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第一鐵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黃河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市內標誌性建築之一。
鐵橋建成之前,這裡設有浮橋橫渡黃河。浮橋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鎮遠橋,今尚存建橋所用鐵柱一根高達三米,重約數噸,上有"洪武九年"字樣。後來人們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給鐵橋命名中山橋。
第一鐵橋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窮的甘肅與西方人在自主、自願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它的建設材料,包括一個鉚釘一根鐵條乃至建成後刷鐵橋用的油漆,都是在當時國內極其落後的運輸條件下從德國輾轉萬裡運至蘭州的。它的建設是德、美兩國工程師、華洋工匠與甘肅各界通力合作的結晶。而且它的建成一舉結束了黃河上遊千百年來沒有永久性橋梁通行的歷史。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衝,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
隨著這幾年的發展蘭州經濟實力,城市規劃,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已躋身二線城市,相信蘭州在未來會發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