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昭和時代戰後代表日本文學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2020-12-20 淘氣的藍精靈

三島由紀夫是什麼樣的人?易懂地解說年表和代表作品!文化史昭和時代戰後代表日本文學的作家三島由紀夫。雖然沒讀過作品,但聽說過名字的人應該很多吧。在迄今為止的日本文學界中,被稱為擁有卓越日語能力的三島由紀夫。我想一邊介紹他到底是怎樣的人,簡單的年表和代表作品,一邊接近那個人物像。三島由紀夫的本名是:平岡公威(平假名おきたけ)1925年(大正14年),出生於東京四谷區(現在的新宿區四谷)。祖父是內務省的內務官員,後來又擔任樺太廳長官,父親是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出身的農商務部的官員。另外,母親是東京開成中學校長父親的名門千金。家裡除了家人以外,還有六個女傭人,另外還有一個書生和男僕。三島由紀夫是所謂精英一家的長子坊。這樣的三島由紀夫,之所以能夠親近文學世界,是因為祖母夏子的存在很大據說……

這個祖母因為過度保護,身體虛弱的三島由紀夫被禁止在外面遊玩和吃點心。同時,對禮儀見習嚴厲,實施了包含貴族愛好的教育。而且,受喜歡谷崎潤一郎和泉鏡花的祖母的影響,適合讀書的環境從小就很整齊為此,初等科入學了的時候,熱情性地作成詩和俳句發表著。中等科、高等科時加入文藝部,不僅發表詩歌和散文作品,還發表戲曲。後來,不僅是小說家,劇作家、隨筆家、最後成為評論家的政治活動家三島由紀夫。那個一鱗說不定從小的時候開始出現。那樣的,那樣的三島由紀作品的特徵說起來,還是很優秀的語言感覺吧。通過多彩的修辭,絢麗的文章,以及纖細絢爛的氣氛,讓人感受到的表現力。三島由紀夫作為作家活躍在經濟高度成長期的正當中。在那個時代,三島由紀夫一直追求著只有日本才有的審美意識,並對提高審美意識傾注了熱情。

他的作品在世界上也得到了認可。這才被選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在美國芝加哥創刊的世界首本男性雜誌《Esquire》中,也是首次被選為「世界百人」的日本人。另外,在國際放送的電視節目中,也有日本人首次出演的功績。不僅是日本,在世界上也被認可的三島由紀夫。但是,臨終太壯絕了從心底愛著日本這個國家,並為此感到自豪的三島由紀夫,對於迎來當時的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日本感到憂慮。誰都是追求利益的姿態,只注視著世界,失去了日本本來的自豪感。這個想法變得強烈的三島由紀夫終於開始行動了。自衛隊へ體験入隊在那裡結成獨自的組織「盾會」。此後,與會員一起面向自衛隊市之谷駐紮地(現·防衛省本省),監禁東部方面總監。然後,在自衛隊員面前進行促使政變的演說,就這樣剖腹自殺了。這個事件,後來三島事件」當時給社會帶來的衝擊很大。

據說,誰都認可的人氣作家所發生的事件,過于震驚,還有很多人為其喪失的才能而嘆息。在這裡,三島由紀夫的一生年表易懂地歸結解說1925年(0歳)在東京四谷區(現在的新宿區四谷四丁目),後來作為三兄妹的長子出生。本名是平岡公威1931年(6歳)學習院初等科に入學擔心體弱多病的三島由紀夫,在祖母的管理下,在過度保護下被嚴格地培育。從那時起,詩和俳句將在初等科機關報《小ざらく》上發表。1937年(12歳)升入中等科。由於父母的遷居,與祖父母分開生活。加入文藝部,被國語教師巖田九郎承認其才能。1939年(14歳)向新成為國語教師的清水文雄師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1941年(16歳)寫完處女作《花樣森林》。郵寄給國語教師清水,徵求批評。作品的評價很高,再加上清水,受到了日本浪曼派國文學雜誌《文藝文化》的同人們的注目,該雜誌也刊登了該雜誌。由於年輕,所以不是原名,而是使用「三島由紀夫」的筆名。

