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漲價潮比往年來得更兇猛一些,被供需關係強勢綁定的飛天茅臺一如既往一騎絕塵,飛天茅臺批價直奔2900元/瓶;瀘州老窖則以一年內三次提價的操作成功上榜漲價排頭兵。名優酒領跑之下,後排玩家絡繹不絕,掀起了這場波濤洶湧的漲價潮。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蓬丹對酒訊表示,2020年對於中國的白酒行業來說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一季度屬於平板期,二季度屬於產業調整,三季度屬於復甦期,四季度屬於衝刺。
但衝刺速度下,卻不是每一家酒企都能有漲而不亂的底氣。價格倒掛、加劇庫存等問題讓中下遊酒企的價格搶位戰異常激烈。
高端白酒領跑漲價潮
進入下半年以來,白酒不斷激起「漲」聲。數據顯示,白酒批發價已經連漲4個月。其中,7月,白酒批發價格指數上漲4.99%,名酒則漲6.01%。
白酒漲價,自然離不開風向標飛天茅臺。酒訊走訪市場了解到,2020年飛天茅臺原箱價格已經漲至近2900元,相較於8月初的2600元出頭已經漲了200多元。
同樣在這場漲價潮中領跑的還有五糧液。酒訊了解到,五糧液第八代普五在4月的批發價為890元/瓶,到了6月底漲至920元/瓶,而現在,已經有部分市場上探到了970元/瓶。離千元批價還差臨門一腳。
眼看中秋、國慶假日即將來臨,白酒大廠們自然不會錯過這輪意料之中的漲價潮。酒訊梳理了解到,8月底至9月初,包括瀘州老窖以及洋河等酒企均通過不同的手段對市場價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
具體來看,五糧液在9月3日發布了《關於39度五糧液價格執行要求的通知》,該通知透露出,自9月3日起,39度五糧液終端供貨價不得低於659元/瓶,團購成交價不得低於719元/瓶。
瀘州老窖則高調宣布,自2020年9月10日起,52度國窖1573經典裝結算價上調40元/瓶,38度國窖1573經典裝結算價上調30元/瓶。在此之前,該公司分別於1月10日、8月24日對國窖1573系列產品進行過多次提價。
洋河則對夢之藍M3價格進行了調整,通知顯示,該款產品供價提升20元/瓶,終端建議成交價分別不低於420元/瓶(低度)、500元/瓶(高度)。這是時隔兩年以後,洋河夢之藍M3再次提價。
除此之外,山西汾酒、西鳳酒、酒鬼酒、郎酒、劍南春、水井坊等酒企也都紛紛對旗下產品進行了上調。而越是臨近雙節,漲價潮的洪流就越發洶湧。
半年報早已釋放信號
從酒企自身的立場來看,這波漲價潮也是必然要跟上的。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白酒行業的營收和歸屬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3%、8.1%,疫情之下仍然保持著穩健增長。
但具體來看,並不是所有酒企都賺到了錢。酒訊梳理了解到,19家上市白酒企業中只有5家營收增長,這之中又以茅臺和五糧液的漲勢最為驚人,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有研報數據表示,上半年營收增長的僅高端酒企,增速為10.3%,三四線酒企、次高端酒企、區域龍頭酒企營收同比變化分別為-1.4%、-5.4%、-14.7%。淨利潤方面,高端酒企和次高端酒企分別實現了14.5%、9.9%的增幅,而區域龍頭和三四線酒企則分別出現了-9.8%、-23.0%的下跌。
可以看到,半年報實際上已經釋放出了酒企進一步高端化的信號,而高端化必然繞不開漲價這道門檻。不過,儘管都是提價,各家酒企的心理活動各有不同。
以茅臺為例,其價格上漲分兩個維度,一個是飛天茅臺市價的飛升,主要是因為渠道端貨源緊張以及經銷商主動壓貨所致;而茅臺系列酒,尤其是系列醬酒漲價,則得益於醬酒熱的催化以及飛天茅臺缺貨間接導致下遊產品成為替代消費產品。
除了茅臺因供需關系所導致的市價自動上漲,五糧液漲價的目的則是通過直接提價或升級實現產品價格體系的再梳理;瀘州老窖作為調價最為頻繁的名優酒,在頻繁控貨挺價的一系列措施之後正在縮小與五糧液價格差距;洋河則是在提振M3渠道利潤的同時也在為M3+打通流通渠道。
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告訴酒訊,這次漲價是在疫情影響下的一個特殊環境中,疫情導致社會庫存量較大,下半年大促銷帶來價格波動,知名的大酒企通過漲價來藉機打造自己「一杯難求」的品牌形象,利用貴而難求的戰略來標榜自己的品牌口碑。名酒企通過漲價不斷拉高品牌形象,同時也在不斷擠壓區域酒企的生存空間,不斷的拓展自己的市場佔有率與受眾群體,打造自己的品牌。
有酒企率先撲街
相比於名優酒企的通過提價而打響的守位戰,中下遊酒企提價則更側重於結構性調價進行價格帶的搶位戰,且更為艱難。
以水井坊為例子,該公司在9月2日下發通知,擬對42度臻釀八號、38度臻釀八號進行了每瓶20元價格上調。酒訊從水井坊天貓旗艦店了解到,38度臻釀八號目前的售價為單瓶459元,相比於公司的建議零售價458元/瓶,且由於參與天貓官方活動,該產品的價格進一步跌至319元/瓶。
朱蓬丹對酒訊表示,結構性的調價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但不是所有的白酒企業都具備漲價的能力。漲價分為兩類,一個是主動式漲價: 比如在茅臺價格飛升後騰出一些空間,讓其他酒企有了漲價的餘地;二是被動式漲價:純粹是為了壓貨而漲價,這一現象在名優酒企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60%-70%的酒企都有過壓貨漲價的市場行為。
在朱丹蓬看來,水井坊將產品建議零售價上調,對於企業實際經營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提價行為看起來似乎可以增加利潤,但企業給經銷商的出貨價並未改變。水井坊這次漲價只是給經銷商信心,以增強互動黏性,為下一步壓貨做準備。從本質上看,水井坊的企業庫存、經銷商庫存、分銷商庫存和終端庫存均偏高,在這種情況下,僅靠提價增加『紙面』利潤沒有意義。
蔡學飛對酒訊表示,在疫情影響下,白酒市場第一季度基本上沒有動銷,第二、第三季度庫存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整個下半年競爭壁壘會和社會庫存量會很大,渠道的降價促銷意願非常強烈,疊加名酒本來就具有品牌勢能和渠道勢能,一旦在下半年加大出貨量,對非名酒一定是呈碾壓式的擠壓,名酒企業與小酒企的競爭會因為漲價而愈演愈烈,一些不知名的小酒企甚至會淘汰出局。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轉載說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改編,否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