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寶掌禪師開創的道場,憶起佛家大德報國恩,何為佛教四重恩呢

2020-12-13 大茶經

千歲寶掌禪師開創的道場,憶起佛家大德報國恩,何為佛教四重恩呢

古來大抵有說:「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傳統,儒釋道之三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佛教自印度傳入我國將近兩千的歷史,經歷華夏文明歷朝歷代的變革中,形成了具有獨特的佛家思想,與儒道文化取長以補短,萬物以衝和,方為中華之真精神。

佛家有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那麼何為四重恩呢?回向偈中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佔了兩句。那麼何為四重恩呢?其一:即感念父母生養撫育我之恩;其二:感念佛陀(老師、菩薩)攝受我以正法之恩;其三:感念眾生恩,感念眾生曠劫供我所需之恩;其四:國家恩,沒有國家,我們就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沒有國家保護,身心都得不到安穩。

雪中的老祖寺觀音法相

上報國家恩,憶起老祖寺的庭院欄談起佛家文化,就免不了說起《增廣賢文》中「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縱觀華夏名山聖地,保留至今的文化遺產寺院佔據了半壁江山。就如有中國佛教聖地之稱的黃梅,在中國禪宗的六大祖庭就佔據了兩個雙峰山的四祖道信道場及五祖弘忍的東山道場,乃中國乃中國禪宗叢林之始。而在四祖道信道場為更早的,莫過於紫雲山上的老祖寺,魏晉時期,享譽1072歲的千歲寶掌和尚駐錫至黃梅紫雲山中,原名紫雲山寺。近代大德高僧淨慧長老駐錫老祖寺時的開山法偈有云:「紫雲天下秀,寶掌壽無雙。法脈還山日,千佛降道場。」

作為佛學愛好者,編者固然對佛家的文化更為好奇。除了享譽千歲寶掌禪師的壽齡受到人們格外的關注外,老祖寺的佛家文化更是讓人耳目一新。還未走進寺院,寺院門庭碧水天池,奇特的自然風景,就怡然陶醉。

在《生活禪鑰》一書中,老祖寺現主持道場的崇延法師在緬懷淨慧長老書中有文:「秉承『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行願理念將黃梅紫雲山蓮花峰老祖寺殊勝的傳記為『生活禪專修道場』。」作為生活禪的專修道場,寺院中的生活禪文化四處可見。而門庭外除了奇特自然風景外,庭院外遍布宣傳欄上的禪院文化在雪中不免讓人想到上報四重恩的思想。

老祖寺庭外宣傳欄

除了庭院佛家文化宣傳外,如此莊嚴聳立的愛國愛教宣傳欄文化中在老祖寺中得以體現。所謂的上報四重恩,國家恩在眾多寺院中,老祖寺的庭院文化,想像到佛家的國家觀。對於佛教的國家觀,許多學者有不同的非議。在歷史上,佛陀的故國加比羅衛國與舍衛國發動戰爭時期,在佛陀的影響下,舍衛國三次退出戰爭。

老祖寺愛國愛教宣傳欄

法顯大師在錫蘭時,有人供養他一面中國的白絹扇子,在異地見到了祖國的物件,激動的淚流滿目,這種愛國情懷,實時佛教精神的流露。從而看出佛家愛國愛教是不容懷疑的,顯然老祖寺的愛國愛教文化,傳承了固有愛國情懷。

早些年間,固有認為佛教是消極遁世,逃避現實的宗教,對國家對社會毫無貢獻的看法更是片面之詞。大德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中對這一觀點做了闡述:「民族主義乃是達到一宇宙大同胞主義的基礎,若要達成這一目的,必先要從熱愛他的國家民族做起,否則便無從生根。」

老祖寺庭院文化

在歷史上日本侵略者侵佔我國時期、殘害我國同胞。大德高僧弘一法師曾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主張,號召全國上下佛教徒,奮起抗戰。在老祖寺的文化中,不免讓人感慨萬千,想到的佛教歷史,想起中國釋家文化觀,這些歷史,眾多保國護教的大德,凜然不屈的精神,更是愛國愛教的佛家文化的體現。

黃梅老祖寺

探究佛家文化,探索歷史古蹟。住世1072年的「佛門第一壽星」寶掌禪師開山至今,歷經有六祖慧能三傳徒孫孫天王等登臨紫雲山寺。有關老祖寺的歷史記憶,有關老祖寺的佛家文化,不僅僅是愛國愛教的文化、禪文化,隨處一見,總能文中篇篇而道,如用一語感嘆傳承釋家文化者,在《生活禪鑰》中,老祖寺的崇延法師在緬懷淨慧老和尚時的後半句不免讓人聯想感嘆。「法遍十方三界泰,神州呈祥世界安。紫雲佛國蓮花峰,佛神凡聖同臻榮。」

