樹、古茶樹等多種植物上而分為不同的屬類。
外形:連接寄生植物末端的枝幹近似圓柱狀,枝和節都是呈扁平狀,枝杈對稱或交叉生長,因外形酷似螃蟹的腳,由此得名。
價值:全株可入藥,有清熱利尿,祛風除溼的效用。
分布地:分布範圍較廣,國內,螃蟹腳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西藏南部和東南部、甘肅(文縣)、陝西南部、湖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平陽)、臺灣;國外的泰國北部、越南北部、馬來西亞、尼泊爾、印度東北部、印度尼西亞爪哇也有螃蟹腳生長。
2.我們說的寄生在古茶樹上的螃蟹腳具體是什麼?
寄生在古茶樹上的螃蟹腳,稱之為茶槲寄生螃蟹腳,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屬。
它是一種寄生在古老的喬木茶樹上的寄生植物,為多年生草本。
外形特點:枝幹呈節狀,顏色鮮綠,一節一節的枝上會帶著纖細的毫毛,和螃蟹的腳很相似,所以布朗族將其形象的稱為「螃蟹腳」。
分布地:寄生在數百年古茶樹上的螃蟹腳分布在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地的古茶園中,但是因對氣候、生長環境的挑剔,使得寄生在古茶樹上的螃蟹腳數量稀少,能夠品飲到的機會十分少。
3.茶槲寄生螃蟹腳的效用
關於槲寄生物螃蟹腳的效用,可在多本典籍上查到。
早有《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著,「螃蟹腳」是上品,稱其能夠:「強筋骨,堅發齒長眉。」而後《本草綱目》中記載到:「形如蚱蜢腳者佳」。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描述到:「將乾燥的帶著葉片的莖稈入藥,性涼,有祛風除溼,強筋健骨等效用。」
隨著它的藥用價值不斷被發現利用,現代醫學也開始進行研究,並且發現它能夠在降壓、保護心臟、抗腫瘤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輔助效用。
寄生在古茶樹上的野生螃蟹腳同屬槲寄生物,也具有以上效用。
除了這些,大家可能還會問,那它長在古茶樹上,是不是也帶有和茶葉相同的效用呢?
經過實驗對比,寄生在景邁山古茶樹上的野生螃蟹腳,其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達7.65mg/g;茶多酚含量比茶葉的含量要低,但也有0.84%;含有4種茶葉中也含有的黃酮醇。
雖然螃蟹腳中的茶多酚含量要較茶葉中少很多,但同樣能夠起到相應的效用。如清熱生津、降脂減壓等。
4.茶槲寄生螃蟹腳製作工藝
茶槲寄生螃蟹腳以下簡稱野生螃蟹腳。
它的製作工藝十分簡潔,僅包括採摘、晾乾兩個步驟。
3月中旬,可在景邁山古茶園中的古茶樹枝丫上看到細嫩的螃蟹腳。歷經超過5個多月的生長,生長成熟後即可採摘。
將其小心地從古茶樹的枝丫間採摘下,運送到家中,進行晾曬。
晾曬到能夠清脆的掰斷即可。也有的除了陽光晾曬外,還會進行低溫烘焙乾燥。(類似普洱生茶的殺青步驟。)
5.茶槲寄生螃蟹腳該如何食用?
因其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飲品,在食用時要注意控制量,通常1次的量不超過3克。
野生螃蟹腳食用的方式有多種。
單獨用蓋碗、喝水的杯子泡飲,可品飲到它的甜糯滋味和天然藥香。
和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搭配泡飲,既可以增添品飲風味,又可起到均衡的作用。有的普洱生茶苦滋味較重,加一點野生螃蟹腳,它的甜味可以抵消一部分的苦;有的普洱熟茶剛製成不久,還帶有一些燥火感,單獨品飲的話易上火,但加了本性寒涼的螃蟹腳後,可以將燥火感中和掉。
除了泡飲,野生螃蟹腳還可搭配不同的食材。
最常見的便是在煮雞湯、熬骨頭湯的時候加一點螃蟹腳,讓它的物質溢出到這一鍋湯汁裡。不僅起到解膩的作用,而且它的藥用價值可以對人體健康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6.茶槲寄生螃蟹腳有毒嗎?
經過實驗研究,答案是沒有毒。
只是它性寒涼,對體寒、胃寒的人群不太友好。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忌食。同時,品飲或者煮飲時,要控制一定的量。一個成年人一次的量3克為佳,超過5克會出現心跳加速、渾身無力、頭暈的不適感。
我們都知道,任何東西都需要一個限定值,超過了就會出事。所以,茶友們在品飲螃蟹腳的時候,要注意控制量。
另外,有的茶友是第一次接觸茶槲寄生螃蟹腳,需要正確看待它。
它是稀少,是珍貴,但是你也不要一次就用完一年的量。適量,適當的去欣賞這種山珍的美,也是一種別樣的品茶經歷,對吧?
若你對茶槲寄生螃蟹腳還存在疑問,歡迎在留言區和我們進行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