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陰影下,結核病人怎麼辦?來自無國界醫生的建議

2020-12-15 澎湃新聞

醫學界

當結核病遭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編者按

無國界醫生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結核病治療提供者之一。2018年,他們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開展相關項目,為16,500人治療結核病,為2,840人治療耐藥結核病。

新冠疫情的降臨,讓一部分結核病人可能面臨著診斷和治療的中斷,無國界醫生關注到了這一點,並發出了預警。

這是無國界醫生與「醫學界」合作推出的專欄「無國界醫生戰『疫』」的第一篇,內容由無國界醫生提供。

在全球奮力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此時此刻,無國界醫生也關注到世界各地弱勢的人群。今天是世界結核病日,我們希望大眾能夠關注結核病人。他們是可能受到結核病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雙重打擊的人群。全球各地的結核病人需要特別的關注,以保障他們所需的持續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

2018年,全球有近1000萬人感染結核病,其中150萬人死亡,這令結核病成為頭號傳染病殺手。全球有50萬耐藥結核病人,他們接受的治療過程漫長且有毒副作用。結核病也是愛滋病感染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包括印度和南非在內的很多國家有大量病人同時感染愛滋病和結核病。

在馬拉威的恩桑傑地區,Manfred診斷出愛滋病晚期,並感染結核病後被轉介到地區醫院,無國界醫生的醫療人員為他做檢查。圖片來源:Isabel Corthier/MSF

和結核病一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常影響肺部,感染者可能會出現類似結核病的症狀,例如咳嗽和發熱。像結核病人等肺部受損的人,或像病毒未受控的愛滋病感染者等免疫系統薄弱的人,一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很有可能發展成更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此外,很多結核病人住在人口密集的地區,這種密切接觸進一步增加了他們感染新型冠狀病肺炎的風險,尤其是在人滿為患、幾乎沒有潔淨飲用水或醫療護理的居住環境下。

以上的情況本來已經令人憂慮,而如果愛滋病和結核病的診斷和治療受到中斷,更會變得雪上加霜。因此,無國界醫生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簡稱世衛)在情況說明裡提及的策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間,繼續為結核病人和耐藥結核病人提供持續性的基本服務,即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

新型冠狀病毒給醫療系統,尤其是資源匱乏地區的醫療系統帶來顯著壓力。我們從以往疫病的經驗中獲知,縮減醫療護理、藥物和診斷可能導致更多面對生命危險的病人,例如結核病人的死亡。幾內亞是2014年至2015年暴發伊波拉疫情的國家之一,該國醫療服務的縮減導致結核病的診斷相應減少了53%,而結核病醫療服務因受到直接或者間接影響,死亡率增加了一倍。

在全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際,衛生部門、執行夥伴,以及國際捐資方必須盡力維持基本的服務,同時減低弱勢人群面對的風險。

在印度的曼尼普爾邦,17歲的Grace是一名耐多藥結核病人,剛剛開始治療,每天要接受注射,無國界醫生在她家附近改了一間小屋方便她治療,並避免把疾病傳染給家裡其他成員。圖片來源:Jan-Joseph Stok

為減低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給結核病人及愛滋病感染者的風險,我們需要看到提供醫療護理的方式有創新改變,這包括分散的門診治療、讓病人通過社區獲得治療,以及通過遠程醫療和網際網路應用獲得「遠程」護理和治療跟進。按照世衛的推薦,為耐藥結核病人提供全口服藥物治療固然是當務之急,不可延誤,而實施社區支持的治療以減少病人與醫療設施的接觸也是一樣重要。

有鑑於結核病人患重症的高風險,減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的措施應包括為接觸結核病人、檢測和隔離確診或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工作人員和其他人提供防護措施,以防止病毒傳播給更多人。

全球團結對於應對疫情全球大流行至關重要。避免囤積和出口限制將確保基本藥物和物資,包括個人防護設備,可以到達所有有需要的國家。這些合作和分享將減低結核病人因為缺乏所需的藥物或檢測能力導致的額外風險。否則,一些醫療系統本已脆弱的國家會面對雙重壓力。在各國努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時候,我們也要採取一些必須的措施以確保在大流行的影響下,全球各地的弱勢社群,包括結核病人和愛滋病感染者不會遭受第二場悲劇。

無國界醫生應對結核病

無國界醫生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結核病治療提供者之一。2018年,我們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開展相關項目,為16,500人治療結核病,為2,840人治療耐藥結核病。我們也和合作夥伴一起開展兩個耐藥結核病的臨床試驗(TB PRACTECAL 和 endTB),目標是找到有效且耗時較短、副作用可控的療法。

無國界醫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在無國界醫生開展工作的大部分國家,我們與世衛組織和各地衛生部協調,看我們如何在有大量新型冠狀病毒病人的地方提供支援,以及為醫療設施提供防控感染的培訓。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比利時、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利比亞提供支援。

