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這天氣還是得吃「銅鍋涮肉」

2020-12-25 網易

  有什麼食物,清水涮著就好吃?

  數九寒冬,轉眼冬至將臨,冷空氣席捲全國,這個時節必須得吃口羊肉來禦寒。傲立霜雪之中的,不止臘梅,還有老北京銅鍋涮肉煙氣嫋嫋的高筒。

  

  「清水一盞,蔥姜二三」,鮮嫩的羊肉片兒,汆入銅鍋沸水之中,翻滾著的是食客的焦心。在氤氳的鍋氣裡,拿起筷子,點上點佐料,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唯有「舒坦」二字可以概括全部感受。

  有多好吃?值得你專程去一趟北京。

  

  京城涮羊肉,道地的稱呼是「銅鍋涮肉」。離了銅鍋不行,肉,也是專指羊肉。在北京,不想被銅鍋清湯涮的羊肉,都不是好涮羊肉!

  待到清湯沸騰,紅白相間的鮮羊肉,鍋裡溜一遭,就著芝麻醬一口吃進肚裡,才有底氣和窗外的大寒天吹鬍子瞪眼。

  

  涮羊肉從成吉思汗蒙古草原上闖進北京城,後被滿清貴族發展成精細的飲食文化,又從紫禁城高高的城牆裡流傳出來,在尋常百姓家裡蒸騰起一鍋煙火。

  據說,舊時的涮肉鍋底並非像今天一樣清湯寡水,而是由高湯秘制而成,不同的高湯帶來的滋味也各具特色。

  由於那時銅鍋涮肉的館子多是回民館子,競爭激烈,有的館子為了爭搶客源,便腦洞大開想出了清湯鍋底,以此證明自家的羊肉品質更優

  

  

  當然了,這種清湯涮肉的法子也確實能看出羊肉的好壞。好的羊肉,入水涮幾秒便熟,而鍋底的清湯無論是肉入水之前,還是肉離水之後,始終保持鮮亮清透。

  而質量不好的羊肉,肉一入水,湯便渾了,更有甚者還會浮出肉沫,這說明不光肉質不好,切肉的師傅也沒把肉處理好。

  

  

  隨著京城老饕們的認可,這種清湯鍋底漸漸風靡京城,時日久了,「好肉配清湯」就成了銅鍋涮肉界的「標配」,更是一種食客與店家都講究的「規矩」。

  清湯、銅鍋、炭火、麻醬、幾盤羊肉,看似簡單的一頓火鍋,卻飽含北京人的「講究」精神。從選料、刀工到吃法,越是樸素的食物,就越有門道和說頭

  

  

  若以食物具象北京的記憶,那必是一盞銅鍋,氤氳熱氣。在北京吃銅鍋涮羊肉,招呼夥計張嘴說第一句話,就能看出你是不是內行。

  銅鍋涮肉,內行人叫「涮鍋子」,鍋一定是銅鍋,大肚圍邊,炭火集中。在涮肉館子裡,說「上個火鍋」和說「支個鍋子」的,明顯是兩路人。

  

  當年東來順的創始人丁德山,曾專門開了一家打造銅鐵炊具的長興鐵鋪,就為了方便隨時改進涮羊肉的銅鍋。

  一頓涮肉吃上兩三個鐘頭是常有的事,溫和持久的炭爐,與散熱緩慢的銅鍋相輔相成,最為合適。

  對北京家庭來說,傳統的銅鍋早已成了老物件。但對於講究的老北京和老字號涮肉來說,若不用銅鍋和炭火,涮肉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若說涮肉裡最不「講究」的,那必須是鍋底。在清湯中涮肉涮菜,食材的新鮮與否,切肉功夫到不到家,一看便知。

  兩段蔥三片姜,蔥要用蔥白不見綠,吃的是肉的鮮美,多了反倒遮味兒了。比起其他秘方炒制底料、加了多少味佐料和中藥的火鍋來說,可謂是簡單粗暴至極

  

  在正經涮肉之前,涮上幾片羊尾巴油,立刻就能讓底湯鮮美起來,這叫「肥鍋」。只用來增添油脂的香氣,可別貪嘴吃了。

  羊尾油富含脂肪,這樣涮出來的肉,肥而不油,瘦而不柴。一鍋清湯的必備修養就是直到吃完一頓涮羊肉,湯底仍要保持清澈見底,不能有沫子,這才是涮了好羊肉的證明

  

