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看看這些城市怎麼做臺北有這樣的"音樂垃圾車"

2020-12-21 揚州網

臺北居住區內設置的分類垃圾桶。

連日來,本報推出聚焦「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報導,報導了垃圾分類的「上海經驗」,探尋上海如何打贏垃圾分類「攻堅戰」,破解垃圾收集的難點、痛點問題,讓市民自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除了上海,海內外眾多城市中,還有哪些地方垃圾分類做得好?記者昨採訪了幾位在揚的境外人士以及在外的揚州人,以更廣闊的視野,尋找垃圾分類的好經驗、好做法。

韓國

分類垃圾袋政府專供,遠低於市場價

「20多年前,韓國就有了垃圾分類清理制度。」說起垃圾分類,有一件「小事」令韓籍企業家、揚州一洋製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秉喆記憶猶新。「政府為了推廣垃圾分類,專門提供了比市場價便宜很多的環保垃圾袋,每一種分類垃圾都有專屬的垃圾袋,上面寫著『回收空瓶』『回收食品垃圾』等字樣。」

來揚工作前,孫秉喆長期生活在韓國釜山。他說,在公寓周邊購買這種垃圾袋十分容易,價格也實惠。「我每天晚上回家進行垃圾分類,早上出門直接將垃圾袋放置在停車場邊的指定位置。垃圾桶放置的位置醒目,數量也不少,市民可以輕鬆找到。」

孫秉喆告訴記者,韓國的垃圾分類一般分為食品垃圾、可回收垃圾、大型廢棄物品和一般生活垃圾四種。但每個類別又有細緻的要求,每個垃圾桶上都有詳細的目錄公示。「如果故意亂放垃圾,會被頭頂的攝像頭記錄下來,社區會對個人進行相應的懲罰。」

市外辦趙天

香港

政府「牽手」物管公司共治垃圾

「來揚工作後,我們沿用了一些香港的垃圾分類方法。」去年,揚州時代莊園娛樂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美珊攜團隊來揚工作。她說,公司列印的文件,紙張背面會循環使用,普通垃圾和廚餘垃圾會分開處理。

陳美珊說,走在香港街頭、商場等公共場所,你會看見顏色不同的分類回收桶。而在住宅區樓層裡,一般放置廚餘垃圾、一般垃圾兩個回收桶,市民隨時放置,垃圾車隨時收集。

「香港垃圾分類回收的最大特點是,政府把物業管理公司作為主要合作夥伴,讓物管公司在政府與居民之間起到橋梁作用。」陳美珊介紹,物管公司會購買和規劃放置垃圾分類設施,在每層樓「量身定製」適合的廢物分類和回收模式。

市外辦趙天

臺灣

臺北的「音樂垃圾車」有180條線路

嫁到臺灣的揚州姑娘陳志慧已定居臺北五年。對她而言,倒垃圾是每天「很重要的大事」。每天下午4:30以後,陳志慧所住的居民區附近,垃圾車總會伴隨一首鋼琴曲《少女的祈禱》緩緩駛來。「聽見這個旋律,我就知道可以準備下樓倒垃圾了。」她告訴記者,這樣的「音樂垃圾車」每天會進行2至3次垃圾收運。市內共有180條與公交車路線類似的垃圾回收線路,每條線路上分20個停車收集點。「如果你錯過垃圾車,還可以將垃圾交予140多個垃圾收運分隊處理。」

陳志慧告訴記者,臺北市每天定點收集家庭垃圾的車輛一般有兩部:一部是「一般垃圾用車」,一部是「資源分類車」。「這就要求居民必須在倒垃圾前就做好垃圾的粗分類。」她介紹,一般每戶家庭都會準備三個垃圾桶,用來丟棄普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此外,一些特殊的垃圾並不能直接丟棄,而要轉交給臨近的社區;大型家具垃圾則要專門通知相關回收人員收走。」

