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火鍋,重慶為首;北方涮鍋,北京第一。老北京銅鍋涮羊肉,想必都是從小吃到大的美食,一點也不陌生。可是這裡面的門道和講究估計您至今都不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道說道,一來解解饞,二來讓這個冬季大家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增長一些知識,了解其中門道。
老北京銅鍋涮肉主要以羊肉為主。羊肉,性溫補,既可以幫助抵禦風寒,又可以滋補養身,乃冬季肉類之佳品。唯一的不足就是羊肉有一股羊羶味,而不受一些食客的待見。咱們吃的老北京銅鍋涮羊肉主要吃的是羊的裡脊、元寶肉、羊上腦、羊磨襠和黃瓜條等五個部位。下面小編就用一張圖讓您知道這些奇怪的名字究竟是羊的哪些部位。
羊裡脊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該部分肉類位於脊骨的後側方,因為肉質成細長的纖維狀並且裡面脂肪和油花含量低,所以給人的口感比較柴和幹。
元寶肉,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腱子肉,大部分以瘦肉為主,而且處於運動部位,所以吃起來有韌勁和嚼勁。
羊上腦,就是羊的後腦以下,肩部以上位置的肉類,由一圈油脂圍繞的嫩肉,口感嫩滑,有彈性。
羊磨襠,即羊的臀部位置,肥瘦肉類比例適中,大約成三七開,吃起來柔軟、肥嫩、爽滑。
黃瓜條,羊的後腿內側的肉,全部都是瘦肉,同樣位於活動的位置,但是口感Q彈,也是最受大家歡迎的肉。雖然黃瓜條最好吃也最受歡迎,但是由於數量稀少,所以大家都會取肥瘦相間,同時瘦肉略多於肥肉的部位代替。因為肥瘦相間不僅能保證口感嫩滑,也不至於煮的時間過長導致口感乾柴。
部位雖然確定了,但是這僅僅是咱們老北京銅鍋涮羊肉的開始,下一步便是切肉裝盤,必須是:「手切肉、無血水、可以立盤、無異味」。為什麼必須是手切呢?因為只有新鮮的肉,才會人手親自切,切的時候順著肉的紋理切,不會破壞羊肉本來的組織細胞;那些用機器切的大部分都是凍肉,不分紋理,破壞了羊肉本來的細胞,解凍之後沒有彈性和韌勁,嚴重的可能都不能成型的夾起來。
下面我們要說說鍋底,老北京銅鍋涮養肉的鍋底不像重慶火鍋那麼複雜,一般是「銅鍋一盞、清水一碗、姜蔥兩三」,簡簡單單十二個字包含了老北京銅鍋涮羊肉的所有鍋底。這也充分展示了我們北方人民的特點,粗獷豪放而不失清廉,用最簡單的配料,配合最好的肉質,做成最美味的食物。
老北京銅鍋涮羊肉有句話說的比較貼切「好肉與清湯,美味又大方」。清湯不僅不會破壞羊肉本身的鮮味,同時可以檢驗羊肉的質量,很多餐廳為了節省成本都會取混合肉、壓縮肉、凍肉等低質肉代替新鮮上等的羊肉,這時候在清湯中就一目了然了,因為低質肉由於嘌呤含量高所以涮久之後湯上都會有許多的浮沫,但是上等的羊肉即使涮上一兩個小時也不會有浮沫。由於清湯沒有油水,所以肉質的選擇上才會是肥瘦相間比較好了。
說了羊肉,提了鍋底,好像還缺少點什麼,那就少不了我們老北京銅鍋涮羊肉的靈魂:蘸醬。咱們老北京銅鍋涮羊肉的蘸醬也是體現了一個字「簡」;但是這個簡可以理解為:簡單而不失滋味。一句話概括蘸醬「豆腐乳、韭菜花、醬油、香油是百搭,外加香菜與蔥花」。有些人還會加一些辣椒油和蝦油滷,這個就看個人口味了。
一頓上好的老北京銅鍋涮羊肉融匯了肉的肥嫩、湯的鮮美、醬的溫情,吃在嘴裡可以感受到動物、植物和自然的巧妙結合,可以讓您吃出想像、吃出詩意、吃出意境、心滿意足。
是不是現在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小嘴巴,想去嘗嘗上等的老北京銅鍋涮羊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