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已到最毒時!薄霧三月品河豚,無敵美味試生死!

2020-12-24 潼言無忌

千百年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講究美食的人,每年都有兩個翹首期待的時節,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所謂拼死吃河豚,絕不是一句空話。正是:薄霧三月品河豚,無敵美味試生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什麼是河豚?

河豚真正的名字是「河魨」,是一種集至美與至險於一身的魚類。其實河豚的名字還有很多,例如《山海經》中叫它「鮭、「鈰」,《本草綱目》上叫「氣泡魚」和「吹肚魚」,此外還有「烏郎」、「探魚」、「鮧魚」等別稱。據傳,古時候河豚皆生息於河中,當被捕獲出水時就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豚者,豬也,這就是「河豚」這個名字的由來。

但其實河豚是個非常寬泛的稱呼,其中可食用的品種大約有二十多種。其中體型最大、食用最廣泛的當屬紅鰭東方魨,又叫虎河豚,它也是品質最佳的河豚品種。除此之外,常見的食用河魨還有暗紋東方魨、弓斑東方魨、豹紋東方魨、菊黃東方魨等等。

▲紅鰭東方魨

注意:因河豚有毒,我國在1990年就曾出臺過《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禁止河豚流入市場。直至2016年,才「有條件」的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但仍然禁止銷售野生河豚、禁止銷售養殖河豚活魚、禁止銷售未經加工的養殖河豚整魚,有條件放開的是已經完全成熟的、經過二十餘年經驗積累的兩個品種,即紅鰭東方豚和暗紋東方豚。

▲暗紋東方豚

河魨魚體較短,呈紡槌狀,頭腹肥大,牙癒合成牙板。遊動時依靠胸鰭推進,這種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但不足之處是速度很慢,很容易被作為獵取的目標。因此河豚依靠自己獨有的氣囊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衛機制。每當受到外界刺激時,就會快速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漲成鼓鼓的圓球,以嚇退敵人,也使對方無從下口。不過河豚將自己漲成圓球的樣子反而非常可愛,是難得一見的萌物。

基本上,河豚屬魚綱、魨科魚類。在中國分布極廣,江、河、海中皆有,多半棲於江中多沙處,江、海之交(即淡水與海水交會之處),分布尤多。目前中國約有30多個品種,數量之大,世界第一,故有「東方魨」之稱。

美味殺手——河豚毒素

河豚雖然美味,但是其強烈的毒性卻令許多人望而卻步。事實上,河豚的歷史,就是一部關于禁忌與突破禁忌的歷史。中國人很早就知道河豚有毒,「世傳其殺人」,但仍有許多人禁不住美味的誘惑而前僕後繼。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在卵巢和肝臟中,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有些種類的河魨,精巢、眼睛、皮膚甚至是肌肉都有毒。河魨的毒性主要來自於大名鼎鼎的河魨毒素。這是一種超強力的神經毒素,是非蛋白質小分子的天然毒素中毒性最強烈的神經毒素之一。一旦中了河豚毒,首先會唇齒發麻,接著會噁心、腹瀉,手腳僵硬,最後全身不能動彈。河豚毒素並不直接作用於心臟,中毒者從頭到尾飽受痛苦,但直到臨死之前意識仍是清楚的。

河豚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00倍。一條一斤重的河豚魚體內,能提取出約0.5毫克毒素,這是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大毒量。春天,是河豚魚從大海洄遊到長江產卵的季節。由於體內聚集了大量脂肪和能量,這時的河豚魚肉質最為肥美。和美味成正比的是,河豚體內的毒素水平,也在此時猛增。尤其是3月28日到4月8日這十來天,是河豚一年中最毒的日子。

河豚毒素雖然可怕,但絕非只有壞處。恰恰相反,河豚毒素在醫療臨床上也具有廣泛用途,可製成戒毒劑、麻醉劑、鎮靜劑等,還可用於癌症的介入治療。據稱,在國際市場上1克河豚毒素的價值約17萬美元,是黃金價格的1萬倍。此外,它對皮膚瘙癢、痒疹、皮膚炎、氣喘、百日咳、胃痙攣、破傷風痙攣、遺尿、陽痿等症,均有顯著療效。

在人工養殖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嚴格的水源控制和飼料管控,有效控制河豚體內毒素的產生,使得人工養殖的河豚保持低毒水平甚至基本無毒,這也是為什麼吃河豚一定要選擇人工養殖而非野生的原因。

小貼士:如何區分野生和養殖河豚?

