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7日)上午10時,隨著最後一組鋼梁吊裝到位,京張高鐵第一大站——新建的清河站主體結構正式封頂。
這個25米的「大傢伙」披紅掛彩,被精準地吊裝車站房頂東側外沿上。清河站主站房「鋼骨架」正式建成後,接下來將進入裝修階段。預計將於明年下半年正式落成。未來,這裡年旅客發送量將達1600萬人次。
清河站項目書記韓方超指著房頂密密麻麻的鋼架結構介紹,清河站的鋼結構搭建非常不易,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車站位於狹長地帶,周邊建築密集。這邊的鋼結構採用搭建鋼棧橋的方式,一點點推進依次從西向東倒退著安裝。
清河站地上兩層地下兩層,地下還有通廊和換乘、停車場,光基坑挖出140萬方土,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挖出來的土相當於1.5個景山公園,堆在一個足球場上,能堆200米高。清河站的候車大廳120米175米,相當於3個足球場面積。
未來,13號線將增加一個清河站。城鐵高鐵同站臺,也方便清河居民出行。這裡正好在上地和西二旗中間位置,以後出行更方便了。
整體平移的老清河站靜靜等待在工地東側一角。老站房現在暫時存放在車站工地東側,未來將整體安放在南側,以博物館形式亮相。這也將成為全國第二例、北京第一例老站房整體保留項目。
主體結構封頂
今天上午,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來到位於西二旗城鐵站附近的京張高鐵新建清河站。
新建清河站地處海澱區清河鎮小營西路與西二旗大街之間,距離北京北站11公裡,西側緊鄰地鐵13號線和G7京新高速公路。
中國鐵路北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鐵路局)介紹,該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於2017年6月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年底前開通運營,總建築面積13.83萬平米。
清河站是京張高鐵建築面積最大車站,地鐵13號線引入該站,是輕軌昌平南延線和19號支線、公交車、計程車、私家車換乘站。建成後,將成為北京北部新的綜合交通樞紐。
車站由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局部三層組成。其中,地下二層為城鐵昌平南延及19支線站臺層及設備層;地下一層為城市通廊、高鐵與地鐵換乘空間、地下車庫;首層為高鐵進站廳、站臺層和城鐵13號線站臺;二層為高架候車大廳,局部三層為商業服務場所。
站臺設5臺10線。其中,高鐵為四臺八線,站場西側為城鐵13號線專用站臺一臺兩線。
新老站房做鄰居
作為老京張線上的「網紅」車站。樸實內斂的老清河站站房,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首批站房,距今已有110多年歷史。
看見未來,更望得見過去。在清河站建設過程中,老站房整體位移了84.5米。待工程完工後,將會移至新站房旁,並進行修繕作為博物館永久保存。
屆時,這裡將成為京張高鐵與京張鐵路唯一一處新老站房交相輝映跨越百年同站同框的車站。
為此,新清河站在設計理念上被賦予了「海納百川」之意,建築面積比老站房足足大了400多倍,達到13.47萬平方米。車站採用曲面屋頂,抬梁式懸挑屋簷等結構手法體現北京古都風貌,以簡約有力的曲線與A型支撐結構展示最新的建築技術,凸顯古都古韻、新貌新顏,在表達對百年京張鐵路致敬之際,借2022北京冬季奧運會展現中國高鐵發展建設新成果。
高科技施工機器人作業
清河站,作為京張高鐵第一大站,採用智能安全帽、無人機航拍、塔吊防碰撞、機器人放線、深基坑自動化實施監測技術、二維碼24小時監控等一批智能化技術,打造智慧工地、綠色工地。
施工現場通過藉助BIM(即建築信息化模型)及信息化技術,實現了機電、各專業設計、現場布置管理等方面5大類49個模塊智能信息化技術應用。
開工以來,工地注重綠化硬化,確保黃土不露天;實時監測PM2.5數值,並與自動噴淋和除塵霧炮聯動,對施工揚塵進行封閉管理;對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存放,避免造成水和空氣汙染;夜間10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還對部分道路區域進行封閉,禁止鳴笛,防止給周邊居民帶來噪聲汙染;夜間施工,加裝定向燈罩、焊機遮光板,減少光源外洩,減少對居民區燈光汙染等。通過各種貼心的細節,克服了工地地處鬧市區,施工場地狹小,周邊環境複雜等困難。
京張高鐵各站風採
清河站:「海納百川」。車站採用曲面屋頂,抬梁式懸挑屋簷等結構手法體現北京古都風貌。
昌平站:古韻雄關 盛世太平。車站設計緊扣「古韻、雄關」,外形立面輔以磚牆表皮,展現「古韻」;建築以現代手法演繹傳統屋頂和柱子,突出「雄關」。整個車站形體與漢字 「平」字相吻合。
八達嶺長城站:神龍見首。站房設計追求融入自然、隱於山間。站房主體和功能儘量布置於地下,呈「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勢。車站依山而建,將地面部分分解為三個體塊,宛如長城垛口。
東花園北站:京張新產業、花園創新城。站房整體設計延展、舒適。線條運用簡潔明快。站房前的花型柱廊表達了「花園新城」東花園鎮的含苞待放之勢。
懷來站:葡萄美酒夜光杯。車站主立面為韻律十足的曲線柱廊,內部牆體與屋頂的木色透過柱廊曲線反射出柔和的光暈,似杯中美酒般醉人。
下花園北站:雞鳴曉月、古驛風馳。車站以宣府八景之一「雞鳴曉月」和古道驛馬飛馳為設計靈感。外觀如彎月,又以現代風車葉片為造型,巧妙運用利用地勢扭轉角度,將室內景觀視線旋轉45度,面向南側雞鳴山。
宣化北站:古城新宣。屋頂採用中國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的廡殿形式,不加重疊,宏觀構架提取宣化古城牆的城樓、城臺、城牆三大元素。
張家口南站:雪國境門。車站將「大境門」的拱門與自然地貌的弧形元素加以抽象,同時融入百年京張「人」字形鐵路形象,造型意象豐富並具有動感,寓意在即將到來的冬奧會迎接世界八方來賓。
崇禮鐵路太子城站:山水相連、冰雪小鎮。太子城站作為崇禮鐵路的終到站,冬奧賽區的迎賓門,站前即為太子城國際冰雪小鎮。站房設計以山水相連、相約冬奧、冰雪小鎮、激情冰雪為理念。車站背山面水,外形以優美的自然山形「曲線」為元素,同時車站以白為主色調,對應2022冬奧會激情冰雪的主題。
作者:金可 李溢春 王衝 韓方超
監製: 方芳
編輯: 張小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流程編輯:RB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