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薩祭出「四大殺器」:看這家日本晶片巨頭如何攻入自動駕駛市場

2021-01-09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導體供應商,瑞薩電子最近終於一改過去一段時間裡的低調,開始信心滿滿的進攻起自動駕駛市場。

這家日本巨頭的路線圖中藏著自己的大殺器,那就是還沒發布的下一代 R-CAR SoC。它專為深度學習而生,預計 2020 年開始搭載在 Level 4 自動駕駛汽車上。

「新款 SoC 將於 2019 年正式推出樣品,其計算性能可達 5 萬億次每秒(5 TOPS),功耗卻只有 1 瓦。」瑞薩執行副主席 Ryuji Omura 在接受採訪時說,而現在的他已經是瑞薩電子車輛解決方案業務的大統領。

如果 Omura 所言非虛,瑞薩的 R-CAR SoC 將成為晶片行業的新標杆,其深度學習能效可達競爭對手 EyeQ5 SoC(英特爾/Mobileye)的兩倍以上,後者計算能力雖然能達到 24 TOPS,但功耗也升到了 10 瓦。

與英偉達和英特爾這兩大互相攻伐的競敵不同,瑞薩對於自己的自動駕駛項目一直三緘其口。

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 R-CAR SoC 可能又是為車載信息娛樂或主動安全系統設計的。因此當它宣布要拿這款 SoC 在自動駕駛市場殺個回馬槍時,引起了各方震動。

此前,瑞薩在自動駕駛上的沉默寡言讓分析師有理由相信,日本巨頭採用了更為保守的路線圖,它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 ADAS 市場,而不是把槍口對準前途未卜的自動駕駛市場。

當時就有不少業內人士猜測,瑞薩不敢與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英偉達與英特爾正面一戰,轉而把德州儀器和恩智浦當成了直接競爭對手(這兩家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於低級別的安全系統)

不過,大家都猜錯了。借著研發中的新一代 R-Car SoC,Omura 認為瑞薩完全有能力在自動駕駛汽車 SoC 市場與巨頭們平起平坐。

瑞薩一直以來保持低調就是為了等一個好時機,現在它拋出 R-Car SoC,一下就讓功耗較高的英偉達與英特爾競品成了被碾壓的對象,確實是棋高一著。

最新產品陣容

瑞薩相信,只用一款通用 GPU 來解決車輛計算任務肯定會在性能和功耗上遇到障礙,而 R-Car 自動駕駛平臺就另闢蹊徑,根據任務的不同整合多個核心,以幫助內部總線提升吞吐量。

眼下,瑞薩在市場上共有 R-Car H3 和 R-Car V3M 兩款 SoC。

其中,R-Car H3 是為自動駕駛市場開發的車用計算平臺。瑞薩指出,這款 SoC 有認知計算能力,能實時準確的處理車在傳感器採集到的大量信息,非常適合駕駛安全支持系統。

有了這款 SoC,汽車廠商就能直接運行那些需要複雜計算的應用,如障礙探測、駕駛員狀態識別、危險預報和危險規避。除此之外,R-Car H3 還能用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中。

R-Car V3M 則是一款高性能圖像識別 SoC,主要用在前置攝像頭上,可為環視系統或雷射雷達提供支持。此外,它自己還內建有圖像信號處理器,能為視覺處理提供低功率硬體加速。

如果進行詳細剖析,你就會發現 R-Car V3M 其實是由兩顆 ARM Cortex-A53 CPU,一顆雙核心 ARM Cortex-R7 和 IMP-X5+(瑞薩的識別引擎)組成的。當然,也不能缺了提升計算視覺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專用硬體。

在被問到 R-Car V3M 是否有應用在雷射雷達中的前景時,Omura 提到了 LeddarTech 的名字,這家固態雷射雷達公司已經成了瑞薩的合作夥伴。LeddarTech 選擇 R-Car V3M 主要是為了讓其幫忙處理 LeddarCore IC(專為固態 LiDAR 設計)生成的海量數據和高採樣率。