  在清湯中涮肉涮菜,食材的新鮮與否,切肉功夫到不到家,一看便知。

  老北京講究吃手切鮮羊肉,羊肉切得薄而不散,絕對是個技術活。手切羊肉的師傅,沒有十幾二十年的功力,是擔不起這項重任的。

  

  好的羊肉片必須是刀工齊整、輕薄不散,講究「薄如紙、勻若漿、齊似線、美如花」。在早些年,切肉師傅可是高級工種,掌握的是最傳統的回民手藝

  據說,當年所有大飯館的切肉師傅都是老闆重金禮聘的,師傅一冬所得,可夠一年的生活費用,而且要頭一年預約,否則真正的老手就會被人請去。

  

  北京涮羊肉留下了無數的美食佳話,文人名士愛它的也是不勝枚舉,例如著名學者季羨林,在日記中多次提到涮羊肉。1946年他從國外回到北平,心心念念的就是這道美食。

  那麼,為什麼切肉師傅對一家涮肉館子這麼重要

  舊京時,前門外肉市的「正陽樓」曾經是最火的涮肉館子,是著名的「八大樓」之一。《舊都文物略》中曾載:「正陽樓切肉者為專門之技,傳自山西人,其刀法快而薄,片方正。」

  而如今的北京「東來順飯莊」能從一個小粥鋪後來居上,成為京城著名涮肉館,據說就是挖走了正陽樓的切肉師傅

  

  在當時,四九城內外以火鍋涮羊肉聞名的飯館達數十家,這些店鋪都在門前設有「烤涮」兩字的門燈,或在放置一個很大的「涮」字招牌。數九寒冬,滿街「涮」字,成為老北京獨特的景觀

  深秋初冬時節,包括「東來順」在內的各大飯莊,都會在門口支上案子,師傅當眾切肉,食客無不讚嘆

  

  好羊肉,在吃之前也能看得出來。在涮羊肉屆,有「幹盤掛肉,立盤不倒」的說法,簡單來說就是幹盤、抓盤。

  好的手切羊肉沒有血水、沒有異味,可以立盤不掉。如今吃涮肉,機切佔了絕大多數,但對於老北京來說,只有新鮮的手切羊肉,涮起來才夠味

  

  真正的老饕涮肉時,「涮」的手法也是有講究的。用筷子輕夾肉片,不能夾著肉左右橫著涮,而是得拎著上下涮

  放入湯中抖三四下,肉一變色,夾出來落落湯水,放在盤裡,挑著碗裡的麻醬放在肉上面,這樣不會因為肉湯稀釋麻醬,從開頭吃到末尾兒都保持同一口感。

  

  

  傳統的銅鍋涮肉蘸料是「老七碗」:芝麻醬、醬油、韭菜花、醬豆腐、滷蝦油、料汁和辣椒油。在涮肉麵前,老北京每家每戶都有自己調醬的一套法子。

  北京人愛吃芝麻醬,眾所周知,吃一口蘸了料的鮮嫩羊肉,再來一瓣解羶解膩的糖蒜,是地道的老北京吃法

  

  

  好的涮羊肉,應該像老舍寫的那樣,吃得出想像,也吃得出詩意,如果和三五老友一起,邊吃邊聊,熱火朝天,那就更好了。

  老北京的銅鍋涮肉,不適合一個人吃,滾燙的湯汁和紅旺的炭火,理應配上一群人才有氣氛

  

  

  

  「當你吃過好東西時,就再也不想去那些雜七雜八的地方了」。

  北京涮肉界的傳奇,聚寶源必須有姓名。不論什麼時刻去,都要排大隊。尤其是牛街的聚寶源總店,號稱排隊30年的神級涮肉店

  牛街是北京的回民聚居,這樣的地方都出產上好的牛羊肉和小吃,這裡的涮羊肉在北京素有盛名

  

  據說牛街原本是一片石榴園,石榴園的居民區簡稱為榴街。因住戶多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再加上「牛」、「榴」諧音,於是人們乾脆改稱為「牛街」。

