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我們平時常見的生鮮食材中,最為便宜的一種,而且營養價值頗高,富含優質蛋白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有雞蛋,而且家家戶戶每天都會吃雞蛋。平時我們吃雞蛋的最常做法,一是水煮整雞蛋,二是蒸雞蛋羹,還有一種就是雞蛋湯了。沒錯,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煮蛋花湯。
煮蛋花湯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很多人都雞蛋湯煮出來,雞蛋液都不開花,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跳過了重要的一步,難怪雞蛋下鍋以後都不「開花」。
煮蛋花湯時,很多人跳過這一步,難怪雞蛋下鍋不「開花」
到底是哪一步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食材明細:雞蛋,紫菜,香蔥,蝦皮,食鹽
做法與步驟:
1、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打雞蛋。正確的打蛋方法是: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少量食鹽,再倒入適量的溫開水,一個雞蛋配上一勺溫開水是最佳比例,攪拌均勻後備用
2、將幹紫菜撕成小片,香蔥切末,蝦皮放入小碗中裝入適量清水浸泡
3、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燒開,放入蝦皮和紫菜攪拌均勻,然後轉小火,直到水面不再沸騰冒泡後,手拿盛有雞蛋的碗,在鍋的上方一邊轉圈,邊倒入雞蛋液,用勺慢慢的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的食鹽調味,撒上蔥花即可關火出鍋
這樣做出來的蛋花湯,雞蛋液一邊倒入,就能一邊看到雞蛋「開花」,不僅好看入味,而且雞蛋湯喝起來非常的鮮嫩可口,一點都不膩。為什麼你煮蛋花湯時,雞蛋下鍋不開花?原因就是因為第一步打雞蛋就弄錯了。很多人打雞蛋都是直接將雞蛋打入碗中,攪拌均勻,最多加上一點食鹽調味。
那樣煮出來的蛋花湯,雞蛋下鍋後當然不會「開花」,因為蛋液本身太過粘稠,下鍋後仍然粘連在一起,所以很難開出雞蛋花。但加入適量的溫開水打散後的雞蛋液,質地變得更加的蓬鬆,因此在做蛋花湯時,蓬鬆的蛋液下鍋後,基本上能做到遇水就「開花」,而且更容易入味,煮出來味道更鮮嫩可口。
煮蛋花湯時,很多人跳過這一步,難怪雞蛋下鍋不「開花」。你們記住了嗎?以上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記得點讚關注和分享哦,謝謝支持。
(本文由美食百科小學堂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