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病態的切腹文化和被曲解的「切腹專用刀」-肋差

2021-03-05 維塔刀劍工作室

     肋差是用來刺入甲冑縫隙(並非破甲使用)和貼身戰鬥的短刀,通常隨身攜帶,多用於室內及其他狹小空間(如狹窄的小巷)遭遇突發敵人時,在打刀、太刀不利於使用的情況下做格鬥使用。也有專用肋差的劍道流派,可參見日本電影《黃昏清兵衛》。 肋差後來被傳為專門切腹用刀,其實不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比如被賜切腹)都是用的懷劍(類似於隨身匕首)。

                                                          (懷劍)

      切腹:穿著傳統服裝的日本切腹人(白衣者),站在其後的是介錯人。 切腹,為以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一般認為源自日本。

切腹自殺者日語稱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為了追隨師父死亡而自殺,過程稱為「追腹」。剖腹後由於未必會即時死亡,剖腹自殺者為了減輕激烈的痛楚,可能會於剖腹後進行介錯,即找來助手在最痛苦一刻替其斬首。

介錯是和日本武士切腹自殺有關的詞語。由於切腹的過程太過痛苦,故很多時切腹者也會找來介錯,就是把切腹者的頭斬下來以減輕切腹所帶來的長久痛苦,而到了後來很多時只是象徵性把刀碰到腹部而不需要造成致命傷口就被斬首了。

永 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將腹部一字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軍——據說這是剖腹的最早來源。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 因殉死而剖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逐漸佔了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現在普遍認為,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歷史 剖腹是日本平安時代以後才廣泛流傳的自口殺方法,一般認為源為朝是最初進行剖腹的人。日本封建時期武士如被主君賜死,相比起純粹的斬首,剖腹被視為最光榮的死法。剖腹到江戶時代才得以形成過程洗鍊、並進行介錯輔助的複雜儀式。 

過程 一般附有介錯人幫助的剖腹儀式過程如下: 剖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剖腹的刀或劍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別的布料墊著。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詩歌。待他和身旁的介 錯人助手準備好,剖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劍,捅進自己腹部。剖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時, 介錯人進行抱首,即揮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由於這一刀要非常精確,介錯人一般是劍術高手。剖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同意何時徹底完成斬首。

亦有一些切腹者會以扇子或木刀來代替切腹用的小刀,作為形式上的切腹,實際上是由介錯人下刀殺死切腹者。此種切腹方式被稱為扇子切。 介錯人一般是剖腹自殺者的親友。武士如果戰敗但輸得光榮,對手可能會為了向其勇氣致敬,而自願擔當介錯人。

腹的種類和 方法 自刃:自裁 戰爭失敗(如淺井久政); 引責:對過失承擔責任; 犧牲:以自己的犧牲來拯救部下或同僚生命(如清水宗治); 諫死:為了勸諫主君(如平手政秀); 名譽:為保住自己的臉面; 殉死 先腹: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 追腹 義腹:為了盡士道義理; 論腹:為了樹立名聲; 商腹:為了給家族和子孫帶來恩惠; 詰腹 無念腹:痛飲悔恨之淚的剖腹; 憤腹:憤慨於無實之罪的剖腹; 刑死:武士專用的刑罰(如瀧善三郎); 剖腹按體位,可分為「立腹」和「坐腹」兩種。 方法主要有「一字」、「二字」、「三字」、「十字」四種。

