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挖掘鄉村旅遊資源,以文化為魂體育為媒促進鄉村振興

2020-12-12 騰訊網

本月16日,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中國無線電和定向運動協會、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主辦的2019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六站賽事在陽春春灣高村拉開序幕。這座始建於明朝年間、擁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連片古樹林的古村落煥發了活力生機,迎來自全國各地的500餘運動員。

在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陽江推進全域旅遊的氛圍下,陽江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大力推動文體與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文化旅遊亮點、旅遊精品線路、旅遊特色村,承辦亞洲帆板錦標賽、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帆船項目OP級體校組預賽暨全國青年帆板冠軍賽和全國OP帆船冠軍賽等國際國內一流賽事,陽江正朝著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大步邁進,全域旅遊魅力正在逐步釋放。

鄉村旅遊:玩轉特色村領略地域風情

陽春春灣的高村是春北古驛道的一個閃光聚焦點,這裡南連那烏古橋、鹹魚埠,東接瓦盎古驛道、林田古驛道、大八古驛道,北通春灣碼頭、天堂古道,曾經商賈往、一派繁華。如今,這裡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爛漫花海、蜿蜒古道、特色民宿與超600年歷史130畝連片古樹林組合,勾勒出一幅優美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田園風光畫卷,成為網紅打卡點。

高村只是陽江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陽江廣大鄉村,山、海、泉、湖、林、洞等不同類型自然資源兼具,與深厚的漠陽文化、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交融,形成鄉村旅遊熱,備受市民遊客追捧,取得不小的成績。陽江海陵島特色生態鄉村遊、陽西濱海風光遊、陽春市喀斯特地貌特色遊便入選了「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名單裡,陽江也有四條村榜上有名。其中,海陵試驗區閘坡鎮平蘭村擁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所在地,生態環境得天獨厚;陽東區東平鎮大澳漁村是廣東省內至今唯一保持著原始漁家風貌的漁村;陽春市雙滘鎮七星村的特色梯田,成為秋日裡遊客賞稻浪、分享豐收喜悅的熱點;陽西縣新墟鎮東水村以「東水山茶」而聞名,氤氳著濃濃茶香。

此外,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入選「廣東省古村落」的牛根村,雙河匯海處的「白鷺王國」豪光村,被譽為「大自然調色板」的馬蘭村……陽江市各級文化廣電旅遊體育部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遊,一個個特色旅遊村在漠陽大地遍地開花。

文化陽江:海絲文化名城綻放光彩

文化是旅遊發展的靈魂和內生動力。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港和補給港,陽江擁有燦爛的海絲文化,其標誌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南海I號」宋代古沉船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是展現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動態演示過程的世界首個水下考古專題博物館,也是國內首家將宋代沉船水下考古現場發掘向觀眾開放的動態博物館,被業界譽為世界三大著名沉船博物館之一。漫步其中,可觀看發掘現場,欣賞琳琅滿目的出水文物,藉助VR科技了解「南海I號」整體打撈過程,感受古代海上絲路的恢弘歷史。

陽江歷史文化遺產豐厚,目前擁有獨石仔古人類洞穴遺址、陽春石望鑄錢遺址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北山石塔、陽江學宮、崆峒巖、通真巖摩崖石刻、崧臺李公祠與擎柱李公祠、河背範氏宗祠、輪水謝氏宗祠、大澳商會舊址、七賢書院、劉氏家塾、藍氏宗祠等1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們是陽江文化旅遊的新興力量。

隨著文化建設蒸蒸日上,陽江打造了市博物館、市美術館、市非遺館、陽江風箏館、漠陽樓等一大批文化單位,全面展現陽江「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中國詩詞之鄉」「中國風箏之鄉」「廣東音樂之鄉」風採。

深厚文化底蘊造就興旺的文化產業,陽江湧現出陽江漆藝院、陽春市根雕廠、市風箏協會等文化企業和行業協會,打造出一系列陽江文化符號。「陽江三寶」漆器、豆豉、小刀,根雕,風箏,雅石……來陽江旅遊,隨手買份陽江手信,遊客便能將陽江文化帶回家慢慢品味和珍藏。

運動陽江:系列高規格賽事落戶陽江

即將開賽的2019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六站賽事,將賽道布置於陽春春灣高村,參賽運動員將體驗一場運動與嶺南的歷史文化、喀斯特地域風貌相結合的奇妙之旅。陽江因海而生、以海聞名,尤其海陵島憑藉優越的濱海條件,成為繼海南、青島之後又一帆船帆板賽事的理想舉辦地。就在上個月,由亞洲帆船聯合會、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省體育局、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亞洲帆板錦標賽暨全國風箏板錦標賽在海陵島成功舉辦,來自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近160名運動員匯聚海陵島,揚帆競逐。亞洲帆板錦標賽這一國際A類賽事,成為陽江歷史上舉辦的最高級別賽事。

