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什麼為阿闍世王開脫,佛學學習筆記第31天

2020-12-19 志千裡積跬步

我們先看下結果,當佛陀對阿闍世王進行一通心理按摩之後,阿闍世王解開了所有心結,再也不擔心自己會下地獄了,順理成章的也就成迫害佛教的大黑手變成了佛教的政治盟友。

他並沒有像佛陀一樣拋棄王位加入僧團,而是繼續做國王,利用自己在世俗的權利幫助佛教披荊斬棘。對佛教來說,僧僧團多一個人與政治盟友裡多一個國王具有絕對不同的意義。

在印度本土,佛教曾經戰勝婆羅門教,就是阿育王的力量所致。而在阿育王之後,笈多王朝的政權又把佛教壓的死死地,復興了婆羅門教,至於阿闍世王,後來成了佛教的忠實護法。

在《金剛經》中描述,總共有四位轉輪王,分別是金輪聖王,銀輪聖王,銅輪聖王,鐵輪聖王。各自擁有金,銀,銅,鐵四種像輪子一樣可以轉動的法寶。其中金輪聖王低位最高,權利最大,後世的佛經中說的轉輪王都是在說金輪聖王。

轉輪王擁有七寶,分別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寶,兵寶」七寶是轉輪王的標誌,當你看到七寶出現,就知道轉輪王要出世了。七寶當中「輪寶」最重要,他是一個自己會飛,變飛邊轉的神奇的輪子。輪寶飛到哪裡,哪裡的國家和人民就會歸附轉輪王,反抗者回輕易被輪寶擊摧毀。

轉輪王有四德,就是四種特特徵。按照《大樓炭經》的說法是:一是天上最長壽;二是天下最強壯,從不生病,沒有大小便;三是容貌最端正;四是珍寶最多。

但是事實上人們並不會按照這些特徵來鑑別轉輪王,真正的標準只有一個,扶持佛教的國王就是轉輪王。我們可以看下中國歷史上,凡是支持佛教的皇帝基本上都是轉輪王。比如唐太宗,雖然他逼迫父親退位,殺害個哥哥和弟弟滿門,霸佔了弟媳婦,但是不妨礙他稱為轉輪王。再比如成吉思汗忽必烈可是屠殺和姦淫擄掠的專家,一樣是惡業全消,稱為轉輪王。

印度也早就有這樣的傳統,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是一個例子。他年前時候南徵北戰,殺人無數,晚年放下屠刀,心向佛教,在印度興建佛寺,開創了佛教的黃金時代。

在《雜阿含經》裡佛陀曾經對阿難說過一段預言:我知道,當我涅槃百年之後,會出現以為轉輪王,姓孔雀名阿育,他會推行我的教導,還會興建八萬四千做佛塔來安放我的舍利。 這個預言,到底是不是後世附會很難說的清楚。不過卻是實現了。

這裡說下舍利,這是音譯翻譯過來就是「遺骨」的意思。印度在佛教之前就有火葬的傳統,不過當時是用拆燒,溫度沒有那麼高,所以燒不乾淨,剩下的遺骨就是舍利。只要火葬就會有舍利產生,這個跟根修行的高低沒關係。舍利會用專門的盒子裝起來,然後修建一座塔把盒子供養起來,不過早年的塔不高,樣式也與現在不同。因為佛陀威望很高,他的舍利被國王們請去供奉。舍利被越傳越神,塔也越秀越高。他的梵文音譯是浮屠,所以我們還有一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努力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積跬步以至千裡,雖然緩慢但我在前行的路上。

