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萬象——葛飾北齋筆下的鬼怪圖

2020-12-13 傑西卡的魔法世界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

在文學和戲路領域除了痴男怨女的愛情之外,採用最多的題材就是鬼怪魔幻,這也是浮世繪畫家們經常用了創作的重要靈感,比如四世鶴屋南北的【東海道四谷怪談】,曲婷馬琴的【椿說弓張月】、【南總裡見八犬傳】葛飾北齋怪談系列【百物語】

「百物語」是江戶時代的集體招魂遊戲。夜晚,眾人聚集在一間暗室,並在隔壁點燃一百盞油燈,接下來大家輪流講鬼故事,每講完一個故事就去熄滅一盞油燈,直到最後一盞燈熄滅便會引來鬼怪。

葛飾北齋在鬼怪傳說方面的創作成就也是非常大的,他是最早將《百物語》中的故事融入浮世繪的畫家;

葛飾北齋百物語系列中【菊】出自怪談[皿屋敷],講述的是一個叫阿菊的女傭人不小心打碎了主人珍藏傳家之寶——十一個盤子裡的其中一個(另說法是盤子沒有破是主人藏起來了),然後被主人吊打致死後扔入井中(另一說法是阿菊自己投井自盡的),自此之後,井底每晚都會傳來阿菊數盤子的聲音「一個……兩個……三個」悲悲切切數到第九個的時候就開始哭泣,然後再從頭數起;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菊】這幅畫正是表現阿菊的現身,她那由盤子堆砌壘起的悠長的脖頸,面色蒼白又泛著青色,口中銜著怨氣,緩緩從井中爬出……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菊】

【百物語·巖】由江戶時代劇作家【鶴屋南北】作品《東海四谷怪談》中的故事創作的畫作,講述的是女子阿巖(據說是日本最醜陋的女子)被丈夫厭惡,最後被丈夫毒殺身亡,於是化作厲鬼怨靈遊蕩在人間復仇的故事;畫中阿巖的丈夫為了躲避阿巖鬼魂的復仇逃避到蛇山避難,卻不想阿巖的怨靈藉由燈籠而現身復仇,葛飾北齋將畫面設計為燈籠的特寫,畫中幽魂眼瞼下垂,因為被毒害而面部虛浮、頭髮脫落,殘破的燈籠猶如阿巖哀嚎的大嘴,訴說著自己的冤枉哀嚎,頃刻間仿佛就能把負心漢吞噬,而丈夫面對被自己毒害的妻子驚恐萬分。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巖】

在古代日本人相信,一些不能用科學解釋的現象皆是鬼怪妖魔作祟,江戶時代「妖怪」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此前日語裡皆以「化物」「怪物」稱呼,幕府末年,社會矛盾更趨尖銳化,過激的天保改革,政府的腐敗、大地震……使犯罪率呈高發趨勢人心紊亂,四處動蕩不安而這一切也反應在浮世繪的作品中,同時怪談神魔小說和戲劇流行,也激發了浮世繪畫家的想像力、創作力,在畫家的筆下,人們所熟知的故事擁有了生動鮮活的形象,這些鬼怪就仿佛是江戶日常的百姓,因為各種離奇、怨氣、賦予輪迴、憎恨、現世報給那些作惡的人痛快的回擊,卻又帶著對人世無限的留戀,在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這些浮世繪給人們顯示了一個又一個魑魅魍魎的故事。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
葛飾北齋作品【百物語】