陳志慧認為,這樣從源頭開始的垃圾分類,會讓市民反省是不是生活中有過多浪費,也讓資源利用更加高效。

揚臺軒張玉菁

責任編輯:煜婕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

相關焦點

  • 臺北市民追著垃圾車跑成風景 「垃圾不落地」措施讓市民跑起來
    臺北市民追著垃圾車跑成風景 「垃圾不落地」措施讓市民跑起來時間:2019-02-22 13:06   來源:看看新聞Knews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北市民追著垃圾車跑成風景 垃圾不落地措施讓市民跑起來 臺北,臺灣人口密度 的城市,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 不按規分類就被罰 臺北民眾追著垃圾車跑上熱搜
    【環球網綜合報導】22日,一段#臺北市民追著垃圾車跑成風景#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怎麼,追著垃圾車跑也能火?視頻來自於看看新聞記者在臺北發回的報導,視頻顯示,每天傍晚,多數臺北市民已養成習慣,早早提著垃圾在清運點等候。因為臺北率先實行了垃圾不落地,定時、定點、定線地清運垃圾。如果不按規定分類,或面臨1200到6000元新臺幣的罰款。
  • 臺灣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而讓大陸遊客疑惑並感覺不便的,是在臺灣很難找到垃圾桶,筆者自己就曾有過因為找不到垃圾桶,手裡拿著垃圾乘坐客運,將垃圾從新竹帶到臺北才最終找到地方丟棄的經歷。當遊客在臺灣的麥當勞飽餐一頓後,又會為如何將吃剩的食物、包裝正確地放置在分類垃圾桶中犯愁……一些細心的遊客可能還會發現,在每天兩個固定時段,臺灣的大街小巷都會響起《少女的祈禱》或《致愛麗絲》的優美旋律。
  • 垃圾分類下的荒唐事
    每到特定時間,音樂響起,垃圾車經過,男女老幼拿著垃圾袋去扔。倘若一時趕不及,就得提垃圾袋一路跟車跑。想想那場面,覺得滑稽。我沒到過臺灣,向朋友求證,得到的回覆是:追垃圾車的情景,他沒看到過。臺北街頭確實看不到垃圾桶了。每到傍晚,垃圾車經過,居民紛紛出門扔垃圾,場面頗為壯觀。微博上一搜,確實如此。居民平時生產垃圾怎麼辦?做好分類,儲存在家。
  • 上海要「定時定點」扔垃圾 看看臺北如何做到!
    隨著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日期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加入垃圾分類的行列,也有越來越多的小區開始撤桶、定時定點投放。這也引發了市民的大討論。大家議論的焦點集中在:1、垃圾分類一定要撤掉我家門口的垃圾桶嗎?2、一定要在規定時間扔垃圾嗎?3、我是上班族,這樣做很不方便!
  • 垃圾分類,臺灣是這樣做的
    廚餘垃圾指一般家庭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如水果皮、菜葉、過期食品、茶葉渣、咖啡渣等,廚餘垃圾根據處理方式不同還會細分為生廚餘和熟廚餘。所以在很多臺灣家庭的廚房裡,都會有三個垃圾桶,分別裝普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不出家門便實現了垃圾分類。  除此之外,臺灣城市和鄉村的街頭還設有很多「舊衣物捐贈箱」,大家可以把家中的舊衣服放在裡面,由相應人員收取後捐給需要的人。
  • 專訪:臺北館館長陳慶安介紹垃圾處理經驗
    從那時候,小朋友還有很多民眾都開始了解到垃圾要分類,資源回收。然後,在1996年的時候,臺北推動垃圾不落地。在這之前,臺北和其他城市一樣,就是在小區或者社區裡面,會放著一個垃圾桶和一個資源回收筒,民眾自己做分類,把垃圾丟到裡面,晚上時候,清潔工把垃圾倒掉。騰:也就是說,並不是強制的?
  • 臺港澳這樣處理城市垃圾 回收填埋、科學焚化 強制分類
    2017年3月25日訊,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日前公布了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建議實施安排,建議指定垃圾袋收費為每公升0.11港元,並預計該計劃最快於2019年下半年實施。據介紹,收費機制將分為「按戶按袋」收費和「按重量」收費。城市垃圾不僅僅是香港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不少城市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一個棘手問題,在港澳臺地區,城市垃圾是如何被處理的呢?
  • 垃圾分類了,垃圾車能否也分類?00後「政協委員」出主意
    老舊小區的垃圾分類如何推進?食物浪費問題怎麼解決?運河文化資源如何開發宣傳?今天上午,通州區舉辦第三屆青少年模擬政協總結展示活動,來自通州區的青少年們為副中心建設建言獻策。垃圾分類成為不少學生關注的重點。
  • 垃圾、臺北和馬英九