切腹這種近乎病態的文化,竟然被作為最榮耀的死法,估計也只有在日本這樣神奇的國度才能誕生。

相關焦點

  • 冷兵器研究所: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一直到後期江戶時代,明確按照刃長分類為刀和脇差。於是小太刀轉變為脇差,並且開始廣泛和打刀一起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作為互補。 而坊間曾經謠傳,日本武士之所以帶一長一短兩把刀,是因為長刀用來殺人,短刀用來剖腹。這其實是錯誤的。不管是脇差還是小太刀,長度都在半米以上,長的甚至全長有接近80cm的。這個長度來切腹其實不順手的。脇差更多的作用還是在長刀被近身或者脫手時作為備用武器,以及在室內長刀揮舞不便的情況下,作為防身武器而用的。另外,日本劍道二天一流裡還有一手持長刀一手持脇差的雙持「二刀流」技法。
  • 日本人切腹自殺?都是假的!日本歷史上死於切腹的不超過五個
    在電視劇中,日本軍官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就會展現武士道精神,選擇切腹自殺,於是雖然對日本沒有好感,到也有人稱讚其精神。那麼日本武士沒完成任務,真的都會選擇自殺嗎?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其實在日本歷史上,最早的自殺方式是自縊和自焚,切腹是後來的事情。
  • 別給日本貼金了,即便狂熱的軍國主義也怕疼,也不敢切腹
    受影視劇的影響,我們都認為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都喜歡用「切腹」的方式,捍衛武士的尊嚴或是向天皇表忠心。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日本人憑什麼就不怕疼呢?因為日本人相信靈魂等精神物質存儲於腹部,切腹的意義在於向對方開誠布公。隨著時間的推移,切腹不斷地被賦予了更多的複雜形式,逐漸成為了表忠的方式之一。在江戶時代切腹的全套儀式基本定型,切腹前通常要沐浴,換上專用的衣服,以保證切腹時身體能夠向前趴在地上。如果後仰著倒下或是呻吟打滾,則會被視為失敗,會遭到別人的恥笑。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先簡單介紹一下切腹。在日本,切腹並不值得驚訝,是日本武士特有的自殺方法。切腹的歷史並不久遠,是從平安時代才流行開的,距離今天幾百年的時間。最早的切腹者,是藤原南家出身的藤原保輔。秀吉給他兩個選擇,第一是自己切腹自殺,換取不被屠城,第二是攻破城市後一定會屠城,再將清水亂刀分屍。無可奈何下,清水宗治選擇切腹自殺。而豐臣秀吉出於政治考慮,也讚揚清水的切腹行為,說他是武士的榜樣。
  • 日本武士為什麼要帶兩把刀?真是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嗎?
    然而為什麼日本武士要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呢?對此坊間有過各種各樣的說法,流傳比較廣的是長刀殺人,短刀是拿來剖腹的。那麼真的如此嗎?《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的文章所科普過的那樣,日本武士剖腹其實並不會用脅差。或者說,切腹文化與脅差無關。日本剖腹文化的流行起源於公元989年,當時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盜叫做藤原義。當他犯的罪行太多,終於引來官差上門抓捕的時候,藤原義大概出於反正跑不掉了的心理,坐在家中把自己肚子剖開,甚至把內臟挑出來丟給官差。
  • 武士切腹,好開心啊,常人無法理解的武士道
    在封建時期的日本可是有著大用處。此後許多諸侯都為爭奪「漢倭奴國王」金印頻起爭端,甚至發動戰爭。因為誰得到了金印,就代表著被中國承認,能獲得許多好處和一個龐大帝國的支持。包括文字和制度。日本封建制度和中國古代基本一致。都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級。不同的是,中國的「士」是文士,而日本的「士」則是武士。日本天皇不掌權。權力全在幕府將軍手中。幕府將軍稱徵夷大將軍,為第一等武士,下面有旗本武士、奉行武士、地頭武士等,最下等的就是足輕武士。一般在戰場上充當士兵。武士比農工商的社會地位高。但武士本身想晉升等級,只有在戰場上立功。問題是每次戰鬥,有輸有贏。
  • 日本人切腹自殺,為何身邊還站著一個人?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日本人切腹的那些事。切腹,是修習日本武士道和信仰神道教之人的專屬,一般是指做了無法挽救的事情,為了有尊嚴的死去,從而選擇切腹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數打了敗仗的日本軍官,便選擇了切腹自殺。
  • 史上最疼的自殺:比切腹疼多了,只有一日本人做到了,被頂禮膜拜
    日本這個民族許多地方都讓人難以啟齒,他們顯得很有禮貌,而且懂得謙讓的樣子。可他們的另一面又讓人感到不可理解,他們的另一面是瘋狂的,又是血腥的。就好比日本的武士精神,也是讓許多人感到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選擇自殺呢?而且還是用這種方式。
  • 切腹的最高級方式,歷史上僅一人完成,成為了日本人眼中的勇者
