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或隱藏「超級科學」!伏羲就是創始人,說迷信的人被打臉!

2020-12-18 紅衣記史官

《易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可追溯至傳說中的伏羲時期,傳說聖人伏羲氏仰觀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過觀察鳥獸身上的花紋,在河圖,洛書的啟示下,畫出了八卦圖,成為《易經》的核心內容。

《易經》的名頭特別多,被譽為:「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群經之首,生命寶藏」。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於它的了解還是不夠深,因為往往會有很多人覺得學習「易經」,就是學算卦,就是迷信。

被國人質疑是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易經八卦,卻被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級科學」,而且還用事實說話,證明了自己觀點,說迷信的人被打臉了。

這個事實有2點,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

第一個就是二進位

很多人在用電腦的時候都知道,計算機所用的是二進位語言。而二進位的創始人德國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茨,就是藉助易經八卦獲得了啟發,後來進一步研發出了二進位,才有了現在被廣泛應用於到電腦和超級計算機的二進位算法。

第二個就是波粒二象性

學物理的都知道,波粒二象性是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玻爾發現的,而他也是藉助易經太極圖發現了波粒二象性原理這一原理。

仔細對比這兩個理論,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們和易經的相似之處,所以才說,易經中隱藏了「超級科學」!而創造了八卦圖的伏羲就是創始人。那些說易經是迷信的人,真的是被打臉了。

30年前,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臨終前,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學家,寫出了《中國哲學史》的馮友蘭先生。

