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向海!中國核電領跑「碳中和」

2020-12-21 澎湃新聞

導語

藍天白雲,鳥語花香,小橋流水,田園人家,在浙江嘉興海鹽,坐落著目前國內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最大的核電基地,被譽為「國之光榮」的秦山核電站。本期《跑者說》用奔跑的姿態帶大家來感受中國核電的生態美,科技之光。

以下對話內容為小編速覽摘編

詳細內容見視頻

主持人

在秦山核電站周邊跑步是什麼體驗?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

這個季節來秦山正好是最美的季節,橘子紅了,稻田一片金黃,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非常美,海邊的白鷺在這兒自由地飛翔。

我是第一次接觸核電,除了是綠色能源外,還和老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關。

中國核電事業從這裡起步,時間不長,發展很快,很多技術都是自主研發,非常自豪。

主持人

您覺得什麼樣的環境適合跑步,或者能激發您跑步的欲望?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

有一條好的賽道,有一個好的氣候。

和秦山跑友交流,能感受到一代一代核電人是通過艱苦奮鬥,不斷挑戰,才走到今天。

主持人

怎麼樣理解核電在中國包括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它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重要性?

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

核電是一種清潔能源。1kg鈾-235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燃燒2700噸標準煤。過去30年裡,中國核電一共發電超過一萬億度,相當於減少燃燒標準煤3億噸,植樹造林288萬公頃。

中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核電是重要的生力軍。

中國核電人對清潔能源事業是責無旁貸的。

主持人

您怎樣理解把綠色發展這樣的目標貫穿在我們整個企業的發展當中呢?

秦山核電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潛:

秦山核電運行29年以來,從監測數據來看,周邊的環境,都是接近於本底環境。

周邊老百姓和我們挨得很近,他們在那裡種樹、種菜、種糧食。

打造中國核電城、零碳未來城,打造成零碳排放的重要能源窗口。

主持人

人民網在很多宣傳報導當中,也有過「綠色、發展、健康、長遠」這樣發展理念的報導,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些。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

把中國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故事講好,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把各地的生動實踐濃墨重彩地展示出來。

回應百姓的關切。

主持人

您覺得用什麼方式能夠儘快讓大家接受核電,讓大家主動地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

核電科技館,給大家免費開放,很多學校會把課程放在這裡,這是央企的一種擔當。

主持人

中國核電如何通過深耕技術,為綠色發展添加動能?

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

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從發展核電初期,就是走的一條自主化技術發展的道路。

經過長期不斷的科技攻關、創新,我們自己研發出具有完全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華龍一號」,享譽全球。

主持人

秦山核電站如何把安全貫徹下去,並且有哪些特別好的措施和我們分享?

秦山核電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潛:

秦山核電是自主設計、自主建設的核電站,我們每年都投入很大的費用,來不斷提升核電站的安全。

核電站有嚴格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建立了一套很嚴密的安全生產體系。

同時,我們也培育了很好的核安全文化。

主持人

在「十四五」期間您剛才也說到要爭取領跑,我們如何實現呢?

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

堅持安全發展、高效發展核電不動搖,明確核電在國家能源發展、合理利用核能的地位。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無論是從業者、監管者,都要共同努力,確保核電安全發展。

技術的領先,科技的創新,核能的綜合利用。

關鍵還是要得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主持人

黨建引領秦山核電站的發展,它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秦山核電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潛:

秦山一直堅持黨建引領,首先是要把「四個一切」的核工業精神灌輸給每一個人。

秦山核電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還取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堅持人才強企,從秦山走出了兩位院士,還有工人院士,為各個核電站輸送骨幹。

堅持扶貧攻堅,盡社會責任。

主持人

最後一個問題想請三位能夠為我們未來描畫一下三位心目當中的低碳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

科技賦能。人工智慧和5G,可能會給包括核能、核電的發展插上更廣闊的翅膀。無論是健康醫療,還有綠色出行,可能會有更多的解決方案。

中國核電黨委副書記杜運斌:

科技打造未來核能。將來核電的領域還要不斷地拓展到各種場景應用。我們相信核能在未來的生活有更好的影響,特別是在實現綠色低碳,沒有霧霾,蔚藍的天空和綠色的世界方面,我們將承擔更多的責任。

秦山核電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潛:

核能還可以生產同位素,製造成藥品,為大家健康作出我們的貢獻。我相信,隨著核電的發展,這些都會很快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是我們的追求。