無國界醫生的當務之急,是維持我們在世界各地針對極端弱勢社群開設的常規醫療項目。

來源:「醫學界」微信公眾號

校對:臧恆佳

責編:田棟梁

文章已於修改

原標題:《​新冠肺炎陰影下,結核病人怎麼辦?來自無國界醫生的建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想接收新病人,只能等人出院或離世,無國界醫生義大利抗疫手記
    在盡力維持各地救援項目的同時,無國界醫生擴大了在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法國、挪威、希臘和比利時等地的工作規模。在義大利北部的洛迪(Lodi)省,無國界醫生自3月起就在當地支援三間醫院,並向義大利中部的一些養老院提供支援。
  • 無國界醫生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追逐新冠病毒
    無國界醫生駐巴西的項目總管德凱利(Dounia Dekhili)解釋說:「起初,很少有電話警示來自亞馬遜河流域偏遠社區和河邊社區的新冠肺炎病例。多年來,該地區衛生和福利基礎設施缺失,資源投入嚴重不足。距離遙遠和缺乏交通工具,對跟蹤該病的流行病學傳播造成了重大挑戰,同時也阻礙了需要更複雜醫療護理的患者及時轉診。
  • 無國界醫生義大利抗疫手記:要想接收新病人,只能等人出院或不幸離世
    在盡力維持各地救援項目的同時,無國界醫生擴大了在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法國、挪威、希臘和比利時等地的工作規模。在義大利北部的洛迪(Lodi)省,無國界醫生自3月起就在當地支援三間醫院,並向義大利中部的一些養老院提供支援。項目統籌萊波亞醫生(Dr Chiara Lepora)負責應對疫情工作,她分享了自己與義大利的醫生和護士在前線並肩作戰的經歷。
  • 無國界醫生戰疫 | 在西班牙的養老院,醫護看到了什麼?
    3月21日,養老院裡出現了首位新冠肺炎感染者。這個數字很快上升到19、29、38,直到50。養老院的其中一名護士曾經為無國界醫生工作,護士向我們報告了院內的情況,我們立即派出了由醫護人員和後勤人員組成的救援隊。無國界醫生正在西班牙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其中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護理年長者,他們特別容易感染病毒。
  • 無國界醫生自述:一個75000人的難民營,是這樣應對新冠的
    原創 無國界醫生 醫學界我們的團隊正努力不懈地為新冠肺炎這個定時炸彈做準備。孔貝(Tumaini Kombe)來自坦尚尼亞,是無國界醫生設於西北部的恩杜塔(Nduta)難民營項目的健康促進員。這個難民營有75000名蒲隆地難民聚居,無國界醫生是營內唯一提供醫療服務的組織。作為健康教育活動的協調人物,孔貝通過推動社區參與,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即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在恩杜塔難民營裡暴發。
  • |無國界醫生戰疫
    3月21日,養老院裡出現了首位新冠肺炎感染者。這個數字很快上升到19、29、38,直到50。養老院的其中一名護士曾經為無國界醫生工作,護士向我們報告了院內的情況,我們立即派出了由醫護人員和後勤人員組成的救援隊。
  • 中國無國界醫生講述救治生活:酬勞是病人康復
    在一個陰鬱的下午,屠錚和來自菲律賓的外科醫生合作,預備一個子宮切除手術。病人由另一個省遠道而來,兩年前曾進行過子宮肌瘤的切除手術,現在復發並且有嚴重的痛經症狀。在手術探察的過程中,屠錚發現病人的子宮增大,並且與膀胱、腸管粘在一起。如果繼續進行切除手術,可能會對其他器官造成損害,而在這個簡陋的手術環境中,假如手術後出現併發症,將是致命的傷害。  外科醫生建議屠錚放棄。
  • 「無國界醫生」組織裡的中國醫生
    來自北京的婦產科醫生蔣勵蔣勵醫生來自北京。2013年3月,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工作四年後,她加入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的救援項目。無國界醫生在當地開設婦產醫院,蔣勵和另一名婦產科醫生,助產士,與當地醫療人員並肩合作,每月接生約1200例分娩。
  • 在蘇丹,騎在驢背上的無國界醫生
    如果病人們傷情、病情太複雜,我們會把他們轉到6小時車程之外,北達爾富爾州的首府,那裡有更大的醫院。9月初,我開始成為無國界醫生在羅克羅的醫療隊長,和隊友們一起為羅克羅和烏莫這兩個地區提供醫療護理。
  • 無國界醫生:戰爭中逆流而行的人
    來自蘭州的兒科醫生鄒緯在廣州工作18年後,在2013年參加去無國界醫生,去到獅子山的人道救援項目。  還有幾天,阿依夏就要再次踏上阿富汗的土地。  之後她發現,在無國界醫生的營地裡,並沒有任何軍隊保護。與此同時,營地、醫院和組織的車輛上,到處都有無國界醫生的標誌和「武器不得入內」的標誌。
  • 炮火硝煙中的白衣天使——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在伊拉克蘇萊曼尼亞急救醫院新維修的重症監護部門照顧一名嬰兒。當地人口超過250萬,包括很多來自周邊衝突地區的流離失所者。而這裡是當地唯一的創傷治療場所。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她摘掉頭巾脫下長袍,靠在床上休息一會兒,腦子裡還在想著無國界醫生組織的財務工作。每天,無國界醫生的醫療隊接待上百個來院就診的病人。    葉門,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2400萬人口中近一半無法獲得充足的食物,武裝衝突不斷。柴溪的支援服務項目位於哈傑省,在媒體的報導中,這個地名總伴隨著「空襲」「爆炸」出現。
