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何時登上月球?天舟一號總設計師揭秘

2020-12-11 大河報網

中國人什麼時候可以登陸月球?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普通人可以去太空旅行嗎?霍金的地球滅絕預言會成真嗎?花了那麼多錢搞載人航天,究竟有什麼價值?

本周央視財經《對話》「我是總師」系列節目邀請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飛船總設計師白明生做客演播室,為你解答腦洞問題,為你揭開飛船面紗。

人類定居火星還要多久?

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現在還是有很大的難度,首先實現無載人的登陸火星和返回,這個在技術上是比較成熟的,但是要實現載人的登陸火星就有很長的路要走。地球到火星,5500萬公裡。去一趟要帶好多吃的喝的,現在的飛船還不足以帶那麼多吃的喝的,包括返回就更難了。

普通人何時可以去太空旅行?

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現在可能大家都知道,我們已經進入了空間站階段,我想我們普通人有機會飛上天,進入我們的空間站。但是如果靠買票上去的話,現在可能還比較貴,一般人還買不起。

中國何時可以載人登月?

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這個計劃正在制訂,正在論證。我想在2020年左右,我們會啟動載人登月的後續的計劃。中國人肯定會上去的。

霍金的「地球滅絕」預言會成真嗎?

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霍金這個預言可能也是有不同的觀點。但是有兩件事提醒我們是對的,一個是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因為地球是我們的家園,要不愛護的話遲早會毀滅;另外一個,我們人類也應該去探索更遠的宇宙,找到適合我們居住的地方,這也是我們載人航天人的責任。

宇宙到底有多大?平行宇宙確實存在嗎?

航天科技集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白明生:現在我們人類探知的地方大概有200多億光年,最遠的話大概有900到1000億光年。另外一個平行宇宙這個概念,我覺得都是推測,現在我們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也沒有一個人通過這個時光隧道穿越過去,這個還需要我們的技術進步來證明。

載人航天到底有什麼價值?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員龐之浩:載人航天不僅有政治意義,技術意義,還有一點是屬於經濟意義。

而且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還有材料技術等等很多技術領先的重要原因就是很多當年阿波羅工程一些先進技術轉到其他的領域,帶動了很多領域的快速發展。

過去有句話,誰控制了太空,誰就控制了地球。我們的飛船能夠飛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抬多高。