1944年(19歳)學習院高等科を主席で卒業。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に入學。接受徵兵檢查「花季森林」出版1945年(20歳)戰況愈演愈烈,大學課被中斷,作為大學勤勞報國隊被動員。終於成為入伍,不過,檢驗的結果,被誤診為肺浸潤返回鄉。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戰爭結束。1946年(21歳)與從以前開始讀三島由紀夫的作品的川端康成的相遇。以後,成為貫穿一生的師徒關係。1947年(22歳)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を卒業。進入大藏省。在大藏省工作和寫作活動的雙重生活。但是第二年,得到了父親的許可,作為作家一心一意地退休了。1949年(24歳)《假面的告白》出版得到很高的評價,確立了作家的地位1954年(29歳)發表《潮騷》,獲得新潮社文學獎。1957年(32歳)之後發表了三島文學的代表作《金閣寺》,獲得了讀賣文學獎。1958年(33歳)在川端康成的介紹下,與日本畫家杉山寧的長女瑤子結婚。

1959年(34歳)主演了大映電影《空風小子》。長女紀子誕生了1965年(40歳)在1960年發表的短篇集《憂國》中,製作了與導演共同主演的電影《憂國》。第二年,成為工具國際短篇電影節電影部門的第二名。在國內也成為話題1967年(42歳)體驗加入自衛隊1968年(43歳)組成獨自的組織「盾會」。1970年(45歳)完成豐饒之海的最終原稿。自衛隊市ヶ谷駐屯地(現防衛省本省)にて決起。把東部方面總監做為人質演說,後剖腹自殺。三島由紀夫從小就積極地進行製作活動。同時,從年輕的時候那個才能發芽,在多的地方被評價。但是,生存的時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的高度經濟成長期。在動蕩的時代中生存,並且對那個身體持續抱對日本的驕傲和燃燒的熱情,最後燃燒殆盡了。正是因為熱愛日本,感到自豪,才一直磨練著三島由紀夫的文章的吧。據說對有師徒關係的川端康成以禮節相對,結婚生活也踏實地過了。並且,從年幼的時候開始改善了自卑感的虛弱體質的逸聞也很有名。三島由紀夫一生中對任何事物都保持著「自豪」的高度審美意識。那樣的,那樣的三島由紀夫の代表作我想用以下簡單易懂地解說。

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1)《花君之森》圍繞「我」的主人公的祖先的故事。是五部構成的短篇集,不過,作為故事被分為四個。雖然不是一貫的故事,但總體上是一部洋溢著對祖先強烈的憧憬、對遙遠追憶的思念、哀愁的詩情氛圍的作品。不言而喻三島由紀夫的處女作。寫了這個的三島由紀夫十六歲。當時,評論家蓮田善明也稱讚他「出現了天才」。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2)《假面的告白》以「我」告白的形式寫的長篇小說。這位「我」是一個自覺性異常的青年。因為「我」被吸引的是總是健壯身材的年輕男性。更進一步說,由於對方妄想悲劇性的設定,有著獲得性興奮的嗜好。與此同時,也強烈地抱有想要成為那樣的對方的願望。但是,這樣的「我」也愛上了園子。但是,無論如何也感覺不到性方面的關心和快樂。這部作品由這樣的「我」的誕生到青年時期所描繪的全部四章構成。這部作品是三島由紀夫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三島文學的代表作被認為是部作品。發表當時,這也成為了熱門話題,並在世界各國翻譯出版。

