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來首虧近10億,半年減員1萬人,開店速度能否解救海底撈?

2020-12-23 AI財經社

文|AI財經社 馮圓圓

編輯| 孫靜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8月25日晚間,海底撈集團發布了其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公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海底撈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7.6億元,同比下滑16.54%;實現淨利潤-9.65億元,同比下滑205.8%。

這也是海底撈自2015年以來的首次半年報虧損。對於一家靠「吃」衝上2400億元市值的企業來說,上半年的這份成績單雖「情有可原」,但也是其資本市場徵程中的一道「傷疤」。

對此,海底撈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1月26日起,海底撈暫停中國大陸所有門店營業,直到3月12日才恢復營業,並且限制就餐人數。公告亦顯示,海底撈餐廳六個月期間的平均翻臺率從2019年同期的4.8次/天,減少到3.3次/天。

不過與此同時,人均消費額卻在上升。但這究竟是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還是良性增長,仍有待時間觀察。資本市場已經對這一利好信息給予了積極反饋,半年報發出後,海底撈股價不跌反漲,截止8月26日收盤,海底撈報收45.75港元/股,漲跌幅度0.33%。

即便在停工停產、限制人流的疫情之下,海底撈在上半年依舊新設了173家店鋪,海底撈全球門店網絡從2019年12月31日的768家增至2020年6月30日的935家。

如今,疫情雖有所緩和,但並未徹底消失。即便如此,海底撈卻執著地「逆風」開店。

門店支撐的業績

海底撈對於門店數量的依賴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2015年海底撈的門店數量僅有112家,此後每年均保持著高速增長,其中,2016年門店數量增長最為兇猛,相比2015年同比增長高達143.75%。截至2019年年末,海底撈門店數量為768家。

隨著海底撈門店數量的逐漸攀升,海底撈的業績也一路高歌猛進。2015年海底撈的營業收入僅為57.57億元,上漲到2019年的265.56億元,翻了4.6倍;而淨利潤方面,從2015年的4.11億元增加值2019年的23.47億元,翻了5.7倍。

與此同時,海底撈的門店亦從2015年的112家增加至2019年年末的768家,翻了6.8倍,走勢趨同。

門店的增加有利於輻射更多的消費群體,但一個區域客源有限的前提下,加大密度也有可能形成「左右手互搏」。

以北京市豐臺區的兩家海底撈門店為例,其中公益西橋門店和馬家堡新薈城店相隔僅730米,步行僅11分鐘。從周邊小區來看,二家門店所輻射的群體部分重合,相互之間難免造成分流。

事實上,從海底撈所披露的數據顯示,其全年平均翻桌率已有下滑跡象。2015年,海底撈的全年平均翻桌率為4次/天,至2017年及2018年上升為5次/天,2019年海底撈的全年平均翻桌率下滑到4.8次/天。

以裁員節流?員工半年少了1萬人

門店的增加除了帶動了海底撈的收入增長外,亦帶動了其成本費用的增長,這一點從從其淨利潤的漲幅便可窺探一二。

正如海底撈近五年的業績表現,門店數量的增長帶動了海底撈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但二者的斜率並不趨同,相對於營業收入而言,淨利潤的增長顯得較為平緩。

而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員工薪酬以及折舊和攤銷的大幅提升。

據海底撈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海底撈的店面均為租賃而來,而房屋租金等相關費用均在「折舊和攤銷」科目中核算。

此外,從海底撈近五年在員工薪酬、折舊和攤銷科目的表現來看,特別是進入2018年後的折舊和攤銷費用的增長速度遠超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增長速度。

成本費用的高速增長,無疑會蠶食企業所實現的利潤,疫情期間更是如此,畢竟只要門店在,租金、工資等成本費用便少不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底撈2019年年報中,企業員工尚有10.2萬人,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的員工僅剩9.2萬人,半年之內員工減少了1萬人。簡而言之,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有超一萬人離職。而這其中,亦不乏「節流」的味道。

對於2020年上半年員工減少一事,AI財經社致電海底撈進行詢問,截止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事實上,每新增一家店鋪就意味著其人工、裝修、水電等成本的增加。而疫情之下的海底撈,在開店頻率與翻臺率表現相悖的當下,裁員真的是解決問題的「上上籤」?