下圖為一張天然野生河豚的圖片,此圖是在中國上海崇明島橫沙鄉的長江入海口捕撈長江刀魚時誤捕。因為國家明令禁止捕撈野生河豚,如果漁民在捕撈時誤捕,應立即放歸大海。野生和養殖河豚區分辦法有3點,一是野生河豚魚鰭部分的橘紅色非常豔麗,養殖的暗淡。二是野生河豚的背部平滑,養殖的粗糙;三是野生河豚的肝很小,而養殖的很大。野生河豚的擁有最大的毒性和無比鋒利的牙齒,它的利齒可以輕鬆咬斷鋼絲!如果不幸被它咬到手指,它會一直咬穿為止。

人工養殖河豚魚

下圖為人工養殖的河豚魚。雖然國家禁令不得銷售河豚活魚,但是在中國的水產市場上依然有銷售現象。不過這些都是來自養殖場的養殖河豚魚。從外觀上就可以很明顯的分辨出來和野生的區別了。

「拼死吃河豚」的傳說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食用河豚,也知道河豚有毒。然而,吃河豚的歷史卻一直延續至今,並流傳到了日本、韓國等近鄰。日本的俳句裡寫河豚的味美可解失戀之苦,中國民間則有「拼死吃河豚」的俗話。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遊的吳越地區便盛產河豚。吳王成就霸業後,越王勾踐奉上美女西施,一日,夫差擁西施於懷,正逢品嘗一條河豚,其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隨口說道:「愛姬玉乳可比之!」從此以後,人們便將河豚最美味的魚白稱之為「西施乳」。宋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曰:「河豚腹脹而斑狀甚醜,腹中有白曰訥,最甘肥,吳人甚珍之,目為西施乳。」宋人薛季宣有《河豚》詩為證:「西施乳嫩可奴酪」,是說其嫩勝於乳酪。朱彝尊《河豚歌》稱:「西施乳滑恣教齧」,則是贊其滑爽。

兩宋之時,由於物產豐盛,加之沒有任何宗教飲食的禁忌,所以一些珍奇的食物就納入文人嘗新追逐之列,例如在宋代的士人中,吃河豚成為一種時尚。名士梅聖俞,喜歡邀朋呼友來家裡吃河豚,他在《河豚魚》寫到,「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這首詩告訴我們,至少在宋代城市中的知識階層,吃河豚已成風氣了。甚至在沒有真河豚的情況下,還創造出了「假河豚」,具有河豚的樣子和味道,聊以過癮。此事在《東京夢華錄》中有詳細記載。

而「拼死吃河豚」這句流傳甚廣的民諺,早在宋代即有,而且據說正是從蘇東坡口中流傳出來的。話說蘇軾謫居常州(今江蘇省常熟、武進、陽湖、靖江一帶)時,愛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製河豚有獨到之處,想請大名鼎鼎的「蘇學士」品鑑一番。士大夫的家人聽說這位婦孺皆知的名士將至,都大為興奮,待蘇軾吃河豚時,都躲在屏風後面,想聽蘇東坡的評價。但見蘇軾埋頭大啖,不聞讚美之聲,當這家人相顧失望之際,這時已打飽嗝、停止下筷的蘇軾,忽又下箸,口中說道:「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意思是說如此美味,毒死也值得的。

品味河豚應有時

蘇東坡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雖然十分簡短,但卻十分形象的刻畫出了詩人翹首以盼,終於等到河豚上市的喜悅心情,同時也一語道破了品嘗河豚最好的時節。

「桃花三兩枝」,指的是桃花初綻之時,而陸容在《菽園雜記》中寫道:「蘆青長一尺,莫與河豚做主客。」蘆青便是蘆芽,長至一尺時,已經不適合再食用河豚了,這也正與「蔞蒿滿地蘆芽短」相對應。所以說,與刀魚一樣,最好的食用河豚的季節同樣在清明前。因為清明前的河豚,其魚皮上的毛刺還非常柔軟,可以向內翻卷著吞下肚去,脂膏香不亞於甲魚的裙邊;但是一過清明,毛刺就會變硬,再也難以下咽了。