三島由紀夫の代表作(3)『潮騒』以三重縣鳥羽市的歌島(現在的神島)為舞臺,年輕漁夫與海女的純愛故事年輕的漁夫·新治與初江相遇,在不知道是戀愛的情況下經歷了初戀。另外,初江也被純樸的新治所吸引,初江的父親是島上的強者。在初江,有個島上名門家的次子,父親決定娶他。二人的戀愛有許多的障礙和困難,一時連見的事變得不能了。描寫了那樣的二人的戀愛到成就為止的作品。想寫這個作品的三島由紀夫,請水產廳委託,告訴與舞臺相適應的漁村。並且,好不容易到達神島的三島由紀夫,在島嘗試對種種的島和居民的採訪。但是,青白纖弱的三島由紀夫的身姿,居民們沒注意到是三島由紀夫,又被誤認為是為了病療養訪問了的不熟悉的男人傳言也。三島由紀夫の代表作(4)『金閣寺』這樣的溝口,隨著成長,越來越被金閣寺的美麗所吸引。於是,作為完美的美的象徵,人們開始參觀金閣寺。可是,那樣的溝口也成為年紀,與女性打算進行情事的話,總是金閣寺的幻影閃耀,性的衝動萎縮了。逐漸,對金閣寺的憎惡招募的溝口。並且終於,溝口決心給金閣寺點火。

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也是日本文學中評價傑作的作品。其實,這部作品,以實際的金閣寺縱火事件為題材是的。可是,登場人物的設定和到罪行為止的動機等,是三島紀夫的原創。也許正因為是三島由紀夫才能描繪的另一個金閣寺縱火事件。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5)《豐收之海》《春之雪》、《奔馬》、《曉之寺》、《五人五衰》系列共四卷。三島由紀夫最後的長篇小說也有一卷描寫了以貴族世界為舞臺的悲劇戀愛故事,二卷描寫的是一卷主人公·清顯轉世的青年·勳的暴舉的一連串的右翼性的思考行動,三卷描寫了二卷主人公再生的泰國王室的公主和打算追究成唯識論的初老男性·本多的關係。並且,在最後的四卷中,描寫了與出現在本多面前的轉世少年的對立。從一卷到最終卷一貫登場的是本多這個登場人物。並且,各卷出現在本多前,以前的朋友·清顯的轉生這樣的人物們。但是,在最終卷中,卻意外地描繪了結局。這個「富饒之海」是以三島由紀夫為目標的詮釋這個世界的小說」據說。並且,簡直,象做完了一樣地,把這個作品作為最後,三島由紀夫那個生命也斷絕的。

