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為高鑫零售(06808.HK)上市後,大潤發和歐尚的中國大陸市場零售業務就被捆綁在了一起,然而儘管如此,歐尚的業績卻不盡如人意,大潤發一直是拉升上市公司成績的主力。
如今,這一格局即將被打破。
第一財經記者12月12日晚間從知情者處獲悉,今日經過歐尚董事會非常認真的研究和商討,為了更好地應對中國零售市場的發展和變化,該公司決定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零售業務交由「兄弟公司」大潤發全面託管。而大潤發方面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但估計歐尚品牌會保留,而大潤發計劃將全面接管歐尚中國大陸市場業務,包括打通後臺體系、統一採購等。
從捆綁到接管
數年前,經過反覆研究,大潤發和歐尚將兩者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門店打包上市,成為高鑫零售(06808.HK),當時的招股書顯示,在合併公司的股權架構中,潤泰和歐尚新組成的合資公司吉鑫成為上市公司高鑫零售的控股股東,歐尚持有吉鑫51%股權,潤泰持有49%。
「高鑫零售的主力就是大潤發,因為大潤發業績好,盈利能力強,相對而言,歐尚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並不十分理想,所以捆綁上市對於歐尚來說是划算的,但對於大潤發來講就不划算了,畢竟等於就靠大潤發在拉動業績,還不能剔除歐尚。可是由於大潤發和歐尚背後有非常錯綜複雜的股權關係,所以一時間難以分家。於是,反覆討論研究後,大潤發還是和歐尚將兩者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門店資產給捆綁上市了。」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近幾年實體零售業整體走低,增速放緩,諸多零售企業虧損。在梳理永輝超市、聯華超市、人人樂、中百集團、步步高等14家主要零售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後,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實現盈利的企業中有很多是依靠出售麾下資產等方式。
相對而言,高鑫零售的業績算是不錯的,高鑫零售的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實現營業額540.6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毛利129.22億元,同比增加2.7%,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3.3%增至23.9%。
「高鑫零售的業績表現好,基本都仰仗於大潤發的亮眼貢獻,雖然現在實體零售很難做,但憑藉自身良好的供應鏈資源、採購優勢和生鮮運作等,大潤發無論是營運還是門店發展都不錯。相對而言,源自法國的歐尚在中國市場卻有些『水土不服』。這多少造成了在高鑫零售這個主體公司內,總體效益會被歐尚所拖累,大潤發則一直是『發動機』。」零售業資深分析人士沈軍指出。
就在今日,有知情者透露,經過歐尚董事會非常認真的研究和商討,為了更好地應對中國零售市場的發展和變化,該公司決定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零售業務交由「兄弟公司」大潤發全面託管。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潤發內部也證實了上述消息。
未來何去何從
「目前還不知道細節,但是大潤託管歐尚的中國大陸市場業務基本是定了,接下來大潤發的高管應該會全面接管歐尚的相關事宜,而歐尚原本的管理層會逐步退出或淡化。比如打通後臺體系,統一採購,這樣可以更加高效率地運作,有利於整體高鑫零售的發展,未來也有助於高鑫這個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接近大潤發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法國歐尚集團在1997年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算是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巨頭之一,可是其後繼乏力,發展速度很慢。比如沃爾瑪、家樂福等同業者在中國市場的門店基本都達到數百家,而大潤發如今在中國大陸市場已達400多家,但是歐尚卻一直停留在數十家的規模,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歐尚在中國大陸市場僅70多家門店,與其他競爭對手相去甚遠。
未來歐尚的品牌是不是還會保留?
上述人士表示,未來很大可能還是會保留歐尚品牌,但是會由發潤發管理層統一管理相關業務。至於如何在未來的運作中區分兩者的差異化之處,則目前還沒有確定計劃。
此前阿里以22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90億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沒過多久,高鑫零售公告稱,淘寶中國以現金作出強制性無條件全面要約,以收購高鑫零售全部已發行股份,要約價為每股6.5港元。
成為阿里系的一部分後,大潤發正在發力新零售,大潤發進軍電商B2B領域。在該公司內部被稱為「大潤發1號工程」的「大潤發e路發」電商「逆襲」計劃是針對中小型零售商及各類快消品用戶開發的全品類B2B訂貨平臺,經營品類涵蓋酒水飲料、米麵糧油、清潔護理、母嬰用品、調料乾貨等1.2萬個SKU。
「我們會在全國招1萬名城鎮代理。代理申請通過後會獲得屬於自己的代理區域和業務推廣碼,繳納服務質量保證金1萬元,每月通過e路發平臺訂貨金額不低於1萬元。」大潤發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今後配合這項「逆襲」計劃以及高科技無人店「繽果盒子」,大潤發會形成B2C的大潤發優鮮、B2B大潤發e路發和無人便利店三大板塊的新零售O2O玩法。
在業界看來,阿里入股後會更促進大潤發電商逆襲計劃。公開數據顯示,阿里(手機淘寶)現有5億左右線上活躍用戶,O2O融合能幫助大潤發在一二線城市有更高市場滲透率。通過O2O融合獲客,可以讓大潤發進入更多新市場。
而未來待大潤發全面接管歐尚相關業務後,或許兩者在新零售方面會與阿里系有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