相關焦點

  • 藝推|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作者:高考美術傳播 編輯:藝推YITUI 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 日本的浮世繪無人不知,而浮世繪最廣為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出自誰之手?
  • 浮世繪中的「異世界」,讀葛飾北齋、鳥山石燕筆下的靈與怪
    室町時代《百鬼夜行繪卷》中形象滑稽的鬼怪在京都街頭昂首闊步,此時,妖怪終於被具象化,遍布畫卷。妖怪畫卷的代表作陸續登場。《土蜘蛛草紙圖卷》(部分),南北朝時代(14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重要文化財)非本展展品中古時代誕生的妖怪在江戶時期大幅增殖,在江戶街頭昂首闊步。那些妖怪衍生出新的故事並被圖鑑化。
  • 浮世繪日本橋:為你再現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筆下的江戶勝景
    本期直播專場 「日本橋」,是江戶後期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被認為影響歐洲印象派的浮世繪大師們的創作原點。幕府遷都帶來的東海道沿岸經濟騰飛,為江戶後期風景類創作提供了大量有趣的民間素材。本場在線拍專場不僅為大家帶來了精美的收藏級浮世繪,同時將從浮世繪的演變、江戶符號、出版商版本、木版製作等角度串聯作品背景,為大家帶來精彩的講解!
  • 90歲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我還想多浪5年!
    日本的浮世繪無人不知,而浮世繪最廣為流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是出自誰之手?今日我們來聊聊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巨匠、生活與靈魂大師——葛飾北齋,共同來探討下這位活到九十歲的長壽藝術家,為什麼會在70歲突然大紅大紫?而他的畫為什麼至今仍受到全世界喜愛?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鈴木春信的代表作《雪中相合傘》 鳥居清長,日本六大浮世繪師之一,作為役者繪和美人絵雙方面領先的浮世繪匠師。筆下的美人有著文雅、健康、開朗、華美的風採,符合這一時期的江戶審美需求。
  • 【日】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等浮世繪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但是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東方藝術描繪的則是喧囂浮華的入世之景——浮世繪 (Ukiyo-e)。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浮世繪珍品展展出了150餘件浮世繪作品,其中包括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和大部分喜多川歌麿「美人繪」作品,並推出了350頁的浮世繪畫冊。
  • 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 這隻大黃貓,「鑽進」了葛飾北齋的經典浮世繪裡
    葛飾北齋是享譽世界的浮世繪畫師,風景畫以景象開闊、氣勢磅礴著稱。「ATAGOAL」得名於作者在千葉縣野田市的居所的最近車站東武野田線愛宕站,與宮澤賢治筆下以其故鄉巖手縣為藍本的幻想世界「伊哈託布」遙相呼應,是一個貓與人和諧共處、使用同種語言互相交流的理想世界。
  • 這隻大黃貓,「 鑽進」了葛飾北齋的經典浮世繪裡
    葛飾北齋是享譽世界的浮世繪畫師,風景畫以景象開闊、氣勢磅礴著稱。近日,日本東京都墨田北齋美術館正在舉辦一場饒有趣味的展覽,日本知名漫畫家增村博將一隻名為「秀吉」的大黃貓非常和諧地與北齋描繪的名勝風光融為一體,令家喻戶曉的經典浮世繪風景畫呈現出近似於漫畫的獨特色彩。
  • 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逝世170年保留下的動物漫畫作品
    《櫻與鷹》,江戶時代,葛飾北齋,墨田北齋美術館藏 動物是繪畫中長盛不衰的題材,江戶時代著名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逝世170年,也曾留下了大量相關作品,表現手法根據描繪對象的性格多樣變化,有治癒人心的可愛、精密的寫實、還有出人意表的獨特風格等。
  • 日本浮世繪代表大師——葛飾北齋
    說起「浮世繪」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常常被當作日本藝術的代表,也常常被用於商業廣告,時尚產業和漫畫的表現中,陌生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來龍去脈基本沒什麼概念,然而事實上,在西方美術體系中,浮世繪卻被當作東亞美術的最高代表,並且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包括梵谷、高更在內的20世紀西方畫家
