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出書分享日本匠人精神 眼鏡店老闆:比國外更重質量
眼鏡在今天不僅是用來輔助近視、遠視及散光等問題的工具,更是塑造個人形象的一種配飾,揀得講究的話,甚至連它的造功、設計及結構都充滿要求,也有人不惜一擲千金買心頭好。
一副文青打扮,對日本手造眼鏡情有獨鐘的90後林嘉浩(Jonathan),於五年前由代購外國品牌眼鏡做起,及後創辦了眼鏡專門店The New Black Optical,至今甚獲市場支持。問及他當初創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也很理所當然:就是自己對選購眼鏡都很講究嘛!
Jonathan認為自己針對的市場與大型連鎖眼鏡品牌的市場不同,因此不會帶來直接競爭。「對眼睛不大了解的人,可能覺得我們都是賣眼鏡,競爭一定很大,但其實很多習慣戴眼鏡的人都兩副眼鏡:一副粗用,一副則精緻點的在上班或特別場合用,所以我與那些大品牌是可以並存的。」﹙歐嘉樂攝﹚
曾被取笑「老餅」
眼前的Jonathan外表斯文又會打扮,對眼鏡的款式更是有所追求,但自小學起便有近視的他卻笑說,以往其實對眼睛並不講究。「我小學時已有近視,至中學時已經加深至500度,所以我一直都有配戴眼鏡,而且大多都是由媽媽替我揀。最記得在中學有一次因打波弄壞了眼鏡,媽媽陪我去買了一副幼身金絲眼鏡,因那是由記憶金屬製造,比較耐用,所以就配了。」誰不知回到學校後,很多同學都覺得他的金絲眼鏡很「老餅」而取笑他,他笑說:「還好是男校,不太需要打扮,大家笑完便算。」
直至上了大學,他才開始認真看看雜誌,學習打扮,「當時看《milk》及《東touch》等時裝雜誌,然後再上網看看其他相關信息,我才留意到外國品牌的眼鏡特別精緻,但亦很貴。」這個想法令他首次萌起創業念頭,至他以代購起家,為的其實都是買得一副自己喜歡的眼鏡。
今年書展中,他更推出了一本工具書《職人之手造眼鏡》,希望令更多人了解一副手造眼鏡背後的心血與故事,「現時店中一副眼鏡約售$3,000起,很多人一聽都覺得很貴,但其實手造眼鏡當中有很多任務序,如雕花、拋光、打磨及焊接等,單單造一條眼鏡柄,涉及的工序已過百,所以每一副都是心機。」
今年書展中,Jonathan更推出了一本工具書《職人之手造眼鏡》,希望令更多人了解一副手造眼鏡背後的心血與故事。
由團購做起
於港大修讀統計及風險管理學士及經濟碩士的Jonathan,最先是在網上幫人家做團購外國眼鏡,「當時我看中了美國品牌『Tart』的一款眼鏡,不過香港很少地方有賣,而且也賣得比較貴,但我又知道有不少人都想買。我覺得,反正我都想買,不如幫大家團購吧,從中賺的利潤便可以資助自己買一副。」於是他便膽粗粗直接寄電郵予該品牌的公司,而人家亦願意以零售價格再加一點折扣賣給他,「那時我賣出每一副,便可以賺$200至$300。」
他亦曾替客戶代購當年很流行1895年美國軍官曾用的眉框眼鏡款式,他笑言:「連快餐品牌KFC的那位伯伯都是這個品牌的戴眼鏡!」連這些細節也留意,可見Jonathan確是一位眼鏡痴。﹙歐嘉樂攝﹚
經這次代購後,Jonathan便發現此生意有利可圖及有發展潛力,於是便在2013年在旺角百寶利商場開普,一邊創業一邊修讀經濟碩士,「當時朝早返學,下午就去旺角開普,希望兩邊同時發展,可以多給自己一個發展的機會。」
文青眼鏡款式推介﹙按圖了解﹚:
Jonathan指這款眼鏡框,只由膠包著雕花的金屬,他指這個造法很複雜才會造得美觀,「因為用外面物質包著金屬,物質之間於製作時很容易起氣泡,所以特別難造。﹙歐嘉樂攝﹚
撰書分享工藝精神
在創業初期,他於入貨期間發現即使是歐美大品牌的眼鏡框,很多原來都是由日本製造,於是促使他開始研究日本的手造眼鏡。「日本工藝文化與技術真的令人讚嘆非常,所有細節位都造得特別好,尤其金屬鍍膜。因為眼鏡柄有些雕花的設計,內地及外國做的鍍膜通常比較blur(模糊),只有日本造的才夠薄夠仔細,拋光及打磨都見工夫。」他坦言世界三大眼鏡生產地為義大利、中國及日本,但前兩者的出品傾向產品不爛就可以,只有日本才重質。因此他決定去一趟日本,親身了解手造眼鏡的製作過程。
「這次出書都有專程到日本福井縣,更加深入了解手造眼鏡的製作過程,將每一步驟呈現予讀者。」Jonathan指日本傳統手造眼鏡是採用物料賽璐珞眼鏡,而製作的工序包括十一個步驟,每個都盛載著由老師傅一絲不苟、反覆調整的心機(過程包括:材料切割、壓制鏡架彎度、內外圈切割、製作鏡坑、安裝鼻託、反覆利用滾筒磨滑、打磨、組裝再打磨,拋光及最後檢測調整等),所有過程在書中都全有記錄,讀者定能由圖片與文字間感受到那份工藝的精神。Jonathan希望分享的,是他們造的不只是一副具功能性的眼鏡,更是一件具匠人精神的藝術品。
Jonathan經過近6年的磨練,現在對維修眼鏡已很在行:﹙按圖了解﹚
Jonathan指一開始都不太懂得調節眼鏡,但試得多便能上手,現則可以老練的語調說:「一開始在旺角鋪時,還好有行家在附近可以請教。現在非組件損壞的情況下,維修及調節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全都很熟手。」﹙歐嘉樂攝﹚
女客人重美觀 男客人重品牌
由開業至今已6年,Jonathan在旺角已搬大鋪,並在銅鑼灣開設分店,「旺角鋪約900呎,月租6萬,而銅鑼灣鋪1200呎,月租約10萬。之前有商場邀請我們進駐,但因考慮到鋪位只有700呎,所以後放棄。我希望鋪位大點,可以展是大部分貨品予客人自行挑選及試戴,商場鋪位未必適合,故現時兩鋪都是樓上鋪。」The New Black Optical現時每月營業額過百萬,客人以20至45歲為主,初時以男客人佔多,現時男女客人平均。
Jonathan表示眼鏡大約2至3天可取,但若客人要求,銅鑼灣店可提供1小時取眼鏡服務。﹙歐嘉樂攝﹚﹙歐嘉樂攝﹚
Jonathan分享銷售的心得:「女客人比較容易sell,因為只要產品款式靚便可以;男客人則會比較執著,著重品牌及明星款,一定要指定品牌,不會考慮其他,或一定要指定明星戴過的,其他顏色及款式都不會考慮。我會觀察他們在鋪中挑選的款式,那便不用問出口都知道他們的喜好,然後再推介更多相類似的款式,這樣會令人感到窩心。」
他希望日後可以開更多分店,並期望有日可完成一個小小的心願,「我想推出自己品牌的眼鏡,但在本地發跡有點難度,所以有考慮先於海外做出名氣,再回流香港。不過這都是未有定案的計劃,長遠再作打算吧,現在先做好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