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產荒」之下,債券市場似乎淡忘了「黑天鵝」的威脅,近期的上漲行情令人眼熱。對此,多位基金經理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在中國經濟或持續下滑以及流動性仍舊充裕的背景下,債券市場長期慢牛的走勢值得期待。不過,短期而言,收益率過快下行也蘊含了一定的投資風險。隨著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不斷下行,以及監管層去槓桿化的堅定決心,投資者應當調低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預期。
重拾信心
儘管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一度讓債市的投資者如臨大敵,但隨著時間的遷移和「資產荒」的愈演愈烈,恐慌情緒已經漸漸消散,包括基金經理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對於債券市場長期牛市的信心越來越足。
海富通一年定開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張靖爽表示,從大趨勢上來說,債券的走牛始於2014年初,期間伴隨著貨幣政策的寬鬆和銀行理財的大發展。雖然中間有曲折,但是十年國債仍堅定地創下了2008年以來的新低。她指出,將視線縮短到近三個月,推動債市走強的原因大致有幾點:其一,資金的寬裕與資產的「相對」稀缺;其二,房地產投資的走弱讓市場擔憂經濟增長的脆弱性;其三,幾大經濟體從前期的政策趨同走向分化,普適地降低了風險偏好;其四,「預期差」的反覆波動、不斷修正和市場的快速反應。
張靖爽認為,儘管當前收益率已經突破前期低點,但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轉型背景下,經濟下行具有長期性和階段性特徵,奠定了債券長期牛市的基礎。
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也向記者表示,雖然在經濟下滑的背景下,債券違約仍然可能發生,但是相對而言依然是低風險的投資領域,在「資產荒」背景下,債券市場的強勢仍將維持,成為大類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方向。不過,考慮到個券基本面的差異,未來債券長牛中,結構性行情的特徵也會很突出。
降低預期
雖然對債市長牛的信心較足,但在近期債市較快上漲後,部分基金經理對市場短期調整的擔憂也在加重。
招商績優債券基金經理劉萬鋒此前指出,10年以上超長債在近期表現搶眼,這很可能是各類資金推動的結果。同時,由於利差擠壓得太薄,傳統槓桿交易模式可能逐步向久期交易模式轉變,中長期仍相對看好債市,短期對於加倉長期及超長期偏謹慎。
張靖爽也表示,債券市場的長期牛市中亦有不少隱憂:首先,與美、日、英歷史上去產能期間的比較發現,供給層面拉動的基本面改善持續性偏弱,潛在增長率預期向下;其次,從風險的角度理解,違約風險的增大會約束銀行的放貸偏好,貨幣條件收縮,遏制融資增速的走高,又負反饋為進一步增大違約風險,進入惡性循環,對總需求形成衝擊;最後,高槓桿和債務壓力倒逼利率保持低位以降低去槓桿過程中摩擦成本。「在債券的周期估值仍然向下的過程中,我們仍然看好長久期利率債的投資機會,並將運用輪動策略尋找窪地,在保持組合久期彈性的基礎上尋找能增強投資效率的α策略。」針對後期操作策略,張靖爽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