人間美味,好吃不好做

河豚的宰殺和烹製都有嚴格的要求,從事河豚烹製只能使用養殖供應的控毒河豚,河豚廚房操作間必須和其他廚房分離,且必須由專人獨立完成。甚至連烹製用具都要有專人看管,宰殺河豚的廢棄物也要定點專人銷毀,以防家畜誤食。最後,河豚菜品烹製完成後也要進行毒素快速檢測,並由廚師先行品嘗客人才能食用。

下刀前先觀察河豚是否新鮮,若死亡時間過長,內臟融化,毒性就會蔓延到魚肉中,所以活魚最好。下刀時需很有準頭,將有毒部分與無毒部分完整剝離,不能劃破劇毒的肝和卵巢。宰殺後的邊角料需土中掩埋,烹飪後需消毒雙手,現代用肥皂,從前用鹼。每逢做河豚時,必先打掃廚房衛生,尤其不能留蜘蛛昆蟲。宰殺河豚的刀具、廚具事後都需放滾水裡煮,水不能隨便亂倒,一切井然有序,有如儀式。總之,食用此魚,必須特別小心,嚴防中毒事故發生。

河豚吃法花樣多

一條河豚魚,能做多少菜?在揚中廚師手裡,可以製作成150多道各式菜餚——炸、燉、燴、蒸、炒,樣樣都不少。河豚與刀魚、鰣魚並稱「長江三鮮」,以其味美肉香,令人饞涎欲滴,欲罷不能。

據了解,而吃河豚最最經典的順序是:「一白、二皮、三湯、四肉」。白只有公河豚才有,味道最鮮美,其實是生殖腺,一般只吃不說;皮必須反過來小塊吞咽,因為河豚皮表面有刺,像細砂紙般粗糙,不能咀嚼,否則刺會戳破嘴皮;河豚湯比肉更鮮美,一般人會拿來泡飯,吃幹抹淨;相比較前三者,河豚肉的口感反而是最差的。

紅燒河豚

紅燒河豚,大盛於明朝,即使時至今日,仍為主流做法。紅燒出來的河豚肉肥而不膩,鮮嫩香醇。最美的要屬河豚魚皮了靠肉的一面腴滑無比,食之粘粘,軟棉棉、滑溜溜,味道賽過翅參的滋味;另一面長滿肉刺,嚼的時候要翻卷過來,囫圇吞下,軟糯粘滑。

秧草燒河豚

對於江蘇一帶的人們來說,秧草燒河豚,是比小蔥拌豆腐還要順理成章的真理。秧草的學名叫南苜蓿,開黃花,原本是在田間成片種植作基肥用的,所以揚中人管它叫「秧草」。春天掐碧綠的嫩頭來炒,身段比綠豆芽更纖細柔軟,滋味亦不俗,上海人謂之「草頭」,這也是本幫菜最推崇的時鮮春蔬。秧草的清新,更能襯出河豚的香腴,即使是春日正當時的鮮嫩竹筍或者茼蒿,也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白汁河豚

白汁河豚講究湯汁濃鬱,白皙如乳,鮮美無比。相比紅燒河豚的甘美醇厚,白汁河豚的精要之處就在於「清淡」二字。河豚皮肥肉嫩,湯汁醇濃鮮美,令人回味無窮。

河豚刺身

據說魚生中的極品就是河豚刺身,遠勝日常見到的三文魚刺身。河豚肉中含有較多的甘氨酸、賴氨酸,口感較其他魚肉更為豐腴和爽脆,食用時蘸上調製的醬汁,更顯肉質甘鮮,令人一嘗難忘。片好的生魚片薄如蟬翼,晶瑩如玉,均勻地鋪在盤子裡,散發著難以抗拒的誘惑。

涼拌魚皮

河豚皮可以切成細絲,單獨涼拌成菜,嚼起來鬆脆而有韌性。

椒鹽河豚鰭

河豚魚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製作成椒香魚翅,香脆可口。而椒鹽又符合現代人的口感,適應潮流,風味獨特。

