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巢收費遭抵制原因是什麼,今後該如何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問題?
豐巢收費問題一直頗受熱議,2020年4月30日起,豐巢快遞櫃開始實行超時收費的「會員制」,引發廣泛關注和質疑。5月5日,杭州一小區業委會暫停啟用豐巢快遞。5月9日,豐巢發出一封「給用戶的信」鼓勵大家及時取件。
5月9日,不會改變於上海眾多小區聯合提出的幾項訴求,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區負責人周官遴表示尚未收到溝通請求,目前豐巢快遞櫃收費是全國性政策,目前暫不可能改變,後續政策主要是看與各個小區的協調情況。
在更早之前,杭州東新園小區的用戶表示,該小區決定從2020 年 5 月 7 日 7 時起暫停使用豐巢快遞櫃。之後陸續有多個小區開始表示停用豐巢快遞櫃。
1、豐巢簡介:
豐巢「智能快遞櫃,由順豐牽頭髮起面向所有快遞公司、電商物流使用的24小時自助開放平臺,以提供平臺化快遞收寄交互業務。
2、豐巢發展歷程:
2015年,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宣布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豐巢法人代表為順豐總裁王衛。此舉目的是聯合抵制阿里菜鳥,此前阿里與順豐數據之爭鬧得沸沸揚揚。
2016年,豐巢宣布獲得原始股東5億增資,用於布局更多城市的智能快遞櫃網點,以及拓展「微倉」等業務。
2017年,「豐巢」官方宣布,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5億元A輪融資。
2018年,通達系相繼推出豐巢項目,6月14日晚間,申通快遞、韻達股份相繼發布公告,宣布全資子公司轉讓持有的「豐巢科技」全部股權。
根據公告,申通快遞的全資子公司向「深圳瑋榮」轉讓其所持有 「豐巢科技」 9.0948%的股權,轉讓價款為8.1853億元人民幣。
韻達股份和全資子公司 「福杉投資」「雲韻投資」向 「深圳瑋榮」轉讓合計持有的 「豐巢科技」 13.4673%的股權交易價12.12億元。
受讓方深圳瑋榮成立於2017年9月15日,其控股股東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明德控股同時也是順豐控股的實際控股股東。轉讓完成後,深圳瑋榮將持把持有豐巢科技股權提升為48.24%,順豐體系總持股數達69.36%。
順豐和菜鳥的矛盾人盡皆知,順豐可能因此清退通達系,但實際上,通達系很早就開始減少豐巢持股。
2020年,豐巢快遞柜上線會員制服務,普通用戶免費保管12小時,超時後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法定節假日不計費。
3、豐巢未來何去何從,「最後一公裡」的配送痛點該如何解決?
豐巢的成立初心以解決「最後一公裡」的配送痛點,但豐巢的盈利模式一致是投資者擔憂之處。從2016年到2018年,豐巢的總資產從13億元變成了63.11億元,負債總額從6.3億元攀升至17.32億元,而虧損則已經累計超過了10億,有可能是下一個順豐嘿客。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未來豐巢的走向:
1、收費的背後,是無力回天的虧損
這次讓豐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誤導用戶」的輿論風波。事實上,豐巢的收費,是迫於營收的壓力。豐巢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說,豐巢一直處於燒錢的階段。
而在2018年5月,通達系相繼退出豐巢,轉投了對手菜鳥。2019年12月,包括鼎暉、普洛斯等10家公司又相繼退出,註冊資本由24.5億元減少至11.7億元。
如今的豐巢,能依靠的只剩下一個順豐,而順豐最近也在競爭對手的威逼中,經受著很大的壓力,顯然也無力再拿錢出來給這個「親兒子」燒了。
2、打江山容易,盈利難
豐巢,可謂是一把好牌打到稀巴爛。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400.6億件,同比增長28%,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以此推算,預計到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將突破600億件。
快遞業務量增勢喜人,也就意味著智能快遞櫃行業將大有可為。在拿到A輪融資後,豐巢就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瘋狂布點,短短一年時間裡,豐巢就完成了2萬組智能快遞櫃的布局。
問題是,圈地有多快,虧損就有多高。智能快遞櫃行業普遍面臨著投入成本大,回報周期慢的痛點。根據業內人士消息,目前市場上一臺智能快遞櫃的成本在2-5萬之間不等,此外還要支付7000~10000元之間的場地租賃費用、電費、人力成本等。
而快遞櫃的收入只依靠快遞員支付的租用費、收件人支付超期費及廣告收益,收支並不平衡。這是一個投入大、回本難的行業。
尷尬的是,通過圈地的方式擴大覆蓋範圍、提高市場佔有率並不能形成商業閉環,更難以形成生態效應。
3、「菜鳥系」的瘋狂掠奪
自中國郵政在2010年設立第一臺智能包裹投遞終端後,智能快遞櫃行業進入公眾視野。隨後的幾年裡,快遞櫃成為各大物流企業爭相布局的對象,行業站上風口並最終形成了快遞系、電商系和第三方企業三大陣營。
剛開始的時候,快遞系以中郵速遞易、豐巢為代表;電商系以京東、蘇寧為代表;第三方企業江蘇雲櫃、日日順、上海富友等。
就在菜鳥和豐巢的幹架中,我們都能感覺到,快遞櫃格局正在發生變化。而這對找不到盈利方式而一直處於虧損的豐巢而言,無疑是一重創。
智能快遞櫃就可以將所有這些行為串聯起來,產生的數據則可分析出一些列潛在的增值服務,雖然離具體操作還有點距離,但從趨勢來看,這將是最適用的方式之一。
菜鳥與順豐的數據之爭,更加凸顯了快遞櫃在數據搜集方面的重要地位,快遞櫃領域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值得玩味的是,通達系加入了菜鳥網絡子公司浙江驛棧的融資當中,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及其相關子公司31.67億元的融資。
豐巢雖然是開放性平臺,但目前豐巢依託的順豐,其主業在商務快件,電商快件的佔比較小,菜鳥對「通達系」具備了從商流到物流、金融等多元化服務協同的支持。從這個意義來說,對於「通達系」企業,與菜鳥在快遞末端合作目前的價值優於豐巢。
隨著老對手「菜鳥+中郵速遞易」陣營的壯大和新玩家的不斷入局,雖然就目前智能快遞櫃的生態來看,菜鳥對豐巢還構不成威脅,但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4、樹大招風,同行肆虐
其實郵政智能櫃有收費,只是市場沒那麼大,導致豐巢成為了焦點,再比喻菜鳥驛站,也有些驛站是收費的,一塊錢一個件,因為菜鳥驛站一般都在小賣店,收件人也不好意思跟老闆去糾結一塊錢的問題。其實暗示著這豐巢缺少一名合格的公關人士。
企業要想長遠發展,且樹立良好的口碑,賺取營收,需要多方面的打點以及注意同行的舉措。學會把利益分散,聚光燈下咋能不受到抨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