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帆船決賽、全國青年帆板冠軍賽、全國OP帆船冠軍賽……眾多帆船帆板賽在陽江進行,由於較高的觀賞性,吸引不少遊客和體育愛好者登島觀賞和遊玩。海上運動也是陽江的強項,陽江運動健兒榮譽累累:在2019年亞洲帆板錦標賽摘三金二銀、在2019年全國帆板錦標賽和全國OP帆船冠軍賽上獲四金五銀二銅、在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帆船項目雷射和社會俱樂部組預決賽摘二金二銅、在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體育競技組帆船(帆板)比賽中豪取六金三銀二銅……陽江隊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強隊。

以體育為媒,陽江市打造了陽江海陵島環島國際馬拉松賽以及陽西沙扒月亮灣半程馬拉松賽品牌,今年的比賽均已啟動報名,分別於11月17日、12月29日開跑。屆時,國內外跑友相聚海陵島和沙扒,在如詩如畫的跑道上,沐浴暖暖陽光和徐徐海風,與碧海藍天相伴,用腳步丈量陽江海岸線,感受國家AAAAA級景區、特色漁家風情小鎮的獨特魅力。

此外,全國沙灘足球錦標賽廣東賽區預選賽、第一屆「南海Ⅰ號杯」圍棋愛好者賽事、全國農民風箏大賽、國際風箏邀請賽、廣東省風箏錦標賽、廣東省風箏精品邀請賽等一大批國際國內體育賽事的舉辦,充分展示著「運動陽江」「健康陽江」「濱海體育」的陽江品牌。

連結:

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陽春市喀斯特地貌特色遊:崆峒風景區——春灣風景區——凌霄巖風景區——玉溪三洞風景區

陽西濱海風光遊:沙扒鎮沙扒灣——沙扒鎮月亮灣——上洋鎮南山海——上洋鎮河北村——溪頭鎮藍袍灣

海陵島特色生態鄉村遊: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山底古村——山海經農業大觀園——谷寮村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陽西縣新墟鎮東水村