相關焦點

  • 「佛學·拾陸」-「五逆十惡」,阿闍世王與佛陀的開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來看一下,與佛陀同時代的一位印度國王:阿闍世王的故事。似乎這位阿闍世王在佛教界很出名,經常都會有他的身影。阿闍世是他名字的音譯,如果換成意譯的話應該是「未生怨」,意思是說他在娘胎裡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帶著怨念。
  • 佛陀故事會:阿闍世王殺父篡位 一切罪業皆是自造
    (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在世時,領導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達多,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提婆達多學佛之後,不但沒有縮小自己的欲心,反而更增強慾念,對佛生起不恭敬之心,甚至背叛佛陀的教誡,煽動僧團中的弟子──領導五百位出家人造反佛教;這就是由於欲心所使。他同時煽動阿闍世王,叫他背逆親情,並跟他說:「你做新王,我當新佛。」
  • 佛典故事:阿闍世王五百妃失瓔珞記
    阿闍世王聽了默然不語。另一位臣子建議:「大王,王舍城裡有一位薩遮尼乾子,是一位大修行人,大王前去拜訪,可以長養善根。」阿闍世王聽後,還是興致索然。朝臣們紛紛向阿闍王讚嘆他們所追隨的外道修行人,都說登門拜望能夠增長善根。
  • 殺父害母的阿闍世王,為何還得到佛特別關愛?
    我們可以透過釋迦牟尼佛對阿闍世王的特別慈愛,來體會佛的大慈大悲,尤其是對罪惡凡夫的慈悲。阿闍世王殺了自己的父親,還意圖殺害自己的母親,甚至想要謀害釋迦牟尼佛,這是很重的罪過。後來阿闍世王也後悔了,尤其當他的母親韋提希夫人說起過去他的父親如何愛他的時候。
  • 京都一乘院舉行智廣阿闍梨入山式
    所以我覺得把一乘院作為智廣阿闍梨在日本學習弘法的一個根據地是非常合適的,於是我們就在醍醐寺附近重興一乘院作為他的道場。 我非常讚賞智廣阿闍梨為唐密回傳所作的一系列的努力。據我所知,他帶了很多中國年輕的弟子進入日本的大學學習語言、學習文化,讓他們作為唐密回傳的後備力量把唐密再傳回中國去。
  • 「佛學·拾捌」-兇手與日月星辰,「常見、我見、空見」
    但是佛陀的給出的標準答案,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大家最好把這個例子記住,因為這是佛學中很經典的一個命題。佛陀說:因為圓月之夜才出去行壞事,並不是他的本心,而是受到了圓月的誘導,但是圓月畢竟是一堆「六大」的聚合,缺少輪迴的主體,它又是沒有罪的。
  • 「佛學·拾玖」-「頓悟佛性、定業與不定業」
    我們前幾期從殺生的報業一直講到了佛陀開導阿闍世王,最終引出:被害者與施害者其實都是業報中的一環,一個人犯下了罪業虔誠懺悔是可以減輕業報的;更甚至如果能夠達到「空見」的境界,那麼就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今天的內容是「王庶文講壇」「佛學·拾玖」。
  • 「佛學·貳拾」-謝靈運的佛性與轉輪聖王
    今天是我們每周一篇佛學內容的時間,之前我們重點講述了阿闍世王弒父奪權後找佛陀進行心理疏導,佛陀對業力和因果報應的闡述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佛學;當《大般涅槃經》完全流傳進中國以後,竺道生從其中發現了頓悟成佛的秘密。
  • 「阿難尊者」與「阿闍世王」的約定
    佛陀入涅槃後,繼承佛陀衣缽的是長老大迦葉尊者。二十年後,迦葉尊者以一百多歲高齡,於雞足山入定。此時,阿難尊者和阿闍世王來到雞足山,燒香散華,讚嘆、供養迦葉尊者。此後,阿難尊者以八十多歲高齡繼承法統,一切就像果樹開花結果一樣自然,這也是佛陀當初對阿難尊者的寄望。
  • 耶穌被猶大賣了30銀幣,釋迦身邊也出過叛徒,兇惡到要謀殺佛陀
    佛陀身邊的叛徒同樣有著不可洗白的罪孽。他是誰呢?提婆達多,也是佛陀的眾多弟子之一,而且兩者還有另外一層更親近的身份。釋迦牟尼的祖父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其中佛陀的父親叫做淨飯王,而提婆達多的父親叫做甘露飯王。