相關焦點

  • 河豚已到最毒時
    千百年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講究美食的人,每年都有兩個翹首期待的時節,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所謂拼死吃河豚,絕不是一句空話。正是:薄霧三月品河豚,無敵美味試生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春天,是河豚魚從大海洄遊到長江產卵的季節。
  • 河豚已到最毒時!
    講究美食的人,每年都有兩個翹首期待的時節,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所謂拼死吃河豚,絕不是一句空話。正是:薄霧三月品河豚,無敵美味試生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春天,是河豚魚從大海洄遊到長江產卵的季節。由於體內聚集了大量脂肪和能量,這時的河豚魚肉質最為肥美。和美味成正比的是,河豚體內的毒素水平,也在此時猛增。尤其是3月28日到4月8日這十來天,是河豚一年中最毒的日子。
  • 別「拼死」,河豚將到最毒時!
    然而,一個比美味更加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河豚魚身含劇毒。  河豚魚有多毒?上海水產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鮑寶龍說,河豚毒素的毒性,排在所有毒素的前十名之內,是氰化鉀的1000倍。一條一斤重的河豚魚體內,能提取出約0.5毫克毒素。這是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最大毒量。  春天,是河豚魚從大海洄遊到長江產卵的季節。
  • 河豚刺身,下次去日本一定安排上
    千百年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講究美食的人,每年都有兩個翹首期待的時節,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所謂拼死吃河豚,絕不是一句空話。正是:薄霧三月品河豚,無敵美味試生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 河豚食記 · 世界上最毒最鮮美的魚
    直到如今,河豚依然是餐桌上的上乘美味,據傳那堅韌的口感和鮮味用語言難以形容,再加上那份遊走在生死邊緣的刺激感,能讓人回味良久。 其實,河豚只要處理得當,是不會有任何危險的。小安曾吃過五花肉燉河豚幹,紅燒河豚等。當終於吃到了河豚肉時,第一個反應是:肉硬得很。第二個反應是: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第三個反應麼:一點也不像傳說中那麼鮮甜嘛。
  • 河豚:在劇毒與美味之間遊走
    這場生死較量從未停止,這其中當然包括對食材外延的不斷拓展。    河豚有毒,盡人皆知。昨天恰好有朋友給我講了一個關於河豚的故事,使我對河豚的困惑又多了一副「解藥」。    相傳,1960年鬧饑荒時,遍尋食物而不得,某地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家長正愁得打轉,在街上忽見河豚,便撿了幾條回家。人多魚少,只好在鍋裡加了白菜。全家人冒著赴死的心情把河豚洗了(去血線)、燉了、吃了。
  • 品河豚還得去日本?快來十裏海河豚小鎮看一看!
    河豚,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自古以來,對於河豚的食用問題,一直是一個非常存在爭議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因為,河豚魚身上有兩個極端,一個是肉質鮮嫩及其美味,令人無法拒絕。另一方面則是內臟與血液乃是劇毒,極少量攝入即可致命。
  • 河豚魚乾也會中毒 還能放心吃河豚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浙江一家三口,因進食河豚魚乾中毒入院,有專家就此建議少碰這種魚。可是,真的要和這道美食說再見了嗎?別急,還是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河豚這道有點危險的美味吧。  古而有之的危險美味  首先,河豚有毒本身並沒有爭議。
  • 河豚的美味不多說,但日本人吃過它後,就不再「屑於」吃河豚了
    河豚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了吧!甚至有些人也吃過,也見過,河豚是日本人的最愛,我們都知道河豚本身是具有劇毒的,但是只要處理得當就不會出現中毒的事情,可是當日本人發現了一種比河豚還美味的食物後,就不屑於每天再吃河豚了,大家想知道是什麼東西讓日本人放棄了河豚這一美味佳餚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 全世界的河豚都全了