  • 無國界醫生 全球鮮見的幾個中國人
    本期播出時間:5月14日(上) 5月15日(下)《魯豫有約》之《無國界醫生》高永賢---香港第一位參加無國界醫生的工程師從香港大學的博士到無國界醫生的後勤保安人員,他用欺騙獲得了父母的許可。黃潔心---至今還在無國界醫生工作的香港人。從《明報》的記者到無國界醫生的行政人員,她在媽媽的哭聲中前往前線。
  • 無國界醫生見聞:難民營裡的心理危機
    無國界醫生在地震後展開緊急應對,派發500張毛毯及40張床墊給無家可歸的災民,醫療隊也支援當地醫院,持續評估醫療需要以隨時準備提供所需援助。多年來,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國的移民和難民接連不斷來到希臘,以尋求一個安全的地方,卻發現他們陷入生活條件惡劣、缺乏醫療等基本配套、營地內人滿為患,人們前途未卜的困境,而這一年,在這種種挑戰之外,還有新冠肺炎、大火、地震的多重打擊,對處境艱難的人們而言,2020年尤其殘酷。
  • 一位無國界醫生的講述:從中國到世界
    期間,在無國界醫生任職翻譯的朋友告訴我,無國界醫生正在招一個短期翻譯,需要到國內發生洪災的地區工作。當時,我也一直在關注災情和救災的新聞,希望能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時鍛鍊英語,於是決定一試。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成了我人生中一個最有意義的決定。        隨後三個多月,我和無國界醫生的工作隊輾轉於湖南、武漢的受災鄉鎮。作為翻譯,我可以親身在第一線與民眾交流。
  • 無國界醫生可能是人間最接近醫生理想的工作|一刻·思想
    別人幫助過我們, 我們也可以幫助別人危城66天,中國醫生在阿富汗的大冒險傳奇趙一凡知名無國界醫生這是知名無國界醫生趙一凡@一刻talks的演講,他從一個公立醫院的名醫跨越成為無國界醫生,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獨立呆了66天,救助了許多異鄉的患者,只是秉承一個醫生救死扶傷的理想主義,他在演講中重申,作為醫生的中立是僅僅是基於醫療的需要,來為病人施行救治
  • 兩個故事帶你走近「無國界醫生」
    在工作地,他們被叫做MSF(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在中國,他們被叫做「無國界醫生」。所以我建議他接受手術,以外置骨折固定器把骨折的兩邊穩定,術後兩個月左右,若癒合理想便可把固定器移除,家人也同意了。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效果也令人很滿意,病人的痛苦也大大減輕了。我告訴他的家屬要避免右腳受力,預計兩個月後便能恢復正常活動能力。
  • 無國界醫生組織唯一信條:生命沒有國界(圖)
    黃潔心/供圖  無國界醫生:生命沒有國界  「我立刻想到那些父母,他們一定十分傷心,我替他們難過,覺得一定得做點什麼」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楊梅菊發自北京 「生命沒有國界」——這是無國界醫生組織(MSF)的唯一信條。
  • 一個無國界醫生的戰爭與和平
    今年4-6月,他作為一名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昆都士省外科創傷醫院工作了兩個月。  他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二位、廣州第一位參與「無國界醫生」組織前線救援的麻醉醫生。  8月14日,趙一凡在廣州與醫生同行和市民們分享在阿富汗期間的救援經歷。而由無國界醫生組織(簡稱M SF)舉辦的《救援·無疆—無國界醫生廣州圖片展》,目前正在中山圖書館展出,一直到9月7日才結束。
  • 無國界醫生組織要求調查阿富汗醫院遭遇空襲
    日,阿富汗昆都士,「無國界醫生」組織醫院遭受空襲波及。「無國界醫生」組織要求徹查美軍空襲事件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外媒報導,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近日要求由國際機構對阿富汗昆都士醫院遭遇空襲展開獨立調查。  據悉,在此次空襲中,共有至少22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和10名病人。
  • 不是所有的肺結節都值得你擔憂的,可是醫生,我就是擔憂怎麼辦?
    我經常在門診說的一句話是:不是所有的肺結節都值得你去擔憂的可是有的病人說:「可是醫生,我就是擔憂怎麼辦?」立馬會不會有人會罵我這個醫生沒有醫德,幸災樂禍。且慢,先聽我說幾句:儘管近些年來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肺癌的預後並無明顯改善,目前總5年生存率僅為16%~18%。肺癌如果能在早期階段(尤其是Ⅰ期)手術切除,預後將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