相關焦點

  • 略說佛教上報四重恩之要義
    作者:法聚佛教中講的四重恩為: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土恩今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為主導,通過經中詳細的開示,明白利益眾生應知恩報恩,也明白何為四重恩及其緣起的道理。眾生之間互有因緣,恩恩怨怨常相伴。佛說上報四重恩,明確了何為四重恩,及知恩報恩的意義,和不報恩的過失,以及恩將仇報的可畏果報。佛教我們心無所得而修波羅密,即修真實波羅蜜,是則名為真實報恩。這樣修為才能真正使眾生都得到安樂。
  • 佛教常講「上報四重恩」,這個「四重恩」指的是什麼?
    知恩才會感恩,才能報恩,佛教的回向偈上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個「四重恩」指的是什麼呢?這裡的「重」,不念zhong,而是念chong,指的是四種恩德。一,父母恩。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恩人,孝養父母,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義務。每一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如果我們的道德沒有成就,自己不能了脫生死,就對不起父母。俗話常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我們要是成就了,九代的祖先都跟著沾光,這才是報父母恩。
  • 出家人要時刻不忘報「四恩」——東華禪寺舉行愛國主義教育講座
    萬行大和尚將本次專題講座定為——出家人要時刻不忘報「四恩」。大和尚認為,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國佛家傳統裡的「四無量心」和報「四恩」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佛教的「慈悲喜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愛國主義思想。作為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我們能夠落實「四無量心」和報「四恩」的精神,就是一個好的愛國人。出家人做事一定要「忘我」。我們雖然出家了,但並沒有出國。只是出了「小家」又融入一個「大家」而已。只有我們達到忘我了,才能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 佛教常講的「四重恩」是什麼意思?
    大家在寺院經常聽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句話,那麼這個「四重恩」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個是父母之恩。嚴格的說,我們自己要不能成就這一生的道德,我們對不起父母。這一生我們自己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對不起父母。
  • 佛教故事:禪師轉世成為女子 重遇老友當日去世
    禪師投胎成為女子,重遇老友當日去世。(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宗門下常常有些公案——比如宋代的草堂青禪師,草堂青禪師在當年是很了不起的禪宗大老,那他的大施主就是一個姓曾的大戶人家。那草堂青禪師圓寂,就到曾家去投胎了,這就是後來一個作宰相的,就是曾魯公,叫曾公亮,北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宰相。 那海印信禪師,一個部隊的一個官員,叫朱防禦官,給他作施主,最後他就到朱防禦官家裡投胎,變成了個女孩子了,當時整個杭州都轟動了。就是人家朱防禦官的妻子正在生產的時候,忽然他走進產房了。這走進產房,哎!一看,這個小女孩生出來了。
  • 農曆七月二十九日 近代高僧虛雲禪師誕辰紀念日
    虛雲禪師(1840~1959),近代高僧,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禪宗大德。據《虛雲老和尚年譜》記載,禪師原籍湖南湘鄉,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於褔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次年,「予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
  • 高僧故事:千歲和尚寶掌老禪師的傳奇人生
    寶掌和尚之事,佛教史籍如《五燈會元》《佛祖綱目》《嘉泰普燈錄》諸書,都有明確記載。故事原文比較詳實,整理之時稍有刪節。佛教史籍記載千歲和尚事跡(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千歲寶掌和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寶掌法師是中印度婆羅門貴族的兒子,出生時間相當於周威烈王十二年丁卯七月七日。
  • 去峨眉山別只知道金頂,這座寺廟融合儒道釋三教,康熙帝為之提名
    峨眉山又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因此以佛家文化為內涵,擁有眾多寺廟,鼎盛時期超過100座,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李白、蘇軾等文學直至現在仍是著名的佛教聖地,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山「。
  • ...第一個到日本傳法的中國禪師、開創了日本的第一個禪寺……