    然而,如今吃河豚最瘋狂的國家卻是日本,僅在東京,就有超過1600家河豚專門料理店,由於需求量太大,日本的河豚產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食用需求,目前大部分河豚都需要從中國進口。那麼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河豚,又有哪些是最美味的,哪些是不能吃的呢,小編帶著這些疑問,在本文進行了一次世界河豚大盤點,如有錯漏,歡迎各位補充和指正。
  • 比氰化鉀還要毒1000倍的河豚肝,竟然還可以做刺身生吃
    世間有一奇物,將極鮮和極毒融為一體,讓一些吃貨望而卻步,另一些吃貨將生死置之度外也要一嘗其滋味,讓人又恨又愛,難捨難分。此物就是河豚。俗話說,有奇毒必有奇鮮。正因為如此,又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江蘇揚中人吃河豚的歷史悠久,當人們忌憚河豚有毒而不敢食用時,揚中人卻相信河豚不毒揚中人,憑藉祖傳的技法,「戶戶燒河豚,村村有高手」,上天恩賜的最美河豚魚,他們卻無須拼死,如家常便飯一樣簡單,一吃就是千百年。揚中人憑藉著高超的技藝和對河豚的了解,連河豚身上至毒的河豚肝都敢做刺身生吃。河豚肝有多毒?
  • 一抹斜陽,一如初見,十裏海河豚小鎮話河豚
    ,那也是我第一次在十裏海品嘗到河豚的美味。直到今天,我還記得第一次吃河豚時內心的忐忑,一方面是眼饞河豚肉鮮香勁彈,在眼饞的同時心裡還有著一絲絲的忌憚,忌憚於河豚的毒性。畢竟在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愛她,就帶她去吃河豚吧,河豚之鮮美,可稱味之極;恨她,就帶她去吃河豚吧,因為河豚之毒也關乎生死。」
  • 現在正是河豚最毒的時候
    5月15日上午臨近11點,蘇阿姨被家人匆匆送來醫院,在病史詢問中,醫護人員了解到,蘇阿姨半小時前吃過河豚魚乾。隨後出現了口舌麻木、噁心、嘔吐、腹瀉等情況,同時四肢麻木無力。 也就是說眼下正是河豚魚最毒的時候。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就河豚魚發出消費警示: 近期是河豚魚產卵季節,此時的河豚毒性最強,也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市民要特別注意!
  • 【震驚】中國人冒死吃了2000年的河豚,現在竟然無!毒!啦!
    國人對河豚魚的愛好流傳已久。河豚雖然美味,但體內含有劇毒,僅0.5毫克河豚毒素就能致命。因此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早在1990年,我國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就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不過,前不久,執行了26年的河豚禁令鬆綁了。在長江下遊,一座四面環江的島上,矗立著一座高62米,重達2100噸的巨型河豚魚雕像。
  • 拼死吃河豚,值得嗎?
    了往今來,因貪圖食物美味而致死的食客不在少數,而因食用有毒河豚而死亡的人,大約是其中最著名的群體之一。中國古代早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還流傳著不少關於此事的笑話段子。在嗜好食用河豚的鄰國日本,為嘗試河豚美味而死於河豚中毒的「勇者」也不在少數。
  • 河豚!河豚!河豚!26年終於等到河豚解禁!這家店200種菜品暢吃再送河豚一個月!
    河豚每日現殺好後空運到上海!店裡特聘專門做河豚的大廚來現場演示如何吃河豚!河豚魚本身沒有油脂, 一定要切到透亮才能最大程度吃到河豚魚肉的鮮嫩!而且到店全部現切現擺,才能保證最高的水分!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河豚是否有毒!所有店裡的河豚全部是帶證上崗~鵝且,深扒君已經幫你們試過了,這等美味!只能說,快點來!!!僅限上海去哪吃粉絲福利!!!
  • 人民日報:揚中河豚「驚險」美味俏江南
    原標題:「驚險」美味俏江南(家鄉美味·品味舌尖上的農村) 吉戰順攝 原題:【揚中河豚】 「驚險」美味俏江南(家鄉美味·品味舌尖上的農村) 河豚鮮美,為眾多文人雅士所愛,從蘇東坡到李漁都留下了關於河豚的佳句。作為長江三鮮之一的河豚,要想食得正宗鮮味,必得去江蘇揚中。
  • 河豚到底有沒有毒?我們替你拿命試了
    春天的河豚總讓人蠢蠢欲動,從內到外無一不是可入口的鮮。魚皮軟糯微彈,夾在筷尖顫顫巍巍,魚肉又白又軟,滑進口裡的一剎那,鮮嫩柔滑都不足以形容。三月的鮮味,非要是試過河豚才能完整的。但吃河豚需要勇氣,喊別人一起吃,更需要。每回和朋友提及吃河豚,總會有人說「吃啥吃啊!那玩意兒有毒!」
  • 集中華河豚之美 肆月河豚循鮮前行
    河豚家族(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國內首批擁有全套河豚產品經營許可的餐飲企業,旗下的第一個品牌就是河豚先生。自2014年以來,河豚先生已先後開業了數十家門店,覆蓋京城最熱門的區域。
  • 無毒不河豚 不食河豚,不知魚味
    「無毒不丈夫」,無毒也不河豚。要是說河豚一點毒都沒有,美食的挑戰性頓時消失,反而有點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