相關焦點

  • 雙面三島由紀夫:一面卓越的文學才能,一面讓人困惑的偏激心理
    三島由紀夫是二戰後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他聞名於世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其卓越的文學才能,另一方面則在於他奇特而偏激的美學主張和政治上的異常舉動。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有很多人喜歡,但對作家本身如何評價?他反對日本自然主義的文學傳統,在方法論上始終堅持文學結構化風格。這種方法在《金閣寺》中趨於完美。此外,三島還是傑出的劇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禁色》(1951-1953)、《假面的告白》(1949)、《潮騷》(1954)、《金閣寺》(1956)、《憂國》(1960)以及四部曲巨作《豐饒之海》(1969-1971)。
  • 閻連科解讀日本文學:三島由紀夫和他的《金閣寺》
    途中,閻連科通過騰訊視頻直播向網友介紹了他所閱讀的日本文學,經編輯整理如下,本文為第三輯:三島由紀夫和他的《金閣寺》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上篇談到川端康成,我們就不能不談三島由紀夫。他們兩個人是很好的一對文學愛好者,剛聽完一場關於日本文學的講座。他們爭吵、打架的原因,居然是一個認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更偉大,另一個認為三島由紀夫更偉大。爭吵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用拳腳來證明這個問題。幾年前,我在東京大學的演講中提到過這個事例。那時,幾乎所有日本的讀者都覺得此事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的文學熱情,就是上世紀八、九是年代中國的文化現狀和文學熱情。
  • 日本湘南文化之旅:從三島由紀夫到夏目漱石,淺談鎌倉文學的蛻變
    鎌倉地理上靠山近海(一面朝海,三面抱山),或許是山與海的靈性贈予,鎌倉因此誕生了許多文學、電影、藝術作品。鎌倉幽微而美的昭和氛圍,經常出現於日本電影中,例如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麥秋》、《晚春》,或如日本二十世紀的作家三島由紀夫、太宰治、川端康成等人經常駐足於此,思考、散步與創作。
  • 三島由紀夫追記:從不一樣的角度解讀三島時代
    本文摘自《三島由紀夫追記》,澀澤龍彥 著,鄒雙雙 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8月三島由紀夫 圖片來自網絡三島由紀夫二三事昭和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國際反戰日,大街小巷都在議論新左翼系學生們鬧事的事。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三島由紀夫之死轟動了日本。當時,他是日本文壇明星,他男性氣概十足,敢於挑戰但同時也有點荒謬,就像美國作家諾曼·梅勒和當代法國作家米歇爾 維勒貝那樣。但那些看起來很是荒誕的一切突然成為了現實。那天早上,日本第64屆國會正在召開,天皇本人也出席了會議。他的自殺使得人們無暇關注日本首相關於明年政府議程的講話。自二戰結束之後,還沒有人以切腹的形式自殺。
  • 生前知交撰寫,新版三島由紀夫傳記《美與暴烈》解開作家死亡之謎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二戰」後聲譽最高的作家之一,從小深受古典文化薰陶,他青年時憑《假面的告白》一舉成名。但與輝煌的文學履歷相伴的則是其短暫而飽受爭議的一生。在完成四卷長篇《豐饒之海》的盛年之際,卻為表達其激進的政治訴求而「切腹辭世」,留給世人一個難解的謎團……
  • 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作為
    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大師之一,不僅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曾二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一生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
  • 普希金和三島由紀夫的死亡行為藝術
    日本文學巨匠三島由紀夫用暴烈的死亡追求美的終極形態,以剖腹自戕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歷史上同樣崇尚死亡這一暴烈美學的還有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普希金,本文就以普希金和三島的死亡行為藝術,做一個小小的比較文學討論。
  • 韓女作家申京淑承認抄襲三島由紀夫 將暫時封筆
    韓國女作家申京淑         6月23日,被譽為韓國文學神話的女作家申京淑終於承認,其短篇小說《傳說》抄襲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作品《憂國》,而此前她一直以沉默應對或矢口否認。「我真誠地向提出質疑的這位作家以及所有的朋友和讀者道歉,一切都是我的錯。」申京淑還表示,不能忍受沒有文學寫作的生活,所以只是暫時封筆。  《憂國》展現三島對武士道精神的推崇         雖然知名度比不上《潮騷》、《金閣寺》等三島代表作,但《憂國》是三島由紀夫公開表示唯一深愛的作品。
  • 日本戰後文學都有哪幾位代表作家?他們的作品各有什麼特點?