此外,海底撈恢復營業後,曾有大量網友吐槽海底撈菜品漲價。4月10日,海底撈官方發布致歉信,稱海底撈門店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顧客的利益,同時宣布門店產品價格恢復到停業前標準。

究竟如何扭轉虧損局面,海底撈似乎還需要更多的探索。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半年虧9.6億背後:大額計提13億元折舊攤銷,減員1萬餘人
    半年淨利虧損9.6億元,同比下降205.7%,這是餐飲龍頭海底撈交出的疫情下業績成績單。對於淨利的大幅度下降,海底撈在財報中歸因為受到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門店短暫關閉,客流量減少,加上員工成本和財務成本增加等。但與近10億的淨利虧損不相匹配的是,海底撈今年上半年營收97.60億元,同比下降幅度只有16.5%,營收受疫情衝擊並未如淨利樣嚴重。
  • 海底撈半年淨虧10億,股價卻瘋漲;肯德基暫停使用吮指廣告語
    瑞幸咖啡旗艦店入駐拼多多;海底撈半年財報:淨虧10億,股價瘋漲;漢堡王被罰373萬! 海底撈半年財報 淨虧10億,股價瘋漲 8月25日晚間,海底撈發布2020年度半年報,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海底撈集團實現收入
  • 海底撈虧9.65億、呷哺呷哺虧2.52億……餐企業績一片慘澹
    01 13家企業中11家營收下跌、10家虧損據贏商網統計A股、H股13家上市餐飲企業2020上半年業績發現,除廣州酒家、中科雲網外,其餘11家企業營收、淨利雙雙大跌,尤其是淨利潤,8家暴跌超200%,7家由盈轉虧
  • 虧損也要擴張,海底撈半年虧了近10億,平均每天開一家新店
    來源:市界作者 |王春曉 市界 編輯 | 東東 疫情衝擊下,海底撈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股價卻在半年內累漲超50%。8月25日,海底撈公布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海底撈實現營收97.61億元,同比下滑16.5%;淨虧損9.65億元,同比下滑205.7%,去年同期盈利9.12億元。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海底撈自1月26日暫停中國大陸所有門店的營業,直到3月12日,才重新開放部分門店。
  • 1.4億買豪宅移民,2年後身家近1000億!海底撈張勇成新加坡首富
    2019年,新加坡誕生了一位新首富,把過去蟬聯10年首富位置的大佬換了下來,而這個人就是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近日,《福布斯亞洲》雜誌發布2019年新加坡富豪50強排行榜,海底撈老闆張勇以138億美元(約合982億元)身家成為新加坡首富。中國人幫新加坡吃出了一個首富,網友評論個般滋味。不過,涮過的海底撈變成「外企」,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 九毛九今日上市,造就近10位億萬富翁!又一個海底撈來了?
    在放棄A股市場後,九毛九捲土重來,成功登陸港股,實現了上市夢。作為2020年第一家上市的中國餐飲企業,與同樣香港上市的海底撈不同,九毛九在體量上和盈利水平上更有代表性。如果說海底撈一枝獨秀,是多數餐企老闆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那么九毛九上市,或許讓他們看到了真切的希望。而九毛九上市,將造就近10位億萬富翁、50位千萬富翁。
  • 客單價75元的「太二酸菜魚」急速開店:九毛九IPO能否複製海底撈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鄭婷婷 黃興利 北京報導中式快餐品牌「九毛九」將在1月15日赴港上市的消息傳出後,業界期待著下一個海底撈的出現。就在今年10月份,海底撈上市一年後股價漲幅便超過100%,以往較冷門的中餐股開始進入投資者視線。
  • 瘋狂開店,疫期漲價,老闆套現,海底撈透支了他所有的好感
    來源:九個頭條網不出所料,海底撈終於扛不住了。7月7日,海底撈發布了2020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營收同比下降20%,將出現虧損,也是上市以來的首虧。具體會虧多少,海底撈留了個懸念,但有人給他算了筆帳。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利潤或同比下降180%-200%,海底撈2019上半年淨利潤是9個億,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可能倒虧9億。當然,證券機構的估算不一定準,但海底撈近幾年來確實「跑」得有過快了,扯著那啥,也純屬正常。
  • 老闆剛登頂新加坡首富,海底撈半年虧了近10億!下半年,你去吃火鍋?
    結果,這條熱搜還沒下去,同日夜裡,「海底撈上半年淨虧損9.65億元」的話題接踵而至。根據海底撈25日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公告顯示,海底撈上半年總營收97.6億元,淨虧損9.65億元。而更有趣的是,20日的時候,福布斯亞洲剛剛發布了新加坡前50位富豪榜單,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再次以190億美元身家蟬聯新加坡首富。