  • 葛飾北齋晚年以「鐵棒滑滑」為筆名創作了大量的肉筆浮世繪
    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不同於以往的浮世繪畫家,他結合前人的創作經驗與西方的繪畫技巧,為浮世繪風景畫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浮世」顧名思義,是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世,即現代、當代、塵世之類的藝術,因此浮世繪免回的是世間風情。這種日本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紀,其對印象派的影響最為深廣。法國人對葛飾北齋尤其痴迷。
  • 我們最熟悉的浮世繪畫家,他不是只畫海浪-葛飾北齋的故事
    而《神奈川沖浪裏》與它的創作者葛飾北齋的關係也是如此,這幅畫的知名度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了,它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同時也是頗受設計師們青睞的作品。然而就是這樣一幅知名度如此高的作品,不少人卻對創作者葛飾北齋了解甚少,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位畫家。
  • 葛飾北齋美術館正式開幕,浮世繪愛好者必去之處
    在日本的長野縣和島根縣,也有兩個以葛飾北齋為主題的北齋美術館。這個墨田北齋美術館,是東京地區唯一一個葛飾北齋的個人美術館。要是說起世界上最知名的日本藝術家,葛飾北齋(1760-1849)當之無愧。葛飾北齋,及其他的代表作《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浪裡》等作品,幾乎稱得上是日本浮世繪的代名詞。
  • 日本人為何特別鍾愛浮世繪?
    其實除了浮世繪眾所周知的描寫美女、藝伎的畫作以外,浮世繪的取材還著重地描繪過了以下幾種場景(內容)。其一、秀麗優美的江戶時代自然風景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神奈川沖浪裏》。在北齋的筆下,富士山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對於自然風光的刻畫更是有其獨到的傳神之處。再如,歌川廣重的《蒲原》,這幅畫生動的刻畫了東海道的風雪夜景。
  • 18世紀浮世繪:葛飾北齋的畫作中,自然已經佔據中心位置
    葛飾北齋作品《神奈川巨浪》這是日本藝術中在西方知名度最高的圖景之一。《神奈川巨浪》(或按畫中日語漢字則稱為《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系列畫作之一。浮世繪的藝術,初期原為肉筆浮世繪,即畫家們用筆墨色彩所作的繪畫,而非木刻印製的繪畫。肉筆的浮世繪,盛行於京都和大阪,這個畫派的開始,是帶有裝飾性的。它為華貴的建築作壁畫,裝飾室內的屏風。在繪畫的內容上,有濃鬱的本土氣息,有四季風景、各地名勝,尤其善於表現女性美,有很高的寫實技巧,為社會所欣賞。這些大和繪師的技術成就,代代相傳,遂為其後的浮世繪藝術,開導了先路。
  • 暮春的大阪,屬於浮世繪:從葛飾北齋看到鈴木春信、歌川國芳
    :澎湃新聞 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其中,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作品無疑是本場的亮點。「浮世繪三傑」葛飾北齋(共11張,主要是富嶽三十六景系列,3件人物畫)、歌川廣重(共19張,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和名所江戶百景系列)、喜多川歌麿(共2張)版畫作品全部成交,且溢價頗高。
  • 葛飾北齋|千禧年影響世界的唯一日本人,梵谷與浮世繪的緣分
    藝術家:葛飾北齋流派:浮世繪作品尺寸:高25.7釐米,寬37.9釐米當然畫名說的不是在神奈川那個地方衝浪,所以也不叫神奈川衝浪圖,正確的斷句是神奈川衝·浪裡。葛飾北齋的這幅作品不僅被日本國內推舉為描繪富士山的作品之翹楚,還被西方的印象派大師們相繼臨摹。梵谷甚至在大浪圖像中找到靈感從而畫出了《星夜》(The Starry Night);作曲家德彪西也受其影響寫下了交響詩《海》(La Mer)。
  • 富士巨浪席捲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最後30年創造的永恆圖像
    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葛飾北齋,木版畫,1831年(展出時間:5月25日-8月13日)如果葛飾北齋僅活了50歲,那麼日本浮世繪的歷史上只會多一個流行商業畫家的名字,他不可能被譽為浮世繪的天才,那張作為日本藝術標誌性作品的《神奈川沖浪裏》也不會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