原標題:《越山向海!中國核電領跑「碳中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板塊分析之七:碳中和承諾下的長坡賽道,碳中和受益行業梳理
    背景: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首次在國際社會上提出碳中和目標。
  • 越過高山大海,不如來一場越山向海的精神虐戀
    越過高山大海,不如來一場越山向海的精神虐戀 2018-07-02 23:46 來源: 車釐子 小時候,對高山和大海有一種嚮往,就像一種圖騰,指引著我們長大後去追逐和實現夢想。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越山向海人車接力中國賽領隊會召開 詳解判罰規則
    越山向海人車接力中國賽領隊會召開 詳解判罰規則 2017-06-2618:01: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盧巖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2060年中國將「碳中和」和基本上替代火力發電、工業能源消費、燃油汽車,並且基本完成建築零排放。但是仍有部分能源消費及碳排放是無法替代的,因此,可以預測2060年中國的「碳中和」目標下的碳排放來源與碳匯項目。碳排放包含無法用其他能源替代的能源消費,例如航空和航海過程中的碳排放、作為工業原料的能源導致的碳排放、少量畜牧業帶來的碳排放。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在近期的中央經濟會議上,「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被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目標是中國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彰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碳中和」意味著經濟社會活動引起的碳排放,和商業碳匯等活動抵消的二氧化碳,以及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 公用事業2021年投資策略:碳中和承諾下風光大有可為 水電喜迎投產...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國君煤炭公用翟堃 1)風光:碳中和背景下,風光大有可為。長期:碳中和背景下,預計未來30年風電光伏發電量有望增長20倍。推薦標的:福能股份,受益標的:龍源電力、協鑫新能源、節能風電、太陽能、晶科科技、新天綠能。2)水電:類債與成長屬性兼備,新一輪投產高峰來臨。預計」十四五「期間全國可投產水電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其中主要包括三峽集團的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和雅礱江水電的中遊電站。
  • 碳中和承諾下的十二個「長坡賽道」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提出的碳排放承諾與格拉斯哥大會前預期目標設計碳中和策略,首先需要分析碳排放的來源。用清潔燃料代替化石燃料發電是碳中和的重中之重。綜合清潔程度、開發性能、安全性能,發電能源可大致分為三類:煤炭(清潔程度最低,不可再生)→次優能源(原油、天然氣、水電、核電;原油/天然氣清潔度高於煤炭,但不可再生,核電可再生但有安全性隱憂,水電可再生但有開發上限)→優質能源(除水核電外的可再生能源,主要為風、光、生物質,可再生且安全性、開發性等均較優),2018 年中國煤炭發電佔比高達66%,其次為次優能源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認為這個目標將實現中國在能源領域的革命,不僅會重塑中國能源結構,也會對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帶來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的應用在電力,交通的普及。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 【過年去哪兒】薊州「 越山向海 」 奔赴而來!2.14/2.16
    你當然可以閉不出戶,從初一宅到初七或是扎在公司,錯峰加班又或者,如果你仍存有一絲遲疑這條薊縣的「越山向海」將向你奔赴而來!之所以叫「越山向海」是因為爬山時沿途都能看得到壯觀的翠屏湖像極了遠方的星辰大海一路沿「海」而行,遠處山水連成一線有如煙波浩渺之無岸登上山脊線,整個薊州風光盡收眼底
  • 央企要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近日,國資委在京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指出,央企要主動服務和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帶頭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發揮帶頭示範作用。  記者獲悉,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等四大電力、電網央企已做出針對性安排。
  • 走向碳中和
    雖然這是我國第一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點任務之一,但今年以來,「碳中和」已在多個重要場合被提及。有專家指出,「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支持發展的時代開始結束,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一個向非化石能源過渡的時代來臨。
  • 和BMW越山向海:去見識高山,去經歷人生海海
    如果把國內跑圈視為一個武林,那麼,從美國舶來的「BMW 越山向海人車接力中國賽」在業餘跑者心目中的地位,大約相當於華山論劍。對於普通跑者而言,能參與這樣高手如林的高難度比賽,也就更能體會什麼叫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比如,和我們TuLangChovsky(屠狼車夫斯基隊)一路膠著、互有勝負的「不油膩青年」、「馬創贏」等隊伍。
  • 碳中和與國民財富
    二、碳達標、碳中和——「30/60目標」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75屆聯合國大會上莊嚴宣告:「2030年前中國要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業內稱之為「30/60」的氣候目標。碳達峰的主要措施是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終端部門的電氣化,引入碳市場機制,加大低碳能源開發的力度。首先,它將極大推動地方政府碳達峰目標的落實,將把氣候變化工作和生態環保工作統籌融合,為頂層設計提供制度基礎;將強力推動整個國家現代化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將強化國際社會對中國實現碳中和承諾的信心。
  • 盤後更有重磅利好,這一行業意外獲加持,碳中和接著舞?
    盤後,新華社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該白皮書指出,要推動太陽能多元利用,推進風電開發和水電綠色發展,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等。並罕見提出,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碳中和是要接著舞的節奏?
  • 環保科普 | 都說碳中和,啥是碳中和?
    環保科普 | 都說碳中和,啥是碳中和?
  • 王志軒:碳中和與電力能源轉型
    習近平主席在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下簡稱新NDC);10月29日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第「3」條提出「展望二O三五年……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第「5」條提出
  • 「碳中和」成最強風口?
    「碳中和」成最強風口?】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之後,今天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新能車龍頭比亞迪等千億巨頭強勢漲停,另一巨頭寧德時代更是漲超12%,雄霸創業板市值第一寶座。加上資本大佬大手筆介入,更讓不少市場人士憧憬,「碳中和」概念有可能成為歲末年初最強風口。
  • 158億高位建倉隆基股份,順應「碳中和」發展 高瓴新能源版圖再擴張
    分析人士指出,高瓴資本的投資路徑與中國明確的「碳中和」路線圖息息相關。在推動各行業進一步降低能耗的基礎上,光伏(風能)、新能源汽車兩大方向有望迎來新的發展。高位建倉公告顯示,隆基股份股東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2263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00%。
  • .| 「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中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