我們讀了《易經》再學其它經典可以一通百通,因為萬變不離其宗。

《易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無所不包的最終原理來統攝萬物。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蘊含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我經常聽到周圍看易經的朋友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易經》來看。一本僅需要5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中國著名院士臨死前留下一句話!
    說起《易經》時,你們可以想到什麼?許多人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封建迷信,算命或佔卜,亦或是難以理解的"天書"。一些科學家甚至批評《易經》,稱《易經》影響了我國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種影響是現代科學未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誤為是「迷信」產物,或被證實為超科學
    談起八字算命學術大伙兒都會覺得是在封建迷信,因此連帶著《易經》大伙兒也覺得是一本封建迷信之作。事實上這可冤枉了這一本古老智慧之書。易經歷經數千年,其包含的科學知識,社會知識,歷史人文,哲學思維,都十分厚重!
  • 易經是「迷信」為什麼傳承5000年,經久不衰?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說中國的奇書,有一本上古時期的《易經》很多人都說這本書是迷信,那個時候沒有先進的科學手段,只能憑藉著幾個卦象來預測未知。在1990年,清華教授,中國的哲學開拓者馮友蘭老先生在北京醫院奄奄一息的時候,身邊學生問他還有沒有什麼需要留下的?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這套體系直到今天都披著神秘的外衣,有人說它是沒有根據的迷信,也有人說這是最超前的科學;只是我們的文明發展,還沒有達到完全理解的程度。這套體系究竟是什麼?為何我們遠古時期的先祖可以領悟我們至今還無法企及的尖端科學呢?這套終極哲學理論體系來自於一本古籍叫做《易經》。
  • 《易經》到底是偽科學還是超科學?為什麼至今還有人爭論不休?
    提起周易,恐怕很多人難以將它和科學聯繫起來,甚至覺得這些宣揚八卦的理論簡直就是偽科學。當西方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開展,而中國仿佛把眼睛蒙住,沒有現代科學的萌芽產生,這和我們幾千年來的小農經濟下,人們思想觀念的束縛有關。周易還曾幾次被批為中國文化造假的源頭。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現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 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 《易經》被納入國家公考,證明並非封建迷信,而是傳統文化!
    我們民族從古至今有很多神秘的古籍,這些書內容深奧玄妙,很多人都認為那是糊弄人的封建迷信,比如《易經》。但是現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已經出現了關於《易經》的考題了,證明這並非封建迷信,而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提起《易經》,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算命、風水等內容,其實這跟《易經》沒有什麼關係,《易經》是一本「人類行為指南」。為什麼把《易經》形容成「人類行為指南」?因為《易經》是一本「答案之書」。
  • 張海濤:數字易經是讓更多人輕鬆解讀易經的「人的說明書」
    也基源於此,從《易經》中簡化而來的「數字易經」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誤解,今天我們請到了數字易經的傳承人,臺灣數字易經創始人張耀宗大師大弟子張海濤先生,來為我們解讀究竟什麼是數字易經? 筆者:張老師,數字易經與我們傳統的《易經》有什麼關係?
  • 《易經》的精髓是什麼?它隱藏在周文王的家訓中,核心是一個字
    到了商末,據司馬遷《史記》所記"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後,他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至此,《易經》才真正系統化。
  • 楊振寧談易經,周易藏了多少秘密?被質疑6500年,終被證實超科學
    提起《易經》,想必國人一定不陌生,這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前,雖然《易經》流傳至今,但是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批判和詆毀。有的人甚至認為《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的產物,已經無法再服務於當今社會。所以《易經》已經被質疑了6500多年,這部著作和它的作者伏羲都一直沉默以對。
  • 易經告訴你怎麼積攢福氣:與人交談時,切記少說自己這「3件事」
    《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迷信八卦的書,被痛批是「迷信的源頭」。但是經過仔細研讀,我們會發現:《易經》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自古以來,很多學者都非常關注《易經》,但凡是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親自註解《易經》。
  • 伏羲用太極八卦圖洩露三大「天機」,學《易經》不可不知!
    人們常說「天機不可洩露」,真正的意思是「天機不可明說」,要靠悟性高的人自己去領悟。古往今來,再沒有比伏羲的太極八卦圖更神秘的圖形了,在這幅看似簡單的圖形裡,至少洩露了三大「天機」,對易經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了解下:   一、陰陽   太極八卦圖是模擬天地運動的模型,而陰陽正是天地運動最基本的規律,這一中國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是伏羲的首創。
  • 歷經七千年的「無字天書」《易經》,隱藏了哪三個宇宙密碼?
    上古時代的便是伏羲,他「一畫開天」創建出了先天八卦;中古時代是周文王和周公旦,他倆依據伏羲八卦,在八卦的基礎性上發明出了六十四個卦象;下古階段便是孔子,孔子為它撰寫了一整套完善的解說詞範文,就稱之為《十翼》,又叫《易傳》。所以說,《周易》並不哪一個人哪一個階段的佳作,而是中華文化古聖先賢集體性的智慧結晶。那麼伏羲又是怎麼「一畫開天」發現宇宙的秘密的呢?主要通過三個途徑。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如今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裡面的學問那就多了,總體可以概括為象、數、理、佔四門學科。而現在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佔卜上,想通過其中的學問來預測未來、預測吉兇,因此對易經充滿了興趣。易經陰陽學說博大精深,外國人認為是迷信也就算了,國人可不能這樣認為1.《易經》64卦與人類息息相關,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
  • 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連山》的出現,讓以前「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作迷信,現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的百經之首,(《歸藏》在1993年考古中被發現),具備十分關鍵的歷史意義。它將帶給我們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據專家:內容真是太高明!
  • 俗話說「人老兩年坎」,《易經》說這兩個年齡邁過去就是福氣
    俗話說「人老兩年坎」,《易經》給出這兩個年齡段要注意,邁過去就是福氣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自己能長壽,古代帝王更是追求長生不老,到處派人尋找靈丹妙藥,這是中國人思想中最樸素的生命觀,但人有生就有死,要是都長生不老,那地球就人滿為患了。
  • 易經被質疑迷信6500年?南懷瑾大師告誡我們,千萬別晚上讀易經
    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周易》,其實不然。《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但也有人認為《周易》只是一本佔卜之書,是迷信不科學的。真的是這樣嗎?南懷瑾先生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不是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闢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
  • 《易經》是天書,「易」就是鳥,源於東夷部落鳥圖騰崇拜!
    鳥人,是山東地區的一種對人歧視或調侃的說法,原本卻是東夷部落打招呼的用語,類似「你是哪裡人?」 01 鳥人的由來與伏羲創作八卦有關 傳說太昊伏羲氏管理天下時,還沒有法度,於是就創作發明了《易經》八卦用來治理天下,在八卦的創作過程中,曾受「鳥獸」的啟發。
  • 《易經》中隱藏財運亨通的3條吉兆,參透1條,更容易大富大貴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為過。縱觀古今,打發在逆境中找到正確方向,做出正確決策,扭轉局面的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馬雲多次公開推薦《易經》,感嘆自己的成功「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是「萬經之首」,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普通人來說就是一本涵養福報的典籍,它是我們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 從華夏文明的起源,談《易經》中的智慧,揭秘《易經》的佔卜預測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它關係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軍事謀略、事物變化、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係、醫學養生、信息預測、文學藝術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體、傳密碼、泡理論、耗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正因為如此,一般人提起《易經》,就以為是「無字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