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重肅穆的舞臺,赫然立著一座四層樓高的土司官寨,寨樓上白幡迎風招展,音樂響起,畫卷展開……
昨晚七點半,改編自作家阿來茅盾文學獎同名巨作、重慶市歌劇院重磅打造的歌劇《塵埃落定》迎來全國首演。
歌劇主題彰顯人間大愛
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與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傻子看似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卻擁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度過了堪稱傳奇的一生……
阿來名作《塵埃落定》正是這樣一個故事。小說1998年發表,在被川劇、舞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搬上舞臺後,首個歌劇版也終於在重慶問世。
文學意義上的《塵埃落定》,代表了中國魔幻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峰,呈現藏域風情的神奇魅力,令人神往。
在魔幻現實主義題材與歌劇藝術嫁接的過程中,藝術家對全劇的主題有了新的考慮。
「類似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歌劇史上沒有可借鑑先例,我們認為,魔幻現實主義說到底也是現實主義,作品的主題也體現著人類社會終極母題——愛,以此為基礎展開,講述一段文明戰勝愚昧、先進戰勝落後的故事,藉此帶給觀眾關於愛的思考。」該劇出品人、市歌劇院院長劉光宇說。
他介紹,歌劇將以土司的視角與貴族的角度去觀照歷史進程,「與小說相比,舞臺上會設置更為豐富的戲劇衝突。」
藏式舞美傳遞魔幻隱喻
現實主義、人間大愛這樣的關鍵字也給了舞美設計師啟示,原本聽起來有些玄乎的魔幻現實主義,也就找到了視覺呈現的支點。
舞美設計師丁丁供職於國家大劇院,此前已有《金沙江畔》等多部歌劇傑作問世,接受《塵埃落定》的委託後,他多次深入藏區採風,「舞臺上這座官寨的原型,就是有名的馬爾康卓克基官寨。」
暗淡的灰是舞臺主色調,劉光宇對此解釋,「色彩是沉重的舊制度的隱喻。」
整個舞臺看上去神秘、厚重又豐富多彩,丁丁認為,這樣的安排既是藏區生活現實的反映,也是魔幻現實主義風格隱喻的傳遞,「這部劇舞美風格比較豐滿,因為藏族生活本身比較豐滿,地域特色是這樣的,歌劇本身也需要渾厚的布景來輔助實現一種視覺滿足感,在這背後完成整部作品上層建築的構建,藉此打動觀眾。」
記者注意到,令全場觀眾都感到震撼的是,最後一幕眼睜睜看著舞臺上那座高大的官寨轟然坍塌,全場積聚的情緒也在最後一刻徹底宣洩,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這是整部作品最後的升華,也是終極隱喻,舊制度就此徹底瓦解,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劉光宇說。
歌劇版二少爺不傻了
相關
作家阿來本人並未參與此次歌劇版工作,編劇由馮柏銘、馮必烈父子擔綱,阿來授權改編。劉光宇說,故事有個最大的改變:「傻子」二少爺不傻了!核心人物重塑,也帶來全新體驗。
歌劇《塵埃落定》也是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主創陣容堪稱強大:導演是中央戲劇學院原副院長廖向紅,作曲為著名作曲家孟衛東,指揮則是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常任許知俊。「合力再造經典,是我們的心願。」劉光宇說。 (記者趙欣 實習生 王偲航)
原標題:本土歌劇《塵埃落定》感動首演 魔幻現實主義詮釋人間大愛
責任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