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寶掌禪師開創的道場,憶起佛家大德報國恩,何為佛教四重恩呢
古來大抵有說:「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傳統,儒釋道之三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佛教自印度傳入我國將近兩千的歷史,經歷華夏文明歷朝歷代的變革中,形成了具有獨特的佛家思想,與儒道文化取長以補短,萬物以衝和,方為中華之真精神。
佛家有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那麼何為四重恩呢?回向偈中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佔了兩句。那麼何為四重恩呢?其一:即感念父母生養撫育我之恩;其二:感念佛陀(老師、菩薩)攝受我以正法之恩;其三:感念眾生恩,感念眾生曠劫供我所需之恩;其四:國家恩,沒有國家,我們就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沒有國家保護,身心都得不到安穩。
上報國家恩,憶起老祖寺的庭院欄談起佛家文化,就免不了說起《增廣賢文》中「世間好語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縱觀華夏名山聖地,保留至今的文化遺產寺院佔據了半壁江山。就如有中國佛教聖地之稱的黃梅,在中國禪宗的六大祖庭就佔據了兩個雙峰山的四祖道信道場及五祖弘忍的東山道場,乃中國乃中國禪宗叢林之始。而在四祖道信道場為更早的,莫過於紫雲山上的老祖寺,魏晉時期,享譽1072歲的千歲寶掌和尚駐錫至黃梅紫雲山中,原名紫雲山寺。近代大德高僧淨慧長老駐錫老祖寺時的開山法偈有云:「紫雲天下秀,寶掌壽無雙。法脈還山日,千佛降道場。」
作為佛學愛好者,編者固然對佛家的文化更為好奇。除了享譽千歲寶掌禪師的壽齡受到人們格外的關注外,老祖寺的佛家文化更是讓人耳目一新。還未走進寺院,寺院門庭碧水天池,奇特的自然風景,就怡然陶醉。
在《生活禪鑰》一書中,老祖寺現主持道場的崇延法師在緬懷淨慧長老書中有文:「秉承『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行願理念將黃梅紫雲山蓮花峰老祖寺殊勝的傳記為『生活禪專修道場』。」作為生活禪的專修道場,寺院中的生活禪文化四處可見。而門庭外除了奇特自然風景外,庭院外遍布宣傳欄上的禪院文化在雪中不免讓人想到上報四重恩的思想。
除了庭院佛家文化宣傳外,如此莊嚴聳立的愛國愛教宣傳欄文化中在老祖寺中得以體現。所謂的上報四重恩,國家恩在眾多寺院中,老祖寺的庭院文化,想像到佛家的國家觀。對於佛教的國家觀,許多學者有不同的非議。在歷史上,佛陀的故國加比羅衛國與舍衛國發動戰爭時期,在佛陀的影響下,舍衛國三次退出戰爭。
法顯大師在錫蘭時,有人供養他一面中國的白絹扇子,在異地見到了祖國的物件,激動的淚流滿目,這種愛國情懷,實時佛教精神的流露。從而看出佛家愛國愛教是不容懷疑的,顯然老祖寺的愛國愛教文化,傳承了固有愛國情懷。
早些年間,固有認為佛教是消極遁世,逃避現實的宗教,對國家對社會毫無貢獻的看法更是片面之詞。大德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中對這一觀點做了闡述:「民族主義乃是達到一宇宙大同胞主義的基礎,若要達成這一目的,必先要從熱愛他的國家民族做起,否則便無從生根。」
在歷史上日本侵略者侵佔我國時期、殘害我國同胞。大德高僧弘一法師曾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主張,號召全國上下佛教徒,奮起抗戰。在老祖寺的文化中,不免讓人感慨萬千,想到的佛教歷史,想起中國釋家文化觀,這些歷史,眾多保國護教的大德,凜然不屈的精神,更是愛國愛教的佛家文化的體現。
探究佛家文化,探索歷史古蹟。住世1072年的「佛門第一壽星」寶掌禪師開山至今,歷經有六祖慧能三傳徒孫孫天王等登臨紫雲山寺。有關老祖寺的歷史記憶,有關老祖寺的佛家文化,不僅僅是愛國愛教的文化、禪文化,隨處一見,總能文中篇篇而道,如用一語感嘆傳承釋家文化者,在《生活禪鑰》中,老祖寺的崇延法師在緬懷淨慧老和尚時的後半句不免讓人聯想感嘆。「法遍十方三界泰,神州呈祥世界安。紫雲佛國蓮花峰,佛神凡聖同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