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作者:採藍 (ID:有美時光)
「八大碗」?
吃過!
哪八碗?
一下子還真數不出。
吃「八大碗」啥感覺?
好吃。過癮。排場。
八碗菜熱騰騰同時上桌,那真叫排場。其實講排場的往往是窮人。
過去鄉下好面子,來了客人,就把有限的肉做成各色形狀的「帽兒」,碼放在裝了豆腐、粉條、粉皮之類的碗裡,然後上鍋蒸,一般是八道菜,俗稱「八大碗」。
後來,農村紅白喜事比較隆重的場合,都會吃八大碗,省錢,看起來又不寒酸。大多冬閒季節,食材不易壞,鄉裡鄉親可以連吃幾天。
因為都是坐在炕席上吃飯,後來就叫作「老席」。由此也看出滄州人的義氣豪爽。老席在鄉村裡一度很盛行。
如今生活好了,美食多了,按說老席該退位了,可在市裡近幾年卻大行其道。只是都標榜正宗,食客們卻感覺怎麼也吃不出從前的味道了。
真正正宗的老味道,藏在古老的鄉村。
於是,和兩位帥哥美女一起去「尋味」,直奔滄縣姚官屯姜莊子村。
70歲的劉金鵬,不像那麼大歲數,不善言談。看著比他年輕的媳婦李樹英,卻快言快語,特別熱乎人。
@手藝是家傳
他祖父就是個廚師,當年在天津經常給小白玉霜等藝界或政界的名人做家廚,做得一手宮廷菜,整雞整魚脫了骨做熟後活靈活現。也不講究食材,大白菜都做得讓人吃不夠。解放後曾給飛機場做飛行灶、幹部灶。
他父親學了一部分手藝,因為是村幹部,誰家有個紅白喜事,親自上灶,也帶了不少徒弟,師徒一上手,煎炒溜炸二十多個菜、十幾桌就齊了。這時候,已經時興上盤子吃炒菜了。
他曾在縣廣播局上班,後來下海。父親老了,有事鄉親就請他回來主廚。他說,讓我來就得聽我的,於是,他把老席又拾掇起來。沒想到,越來越受歡迎,四裡八鄉都來吃,連城裡的也慕名而來。
@一大堆好奇要問老先生
#你做的老席為啥好吃?
原汁原味。有些賣的熟食,你嘗下,一股子藥味。為啥?十三香、麥芽粉放得太多了。做菜需要提暄增鮮,調料不是絕對不能用,是要科學、適量,並非多多益善。
# 「八大碗」都是肉,人們為什麼還好吃這口?
這是個誤區。雖然有肉,但都是煮蒸為主,脫了脂,飽和脂肪變成不飽和脂肪,看著肥,可一點不膩。
比如紅白肉,要煮了兩三個小時,油大都煮了出去,再加入吸油的梅菜一起蒸製,吃起來就沒有油膩感。
再比如紅燒肉,要用糖色炒,炒得肉塊中的水分和油都出來了,變得像桌球一樣又輕又圓,表面發亮了,再加料酒、醋繼續炒,做出來的肉就香而不膩。
#真正的「八大碗」是哪幾道?
老先生給我們普及:常做的就是米粉肉、扣肉(又叫紅肉)、白肉、松肉、卷煎、假雞(用紅白肉的碎料做成,也是真雞)、紅燒肉(也可以是切開的肘子,叫破刀肘)、丸子。
「八大碗」加上四涼菜,是標準席,也可以擴大規模,加上紅燒雞塊、雞蛋幹、蘑菇及時鮮蔬菜,或者加上嘎巴、豆腐、豆芽等湊數,叫「跑碗」。
老先生說,做出一桌菜來,就像寫出一篇好文章,或者製作出一個藝術品,看著心裡就舒坦,特別有成就感。
他聽說哪裡的老席好,就會去吃,一吃就知道人家哪個環節不一般,回來用在自己的菜品上,不斷創新。
加句題外話,老先生做過通訊報導員,採寫的典型受過毛主席接見,寫的新聞稿國家級報、臺都上過。
看得出,他對這段經歷十分自豪,也因此打開了話匣子,媳婦說,平時可沒這麼多話。
他對自己的手藝不會保守,經常去當師傅,有幾十個徒弟,包括大飯店裡的廚師長。他說,其實手藝學也學不去,我自己都是一鍋一個味。
關鍵得用心。就比如食材,太老的豬肉煮出來柴,太嫩的就沒嚼頭,得專門挑十來個月豬肉來做菜。
但凡稱得上美食,須得用心,才得真味。這很平常的道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心癢難耐,急著要到廚房看看這大席的製作過程
李樹英麻利地擺上八隻碗,有的放上粉條,有的放上豆腐泡,邊忙活邊說,姜莊子的粉條和豆腐皮也很有名呢。
上面各自碼上丸子、卷煎、松肉、紅肉、白肉等,都是提前預備好的半成品,再澆上特製的澆頭(湯汁),開始上籠屜蒸。
因為要雙碗對扣蒸,熟了扣過來,所以又叫「扣碗」。
將近兩個小時,在大家等得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終於在四個炒菜之後,用一隻食盤端上來八大碗。
那天天氣尚寒,這騰著熱氣散著香氣的扣碗一上桌,讓原本腸胃正鬧罷工的我,居然感覺忽然間有了胃口。
且慢,先拍照。左拍右拍,俯拍近拍。
@終於可以吃了,再且慢,先聽聽老先生說說怎麼吃:
夾一片白肉,一定要整片放進嘴裡,不能一點點咬,然後閉上嘴,細細品,哦,居然真的一點不膩,竟感覺清香的味道,要順著嘴角溢出來。
然後可以再夾一點梅菜,白肉的清香和梅菜的沉香,是絕配。
再來一塊米粉肉,說不出是果香還是巧克力香,總之是誘人的甜香,粉粉糯糯的口感。
按照老先生提示,舌頭在粉糯中慢慢地攪拌。
「那香甜滋味似乎在舌尖上一點點滲入,餘味悠長,跟吃別的菜不一樣,那香,是到下咽時才體會到的。」小美女這樣描述道。
的確,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香。
來,再來塊松肉。極好的味道,渾厚的香,酥鬆的口感。
老闆娘說,是不是吃著有墊牙的感覺?那是花椒大料粉,都是自己炒了軋的,火候很重要,才能出焦香味,故意不會軋太碎,當牙齒咬到一星焦香,這松肉的香味也就一下提升了一種感覺。這可是商店賣的五香面所沒法比的。
好了,不一一說了。被誘惑到了?自己來嘗嘗吧。
△老闆劉金鵬和老闆娘李樹英的合影
小院裡,一樹杏花,一樹梨花,一樹海棠,有的含苞,有的盛開,在春風中浩蕩。這個村子不一般,曾經與一些名人有關。
相聲演員候寶林曾在這裡生活過,劉金鵬還記得天天晚上聽他說相聲的情形。著名播音員齊越,曾在這裡勞動鍛鍊,與村民感情深深,後來埋骨這片土地。
劉金鵬說,就住在房前不遠,戴個小氈帽,走來走去,人很隨和。他們來時,村裡人熱情,都用八大碗招待過。
採編:採藍、言靈、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