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作為

2021-01-09 老張侃侃談歷史123

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大師之一,不僅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曾二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

一生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主要著作還有《禁色》、《潮騷》、《近代能樂集》、《金閣寺》和《薩德侯爵夫人》等。

三島對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和嚴厲的愛國主義深為讚賞,對日本戰後社會的西化和日本主權受制於外國非常不滿。1970年11月25日,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在煽動政變未遂後,切腹自殺。

古賀等三人表示「歸順,不抵抗」,被警員順利逮捕。最後,三人被處以四年徒刑——這就是震驚世界的「三島由紀夫事件」。

1955年,時年30歲的三島,感受到自己對於美的憧憬,開始上健身房運動,以期將自幼以來孱弱的身體改造得強健,讓自己不再為肉體的自卑而感到困擾。

1968年,三島組織了自己的私人武裝——「盾會」,聲稱要保存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並保衛天皇。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三島於1970年11月25日將他政變的計劃付諸實施。當天三島交付了《豐饒之海》的最後一部,以「獻寶刀給司令鑑賞」為名騙至總監辦公室內,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

三島在總監部陽臺向800多名自衛隊士官(軍官)發表演說,呼籲「真的武士」隨他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否定日本擁有軍隊的憲法,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保衛天皇和日本的傳統,但是沒有人響應。甚至大聲嘲笑三島是瘋子。

(三島隨後從陽臺退入室內,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

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

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

三島這時乞求道:「小賀!」於是練過居合道的小賀浩靖從森田手中接過刀,一刀砍了三島。接下來森田也按計劃切了。 於是小賀一刀砍了他。

 

三島的計劃中,本來就是他本人和森田切,其他三個人不死。連免責信、法律聲明三島都給那三個人寫好了,還留了一筆律師費給他們。

以上是目前最準確和官方的記錄,出自《三島由紀夫傳》。

(圖為三島自殺現場)

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時,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準進入。這個事件讓川端很受刺激,他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17個月後,他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

(川端康成)

早在一個月前的10月,三島在美國紐約舉辦個人照攝影展,標題「薔薇刑」。在三島自盡後這位美籍好友分析三島動機:三島心中過於右翼的軍國主義意識形成,「救國妄念」遺害了三島。他認為三島攝影照片,大量模仿中世紀歐洲基督教徒被迫害刑囚模樣,就已經透露他想為武士道殉道的企圖。

儘管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事件已經過去47年,可是對三島的動機仍然爭論,網友們評論道:

1。三島由紀夫儘管才華橫溢,但大節有虧,是日本的特殊歷史鑄就的怪胎,充分彰顯了日本社會的暗流湧動。他的文學作品精華與糟粕共存,學識與良知並不成正比。才情與學識即便再出色,也難以彌補人格的缺陷。

2。三島由紀夫是很武士的人,像武士一樣充滿對死亡迷戀,在《金閣寺》中就有「人類容易毀滅的形象,反而浮現出永生的幻想」這樣的思想, 我認為他應該是太過於崇尚死亡,故將現實與作品混為一談 。感覺自殺還是與其個人性格有關。

3。三島自儘是因為沒有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川端也為此疚責自己間接傷害了三島,進而跟隨自盡。