    在日政大臣北條時賴的支持下,創建了建長寺,將宋代禪寺建築傳入日本,並著法語規則,規範日本禪林,為日禪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日兩國禪宗弟子聯合收錄了道隆平日的傳法語錄——《大覺禪師語錄》3卷。獨具慧根 落髮出家道隆是涪州郡守冉王瑣的第三子,他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在母親的影響下,道隆自幼與青燈古佛為伴,潛心修禪。
  • 世間山水處,往往有佛家
    也正因此,世間山水處,往往有佛家。自古以來便「天下名山僧佔多」,凡是到佛教勝地朝拜或遊覽參觀者,無不被名山古剎那依山傍水、林木繁茂的旖旎風光所折服。這些優美宜人的景色大多非自然而成,其中凝聚著許多高僧大德的智慧,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由他們艱苦創立、辛勤墾植而成的:位於安徽省的「九華山」,是地藏菩薩成道教化眾生的道場。
  • 漢傳佛教:虛雲和太虛皆是大德高僧,二人的傳奇故事成為一段佳話
    上文,小編介紹了漢傳佛教在明清兩代陷入衰敗,整個中國佛教成了香火、鬼神學說,加上清末張之洞推行的「廟產興學」的政策,幾乎讓漢傳佛教在中國大地消聲覓跡。這時,佛教界湧現出一批大德高僧,扛起了復興佛教大旗,太虛便是其中之一。
  • 道教常識:道教所說的「四恩三有」指的是什麼?
    四恩三有均利,十洲三島任逍。」句中的十洲三島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四恩三有」的四恩,指的是道教以世人當報的四重之恩,一天地恩、二君王國土恩、三父母恩、四師長恩。三有,道教謂眾生中,凡有情、有識、有緣者,稱為三有,修道者皆親之。簡單的說四恩就是民間熟悉的天地君親師。從古至今,民間一般會將「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奉於中堂進行祭祀。
  • 分別為哪「四重」?
    佛陀說,我們有四個感恩和報恩的對象,那也正是我們幸福和快樂的泉源。這就是我們所需報答的「四重恩」,他們分別是,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三寶恩(佛寶恩、法寶恩、僧寶恩)。假如把母親比喻為大地,那父親就像廣大的天空。母親如大地般默默地、無怨無悔地憐愛我們,而父親就像天空般覆蓋著、庇護著我們。父愛與母愛不同,但是父母親對我們的恩惠是同樣的深重。國家恩:俗話說,有國才有家,我們要感恩國家給我們帶來的一切利益,一切方便。感恩交通運輸、感恩醫療福利、感恩居住環境、感恩政府、感恩宗教。
  • 佛家的語言 禮儀,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由於禪宗非常盛行,禪師的稱呼並不限於禪宗一派,凡習禪的僧人都可稱為禪師,如《續高僧傳·習禪篇》所收,便有達摩禪師、道綽禪師、信行禪師等等,有些人並不屬於禪宗。後來,朝廷也曾用「禪師」號賜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獲得「大通禪師」為最早。其後,禪宗六祖慧能於示寂百餘年後,也獲得「大鑑禪師」稱號。至於生前及受賜號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賜「大慧禪師」最為著名。
  • 第八屆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在福州隆重舉行
    參加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及研討會的大德法師和專家學者參拜了福州著名禪宗祖庭道場雪峰崇聖禪寺。他表示,我們今天在這裡隆重舉行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及研討會,其目的就是探討佛教自身建設與祖師禪,以期通過對雪峰祖師禪的研究和探討,弘揚雪峰祖師的禪法精神,繼承祖師大德優良傳統,規範道場和僧團管理,可謂正當其時。
  • 佛陀涅槃實相——釋迦道場興國寺妙覺師父為四眾弟子開示
    河南南陽 釋迦道場 興國寺 釋妙覺師父開示農曆二月十五日,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涅槃日。值此殊勝日,吃素、念佛、誦經、布施、放生……廣行善業、廣做功德,得佛加被,福慧資糧速增。釋迦道場淅川興國寺舉行法會,十方善信蒞臨盛會,共沾法喜,同證菩提。
  • 洪佛寺-名寺古剎內容-佛教在線
    明洪武五年(1372年)梅思祖命家人將「思祖堂」更名為「洪武寺」,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令梅思祖將「洪武寺」更名為「洪佛寺」。據《中州緣集》記載,洪佛寺是普庵祖師道場、是觀音勢至應化道場、是財功德佛道場、是淨宗旃檀功德法系祖庭。
  • 學佛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愛國,佛教之中四重恩中就有國家之恩
    儘管佛教是世界性的,它推崇無限的宇宙大同胞主義,愛全人類乃至愛一切眾生,但佛教仍認為愛國主義是實現宇宙大同胞主義的基礎,主張若要愛全人類,必先要從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做起,因為佛教徒不管在家的出家的都不能沒有自己的祖國,否則便無從生根,所以中國佛教歷來具有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把莊嚴國土、振興中華作為其基本的道德義務和道德要求。
  • 「農禪並重」的佛教傳統正在演變為「商禪並重」?
    佛教傳到中國的最初時期,應該說,應屬是以農業主體經濟模式為主的國家,是自給自足模式的自然經濟,出家僧侶隱居森山老林,遠離世俗社會的一個修持道場,所以說,僧侶如果不自己豐衣足食的話,談不上學佛行佛,坐禪念佛念咒了,釋尊也從來沒說過,出家為僧後,立刻就擺脫遠離吃喝衣食住行,也需要持久地如法修持之後,方可漸漸覺悟脫離煩惱障和所知障等惡業,成就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等善業,究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