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
10月31日,在瀘州市合江縣真龍鎮集中村赤水河段,丁某某在檢察官、法官的見證下,將6400餘尾中華倒刺䰾魚苗放入河中。
此前,丁某某因在合江縣九支鎮徐家祠赤水河段的禁漁區內使用電魚器電魚,被公安機關抓獲。合江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向合江縣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審理,法院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依法判處被告人丁某某拘役兩個月,緩刑兩個月,沒收作案工具,責令被告人在赤水河水域增殖放流,修復生態。
2019年10月2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情況時提到:「重慶、四川、雲南、貴州4省市檢察機關建立赤水河、烏江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四川省古藺縣某酒廠向赤水河違法排汙,鄰近的貴州省習水縣檢察院向古藺縣檢察院移送案件線索,古藺縣檢察院向縣生態環境局提出檢察建議,共同保護兩省界河生態安全。」
中華倒刺䰾是長江上遊珍稀特有土著魚類之一,俗稱青波、烏鱗、青板。其體長而側扁,頭錐形,吻鈍,喜成群棲息於水質清澈、底層多為亂石的急流河灘處,主要分布於長江上遊的幹、支流裡。
「檢察官告訴我,禁漁期捕魚這種行為是違法的,破壞了赤水河的自然生態。我現在對自己的行為很後悔,希望放生這些魚苗能彌補我的過錯。」丁某某在放流時說。
赤水河是長江上遊唯一一條未在幹流築壩的一級支流,生存著141種魚類,其中有46種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是我國漁業資源的重要棲息地、淡水魚類種質基因庫,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生存繁衍的唯一避難所。實施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合江縣赤水河河口以上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可以遏制長江流域魚類資源衰退趨勢,對養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10月,四川省瀘州市與貴州省遵義市兩地檢察機關共同啟動赤水河流域司法保護協助機制以來,雙方聯合開展「打擊赤水河流域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專項監督活動」,兩地檢察機關相互移送涉及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9件,發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3件,相關損害赤水河生態環境的行為得到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