R-Car V3M 還成了雷射雷達的關鍵部件

上個月月初的 CES 上,瑞薩也帶來了全自動駕駛測試車,這輛改裝版林肯就搭載了 6 顆 R-Car V3M 晶片和兩組 R-Car H3(其中一個負責冗餘)。

CES 上的瑞薩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之路

毫無疑問,英偉達是當下自動駕駛行業最有力的推動者,它的晶片被各家科技公司和汽車廠商廣泛採用。但 Omura 表示,瑞薩希望通過及時切入市場,在量產型號上殺英偉達個措手不及。

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認知來源,AI 相當重要。不過,Omura 強調稱:「AI 單槍匹馬也不能驅動車輛運轉。缺了雲服務、傳感器和車輛控制等關鍵解決方案,自動駕駛汽車照樣實現不了。」

瑞薩在全球有 200 多家合作夥伴

現在的瑞薩胃口可不小,它正在擴充 R-Car 平臺以拿爭奪 ADAS 和自動駕駛市場的雙重設計機遇。

對瑞薩而言,自動駕駛和 ADAS 並非兩個需要不同平臺的市場。「它們在相同平臺上,我們要同時拿下兩個市場的需求。」Omura 說。

不過,想實現這一目標談何容易。除了明年面世的深度學習 R-Car SoC,瑞薩還能拿出什麼產品證明自己在競爭激烈的自動駕駛市場有實力與英偉達和英特爾雙雄相抗衡呢?

1、為車輛裝上更多的 MCU(微控制器單元)和 SoC

首先,瑞薩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車輛架構中無處在的 MCU 和 SoC。

「我們了解汽車。」瑞薩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高級工程師 Katsuhiko Itagaki 說。瑞薩的產品線囊括了視覺晶片、認知處理器和用於剎車、轉向和油門的 ECU,幾乎是無所不包。

瑞薩在汽車市場的地位

2、新的車輛結構劃分

隨著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潮流的到來,整個車輛系統正在發生巨變。「我們清楚地知道該怎樣變革車輛結構中的各個區塊。」Itagaki 說。

鑑於新的車輛結構中有 80% 都由電子元器件決定,「因此瑞薩處在有利位置,因為我們知道如何在不同功能間劃線並找到功能間不可突破的那根紅線。」

3、開放架構和全新生態

瑞薩一直在力推開放架構。Omura 這裡所說的「開放」,指的是在 R-Car 平臺上與瑞薩合作的 200 多家合作夥伴。「我們的生態系統相當龐大。我們的客戶,無論是 OEM 商還是一級供應商,還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它們可以自己挑選特定的夥伴。」Omura 強調道。「我們可不玩『黑盒』那一套(暗指 Mobileye)。」

瑞薩在自動駕駛上的合作夥伴包括 TTTech、恩智浦、Hella Aglaia、滑鐵盧大學和 Neusoft。

Okumura 指出,瑞薩與 TTTech 已經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係。TTTech 正利用 R-Car H3 SoCs 和 RH850/P1H-C MCU 平臺為客戶提供「高度自動駕駛平臺(HADP)」。

在 R-Car 晶片運行的軟體方面,瑞薩也相當開放。

眼下,它正與 Codeplay 軟將公司合作,該公司擅長搭載高性能編譯工具和為多核心處理做軟體優化。兩家公司的合作將那些正為英偉達 SoC 編寫 CUDA 的開發者轉投到 R-Car 的懷抱,用起了 Codeplay 的 OpenCL 開放標準軟體框架。

這一框架最初以概念驗證的形式出現在 R-Car H3 上,但現在已經用在了 R-Car V3M 和其他 R-Car SoC 上(同時面向 ADAS 和自動駕駛)。