  北京人對聚寶源,是有情懷在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口銅鍋。買回木炭,一家人圍坐餐桌,在家裡吃涮羊肉是一大樂事。聚寶源的羊肉,涮過之後湯麵乾乾淨淨,幾乎不見血沫,可見其肉質上佳。

  這也讓聚寶源的名號再次在北京打響了知名度,很多人特意下班後坐上一小時的車,來這裡排隊買羊肉片,經過易主之後的聚寶源在這時又恢復了「最初的牛街氣兒」。

  

  聚寶源涮肉店的故事,從 2003 年牛街改造完開始。改造完的牛街,回民的生活所需一併回歸,聚寶源也遷回了原先的地址,開始了銅鍋涮肉的生意。

  聚寶源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主理人馬老先生特別可愛,坦言道沒有秘密。聚寶源的肉都是內蒙古供應的,從接手聚寶源九十年代開始,每年都堅持去關外挑羊,在全國羊肉最好的錫盟籤了廠

  品質常年穩定的牛羊肉,以及一碟引以為傲的蘸料,永遠不必擔心吃上不新鮮的肉

  

  排隊人多,店員動作也夠利索,滿滿一頁的菜單,都是老北京的心頭好

  「肉你得要個上腦,再來個極品鮮羊肉,手切鮮羊也點得多,再來個高鈣,我們特色」,「菜你吃啥,拼盤?大份小份?」,「涼菜來點啥?特色是現做的麻豆腐。」……

  

  屋內暖和熱絡,桌子上炭火旺盛的銅鍋,驅散了屋外有些凜冽的寒氣,只剩下玻璃窗上成股流下的凝水。

  這場景像是有一種穿越時空的能力,恍惚間仿佛一推開門,進來的人都穿著長衫,摘下帽子,拿起筷子,涮一下肉,開始大快朵頤

  