相關焦點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據了解,日本最後一個用「切腹」作為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叫三島由紀夫,死於1970年11月25日。 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192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是日本當代有名的作家。有「日本的海明威」之稱,並三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 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可在入營體檢時,因為被查出患有肺病,三島由紀夫的軍人夢想就此終結,後來他才知道,這是一次誤診,但那時日本投降已經半年多了。重新回到東大的三島由紀夫於1947年畢業,按照父親的意願通過了高等文官考試進入了大藏省,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 為武士道而自殺的日本文豪,1970年三島由紀夫當眾切腹震動文壇
    這種現象催生出一門奇怪的學問:研究日本人的民族心理,著名的《菊與刀》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但是,絕不是所有日本人都這麼服氣的,雖然反抗美國的人很少,但是有些人仍然有一些奇怪的思想,這裡面最著名的人物莫過於三島由紀夫!。
  • 三島由紀夫:毀滅是終極之美
    在我的少年時代,我搜羅了一切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中譯本和傳記閱讀,而近幾年,我看了若松孝二許多部非情色的「政治電影」,當得知去年意外身亡的若松孝二的遺作是關於三島由紀夫之死,我毫不意外,並充滿期待。對於日本極左學生與極右作家的殊途同歸,若松導演可能是最合適的剖析者。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七十八期】(歷史系列第671講)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東京市谷駐屯地的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隊總監部(軍區指揮部)鼓動兵變失敗後,切腹自殺身亡
  • 【他們讀他們】莫言餘華梁文道共讀三島由紀夫
    【編者按】三島由紀夫認為作家不能擺脫作品的世界而存活,以至於他的切腹自殺也與追求:毀滅、美、男性這三個關鍵詞緊緊相連。想起他在作品《金閣寺》中的疑問,「金閣啊!倘使你是人世間無與倫比的美,那麼請告訴我,你為什麼這樣美,為什麼必須美?」文化君再為讀者帶來一篇莫言、餘華和梁文道有關三島由紀夫的讀書隨筆,跟著著名作家一起看看他們眼中的其它作家和作品。
  • 普希金和三島由紀夫的死亡行為藝術
    《射擊》的落腳點終結於一個升華結尾:西爾維奧最終在希臘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鬥爭中戰死,決鬥中的所謂尊嚴,無非是兒戲罷了,作為戰士犧牲遠比私人械鬥更偉大。 對死亡的模擬似乎要落在一個大格局下才更有意義,三島由紀夫也是在小說中一步步把死推向高潮的。
  • 半世紀前,三島由紀夫砍了他四刀後切腹 寺尾克美:我不恨他
    日本著名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在50年前的今天(11月25日),挾持自衛隊官員、發表演說後自殺。今年91歲的前自衛官寺尾克美,當年被三島砍中4刀,他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他不恨三島,也不生氣。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他在1970年11月25日帶領民兵隊「盾會」4名成員,進入位於東京市谷的陸上自衛隊駐地(現防衛省總部),並在發表兵變演說後切腹自殺,當時三島45歲。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三島當年進入自衛隊駐地後,前往總監室,挾持時任東部方面總監益田兼利。
  • 學者唐納德·金:他的一個建議,讓三島由紀夫沒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唐納德·金向評委會進言:日本社會向來論資排輩,如果38歲的三島由紀夫越過77歲的谷崎潤一郎獲獎,會引起騷亂。結果,1968年,川端獲獎,1970年三島切腹,又兩年川端自殺,文學家大岡昇平說諾獎殺了兩個人。看來唐納德·金做知日狀,好似老於世故,卻有點壞了事。
  • 三島由紀夫死時多慘?切腹後腸子出來了,別人連砍三刀都沒死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日本最後一位剖腹自殺的男子叫三島由紀夫,他自殺時有多慘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三島由紀夫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其父親很平庸,無法復興家族。所以,出身武士之家的祖母永井夏把家族復興的希望放在了他這個長孫身上。
  • 三島由紀夫之死:日本文化和毀滅美學的犧牲品
    一、1970年11月25日中午,三島由紀夫對日本自衛隊東部軍總部的官兵發表演講。演講完畢,他切腹自殺。整場事件頗有戲劇性。幾天前,三島預約了和自衛隊益田將軍的面談。益田怎麼也想不到三島會劫持他。三島由紀夫在自衛隊陽臺上演講「天皇陛下萬歲,天皇陛下萬歲,天皇陛下萬歲」,三聲大喊後,森田必勝切腹。他是個年輕的學生,一直把三島視作精神導師。
  • 英國記者寫的三島由紀夫傳記,關於美與暴烈