  • 「發行價之王」首日破發海底撈連創新高 百勝打新者一手日虧1100...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亓寧9月10日盤中,半年虧掉9.65億的海底撈股價創下55.7港元新高。同一天,快餐巨頭百勝中國赴港二次上市,開盤破髮長陰收跌。一天前,賣水的農夫山泉上市首日大漲,造富無數的同時,創下了6700多億港元的凍資紀錄。
  • 老闆剛登頂新加坡首富,海底撈半年虧了近10億!下半年,你會去吃火鍋...
    根據海底撈25日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公告顯示,海底撈上半年總營收97.6億元,淨虧損9.65億元。而更有趣的是,20日的時候,福布斯亞洲剛剛發布了新加坡前50位富豪榜單,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再次以190億美元身家蟬聯新加坡首富。  所以,海底撈的火鍋生意到底好不好做?下半年,人們會再繼續去海底撈吃火鍋嗎?
  • 巨虧9億?海底撈把「鍋」甩給了疫情,老闆卻套現了14億
    不出所料,海底撈終於扛不住了。7月7日,海底撈發布了2020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營收同比下降20%,將出現虧損,也是上市以來的首虧。具體會虧多少,海底撈留了個懸念,但有人給他算了筆帳。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利潤或同比下降180%-200%,海底撈2019上半年淨利潤是9個億,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可能倒虧9億。當然,證券機構的估算不一定準,但海底撈近幾年來確實「跑」得有過快了,扯著那啥,也純屬正常。
  • 上市一年市值破2000億,海底撈見頂了嗎?
    【價值評析】 10月31日,海底撈報收38港元,總市值2014億。從4張桌子到593家門店,海底撈耗費25年時間;由900億至超2000億,剛過去一年零一個月。 依靠渠道下沉、大量開店和成本管控,海底撈實現營收增速達60%,淨利潤複合增速超80%。
  • 港式茶餐廳「失寵」 翠華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2009年,有香港餐飲名片之稱的翠華在上海開了其內地的首店,彼時的翠華相當於如今的網紅店,開業時生意火爆,大排長龍,等位兩個小時算是常態。最近幾年,港式茶餐廳對內地消費者的吸引力逐步下滑,業績也不盡如人意。近日,翠華控股(01314.HK)披露截至今年9月的中期業績,公司由盈轉虧,虧損4450.2萬港元。這是翠華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 海底撈VS呷哺呷哺:「火鍋雙雄」沒有終點的開店競賽
    張、賀二人分別執掌著國內兩大知名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和呷哺呷哺,兩家公司都在香港上市,一家市值1400億,一家140億。   也許,很多人光顧過這兩家火鍋店,也感受過兩家完全不同的風格,但作為一個食客,你知道他們是怎麼賺錢的嗎?   這,就是今天斑馬消費要告訴大家的事。
  • 海底撈從賺9億到虧9億:又開173家門店 能否跟上行業復甦步伐
    &nbsp&nbsp&nbsp&nbsp從賺9億到虧9億,海底撈也很「受傷」!同時,其外送業務收入超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由1.6%增至4.2%。海底撈方面透露,這主要得益於外賣訂單數量增加。&nbsp&nbsp&nbsp&nbsp有餐飲行業人士指出,今年1月以來,餐飲行業受疫情重創,企業承擔較大業績壓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餐飲收入同比下降超30%。不過,根據多方數據,當前餐飲行業整體經營情況已在逐步恢復。
  • 市值近2000億港元!海底撈是如何打敗這15萬家火鍋店的?
    李德建提出的方案是由德莊火鍋牽頭,向火鍋產業鏈上遊進軍,建立起覆蓋開店裝修、菜品供應、火鍋底料製造在內的全產業鏈模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其實,李德建的方案和海底撈在全產業鏈上的布局一模一樣。海底撈從2005年建立起第一家專供火鍋底料的上遊企業頤海開始,已在全產業鏈上布局超過10年。
  • "池底撈"、"海底撿"…都是海底撈的?半年裁員上萬人
    來源:天眼查此外,在10月27日,海底撈還一口氣申請了近90個商標,包括「小嗨妹妹」「乖小嗨」「小嗨家」等。海底撈上半年虧損近10億元,減員上萬人,創始人套現……8月25日,海底撈公布的2020年半年財報中顯示,海底撈的業績從截至2019年上半年的人民幣11,694.6百萬元下降到2020
  • 池底撈"、"海底撿"…都是海底撈的?半年裁員上...
    來源:天眼查此外,在10月27日,海底撈還一口氣申請了近90個商標,包括「小嗨妹妹」「乖小嗨」「小嗨家」等。海底撈上半年虧損近10億元,減員上萬人,創始人套現……8月25日,海底撈公布的2020年半年財報中顯示,海底撈的業績從截至2019年上半年的人民幣11,694.6百萬元下降到2020年同期的人民幣9,760.6
  • 剛上市的火鍋界扛把子海底撈PK港股老鳥呷哺,誰更牛?
    海底撈香港IPO一直在刷新紀錄,IPO定價17.8港元,價格位於港元招股區間高端,每手1000股,投資者入場費約1.8萬港元,創香港史上入場費最貴的新股紀錄。即便如此,海底撈還是獲得了眾多投資者機構的青睞,吸引了包括高瓴資本、摩根史坦利在內的4億美元投資,機構下單已經超過了10倍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