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們拿出看家本領,爭奪「楠溪麥餅王」稱號。金魚 攝
溫州網訊 永嘉麥餅哪家強?這個讓市民們爭論不一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昨天,由永嘉縣人社局和縣總工會聯合舉辦的首屆楠溪麥餅王大賽決賽在永嘉廣場圓滿落幕,「麥餅王」的稱號也最終揭曉。來自永嘉碧蓮的陳小平以88.7的最高分,從50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拿下了備受矚目的「麥餅王」稱號。據悉,相比其他一些已經有知名度的麥餅店店主參賽者,陳小平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名不見經傳的她,讓圍觀群眾直言「高手在民間」,更有市民當場拜起了師傅要學藝。
561人報名參賽最終50人角逐「麥餅王」
本次楠溪麥餅王大賽最吸引人的莫過於一等獎會獲封「楠溪麥餅王」的榮譽稱號,此外還有2000元獎金。當然一等獎只有一個,而二、三等獎分別要產生3名和6名,其中二等獎獲封「楠溪麥餅製作大師」稱號,三等獎則是「楠溪麥餅製作高手」。
「我們這次比賽在報名之初就備受關注,報名人數大大超出預期。」據永嘉縣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經過統計,共有561人報名,最後來參加比賽的有379人。為了方便報名者就近參賽,初賽的時候主辦方特地設了三大賽區,分別是大楠溪賽區、小楠溪賽區和沿江賽區。
初賽中,選手們要做出四個麥餅,其中兩個是用主辦方準備的材料做的鹹菜麥餅,另外兩個則是選手用自帶材料製作的特色麥餅。經過激烈角逐,共評選出了50名選手進入昨天的決賽。其中已略有名氣的麥餅店店主都進入了決賽,如沙頭「農家麥餅店」店主孫金香和上塘「厲老頭麥餅店」店主厲師傅等。
昨天的決賽分上午、下午兩組舉行,每一組都是25名選手參賽,所有參賽選手需在賽前抽取參賽序號,憑參賽卡入場,全體選手包括評委都要在比賽開始前上交手機。「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評委和參賽選手之間提前『打招呼』,公平公正公開是我們這次大賽始終堅持的原則。」工作人員說道。
根據比賽規則,選手們和初賽時一樣,需要當場做四個麥餅,前面兩個用主辦方準備的材料做鹹菜麥餅,後兩個用選手自帶材料製作特色麥餅。麥餅的大小規格要求直徑在20釐米以上。比賽時間為120分鐘,超時的選手,作品不再列入評獎。選手作品一律不得在場外預製。
五大標準評定麥餅「王大媽」現身當評委
上午9點,比賽正式開始,選手們身著統一服裝,開始忙碌起來。比賽場面熱鬧非凡,選手們或是切料、攪拌,或是和面,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做起麥餅來都是得心應手,一個個信心滿滿。為了比出好成績,選手們都亮出了絕活,味道是有甜有鹹,餡料更是多種多樣,有蘿蔔絲的、梅乾菜的,還有野菜的。因為昨天的好天氣,現場圍觀的市民也不少,他們看得津津有味,還不忘拿出手機拍照。
隨著時間的推移,烙熟的麥餅散發出陣陣的香氣,一個接一個地陸續出爐。每一道參賽作品包括兩個餅,其中一個切成8小份,另一個則是完整作品,由現場工作人員一同傳送評委品嘗打分。
據悉,此次評委共有七位,分別是專業餐飲師傅評委4名、領導評委1名、永嘉麥餅界名人2名。決賽評分標準為總分100分,其中口味質感佔40分,工藝火候佔30分,色澤形態佔10分,營養衛生佔10分,創意創新佔10分。最後統計分值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取另五位評委的平均分。
在現場,記者看到了「王大媽」作為永嘉麥餅界名人代表參與了評審。她告訴記者,在她看來,做麥餅最重要的是餅皮的厚薄適當、餡料的分布要適中勻稱,這些都是影響口感的重要因素,還有麥餅的兩面要烤得均勻,火候要掌握得好。
民間高手陳小平獲獎圍觀群眾秒變粉絲徒弟
經過上午和下午的激烈角逐,比賽最終結果當場揭曉。自認為是來湊熱鬧的陳小平不曾想到,自己竟是那最後的一等獎。今年58歲的她,是一名來自碧蓮下村的普通農村婦女,三年前她在碧蓮經營過一個麥餅小店,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開在路邊的,連個店名也沒有」。「不過回頭客很多的,只是名氣比較小,生意也一般。」一旁的親友補充道。
據悉,這幾年父母身體不好,為了照顧他們,陳小平的店已經關掉三年了。目前主要在家照顧家中老人。據陳小平在現場的親友介紹,在他們心中,陳小平就是實打實的麥餅王,她平時做的麥餅用的油、麵粉、鹹菜,還有做法,都和別人略有不一樣。比如油必定是用菜油,揉面時別人都放雞蛋,她是不會放的,還有鹹菜必定是自己用大缸醃製的傳統鹹菜,至於揉面、和面的手法技巧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那麼這次在所有選手用同樣材料的情況下為什麼能夠獲得冠軍呢?陳小平直言也沒有什麼特別訣竅,就是用心去做吧。不過女兒徐新新介紹,這次來參賽,母親在做自選麥餅的時候,用了自己做的芥菜乾做餡料,不知道這個是不是有給總體加分。
在現場結果揭曉後,圍觀群眾立馬蜂擁上來紛紛要求合影,還有請求留電話、問地址想登門品嘗麥餅味道的,或者乾脆直接拜師學藝的。陳小平告訴記者,拿了這個「頭銜」後,她會考慮明年重新開店了。「把那些在外的親戚都叫回來,我親自教他們技術,大家一起開店賺錢。」陳小平笑道。
借力麥餅王技能比賽謀劃傳統飲食產業之路
「我們本來還為麥餅王準備了一塊牌匾,但是因為結果是當場揭曉的,所以還要等做好以後,讓書法家題字,再敲鑼打鼓送到麥餅王家裡去。二、三等獎也都會有牌匾,畢竟也是『大師』、『高手』級別的。有了這塊牌匾後,相信你要是開店掛起來生意會特別好。」在頒獎儀式上,永嘉人社局副局長陳曉明的一番話,引得現場觀眾拍手叫好,紛紛表示到時候要去一睹牌匾真容。
讓一次比賽帶動就業、創業,正是永嘉人社局和永嘉縣總工會舉辦此次活動的初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句話最近很火,那麼我們想落實到永嘉是不是可以從麥餅著手呢?畢竟永嘉會做麥餅的太多了,麥餅的店也很多,於是想通過這麼一個比賽讓永嘉會做麥餅的人都出來比一比,也通過競爭提高永嘉麥餅人的總體水平。」陳曉明說道。
在他看來,永嘉的麥餅產業跟外地一些知名小吃比起來,還有一定差距。它缺乏一個統一的產業規劃、引導,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賽之後,接下來可能會就麥餅製作的工藝手法,著手做一些標準化的制定,還有考慮對開麥餅店的店主做一些補助等。「當然這些事還需要政府牽頭,多個部門配合一起做,真正把麥餅這個傳統小吃做精做細,進一步弘揚楠溪特色飲食文化,傳承傳統手藝,讓『永嘉麥餅』的名頭更響亮。」 記者張晨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