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影視劇的影響,我們都認為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都喜歡用「切腹」的方式,捍衛武士的尊嚴或是向天皇表忠心。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日本人憑什麼就不怕疼呢?
最早的切腹始於公元789年,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劃開了肚子,取出肝臟扔向官兵,以表示對他們的蔑視,但第一個切腹的武士卻比他晚了近400年。
12世紀時,切腹只是一種處刑方式。日本君主處決武士時,為了讓他們死得體面一點,會允許他們切腹自盡。相比於一刀斬首,這種帶有儀式感的切腹,被認為是最光榮的死法。
因為日本人相信靈魂等精神物質存儲於腹部,切腹的意義在於向對方開誠布公。隨著時間的推移,切腹不斷地被賦予了更多的複雜形式,逐漸成為了表忠的方式之一。
在江戶時代切腹的全套儀式基本定型,切腹前通常要沐浴,換上專用的衣服,以保證切腹時身體能夠向前趴在地上。如果後仰著倒下或是呻吟打滾,則會被視為失敗,會遭到別人的恥笑。切腹的手法開始時有一字、二字、三字和十字等切法,後來主要以一字和十字為主。
切腹是很痛苦的,利刃在割破內臟時,巨大的痛苦會使人暈厥,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的。所以在江戶時代,切腹時又增加了兩名介錯人在旁邊,一旦切腹者承受不住痛苦,介錯人會立即砍下他的頭顱。然而很多時候,即使兩名介錯人也不是很保險。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決定以切腹的方式向天皇盡忠。不幸得是三島由紀夫高估了自己的,縱使一腔赤誠也抵不過錐心的痛楚。
三島由紀夫疼得在地上直打滾,介錯人也被血腥的場面嚇到了,連續四刀都沒砍下的他頭顱,最後只能換人,第五刀終於幫他終結了痛苦。
在日本僅有武士才有在資格享受切腹,可隨著近代武士階層的沒落,切腹也隨之慢慢消失。可是明治維新後,軍國主義勢力抬頭,他們發現這種儀式感能夠賦予他們更多的宣傳力量,於是又重新被他們撿起。
即便是切腹流於形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敢嘗試的。相比於天皇,他們更愛自己的生命。日本宣布投降後,只有1位元帥、5名大將、8名中將和22名少將選擇了切腹,而更多的戰犯都像岡村寧次一樣,選擇了百般抵賴,拒絕承認失敗,拒絕負責。
考慮到切腹的形式大於意義,況且意志堅定者又那麼稀少。早在江戶時代,日本人就學會了用扇子替代武士刀,在肚皮上象徵性地劃兩下,儀式演完了再由介錯人斬首,這種被稱作「扇腹」。
當然,扇腹者的家人肯定會對外宣稱「切腹」,大家也都會禮貌地配合一下。我們相信二戰時,日本有真正的武士,但也不能排除沒有沽名釣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