IMP-X5 上的 OpenCL 與SYCL 解決方案

瑞薩的生態系統還結成了一張大網,其中囊括了從地圖公司到網絡安全公司的廣闊天地。

舉例來說,底特律的高精地圖公司 Usher 就是瑞薩的合作夥伴,它能通過結合遠程傳感技術與公司自己的地理空間和機器學習技術來生成高精地圖。可以想見,Usher 的軟體可精確展示道路細節,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做出智能的控制決策。

加州桑尼韋爾的 Fortinet 也是瑞薩的合作夥伴之一,們是 IT 架構安全技術供應商。Fortinet 將自家的 FortiOS 安全作業系統整合進了瑞薩的 R-Car H3 SoC,以保證車輛網絡域、雲基礎服務和應用的安全,為自動駕駛汽車保駕護航。

4、ASIL-D ECU

瑞薩還宣稱,自家的 ASIL-D 安全 ECU 至少領先自己最有力的競爭者英飛凌 2 代。「我們最新的安全 ECU 已經打樣,它用上了 16nm FinFET 製程技術。」Omura 解釋。

「對我們來說,安全是瑞薩的關鍵力量所在。」他強調。除了弄清楚達到 ASIL-D 的要求需要付出什麼,他還表示瑞薩一直在試圖找尋系統穩健性的最佳解決方案。「瑞薩研發團隊的目標是採用系統級的安全方案。」Omura 說道。

汽車業務已是瑞薩支柱

一年前 Semicast Research 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瑞薩 2016 年時是世界第三大車用晶片供應商,僅次於恩智浦和英飛凌。不過,現在的瑞薩已經不再是典型的日本半導體企業了。 

經過幾年快刀斬亂麻的重組,現在的瑞薩已經再次「重塑金身」,其營收從 2012 財年的 7440 億日元增至 去年的 7720 億日元,雖然看似增幅不大,但毛利潤卻從 31% 升至 46%

在這期間瑞薩精兵簡政,直接裁掉 40% 的員工,將員工數控制在 20000 人左右。與此同時,瑞薩還在 2016 年完成了對 Intersil 的收購。

如今瑞薩 50% 的營收都來自汽車業務

如今,瑞薩一半的營收都來自汽車行業,MCU 業務幾乎全部面向汽車市場。最為關鍵的是,瑞薩的汽車業務有 70% 都來自日本之外。 

眼下,瑞薩的團隊遍布歐洲、美國和日本。其美國團隊吸納了不少 Magna 公司(一級供應商,主攻 ADAS 和自動駕駛系統設計)的核心成員,而歐洲團隊則負責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架構。

雷鋒網推薦閱讀:

日本晶片商巨頭瑞薩電子推出ADAS/自動駕駛平臺,野心布局與Mobileye抗衡

P.S.:看遍這一年中國與全球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前沿與商業探索,雷鋒網新智駕年度推薦,掃描下圖二維碼或點擊 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custom/AIdrive.html  了解更多信息。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從未真正衰落的日本晶片產業
    瑞薩方面表示,本次收購是嵌入式處理器和模擬混合信號半導體兩大行業領導者的整合,雙方通過各自優勢產品能夠優化高性能計算電子系統的性能和效率。這是繼早兩年收購Intersil之後,日本巨頭的又一單重磅交易。但其實回顧過去幾年日本晶片企業動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企業正在通過收購和合作等各種方式,增強晶片產業的實力。
  • 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一汽與瑞薩建立聯合實驗室
    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一汽與瑞薩建立聯合實驗室 出處:
  • 潤和軟體成為日本Top1晶片商瑞薩電子中國區獨家戰略夥伴
    豪華晶片朋友圈」再次擴容,繼華為海思、Intel之後,日本排名第一的晶片商瑞薩電子宣布潤和軟體成為其中國區的獨家戰略合作夥伴,雙方高層也於近期分別在南京、東京兩地進行了友好互訪。據了解,潤和軟體與瑞薩電子早在2018年就基本達成了獨家戰略合作,而雙方合作的第一個主要成果——HiHope Musashi AI 開發平臺近日先後亮相東京5G&IOT Network Expo和第十五屆中國(南京)軟博會,並在軟博會上一舉拿下「2019 CIS 年度十大創新產品」獎,才使得雙方的這一戰略合作逐漸浮出水面,引發關注。
  • 瑞薩併購IDT:日本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背後的原因分析
    近日,日本晶片製造商瑞薩電子(Renesas)發布聲明稱,將以約67億美元 (按1美元約合110日元,總額約合7,330億日元)全現金交易方式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簡稱IDT),以提升其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方面的競爭力。
  • 專訪瑞薩電子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真岡朋光: 對物聯網和自動...
    該公司表示,將與包括整車廠商、一級供應商及其它半導體廠商等在內的汽車生態系統領導者攜手,共同助力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在實現量產過程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在經歷一系列的業務調整後,這家已變得更為聚焦、專注的半導體公司也正在步入由新一輪科技變革所驅動的變化中的市場。對瑞薩而言,最大的機遇或許在自動駕駛和IoT(物聯網)領域,當然,這也與5G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和落地息息相關。
  • 瑞薩電子推出IP Utilities,強化IP授權業務,助力晶片開發
    全新應用功能包和評估套件助力開發者快速啟動IP評估 2020 年 12 月 10 日,日本東京訊 - 全球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集團(TSE:6723)今日宣布,推出IP Utilities——旨在採用瑞薩智慧財產權(IP)簡化晶片開發的全新系列解決方案。
  • 低調的中國晶片巨頭,名氣不如華為海思,卻設計出7nm晶片
    事實上,海思只是國產晶片的一個縮影,由於出色的實力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家低調的中國晶片巨頭,雖然名氣不如華為海思,但卻設計出了7nm晶片,就算放眼世界,也算得上是先進水平。這家巨頭就是中興通訊旗下的中興微電子,它的主要業務和華為海思大同小異,對晶片設計同樣有很深的研究。
  • 汽車晶片廠商盤點:恩智浦(NXPI.US)系行業龍頭_個股資訊_市場_中金...
    伴隨著自動駕駛的升級,汽車電子晶片市場也逐漸變成了「肥羊」。尤其是在近期汽車電子晶片短缺的情況下,如何把握汽車電子晶片所帶來的機會,也引起了業界的興趣。  怎麼薅汽車電子晶片的羊毛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大家都在同一隻「羊」上薅羊毛,就很容易讓這塊領域變成一片紅海,還可能會使整體汽車電子晶片市場出現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但如果在不同的「羊」身上實行,則會促進這個市場整體的發展,實現共贏。
  • 瑞薩電子真岡朋光:中國已向技術創新國轉變,日本需有清楚認識
    集微網消息,作為老牌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龍頭代表之一,瑞薩電子在全球微控制器(MCU)市場,特別是全球汽車市場長期佔據著領先地位。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日系半導體產業的整體衰落,瑞薩電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 移動晶片如何超越半導體巨頭?