  銅鍋涮肉對於北京人來說是美食,是傳統,更是抹不去的情懷

  選個下雪天,呼朋引伴,支個鍋子,室內熱氣騰騰。喝點入口如刀的燒牛二,再配點大白菜、糖蒜、燒餅,吃到最後暢快淋漓。

  清湯中的的原汁原味,炭火中的溫暖回味,銅鍋歡宴背後的平常歲月,正是北京人記憶裡的老北京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老北京銅鍋涮肉,到底比重慶火鍋好吃多少倍?
    北京的冬天,是滿城儘是羊肉味兒的冬天。每當到了寒意漸濃的時節,來頓銅鍋涮肉就成了京城百姓不謀而合的集體念想。「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形之物,能補有形肌肉之氣,故曰補可以去弱。」但在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嘴裡,你不會聽到「火鍋」二字,永遠都是直接說「涮羊肉」。沒錯,雖然吃的時候也涮別的,但就是非常霸道的只管它叫涮羊肉,這是老輩兒留下來的講法。不像現在在家吃涮肉都用電磁爐、電鍋,在幾十年前的北京,幾乎每家都有一個紫銅掛錫裡兒的大鍋。
  • 這家兒銅鍋涮肉你要不要這麼牛氣? 火鍋界的「LV」說的是「銅鍋時代·景院兒」
    >每年入冬開始到春季來臨之前,都要吃上十幾頓銅鍋涮肉,對於津城的吃貨土著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簡單小料。 炭火燒得鍋裡清湯滾熱,筷子夾著紅白相間的羊肉片,在滾湯裡這麼一涮,肉色轉白就立馬放到冷的麻醬小料裡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吃到最後,胃裡暖和,鍋子熱騰騰,而手邊兒這碗醬還是冷的,這兒才地道。
  • 地道的老北京銅鍋涮肉
    說起銅鍋涮肉,總是能勾起無數北京人的回憶。過去,大概每家都有個銅鍋,到了冬天,甭管是自家吃還是招待客人,沒別的,就好這口兒。支起熱騰騰的的炭火鍋子,大家圍成一圈,你說我笑,好不熱鬧。
  • 「吃」系列 之 「銅鍋涮肉」
    以前在書上看的,老年間的滿族人吃全豬宴,來吃飯的阿哥們自己帶著切肉的刀,一位阿哥用自己的刀,從大肉塊上片下來一片肉,五花三層的,重點是,那肉片得薄如蟬翼,晶瑩剔透。看到這的時候我就覺得這人就是閒的沒事幹,切厚點,蘸蒜泥吃不香嗎?整那麼薄,抹甜麵醬卷鴨子用?有片這一片的功夫,別的阿哥們能吃完血腸又喝了兩碗酸菜湯,早跟主家打完千回家上炕歇著了。
  • 北京前門的老北京銅鍋涮肉,2個人吃了8種涮菜292元,貴嗎?
    北京前門的老北京銅鍋涮肉,2個人吃了8種涮菜292元,貴嗎?最近北京下了一場小雨,這天兒又變得有些冷颼颼了,走在街上看到有些年輕人又把羽絨服穿起來了,不由得覺得有些搞笑,什麼季節了啊,別說下場小雨而已,就是來場大雨也不至於穿羽絨服啊,有點虛的年輕人啊,真的該加強鍛鍊了呢。不過這天氣稍微冷一點,就讓人特別饞一種美食,什麼呢?火鍋啊。所以啊,甭著急添衣服,覺得冷來一頓火鍋全齊活。
  • 川二代的創業人生——銅鍋涮肉
    在燕郊有一位傳奇人物,這位餐飲人在京貿物聯的南門開了一家名字叫老友銅鍋涮的門店,小小的年齡,做出了名噪一方的銅鍋涮肉,吃過的食客都說好。
  • 這家17點後才現身的「景泰藍銅鍋涮」
    >這家景泰藍銅鍋涮想低調太難啦!景泰藍銅鍋 秒穿老北京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只有好肉才敢清水涮,這樣才能將純正健康的高品質肉充分展現,不走味.....在火鍋界的「愛馬仕」—景泰藍銅涮鍋面前,九宮格、太極鍋通通都靠邊站!
  • 老北京銅鍋涮肉 冬季裡暖暖的幸福
    常贏三兄弟(陸港城總店)地址:北京朝陽常營朝陽北路陸港城一樓在常營敢問有人不知道常贏三兄弟的嗎?不知道是哪三兄弟很正常,不知道常贏三兄弟就說不過去了。常贏三兄弟不僅是在常營這片,在整個北京城也是排得上名號的。
  • 老北京涮肉:鍋必是銅鍋,肉必是羊肉
    說起涮羊肉,在前面加上老北京的「帽子」還不能表達一些人對其歷史悠久的唏噓讚嘆,那就必須得講一個歷史故事加以包裝才能善罷甘休。傳播最廣泛的歷史故事,是說早在元代,在成吉思汗(或忽必烈)的蒙古大軍中,涮羊肉乃為長途急行軍中,從簡而食、不得已而偶然發現的美味。這真真是個民間傳說,根本不可考證。
  • 一盞銅鍋涮肉兩種蘸料搭配四樣小菜,吃出北京涮肉文化!
