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頻道(CCTV-10)《味道》欄目播出最新美食文化特輯——《我的家鄉菜·粵菜篇》《我的家鄉菜·順德篇》,把鏡頭對準了順德人最熟悉的家鄉味。
正所謂
「食在廣東,廚出鳳城」,作為粵菜發源地,「世界美食之都」順德湧現出了炒牛奶、家鄉釀鯪魚、鳳城四杯雞等一大批經典名菜。若想品嘗正宗粵菜,必然要來順德走一趟。在順德飲食文化研究學者廖錫祥的帶領下,央視味道調查員走進順德尋常人家,品味地道家常菜,追溯食物的前世今生,了解粵菜的傳承與演變歷程。
釀鯪魚是一道順德家常菜,也是一道別出心裁的菜式。其外形與紅燒魚相近,而撥開薄薄一層魚皮之後,其內卻另有乾坤。
鯪魚味道鮮美,但骨多而細。為了不被魚骨扎傷,細心的順德師傅會將鯪魚連頭帶皮完整剝出,並將魚肉剁成泥,加入火腿、香菇、馬蹄等多種配料,反覆摔打後釀回魚皮內,再用文火煎至雙面金黃色,配上茨汁,其外形與真魚一模一樣,十分有趣。
一條普通鯪魚在順德人手中化平凡為神奇野雞卷同樣也是順德的一道傳統名餚,它是順德菜中粗料精做的典範。遺憾的是,這道菜由於工藝複雜,年輕人不願意學,一度面臨失傳的危險。
作為家中長子的歐陽錦榮,在走南闖北後回到家鄉,決定將父親歐陽廣源的手藝好好傳承下來。憑藉著純熟的刀工,他將肥豬肉緩緩切至2mm厚度,放入陳年白酒中淹漬片刻,隨後層層捲起,包裹住剛切好的裡脊肉。待大火蒸熟後,切成棋子狀,落鑊油炸至兩面金黃,焦香味美,宜酒宜茶。
近年來,歐陽錦榮對野雞卷加以改良,創造出更受年輕人喜愛的炒牛奶拼野雞卷。焦脆的野雞卷,搭配軟弱甜美的炒牛奶,口感層次豐富,齒頰留香。
順德是永春拳的重要發祥地,手上功夫熟練無比,運刀才能隨心所欲。為了幫助外孫修煉武德,順德永春大師何良興師傅帶著外孫走進廚房,花5個小時反覆熬煮一鍋白粥,以此磨練心性。
在順德的早餐文化中,生滾粥可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粥底火鍋則是順德粥的另一種衍生,漫長的文火熬煮,使得一鍋白粥不見一顆米粒,非常考驗掌勺者的耐性。
由於粥的密度大,用粥水作火鍋底,能充分鎖住食材的養分和水分,無論涮海鮮還是家禽肉類,都是既鮮又嫩。
畫上臉譜,披上戲袍,粵劇表演者貞姨攜搭檔一起,演盡世界人情百態。舞臺下的貞姨,也是一位「食求精 烹求善」的廚藝高手,她在節目中為觀眾朋友們演繹了一道拿手好菜——醉鵝。
精選順德當地產的灰鵝,鍋油中煎熱,使鵝肉表面焦黃,鎖住水分。一瓶本地紅米酒,是這道順德家常菜必不可少的「靈魂配料」。紅米酒沿著鍋邊緩緩流入,明火夾燒產生大量蒸汽,提高鍋中的溫度,使得鵝肉迅速燜熟,並帶有一股淡淡的米酒香。
順德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水網交織,盛產淡水塘魚。根據統計,順德人吃魚的花樣已達到200種左右,給魚肉蒸「桑拿」,無疑是其中極具特色的一種。
一條養足4年的鱅魚,帶有100多根魚刺,師傅用行雲流水般精湛的刀工,巧妙將魚刺根根剔除。
平鋪上切好的魚片,蓋上蓋子,通過蒸汽加熱,最大限度地留住了食材鮮味。靜待1分25秒後,只需一小碟醬油提味,就能品嘗到鮮嫩無比的「桑拿魚」。
雞肉也是桑拿宴中的主角之一,師傅去淨雞骨並切成薄片,蒸熟的雞肉緊實脆彈,口感鮮嫩。
周二 20:43;周三10:39、12:49 ;周四10:39 、周五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