    旁邊的臺灣朋友也是看懵了,只是他的懵點與我們不同:我們是驚訝於為什麼丟垃圾會有這麼強大的儀式感,而他可能在驚訝這裡這些人的垃圾會這麼大一堆,他說他們家那邊的垃圾是沒有那麼多的。最典型的臺北生活場景是,家中的爸爸騎著機車,提著垃圾袋,於收垃圾車到達時刻準時開到指定地點,然後消失在夜色的霓虹中。(類似於下圖中的人影)
  • 馬英九的臺北垃圾治理經驗
    如果在臺北,夜裡我們經常可以撞見臺北著名旅遊景觀——「收垃圾」,我們在感到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下背後的潛在邏輯。先和家園來看看下面場景臺北常見生活場景是,家中的爸爸騎著機車,提著垃圾袋,於收垃圾車到達時準時開到指定地點,烏壓壓一大幫人,排著隊,推著車。等待著這垃圾車的到來。
  • 「追著垃圾車跑」,臺灣人給我們上了一課
    遠處吹來一陣濃濃的煙,垃圾山正開著一個焰火慶典……」臺灣歌手羅大佑的這首《超級市民》,諷刺的正是20世紀80年代臺北糟糕的環境。彼時,臺北市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市民期望颱風把垃圾吹入大海。當地政府的填埋工作也相當無序,填埋場地也是「一地難求」。當時的臺灣,正經歷快速的工業化發展,不斷創造「經濟奇蹟」。但伴隨而來的則是環境汙染、城市垃圾與日劇增的問題。
  • 臺灣「85後」回憶垃圾分類:長達20多年的逐步推進
    我還記得有紅藍黃綠黑五種顏色的寶寶,不同顏色的「吃」不同的東西,吸引大家分類去丟垃圾。那也是臺灣第一次以卡通形象來推廣公共政策。後來再要推廣什麼政策,都要找人來畫卡通形象代言了。雖然「外星寶寶」形象很可愛,宣傳很多,但以此來鼓勵垃圾分類的效果並不好,後來就不了了之了。這些「寶寶」體積比較大,所以不可能都放在什麼熱鬧的街頭,很多位置都有點偏遠。
  • 垃圾車都分類了!您家的垃圾「分」了嗎?
    門頭溝區環衛中心的垃圾車換新裝啦!為推進我市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助力創城攻堅勝利打響,門頭溝區環衛中心在五一勞動節前夕,對部分垃圾清運車輛按照市垃圾分類工作部署要求,進行統一車身樣式噴塗作業,確保清運車輛與分類垃圾桶顏色配套,達到讓廣大市民易分辨、好監督目的。
  • 程力集團國六餐廚垃圾車助力城市廚餘垃圾分類環保建設
    信息來源;程力專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自垃圾分類在上海、北京開展以來,大家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其中最令大家頭疼的當屬廚餘垃圾分類了。據報導,有不少年輕人為了避免經歷垃圾分類的茫然而放棄了點外賣。那麼學會了垃圾分類,你們知道廚餘垃圾是如轉運的呢?
  • 小小垃圾車見證城市發展史。樂高第一輛垃圾車,6693 垃圾收集車
    相對於那些複雜且大型的工程車,在我們的城市中,垃圾車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更加息息相關。垃圾每天都會陪伴著我們,同時它們也必須被放置在合理的地方,以及被正確地運輸和回收。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垃圾桶以及垃圾車的城市會是什麼樣子。
  • 大年三十,高雄的垃圾車是唱著歌來的,臺灣原來這樣倒垃圾?
    我很好奇地問了圖中的穿著黃色T恤的男孩,男孩略顯羞澀地告訴我,他們是在等垃圾車。我頓時大感興趣,倒是要看看高雄人是怎麼倒垃圾的。男孩說,每天的下午4點半左右,他們小區附近的人都會在這裡等著倒垃圾,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不會有垃圾車了,因此居民們都會抓緊把垃圾倒掉。這裡是居民要扔的垃圾,感覺垃圾乾乾淨淨的。
  • 大陸「垃圾分類」正在夯 聽聽臺灣怎麼做
    炎熱的酷暑盛夏七月天,大陸各大城市氣溫無不飆高近40度,朋友圈也如同悶熱的天氣炸鍋出現大量「垃圾分類」四個字,因為自七月一日起,上海將依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垃圾回收落實到位,將生活垃圾非為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四種,若是沒有依照分類將會最高處人民幣200元。
  • 北京垃圾分類四色標識的四個含義,垃圾車同步「換新裝」
    你今天垃圾分類了嗎?從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施行。北京的「生活垃圾分類LOGO」首次亮相、垃圾轉運車重新噴塗「換新裝」、垃圾分類宣傳來到居民家門口、「四桶」齊全的垃圾分類投放點逐漸在小區中鋪開。
  • 記者在暴雨天暗訪跟蹤了一輛溼垃圾車……|垃圾分類...
    溼垃圾清運是否規範,運輸途中有無跑冒滴漏現象?在上海實行垃圾分類一周年之際,6月29日清晨4點多,下著暴雨,新聞晨報·周到記者暗訪跟蹤了一輛溼垃圾清運車……暗訪:垃圾車兩次回駐地排汙減重東方帕堤歐小區位於寶山區顧村鎮,去年7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前,記者曾經在該小區蹲點,記錄居民們對垃圾分類這一移風易俗行動的適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