    在今天的世界,日本文化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環,雖然與其他的幾大文明相比,日本文化看起來時間並不長,然而,它在今天的社會上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說起日本文學,戰後文學是日本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正如同民國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樣不可或缺一樣。那麼,日本戰後文學代表作家都有哪幾位呢?他們的作品有哪些?他們的作品又各有哪些特點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侃一侃,說說日本戰後文學的幾位代表作家。
  • 三島由紀夫筆下的作家們
    所以三島以為他絕不會這樣死亡,因為不想令死亡的靈魂看到老態,這是他對生死的詮釋。當你到了京都,一定要去那個金碧輝煌的金閣寺參觀,因為那兒上載著一個傳奇。許多時候總是人潮洶湧,那坐立在水中不得入的黃金寺廟,已經和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相疊相映。作家借小說裡的小僧來毀滅的,並不是美麗的事物如金閣寺,而是主角自己的厭棄與背離。那堂皇美麗的建築將會永遠存在,無感地存在。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據了解,日本最後一個用「切腹」作為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叫三島由紀夫,死於1970年11月25日。 三島由紀夫,原名平岡公威。192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是日本當代有名的作家。有「日本的海明威」之稱,並三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文學觀(文學原創,禁止裝載)
    #文學三島由紀夫說,文字的功能類似於一種腐蝕物質。它是專門營造情緒,營造感覺,引起讀者思考的一種存在。按照他的這種說法,像那種無傷大雅,冠冕堂皇的文字,簡直不叫文字,那隻一種偽造的文字。如何用文字去腐蝕讀者,似乎是一個作家終生面臨的一個問題。
  • 英國記者寫的三島由紀夫傳記,關於美與暴烈
    《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傳》內容簡介《美與暴烈》是三島由紀夫的一部權威傳記,也是試圖解開作家死亡之謎的一份答卷,由其生前好友、英國記者亨利·斯各特·斯託克斯所撰。在本書中,作者援引文學史料,回顧作家短暫而輝煌的創作歷程,同時與太宰治、川端康成等同時代名家進行橫向對比,描摹了一個在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間不懈思考,追尋「死亡、黑夜和鮮血」所構成美學境界的作家的一生。
  • 三島由紀夫的病態獨白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是一部探討人性的著作,內置諸多哲學觀點,大段思辨獨白可能令有些讀者深感枯燥無味,這正是三島由紀夫的魅力所在。日本人對人性的黑暗面情有獨鍾,夏目漱石的《心》,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坂口安吾的《在盛開的櫻花樹下》,都寫盡了日本人心理的幽暗面。日本的文學作品不能多看,看多了便自覺壓抑非常,要瘋。
  • 莫言:三島由紀夫是個徹頭徹尾的文人
    但三島是決不甘心墮入平庸的,他深刻地認識到了功成名就的危機,他不擇手段地想從泥潭中掙扎出來,但這樣做付出的沉重代價之一是三島從此喪失了純真文學的寶貴品格,變成了一個具有政治色彩的文學家,代價之二就是他的強烈的理念,部分地扼殺了他的文學想像力。寫完《金閣寺》之後的漫長歲月裡,三島在日本文壇上還是熱點人物。但三島骨子裡是個小說家,他真正看重的還是小說。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秀明,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在他的講述中,我們逐漸了解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中那極度熾熱的一面。
  • 《三島由紀夫傳》出版,帶你走近這位謎一樣的天才作家
    他死後,每個朋友都不得不承認,他們了解的三島只限於他有意袒露的局部。」值此三島由紀夫辭世五十周年之際,《三島由紀夫傳》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該書作者約翰·內森為美國著名的日本研究學者和文學翻譯家,曾六次與三島由紀夫遺孀長談。該書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有關三島由紀夫的傳記。
  • 三島由紀夫最後的晚餐,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享用?
    三島由紀夫稱不上美食家,他不如谷崎潤一郎那麼會吃,更比不了檀一雄擅長料理,甚至能搞出一本菜譜來。他的味覺比較遲鈍,分不出食物好吃不好吃。他從未寫過關於料理的小說,有篇《食道樂》寫到的「料理通」,也主要是出於情節需要的設置。散文家、文學掌故大家嵐山光太郎,整理過三島從紐約回國後的食譜。
  • 學者唐納德·金:他的一個建議,讓三島由紀夫沒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夏威夷工作之餘,用日語讀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菊池寬的《勝敗》,這是他從事日本文學研究的起點。他隨軍轉戰各地,1946年作為海軍大尉退役。同僚在戰後大都放棄了日語,也有人認為中國將超越日本成為東亞強國,改學中文,唐納德·金重返哥大讀日本文學,卻也漫無目的。留學劍橋大學五年,用中文讀《莊子》,並擔任教師,教朝鮮語和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