    書籍摘錄序言 個人印象我第一次見到三島由紀夫是在 1966 年 4 月 18 日,在東京外國記者俱樂部的一次宴會上,他作為貴賓在餐後發表演說。他的名字讀起來短促有力,三個短元音都是重音。三島就此抓住機遇,完成了令其成名的長篇處女作小說《假面的告白》,觸及同性戀的主題,於 1949 年正式出版。日本文壇盛讚這位二十四歲的文學天才。由此開始,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一本接一本地問世,速度驚人。其中,最傑出的作品包括:《潮騷》(1954年),一部日本版的《達芙妮與克洛埃》;《金閣寺》(1956年),取材於發生在京都的一起著名縱火案——戰後不久,因一名僧人縱火,京都最著名的古剎毀於一旦。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三島由紀夫身材矮小,溫文爾雅,他站在陽臺上,就像在舞臺上一樣,吸引了集合的衛士軍官。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松威。1970年代,他是日本最有名的小說家。1970年11月25日,他來到東京的一個軍事基地,綁架了他們的指揮官,召集軍隊,想要發動軍變。他譴責當時以北國為後盾的政府和制度,斥責士兵的卑躬屈膝,想要恢復天皇戰前作為國家領袖的地位。
  • 韓女作家申京淑承認抄襲三島由紀夫 將暫時封筆
    韓國女作家申京淑         6月23日,被譽為韓國文學神話的女作家申京淑終於承認,其短篇小說《傳說》抄襲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作品《憂國》,而此前她一直以沉默應對或矢口否認。今年6月中旬,韓國詩人兼小說家李應俊(譯音)指控,申京淑在1996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傳說》,其中有關年輕男女性生活的描寫與三島由紀夫1961年發表的《憂國》內容酷似,至少有5個段落抄襲《憂國》。一時之間,抄襲事件轟動韓國文壇。         李應俊指出,《憂國》韓文版有好幾種譯本,其中以韓國詩人金後蘭翻譯的版本最具特色,申京淑抄襲的部分非常容易辨識。
  • 文化史昭和時代戰後代表日本文學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後來,不僅是小說家,劇作家、隨筆家、最後成為評論家的政治活動家三島由紀夫。那個一鱗說不定從小的時候開始出現。那樣的,那樣的三島由紀作品的特徵說起來,還是很優秀的語言感覺吧。通過多彩的修辭,絢麗的文章,以及纖細絢爛的氣氛,讓人感受到的表現力。三島由紀夫作為作家活躍在經濟高度成長期的正當中。在那個時代,三島由紀夫一直追求著只有日本才有的審美意識,並對提高審美意識傾注了熱情。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秀明,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在他的講述中,我們逐漸了解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中那極度熾熱的一面。
  • 生前知交撰寫,新版三島由紀夫傳記《美與暴烈》解開作家死亡之謎
    日前,《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傳》由雅眾文化推出再版。《美與暴烈》作為三島由紀夫的最早的一部傳記之一,是試圖解開作家死亡之謎的一份答卷。三島和這位知名的浪漫派作家僅有一面之緣,卻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次聚會是在1947年,三島跟著另一位與太宰治有私交的文學夥伴前去參加他們在銀座鰻魚鋪的飯局。那時候,太宰治只有三十八歲,他的浪漫愛情小說風靡全日本,他的書年輕人幾乎人手一冊。最有名的一部小說名叫《斜陽》,通篇貫穿了一種絕望的氣息,是典型的「太宰式」灰暗情調,文中的哀婉傷感、自戀自怨的消沉氛圍確實和三島的文風有共同之處。
  • 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時,一位小夥子也隨他去了,聊聊盲目追星那些事
    序言五十年前的11月25日,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自導自演了一出鬧劇,他率領四名同夥,扣押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並企圖發動政變,但失敗了,他隨後以武士的最悲壯的方式切腹自殺,這也給他的文藝人生來了一個戲劇性的收場。
  • 雙面三島由紀夫:一面卓越的文學才能,一面讓人困惑的偏激心理
    三島由紀夫是二戰後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他聞名於世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卓越的文學才能,另一方面則在於他奇特而偏激的美學主張和政治上的異常舉動。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歡,但對作家本身如何評價?青年時期的三島由紀夫漸趨成熟的三島文體是高格調的,其中融進洗鍊的美學意識和尖銳的批評精神,且和諧、勻整地體現出近代的古典美。
  • 三島由紀夫10句精華語錄,體會他作品中的極致美學,太震撼了!
    三島由紀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他的文字充滿陰鬱美、暴力美,作為一個作家,他太具有代表性了。作為一個人,他太獨特了。三島由紀夫出生在1925年1月14日,今天是他誕辰95周年。三島由紀夫一生創作了21部長篇小說,80多部短篇小說,還有30多個劇本。其中有十部左右被改編成電影。他的著作是翻譯成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家。1970年,在他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後,切腹自殺。他自殺後,很多日本作家趕到現場,卻只有川端康成被允許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