海陵試驗區閘坡鎮平蘭村

陽春市雙滘鎮七星村

陽東區東平鎮大澳漁村

陽江市十大旅遊特色村

江城區草朗村片區

陽東區平嵐村、雅韶村十八座片區

陽東區大澳漁村、口洋村、北環村片區

陽東區北桂村

陽春市林田村

陽春市七星村

陽春市馬蘭風光片區

陽西縣東水村

海陵試驗區閘坡鎮南村谷寮自然村

海陵試驗區閘坡鎮平蘭村

【全媒體記者】楊世華

【通訊員】劉文婷 陳瑞鋒

【作者】 楊世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從「鄉村振興促進法」看鄉村旅遊升級方向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有計劃地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農耕文化展示區、文化產業特色村落,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推動鄉村地區傳統工藝振興,積極推動智慧廣電鄉村建設, 積極有序發展鄉村旅遊、鄉村體育產業,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
  • 鄉村振興丨湖溪:挖掘文化資源 推進鄉村振興
    2018-05-01 10:33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鄭曉東「我們將通過深化環境革命、統籌產業發展、強化文化引領,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歌畫東陽貢獻更多湖溪力量。」日前,湖溪鎮黨委書記王松明告訴記者。
  • 鄉村振興:如何運用好鄉村文化?
    從非物質文化層面而言,應加強對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如鄉村優秀傳統曲藝、民間工藝美術、傳統節慶活動、傳統體育活動等。 可以藉助現代科技手段、現代文化創意設計表現鄉村傳統文化,鼓勵鄉村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不斷激發鄉村文化的活力。
  • 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賦能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謝軍近日,雲南省召開鄉村旅遊工作會議,通報自2016年至2019年雲南鄉村旅遊情況。其中,鄉村旅遊共接待旅遊者9.24億人次,佔全省旅遊接待人次的39.3%;收入7301.4億元,佔全省旅遊收入的23.7%;綜合帶動75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 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利於構建宜居的農村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推動鄉村旅遊發展,要立足本村實際情況,挖掘文化資源,結合民族特色,因地制宜、特色發展,讓村民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受益。發展形式多樣的鄉村旅遊產業。
  • 挖掘鄉村記憶 發揮山海資源 奉化裘村鎮的鄉村振興之路
    馬頭村的發展,只是裘村鎮挖掘鄉村記憶,發揮山海資源,助推全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黃賢海上長城、白巖山最美風車公路、「海韻漁歌」風景線……奉化裘村充分挖掘村莊特色,發揮山海資源豐富的生態優勢,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藍圖,正在逐步形成。
  • 紫薇花為「媒」 鋪出花語和盛的鄉村振興路
    紫薇為「媒」農商文旅融合做好和盛產業振興在溫江區和盛鎮的土橋村,紫薇已有三百年栽培歷史,夏秋交替,群花收斂,唯有紫薇繁花競放、絢爛如虹。行走在綠蔭環繞、紅花掩映下,白天聞鳥鳴,夜間聽蛙聲,田園野趣讓遊客醉心於斑斕鄉村,盡享如畫美景。
  • 鄉愁文化:鄉村旅遊之魂
    鄉愁文化是生活在本地的居民回憶家鄉時的情感意向,是凝結著居民集體記憶的物質以及非物質載體的最小組成單元,是構成鄉愁文化的價值體系、道德規範、文學藝術、禮儀風俗、建築符號、生活方式、管理制度等表徵維度的物質及非物質構成。鄉愁文化不僅是亟待開發的旅遊資源,還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 推動鄉村振興文化鑄「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遵循、明確了目標、注入了動力。6位委員圍繞推動鄉村傳統工藝振興、建設特色鄉村、傳承河湟文化、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等問題,分別在省政協主會場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稱多縣5個分會場發言,5位政協委員就幹部群眾關心的鄉村文化發展規劃、培育遊牧文化產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文化資源轉化和文化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視頻連線進行現場問答
  •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我為王江涇點讚」系列...
    原標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我為王江涇點讚」系列報導之文化篇   走進王江涇鎮民和村的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為鄉村設計,需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智慧,更需要尊重地方生活系統的多樣性,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為鄉村設計,還要發揮設計整合、協同創新的作用,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用設計將鄉村的發展資源轉化為生命力,繪就鄉村美好圖景。巧用鄉土資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
  • 充分認識「鄉村旅遊重點村」助力鄉村振興的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關於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基本國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鄉村旅遊在挖掘鄉村自然和文化資源潛能、盤活鄉村閒置資源、提高傳統鄉村經濟附加值、調整優化傳統鄉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助力鄉村振興
    構建鄉村文化生態系統,重塑鄉風文明,實現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係鄉村持續發展繁榮的內生動力和核心保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 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
    只有加大對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才能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前提。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發掘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不僅可以有效促進文化、生態和農村的有機融合,而且有助於彰顯鄉村文化產業的個性和特色。作為鄉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的興衰直接關係鄉村經濟的發展及其走向。
  • 河南:民宿催生鄉村「美麗經濟」 促進鄉村振興
    同年9月,河南全省旅遊扶貧工作會明確提出,河南旅遊最大的潛力和爆發點在鄉村,鄉村旅遊的發展水平決定著河南旅遊的整體發展水平,發展鄉村旅遊最好的切入點就是鄉村民宿,鄉村民宿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鄉村旅遊的生命力和發展水平。近期,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省內外部分民宿創始人及運營團隊、相關專家、旅遊投融資公司負責人等走縣進村,累計考察、調研41個縣(市、區)100餘個村鎮的民宿和旅遊資源。
  • 臨澤縣板橋鎮:多元化旅遊資源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板橋鎮地處綠洲與沙漠兩種地貌交匯處,自然風光奇特、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孕育了峽谷奇觀、香古寶剎、壕窪沙海、羊臺斜照、黑河風光等多元化旅遊資源,是一個集丹霞地貌、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勝地,吸引著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 案例分析:鄉村旅遊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以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皇城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近年來,皇城村遵循工業反哺農業理念,堅持產業立村、旅遊興村、科技強村,建設美麗宜居宜業特色村鎮,探索出了一條激活當地資源、適應市場需求、激發村民動力的鄉村振興之路。
  • 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合理挖掘鄉村特色資源
    鄉村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是新時代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升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鄉村旅遊所依賴的資源條件是與城市有所不同,同時,不同的村子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也不一樣。鄉村旅遊涉及鄉村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層面結構的重塑。
  • 為我市鄉村振興熬一鍋「文化老湯」
    他們認為,在鄉村振興中,文化振興是核心,要為黃河中下遊鄉村振興熬一鍋「文化老湯」。  這鍋「文化老湯」如何熬好?與會領導與專家們各抒己見。把農村的文化資源充分地挖掘出來,建設成文化基地,在不大拆不破壞的情況下,給大南坡村一些現代賦能,讓大南坡村的文化光彩得以充分釋放,把農村原生態生活與現代化元素較好的結合,通過發展農村文化旅遊,吸引更多資本向農村流動
  • 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創造力——全國政協「發揮文化...
    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視)農業頻道和(廣播)鄉村之聲以及省級相關頻道帶頭開辦文化道德講堂,挖掘農村傳統道德資源,傳承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同時,廣播電視農村農業頻道(頻率)還應成為宣傳新時代鄉村振興、動員和吸引各方有志之士到農村創業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