    移動晶片如何超越半導體巨頭?   定製晶片的領導者不是製造商,而是設計師,幾乎在所有行動裝置中都使用了Arm技術,並且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臺式計算機和雲伺服器也是如此。   這家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公司將其微晶片IP授權給技術巨頭和硬體初創公司(總數超過500家)。   Arm已經擁有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處理器90%的市場。
  • 國內初創企業布局汽車晶片挑戰幾何?
    芯馳科技主要研發自動駕駛及智能汽車核心處理器晶片。去年5月完成由經緯中國、祥峰投資、聯想創投等數億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2019年汽車半導體廠商市場份額》,2019年汽車半導體廠商市場份額排名Top5的分別是恩智浦(NXP),英飛凌(Infineon),瑞薩(Renesas),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和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 【芯視野】車用半導體成長趨勢不可逆,汽車晶片供應鏈如何重塑...
    一名國內汽車晶片人士告訴記者:「儘管國外晶片供應商已經開始提高產能,可是晶圓產能並不是投資了就能用,當中起碼有3-6個月的產能攀升周期,因此要想滿足目前市場上的需求,保守估計還需要半年的時間。」由於國外疫情導致工廠產量偏低或者停產,加劇了市場上晶片供需的緊張程度,恩智浦、瑞薩等汽車晶片供應商已經公開漲價,部分產品的價格漲幅超10%。
  • 瑞薩電子株式會社高級副總裁、瑞薩電子中國董事長真岡朋光: 嵌入...
    汽車用半導體產品是瑞薩電子的主導性業務之一,源於多年以來的技術積累,瑞薩電子的產品具有高品質的保證,因此保持了較高的市場份額。粗略計算,全球每輛汽車中平均會使用到瑞薩電子10顆半導體產品,而且很難找到一輛不使用瑞薩電子產品的汽車。
  • 瑞薩2014年要關閉鶴岡芯LSI片廠
    日經新聞(Nikkei)與路透周六引述知情人士指出,日本晶片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擬關閉位於山形縣鶴岡市的系統LSI晶片廠,最快將於2015
  • 日本TDK將收購瑞薩電子鶴岡工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2月1日報導,日本TDK公司11月30日宣布,已與瑞薩電子公司達成基本協議,將收購後者在山形縣鶴岡市的工廠。TDK希望通過此舉強化智慧型手機零部件等業務。收購額未定,雙方爭取在2016年2月底籤署合約。TDK將考慮繼續僱用鶴岡工廠的約270名員工。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目前智能座艙的新車型普及度持續攀升, 智能駕駛的落地速度也有所加快。在汽車新四化浪潮下,車廠、晶片廠 商、Tier1、OS 以及其他軟硬體供應商積極投入研發,產品迭代速度顯 著加快。尤其巨頭廠商在底層技術的突破,為市場帶來質變。
  • 變數頻現,手機晶片市場舊格局將破?
    在下遊終端格局變動的同時,手機晶片市場亦迎來了衝擊5G時代至關重要的節點,錯過了,就可能落後一個時代。 今年以來,手機晶片廠商各顯神通,蘋果、三星、聯發科等廠商晶片新品已輪番登場,在最後一個月開始之際,高通亦祭出了大殺器。一場5G手機晶片大戰早已拉開帷幕。
  • 新思科技Fusion Compiler讓瑞薩加快交付下一代汽車設計
    加州山景城2019年3月23日 /美通社/ -- 重點: Fusion Compiler部署在瑞薩電子包括高端SoC和任務關鍵型微控制器IC設計的高端汽車組合中 獨特的全流程共用數據模型,加上統一的優化架構,提供同類最佳的時序和功耗設計實現質量
  • 一顆晶片背後的隱秘故事
    緊接著便是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瑞薩電子的「漲價」通告,漲價理由也與恩智浦如出一轍:由於原材料和包裝成本的增加,瑞薩電子擬將上調部分模擬和電源產品價格,提價生效日期為2021年1月1日。美國諮詢機構StrategyAnalytics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在全球車用半導體領域,英飛凌因收購賽普拉斯之後,市場份額從11.2%上升至13.4%,恩智浦以11.3%市場份額位居第二,瑞薩電子、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分別位居前五。
  • 日本晶片廠商Top 10榜單:期待第三個亮點
    可見,日本的晶片企業相對於全球市場來說,下滑幅度小很多,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廠商的存儲器銷售額只佔相對較小的百分比,排名第一的KIOXIA(前身為東芝存儲器)是該榜單中唯一一家專注於存儲晶片的製造商,這就使得日本晶片企業受2019年全球存儲晶片降價潮的影響小很多。另一面,受惠於CIS(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的火爆,Sony(索尼)的半導體業務銷售額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