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原薈CENTALINE CLUB
深汕綜合交通樞紐迎來最新實質性進展!
廣東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12月4日發布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前公示》,根據公示內容:深汕高鐵將由深圳地鐵集團承建工程,投資估算總額約506億元工期5年,深汕高鐵預計於2020年12月31日開工,未來將構成沿海高鐵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
1、南方首條磁懸浮高鐵深汕高鐵來啦
南方磁懸浮,發展提速度。深汕高鐵將採用磁懸浮技術,這也是繼上海之後,在南方地區的第一條磁懸浮城際高速鐵路。
01
全線6站,深圳設3站,惠州2站、深汕1站
9月17日,深圳地鐵發布了《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鐵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信息公告》,深汕高鐵起於深圳樞紐西麗站,經深圳市南山、龍華、羅湖、龍崗、坪山等區,惠州市至深汕合作區赤石鎮,引入廣汕鐵路深汕站,再利用廣汕鐵路至汕尾,正線全長128.121公裡,全線設西麗站、羅湖北站、坪山站、惠州南站、惠東站、深汕站共6個車站。
其中,西麗站和惠東站為地面站,羅湖北站和惠州南站為地下站,坪山站和深汕站為高架站。此次公告的深汕高鐵路線和站點總體上已確定,深惠汕三地也已達成了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深汕高鐵將無縫銜接5條高速鐵路。在西麗樞紐,可與規劃深茂鐵路、深珠鐵路,溝通沿海高鐵越江大通道;在坪山與既有廈深鐵路、規劃深河鐵路,在終點與廣汕鐵路聯通實現跨線運營,通達東部沿海。
02
年底動工,2025年建成,全程耗時約30分鐘
因深汕高鐵串起深圳都市圈內深惠汕三地的緣故,所以它的規劃建設一直備受關注。今年以來,該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工程交易網站、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分別發布《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鐵路工程先開段工程監理》招標公告,根據公告內容,該項目名稱為深汕高鐵工程,招標項目名稱為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鐵路工程先開段工程監理,標段為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鐵路工程先開段工程監理,發包工程估價為1221萬元,建設單位為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計劃開工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計劃竣工日期為2024年12月30日。未來建成通車後,深汕合作區到深圳市中心將只有半小時,將助推深汕合作區加速與深圳一體化發展。
2、深圳「天團」C位引領灣區升級
進入都市圈時代,從中央到地方,對都市圈的關注熱度空前。去年至今,中央及國家部委至少有10個公開文件直接提及都市圈,釋放出加快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強烈信號。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也曾多次點名「深圳都市圈」,而深汕高鐵是開啟深圳都市圈時代的重要布局之一。
01
軌道上的「握手」,構建半小時生活圈
根據相關公告顯示,深汕高鐵為雙線,工程新建正線全長約128.121公裡,橋隧比92.68%,全線最小行車間隔為3分鐘。不同區間的設計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西麗至羅湖北為250km/h、其餘地段350km/h,這也意味著,惠州段的時速全部為350公裡,全程直達時間預計在30分鐘內。
目前,從廈深高鐵惠州南站到深圳北站需要30分鐘,而未來深汕高鐵通車後,只要10多分鐘,將更加快捷。
全力加快推進深汕高鐵建設,打通東進大通道,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脈絡,是廣東省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優化的必然需求。可以說,深汕高鐵的接入,將補充深圳在沿海高鐵大走廊中的缺失,密切深圳與廣東各市、沿海各省市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人員的全方位交流與合作。
02
兄弟攜手參與雙區建設,特區萬億版圖再升級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指出,深圳產業外溢的核心還是都市圈的融合,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以單個城市求發展這樣的狹隘思想來看問題,而是要把都市圈發展當作一個群體發展來看待。可見,深汕高鐵的建設是極具意義的:
一方面,大規模增加二線城市人流、物流的空間位移數量和頻次,促進各城市間包括與一線城市間的合理分工和配合,從而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各二線城市,均為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在獲得高鐵的強大支撐後,各二線城市對各種生產要素的聚集的擴散作用,都將產生大變化,從而顯著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此外,旅客和貨物周轉量不僅可以大規模增加,而且在途時間顯著縮短,首先是時間成本的節約,同時也將縮減在途支付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與惠州、汕尾的合作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①深圳惠州,產業互補協同發展
作為深圳東進的橋頭堡,惠陽是深圳東進戰略輻射的直接受益區,將承接深圳1.4萬億產業外溢紅利,迎來產業發展的窗口期。
目前惠陽已與龍崗「牽手」開展區域合作,將共建「龍崗—惠陽產業園」,打造「龍崗研發、惠陽孵化製造」的發展模式。
另一邊,惠陽與坪山的聯繫也沒有落下。兩區之間開展的調研交流確定,圍繞產業合作、土地爭議調處、跨界河流域整治等重點事項開展合作,加快兩區一體化發展。
②深汕特別合作區,「飛地經濟」模式首創
昨天(12月16日),是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納為深圳第「10+1」區兩周年的日子。深汕特別合作區始終堅持大膽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全國其它飛地更多的是指產業園區,而深汕合作區走的是一條升級趕超之路,要在一片工業化根本沒有起步的荒蕪之地,高標準建設一座中等規模的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從產業布局到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都由深圳全面主導,開闢了打造中國飛地經濟發展模式首創者、飛地治理模式首創者、飛地農村城市化實踐首創者的先河。
深汕海洋智慧港
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有序發展『飛地經濟』」,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創新完善、探索推廣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再到《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強調,要「深化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央不斷賦予深汕特別合作區新的歷史使命,持續寄予這片深圳新區域新的發展期望。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使命需要新擔當。深汕特別合作區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平臺帶動、產城融合」為發展思路,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為發展模式,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過去不久的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深汕合作區現場籤約深圳市農科集團深業錦農現代都市田園綜合體、中國聯通雲數據基地等2個項目;洽談籤約百外集團教育基地、深匯通高新產業園等8個項目。
03
換來了45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群?
