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玉燕) 今後,在廈門就可找到「臺北路」、「臺中路」、「臺南路」、「臺東路」等道路。記者昨日獲悉,廈門又添178個新地名,其中12條道路首次以臺灣主要縣市進行命名。
廈門市政府近日正式批覆《關於提請公布臺北路等178條地名的請示》。178個地名中,84條屬於道路名,94條屬於居民點名稱。新命名的道路名中,海滄最多,有20條;翔安17條,同安15條,思明13條,集美11條;湖裡區的最少,新命名的道路僅8條。
12條道路以臺灣縣市命名
新命名的地名中,有的用當地村名命名,用的沿用古舊地名,有的用大山、古廟等名勝古蹟命名,有的則根據地理特徵進行命名。
但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區的12條道路,首次以臺灣主要縣市名稱來命名。這12條地名分別是臺北路、臺中路、臺南路、臺東路、南投路、宜蘭路、雲林路、花蓮路、基隆路、嘉義路、高雄路、彰化路。這些道路主要位於觀音山營運中心片區、環島幹道兩側。其中,「臺北路」位於思明區觀日山北麓,西起環島幹道會展路,東至環島東路;「臺中路」位於思明區觀日山南麓,西起環島幹道虎仔山路,東至環島東路;「臺南路」位於思明區嘉義路南,西起觀日路環島幹道,東至環島東路;「臺東路」位於思明區半屏山路東,南起奧網路,北至臺北路塔埔東路;「基隆路」位於思明區臺北路與塔埔路間,西起半屏山路,東至塔埔東路;「高雄路」位於思明區半屏山路東,南起臺南路,北至臺北路。
據介紹,這些道路命名方式,屬於借用美詞命名方法。之所以選擇以臺灣縣市名稱來為這些道路命名,一來是廈門獨有的對臺交流特點,對面就是金門。同時,還與「半屏山」的傳說有關。曾有民謠傳唱:「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思明,早有半屏山路。而臺灣半屏山就位於臺南縣左營鎮附近。
不少地名以名勝古蹟命名
此次公布的地名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不少地名沿用了古舊地名,甚至以歷史上的名勝古蹟來進行命名,目的是為了保護古地名遺產。驛口街、清溪路、清源路、呂厝王爺宮街、侯牧路、龍湫一裡、龍湫二裡等,就屬於此類。
其中,新命名的「驛口街」,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內,北起環美北路,南接後山頭路,為歷史上有名的深青驛站街,故取此名。「清溪路」,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內,西起灌口大道,沿深青溪,東南接陳井村清風路,主要是沿用了深清溪的故名。「清源路」位於集美區灌口鎮深青村內,因經深青村外四口清水池邊,故名。
而 「呂厝王爺宮街」,位於同安區西柯鎮西洲路北,西起呂厝西路,東至濱海西大道,因經呂厝王爺宮,故名。「侯牧路」,位於翔安西路翔安大道間,北起邊路,南至海翔大道、新巖大道,早時為侯牧鄉地域,故以此命名。
此外,湖裡區新命名的龍湫一裡、龍湫二裡,則由龍湫亭路派生而來。據說,廈門舊有大八景、小八景、景外景共24景之說,龍湫亭是景中景之一。尤其是龍湫塗橋,據傳,那一池小潭,在一個雷鳴電閃、風雨交加之日,忽然有一條久困在溪澗的巨龍,滾身出澗,騰雲呼嘯而去,從而留下後人傳說中的龍湫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