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全國水果價格持續上漲,但在新疆喀什等地區的鮮杏卻無銷路,而阿里巴巴正在通過搭建數位化農場破解鮮杏出疆難題。
近日,記者走訪喀什英吉沙縣發現,除利用淘寶等平臺銷售英吉沙杏外,阿里巴巴還在生產端利用大數據指導種植和加工,並在運輸環節建立冷鏈運輸方案,即實現「產供銷」全鏈路的數位化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的數字農場已陸續在內蒙古興安盟、山東煙臺等地展開,並幫助當地大部分貧困農戶實現增產增收。在業內人士看來,缺乏自主品牌,以及未形成系統的產銷機制是種植英吉沙杏難增收的癥結所在。
以數字農場為基點,阿里巴巴幫助當地逐步建立英吉沙杏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從而在全縣推廣高標準果園,讓農民增收的同時,還在加速農業全產業鏈的升級。
陷銷售困境鮮杏出疆難
每年6月中旬至7月初是新疆喀什英吉沙縣的杏子豐收季,號稱「中國第一杏」的英吉沙杏在當地隨處可見,種杏賣杏是當地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其中,英吉沙尤喀克臺色克村是英吉沙縣的貧困村,村民多年來以種杏賣杏為生。然而,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該村杏子產量逐年降低,甚至2017年90%的果樹遭受蟲害,產量幾乎為零。即使2018年,在政府幫助下,種植方法和病蟲害防治有所改善,但由於缺乏銷售渠道,村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頻現。
英吉沙縣副縣長吐遜江·肉孜告訴記者,英吉沙杏歷史悠久,成熟的英吉沙杏皮薄,極怕磕碰,之前由於當地果農缺乏杏子種植的管理、採收、分級等標準和意識,且缺乏運輸保障,英吉沙的杏子很難走出喀什,不少農民都放棄了杏子種植。
在走訪時,記者注意到,由於杏子價格低廉、產量沒有保障,不少果農萌生砍掉果樹、改種其它農作物的想法,還有當地大批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同時,又因銷路窄、生產加工初級等原因,近年來英吉沙杏產生的經濟價值大打折扣。
據了解,相對其他高價水果,在當地一公斤鮮杏的收購價格僅為1元左右,並且存在難儲存、易腐爛等問題。面對鮮杏保鮮庫較少的現狀,七成以上的鮮杏需通過加工品的方式進行銷售,但加工品和鮮杏面臨同樣的困境,即銷售渠道不暢。
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巡視員、高級經濟師曲天軍表示,貧困地區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附加值不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重視品牌打造,沒有品牌建設的相關經驗。貧困地區的產品需要建立好品牌,品牌是拉動貧困地區產品附加值銷售的重要賣點。
大數據分析建品牌標準
為扭轉現有局面,阿里巴巴大農業團隊決定先從生產端入手,並逐步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生產決策、農事操作、品質管理等數位化支持,為英吉沙杏建立一座數字農場,以標準化生產重塑新疆沙杏品牌形象。
據了解,2018年,新疆果業大唐絲路電子商務公司通過淘寶店鋪「西域果園」和聚劃引流輔助銷售,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效果。初次嘗試成功後,2019年年初,阿里巴巴與英吉沙縣政府、新疆果業合力共同建設「淘鄉甜數字農場英吉沙杏標準示範基地」,引入鮮杏分級標準。
在阿里巴巴農業發展部高級運營專家李金楊看來,以往杏子種植和管理全靠果農經驗,什麼時候澆水、施肥或者除蟲沒有科學標準,首先就要解決產品生產標準這一問題,而先進的數據採集設備和大數據分析必不可少。
目前,走進英吉沙的阿里巴巴數字農場,就可以看到攝像頭、氣象監測儀、土壤墒情儀等各種智能設備。通過對這些設備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就可知道農場是否缺水、是否缺肥,然後來合理安排澆水施肥的時間,讓農戶從選種、播種、防蟲到灌溉全部得到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指導。
同時,阿里巴巴還對杏子的採摘制定了標準。據李金楊介紹,35克以上,7.5成熟被定為最佳等級,這樣的杏子郵寄到消費者手中後口感最好,假如杏子已經超過8成熟,就不再適合外銷。因此,統一杏子大小、成熟度等售賣規格可讓品牌質量更有保障。現在,果農會根據果子的成熟度,分批次採摘。
除生產端外,阿里巴巴還會通過淘寶等平臺收集各地消費者需求品類、最喜愛的品種等市場端數據,然後把各維度數據加以整合、處理、分析,來指導英吉沙杏的生產。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胡冰川認為,淘寶和阿里在產業扶貧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嘗試與探索,將市場介入、資源導入、渠道下沉、標準構建這些現代元素與傳統農業社會的嫁接,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打通產銷環節實現產業脫貧
在解決生產、採摘問題後,下一步要解決的就是產品運輸和銷售難題。新疆果業集團英吉沙縣項目負責人王利告訴記者,公司收來的杏子,一部分是分揀稱重後進行鮮杏銷售,一部分是製作成杏乾等深加工產品,航空運輸是主要運輸方式。不過,航空運輸的成本過高,從新疆空運到西安,大概需要7元每公斤,從西安用順豐配送的話,一單要20元左右。
為節約運輸成本,阿里巴巴與新疆果業聯手制定了新的運輸方案,即阿里巴巴將平臺訂單聚集起來,然後用冷鏈運輸車運送到西安,在西安通過菜鳥物流下的丹鳥進行配送。據悉,新運輸方案的成本大約為每公斤10元,較空運開支節省一半。同時,消費者即使在其他省份下單,仍可保證48小時內就可收到貨。
同時,在銷售端,阿里巴巴會通過聚划算、淘寶直播等多種渠道帶動產品銷售。如在2018年,新疆果業已通過淘寶店鋪「西域果園」和聚划算進行了多場銷售英吉沙杏的促銷活動。其中,通過聚划算的「賣空」計劃,店鋪可實現英吉沙杏快速打包售賣,庫存進一步降低。
公開數據顯示,英吉沙縣通過大力發展農產品品牌、引進阿里數字農場模式、提升供應鏈效率等手段,加快了當地農民脫貧增收。截至2018年年底,該縣共有20023戶90262人脫貧,67個貧困村退出,距離整體脫貧的目標越來越近。
事實上,除英吉沙阿里巴巴數字農場之外,在湖北秭歸、內蒙古興安盟、黑龍江延壽等地也已經有數字農場落地,並幫助當地大部分貧困村、貧困戶逐漸實現脫貧。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農場目前在各地都在陸續推進中,主要是通過「平臺+政府+企業」的模式開展。
英吉沙縣林業局負責人賀尉疆表示,以數字農場為基點,阿里巴巴幫助英吉沙逐步建立英吉沙杏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從而在全縣推廣高標準果園,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最終可給農民帶來實在的收益,並實現農業的全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