實際上,人口遷移的基本邏輯是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發達國家人口遷移一般經歷兩階段:從城鎮化到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化城市群化。目前中國人口和產業持續向大都市圈集聚,未來大都市圈人口佔比仍將繼續提升。
深莞惠經濟圈(3+2)機制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飛地經濟」和軌道交通一體化提升深圳輻射帶動能力。
根據恆大研究院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9年,33個都市圈土地面積僅佔全國16.2%,其常住人口合計佔比由47.8%提升至51.7%、GDP合計佔比由63.2%提升至65.7%,人口、經濟進一步向都市圈集聚。其中,深莞惠都市圈年均淨流入規模超20萬。
目前,惠州有480萬實際居住人口,汕尾有300萬以上常住人口。再加上2200萬實際人口的深圳,1100萬人口的東莞,以及同樣300萬以上居民的河源。屆時,深圳都市圈將會升級為一個擁有約4500萬人口的超級都市圈!而其中惠州、汕尾的面積大、資源多,深圳的城市吸引力強。深汕高鐵的開通將更有力地拉動深惠汕一體化,優化深圳都市圈的資源配置。
3、都市圈大勢下,惠州、「深汕」誰能乘風破浪?
基於都市圈的多重利好,人口、技術、數據、資本、土地、教育、醫療等要素正加速向都市圈聚集。都市圈時代的到來不僅讓城市格局發生著巨變,也為房地產行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臨深城市,不僅比拼實力,同樣也在比拼和深圳老大哥的關係。
那麼,基於深汕高鐵,惠州、深汕兩地在房產方面各有何優勢呢?
01
大灣區唯一不限購的城市——惠州
惠州是大灣區城市中唯一不限購的城市,只有部分限貸和限售措施:首套3成,二套6成,三套一次性付款;新購買的商品房(含一手房和二手房)滿3年方可轉讓。
外地人在惠州購房首套商品房,需要條件:一年的惠州社保或者一年的在惠州納稅證明、收入證明、最近一年的銀行流水。
總體而言,不管是對本地購房者還是外地投資客,惠州樓市政策都是比較寬鬆的。
具體來看,深圳人在惠州買房主要集中在臨深的惠陽、大亞灣片區。在深圳的加持下,大亞灣的新房供給和成交量超過惠州傳統主城區惠城。
而如今龍崗均價已達5萬/㎡、坪山已達4.1萬/㎡左右,而與之比鄰的惠陽、大亞灣僅1.3萬/㎡。價差面前,使得一部分不願錯失深圳和大灣區發展機會,但又買不起深圳房的人前往惠州安家。
與此同時,近年來深圳因受制於土地面積,發展空間日漸飽和,在市場作用下,一些產業和人口也在逐漸向臨深片區外溢,臨深的惠陽、大亞灣都是受益者。其中,在過去十年,大亞灣片區房價漲幅更是居惠州各區之首。
02
房價只有深圳1/5——深汕合作區
深汕合作區陸地總面積468.3平方公裡,相當於1/5個深圳。其依山面海,擁有42.5公里海岸線。毫不誇張的說,現在來深汕買房子的人,就是合作區建設的天使投資人。
關於深汕合作區是否會吸引深圳人來購買?深圳中原地產董事總經理鄭叔倫對此表示,深汕合作區肯定會吸引深圳人外溢購買。第一,目前的到訪客戶中,超過5成的是深圳人來諮詢;第二,當前的優惠政策對深圳戶籍客戶購買有巨大吸引力,在深汕買房不佔深圳的名額;第三,目前價格處於絕對低洼,約在1萬多,明顯低於臨深片區;第四,房產證是屬於深圳發證,深圳房產中,這種價格是2009年的福田的價格。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深圳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58452元/㎡,深汕合作區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約為13000元/㎡,可見,現在深汕合作區的房價只有深圳的1/5。
5、小 結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都市圈已成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性機會將通過都市圈全面展現,中國不動產的結構性機會也集中在都市圈。
而在深圳和汕尾兩地之間設計一條最高時速350公裡,公交化運營,全程直達30分鐘內,最小行車間隔3分鐘的城際高速鐵路,能更大地發揮深圳對粵東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改善粵東與珠三角區域間長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也有助於緩解深圳房價持續上漲帶來的影響。同時,真正讓在惠州、「深汕」買房,到深圳上班成為可能。
註:數據、資料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及房地產相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