    不過切腹自盡在日本的武士時代,是十分流行的一種做法,因為日本人認為人的靈魂寄居在腹部,切開腹部就能讓你看看我的靈魂是乾淨還是骯髒的。因此切腹也被認為是武士最勇武的死法,不過切腹其實並不只有一種切法。一般而言,切腹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十字形切腹,在自己的腹部上由左到右,再由上到下,切出一個十字來。第二種方式是一字切法,就是在自己的肚子上橫切一刀,然後再用刀割斷自己的喉嚨。
  • 電視劇就是不真實,日本的武士沒有多麼勇敢,他們也是不敢切腹的
    電視劇演的就是不真實,日本的武士沒有多麼勇敢,他們也是不敢切腹的在一些以抗日為題材的影視劇或者電影裡面,我們應該見過這樣的場景:一名日本最高級的指揮官在訓斥一名級別低一點的日本的軍官的時候,最後一般那名最高級的指揮官都會再給那名軍官一次機會,但是有個條件,如果是沒有完成這個任務的話,那名最高級的指揮官就會叫那名日本軍官自己自行切腹向天皇贖罪吧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不知道剖腹產的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日本的切腹自盡,但是日本應該是最喜歡這種死法的國家了,當然應該也沒有別的國家會這麼做……讓我們現在來想的話,切腹是一種多麼自虐的自殺方式,我們砍頭好歹一下就失去意識了,這切腹得遭多大罪才能死呀!
  • 這款VR遊戲讓你切腹謝罪
    就讓這款趕在五一節前夕發布的《切腹模擬(HarakiriSimulation)》VR遊戲滿足你吧_(:зゝ∠)_目前,該遊戲於4月28日登陸HTCVive平臺,支持免費下載,畢竟切腹這種事不好收費是不是?《切腹模擬》是一款VR小遊戲,主旨在於通過VR精確地展現日本武士的切腹體驗。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看完《切腹》這部看電影才知道,日本武士的下場是這麼的悽慘
    當一個武士決定拋棄尊嚴的時候,一定是有理由的,因為任何一個武士,他不可能靠空氣就能生存,所以今天給大家聊一部,1962年日本拍攝的電影《切腹》。電影的故事講述了日本在德川幕府統治的後期,因為諸侯之間很少發生戰爭,這時候的武士就不再具備太大的價值,因此很多武士都被解僱了,被解僱的武士只能四處流浪,被稱之為浪人,殘酷的現實使得他們經常跑到諸侯貴族家,期待諸侯能感動這種武士道精神,能夠收留他們,給他們一份工作,可是到了後來,諸侯貴族已經不需要招攬這麼多的武士,於是只能用錢把他們給打發走,慢慢的切腹就成為了當時浪人武士一種敲詐手段
  • 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作為
    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大師之一,不僅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曾二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一生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
  • 一心想要切腹自殺的日本作家,為防大便失禁往身體裡塞棉絮
    1970年在日本歷史上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這一年一個叫三島由紀夫的作家在東京綁架了日本自衛隊的司令官,並且對800名日本自衛隊成員發表講話,要求他們跟隨他一起做「真的武士」,推翻日本當局。不過當時那800名自衛隊員就那麼靜靜地看著他發瘋,誰也沒有響應。
  • 日本刀終極揭密
    而本文的目的,便是以那些畢生精研日本刀文化之先輩的成果為依據,對現今普遍流行的一些說法存疑再議,如有不同看法,歡迎通過編輯與我討論。  一、日本刀具體種類  在這裡要說明的有兩點:一、日本兵器為中國所傳;二、日本刀的種類。  關於第一種論調,常見於以弘揚國粹為己任的人士之口,他們大多把日本的冷兵器統統打上中國的烙印。
  • 二戰的舊照片,記錄戰爭中失敗的日本軍官切腹全過程!
    提起所謂的日本武士,我們印象中一定少不了所謂剖腹自殺的畫面,舊時日本武士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貞和承擔失敗的責任往往會選擇切腹這種方法,將利刃刺入自己的腹部畫一個十字。切腹這種恐怖的傳統哪怕到了二戰時期依然存在,下面是一次關於切腹的記錄。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何不切腹?天皇冷笑一聲回了4字
    想必很多人都在電視劇中,看到過日本人切腹自盡的橋段。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的懲罰大多是切腹自盡。不過,有時的切腹自儘是自發的行為,是由於愧疚或者做下了不可饒恕的事情,不得已,才以自己的神靈來贖罪。其實,切腹自盡在日本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中的正義行為。
  • 日本明治時代老照片:武士切腹面不改色,穿和服的女子翩翩起舞
    在日本的明治時代,日本逐漸從一個保守的國家變成了一個令很多人不得不佩服的形象。當時,李鴻章就認為德川後期軍事改革的各項措施很好,值得清朝學習。這些改革把傳統和技術結合了起來,他們的這些態度在明治中興初期的幾年還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