來源: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中國人一定會登上月球(組圖)
    奔向月球的「嫦娥二號」留給我們一連串疑問:為什麼要探測月球?中國人為奔月做了哪些準備?中國人何時能在月球上插上五星紅旗……昨日,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來泉召開「嫦娥工程中國人探月的夢想」科普報告會,對此作出解析。記者彭斌 林銘珊/文 張九強/圖  醞釀三十餘載的奔月夢  「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 總設計師揭秘天宮二號:承載兩名航天員30天太空生活
    總設計師揭秘天宮二號:承載兩名航天員30天太空生活 2016-09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美媒稱下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或是中國人
    今年的7月20日正值美國阿波羅登月50周年,近來的美國媒體除了圍繞紀念阿波羅登月計劃50周年大作文章、回味四五十年前美國登月的輝煌外,就是在感嘆美國太空人何時會再次登上月球,下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會是哪國太空人等等。
  • 俄科學院院士:適合建月球基地的地方不多!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川普是重返月球的狂熱者,並為月球項目劃撥了足夠多的資金,而拜登對月球計劃一直持消極態度。 不管是近月空間站項目以及「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項目,2024年都是重要的節點,在川普的計劃中,他第二個任期的最後時刻,月球計劃將會讓他的生涯達到最高光時刻,可惜的是,現在已成泡影,不可能在2024年實現。
  • 「月宮365」實驗成功,總設計師:將來人類或可到月球度假
    5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月宮一號」的艙門緩緩打開,4名志願者依次走出「月宮」,宣告著「月宮一號」內進行的為期365+5天的、世界上時間最長的「月宮365」實驗獲得圓滿成功。「月宮一號」總設計師、「月宮365」實驗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在儀式上報告了實驗情況,介紹了取得的主要成果。當天,在回答媒體採訪時,劉紅透露,下一步會花更多的精力在空間搭載的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裝置研製上。
  • 原來中國人早就「登上」了月球背面,有這五位古代先驅者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於月球背面,並傳回了照片,舉世矚目,令人振奮。中國古人對月亮一直有著美好的憧憬,從對月亮的各種稱謂就能看得出。有白玉盤、晶盤、廣寒、半蟾、玉鉤等等美妙的詞彙。而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 嫦娥五號、天宮一號、天問一號總設計師,都畢業於這所大學
    、載人飛船副總設計師、"天宮一號"總設計師、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等職務,當選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許,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將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而其背後的英雄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友楊宏,正是他領導設計了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
  • 講述: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1994年因衛星爆炸險喪生
    神舟總設計師戚發軔 中國航天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昨日走上成都「金沙講壇」  「試想如果沒有了衛星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走上成都圖書館「金沙講壇」,以「航天技術和中國航天」為題作了精彩的演講,吸引了眾多成都市民和各大高校學子。  嘉賓:戚發軔  在中國航天人中,戚發軔是全國航天愛好者熟悉的一張面孔。
  • 「天舟一號」:為中華復興「加油」
    距離「中國航天日」還有4天,「太空速遞員」提前送來了一份閃耀星空的大賀禮。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對於中國航天事業而言,這又是一個歷史性的裡程碑。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30年之前,我們將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站...
    12月17日 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帶您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未來
  • 將在月球南極建科研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披露下一步計劃
    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帶您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未來記者: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我們國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沒有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嫦娥五號任務使用的就是我們特色的「中國方案」。記者:嫦娥五號已經回來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 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說到做到,中國實現當年「吹下的牛」
    川普是重返月球的狂熱者,並為月球項目劃撥了足夠多的資金,而拜登對月球計劃一直持消極態度。不管是近月空間站項目以及「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項目,2024年都是重要的節點,在川普的計劃中,他第二個任期的最後時刻,月球計劃將會讓他的生涯達到最高光時刻,可惜的是,現在已成泡影,不可能在2024年實現。
  • 嫦娥四號明年登月 中國專家揭秘月球上如何種土豆
    原標題:嫦娥四號明年登月 中國專家揭秘月球上如何種土豆2018年,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將作為一位特殊的乘客搭乘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表面,裡面將放置馬鈴薯種子、擬南芥種子、蠶卵。兩種植物將在100天的實驗期限內生根發芽,開出月球表面的第一朵花。而蠶也將完成蟲卵孵化、幼蟲生長發育和破繭成蝶的完整生命周期。
  • 「嫦娥」一號發現月球正面的「玉兔」火山
    我國天文學家通過對2008年公布的「嫦娥」一號探測器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進行深入研究,成功發現了月球正面的「玉兔」火山、「吳剛」撞擊坑以及月球背面的撞擊盆地。  這項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博士生導師、「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器VLBI測軌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平勁松研究員帶領科研團隊進行的研究,在月球三維地形基礎上,不僅證認了月球表面的古老地形地貌特徵,還確認了月球南極盆地是太陽系類地行星中最大的質量瘤。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可在月球3D列印、蓋房子、打磚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在接受新華社專訪表示,未來可以在月球上開展蓋房子、打磚、3D列印等工作。△新華社圖: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嫦娥五號已經回來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方向在哪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如果我們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科研站,我們可以長時間對地球進行大動態、全方位、穩定的觀察。
  • 中國「天舟一號」順利完成離軌前最後一次「太空加油」
    本次補加試驗中,「天舟一號」根據推進劑使用量動態評估結果與「天宮二號」後續任務需求,採取只為一組貯箱補加的策略,補加推進劑共約250公斤。資料圖:遠望七號船圓滿完成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海上測控任務。路恆 攝  試驗期間主要完成了浮動斷接器插合、管路檢漏、燃料貯箱補加、氧化劑貯箱補加、浮動斷接器分離和狀態恢復等工作,整個流程歷時約3天。  此次試驗也是「天舟一號」離軌前最後一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天舟一號」自2017年4月20日發射升空以來,已穩定運行近5個月,按照程序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各項任務進展順利。
  • 首位SpaceX環月乘客2023年啟程,普通人去月球還需要多久?
    我也想去」「我感覺我的夢想就快要實現了」……人類為什麼那麼愛去月球?普通人何時可以前往月球旅遊度假?8月30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澳門科學促進會副會長李旻。△網頁截圖2023年1月,SpaceX帶日本富豪月球觀光還記得那位即將乘坐SpaceX飛船進行首次繞月飛行的富豪前澤友作嗎?
  • 中國人登上月球背面的心結終於解了
    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5000多年?   從「嫦娥」「玉兔」「廣寒宮」的民間傳說,到「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   的千古佳句,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5000多年?   也許是神秘感   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球是人類探索外太空最近的目的地。
  • 「天問一號」拍下地月合影,是中國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太空之旅
    儘管只是一張黑白圖像(光學導航敏感器合成),但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兩個星體依舊清晰可見。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萬眾矚目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到目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超過120小時的時間,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
  • 大飛機擇日首飛、天舟一號遨遊太空、國產航母即將下水:星辰大海...
    天舟一號,「送貨」又「加油」,中國在載人航天路上,完成空間實驗室建造的收官之戰。  別說我不告訴你,這兩天國防部也是蠻拼的,又想搞一個大新聞——首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  C919填補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空白;天舟一號將開啟中國的空間站時代;首艘國產航母的下水,則把我國的海疆安全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總之就是一句話:高端大氣上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