  • 佛學博士與佛陀真身舍利結緣的故事
    找到後邀請他到斯裡蘭卡學習一段時間,再經由最高僧侶委員會審議,同意此人的功績合乎資格,由僧王頒授斯裡蘭卡最高榮譽佛學博士的學位給他。我推廣佛教的功績卓越,把釋迦牟尼的教法帶入了共產主義世界,更間接影響到當年東歐集團的老大哥蘇聯也派使者到斯裡蘭卡取經,總統得知此事後。
  • 青龍寺,惠果阿闍梨與空海阿闍梨的不朽傳奇
    當年,有不少著名的留學僧在那裡學習。那一帶古稱「樂遊原」。李商隱有首著名的詩:《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以前位置有點偏僻,一直也沒有去過。如今通了地鐵,交通方便,春節前,選了個暖陽微風的日子,專程去拜訪青龍寺。
  • 佛陀有圓滿的六神通,為什麼任由魔王波旬破壞佛法,這是有原因的
    剎那間天搖地動日月無光,佛陀身上放出萬丈光芒,毒雷毒箭紛紛落地。悉達多說道,「魔王你該消失了」,魔王波旬氣憤地離去。悉達多經過七天七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成為釋迦牟尼佛。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姨母,是她撫養佛陀長大的。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帶領約有五百人之多的釋迦種族中的女人,向佛陀提出出家,佛陀一開始拒絕了。但是因為阿難的再三請求,佛陀才允許女性出家為尼,但是為了避免影響。比丘在一處,比丘尼在另一處。從此,人類女性可以出家為尼了,阿難陀尊者也算是改變佛教歷史的第一人了。
  •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災免難了嗎?
    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網絡上出現了一種十分愚痴的邪惡知見,說什麼「如果真有佛陀住世,世界不會有災難」。此話一方面暴露出此人否定因果,佛教常識匱乏的愚痴本質;另一方面暴露其不懷好意,企圖煽動不明真相者誹謗佛陀的險惡用心!
  • 藍毗尼:佛陀與佛陀之前的佛陀
    阿育王石柱,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為銘記戰功和宣揚佛法,在恆河流域及古印度各地的重要佛教聖地所建造的圓形石柱,被後世稱為「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石柱由一塊石頭作成柱身,支撐另一塊石頭製成的柱頂,柱身從下往上逐漸變細,精工磨光,大小均勻,平均柱高10-13米,重可達50噸。現存的阿育王柱,含破損的共十九處。
  • 佛陀之前的佛陀:藍毗尼的秘密聖地
    阿育王石柱,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為銘記戰功和宣揚佛法,在恆河流域及古印度各地的重要佛教聖地所建造的圓形石柱,被後世稱為「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石柱由一塊石頭作成柱身,支撐另一塊石頭製成的柱頂,柱身從下往上逐漸變細,精工磨光,大小均勻,平均柱高10-13米,重可達50噸。
  • 佛陀生平大略
    現代太虛大師在《致粱任公書》中曾說過:「眾聖點記」所依的《善見律毗婆沙》,是解釋法藏部之《四分律》者,法藏部之分出,在佛滅三百至四百年間,《善見律》的出世,當在佛滅四五百年間,從此才每年點一點以記之。由此推算,佛陀出世應比「眾聖點記」早四五百年,中國古籍記載的佛誕生於公元前1026年之說,較可憑信。
  • 站在佛陀對立面的人,屢次謀害佛陀,為什麼最後還成了佛?
    在佛陀在世時,有一位佛教的叛逆者,他曾多次謀害佛陀,還分裂僧團。這樣一位惡人,卻又被釋迦牟尼授記為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提婆達多。他是佛陀弟子阿難的親兄弟,佛陀的堂兄弟。既然是親戚,為什麼要害佛陀呢?其實提婆達多本是僧團的一員。佛陀成道後,他也跟著佛陀一起修行。在俗世的時候,他就和佛陀有些矛盾,不過佛陀後來出家修行,兩人也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