    銅鍋涮肉,那可是北京飲食文化之一。秋冬季更是涮肉的最佳時節。而老北京銅鍋涮肉自始便有著久涮不淡,肉質久涮不散的特點。這也是北京涮肉的獨特之所在。據記載,涮肉本是康熙年間滿漢全席和千叟宴的饌食;到了明清時期,漢民火鍋的記載開始湧現,豬肉是當時涮燙的主角兒;後來八旗徵伐天下,吃羊肉的習俗也隨之蔓延;清朝中期,羊肉在涮燙食材中的「正統地位」才日漸穩固。您看這家的裝修風格,是不是瞬間就有了涮的感覺了呢?古色古香的牆色,一盞盞燈照亮著拐角處的"別有洞天"。紅黑搭配的樓梯欄杆,霎時有了在四合院的感覺。
  • 「頤和南門」正宗老北京銅鍋涮肉,就藏在這裡
    老北京涮肉講究「清水辨食材」不用過多的底料配料 只加蔥姜等基礎配料菜品鮮不鮮 口感嫩不嫩 味道正不正 一涮便知道將羊肉原汁原味的鮮香毫無保留地釋放出來銅鍋加熱之後透著紅紅的色澤炭火加持 熱氣騰騰利用銅鍋導熱均勻 不爆熱的特性能夠讓肉保持鮮嫩鍋底還贈送白菜 粉絲 豆腐 菠菜 量大分量足
  • 銅鍋涮肉:你吃對了嗎?速看讓老北京人連稱地道的實用建議
    古往今來,南有重慶火鍋,北有老北京銅鍋涮肉。前者講究的是辣得爽快、酣暢淋漓,而後者則更看重食物本身的味道。鮮紅的肉片浸入清亮滋補的湯中,轉而蘸上調好的芝麻醬,這就是老北京銅鍋的獨特魅力。但是,關於老北京銅鍋,一直以來你都吃對了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老北京銅鍋涮肉中暗含的門道。
  • 最地道的老北京銅鍋涮肉,最誘惑的舌尖味蕾體驗——北京北門涮肉
    正宗老北京涮肉,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蘸著特製麻醬小料,味道那叫一個絕!今天小編和推薦一家在北京最好吃的銅鍋涮肉,排名不分先後。推薦理由:著名的北門涮肉,地道的老北京風味,想這口了就往他家溜達
  • 「大雪」過後來京城這六家館子開涮!沸騰吧,我的銅鍋涮肉!
    「大雪」過後來京城這六家館子開涮!沸騰吧,我的銅鍋涮肉! 大寶心裡是暖氣和涮羊肉 沒錯,不是各種川鍋、滇鍋、潮汕鍋 是北京的銅鍋涮肉
  • 來北京,帶爸媽吃火鍋,清湯涮肉不羶不腥,老人家吃開心了
    不知不覺到北京都一周了,要不是一家之主說明天回家,我都想著是不是還要多住幾天,時間過得真快,來北京見到了同學,見到了老友,可以說是不虛此行,北京對我的感受吧,就是天氣太幹了,真的是要多喝水才行,天氣其實比武漢暖,只要不颳風還是很舒服的,綠化也挺好,去公園、景點要是沒有烏鴉在天空盤旋呱呱叫就更好了,北京人也很熱情,總之,首都還是很有京範兒的。
  • 老北京銅鍋涮肉,曾經的御膳房特供
    要說當下有什麼吃食最受人們的喜愛,那麼火鍋絕對榜上有名。但凡下雨或者下雪,朋友圈就會出現「下雨/下雪天和火鍋更配喲」的文案。過去,北京很少有人說火鍋這兩個字,那時候老北京人管吃火鍋叫涮肉,全稱叫老北京銅鍋涮羊肉。
  • 探秘北京南城這家銅鍋涮肉,有你沒吃過的烏雲蔽日!
    嘿還記得我們上周吃的銅鍋涮肉嗎本豬給你們講解了一下老北京銅鍋涮肉的幾個規矩
  • 想吃北京銅鍋刷肉?這幾家店可以收藏一下了
    大家來到北京旅遊,最開心的就是能和朋友在桌子上圍著吃一次銅鍋涮肉了,銅鍋炭火,羊肉肉質鮮嫩,配上麻醬香蔥香菜,一邊聊天喝酒一邊大口吃肉,所以的開心與不開心都會在這一刻發洩出來。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家老字號北京涮肉店吧。
  • 為什麼老北京銅鍋涮肉涮的是羊肉?
    在老北京,那必須得是銅鍋涮肉。清水一盞,蔥姜二三,鍋一定得是銅鍋,肉也一定得是羊肉。 「金盤初膾鯉,金鼎正烹羊。」古時,人們認為世上最鮮美的食物無外乎兩樣:魚和羊,這兩樣東西合起來,就組成了「鮮」字。當時沒有調料,吃羊肉,不外乎烤、煮、煎或醬醃。不過,天子的飲食還是很講究的,《周禮·天官》中就記載了周天子的「八珍」,其中的炮、搗珍、漬等是以羊肉為原料。自秦大一統之後,吃羊肉這件事就和北方遊牧民族有很大關聯。
  • 長春6家老式銅鍋涮肉,清水真香吃一口就被徵服!
    這兩天的陰雨天氣給炎熱的暑伏天帶來了一絲清涼天氣涼快了因為悶熱而降低的食慾也回來了腦子裡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熱氣騰騰的火鍋今天盤點6家老式涮肉火鍋店清水銅鍋尋覓真味!手打鮮蝦滑擺成了愛心的形狀,煮到浮起來就可以吃了,Q彈滑嫩能吃到大顆的蝦肉粒十分滿足,內蒙羔羊上腦,手切羊肉也是人氣推薦,肉質鮮嫩下鍋不散,品質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