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格火鍋底原來是相通的,設計目的是這樣,可能我們都理解錯了
火鍋的發明是偉大的,據說三國時期魏文帝最愛吃火鍋,用青銅鼎當鍋底,這就是火鍋的前身。到了北宋,火鍋已經名揚天下,不僅民間酒樓到處可見,火鍋還成了宮廷菜。慈禧太后尤其愛吃火鍋,還發明了菊花鍋底的火鍋。火鍋傳揚至今,早已被國人發揚光大。
重慶火鍋名揚天下,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而重慶九宮格火鍋被奉為正統,實在是太講究。九宮格火鍋分九格,中心格,十字格,四角格,那這九格到底該怎麼用?有什麼奧秘嗎?可能我們都理解錯了。
不少人以為九格是分九個辣度,其實不然,真正吃九宮格火鍋的時候才發現,九宮格的鍋底原來是相通的,也就是說,整個火鍋的辣度是相同的,那九宮格的設計目的是什麼?其實目的有3,看你猜對了沒。
一、為了分開煮食材,以達到最佳口感
上面說了九宮格火鍋分中心格,十字格,四角格,這些格子溫度不同,用途也不同。
中心格溫度最高,可以把食材快速的燙熟,適合煮肥牛、毛肚、腰片等易熟食材。
十字格溫度中等,適合煮需要入味的食材,比如魚丸、肉丸、蝦滑、麵筋等食材。
四角格溫度最低,適合煮慢慢煨熟的食材,比如腦花、魷魚、鴨血、肥腸等食材。
所以吃九宮格火鍋可不是隨便吃的,涮食物還有這些講究呢。
二、為何方便人們共享
其實吃火鍋本身就是一件熱鬧的事情,九宮格火鍋並非為一個人設計,而是為多人設計的,甚至是陌生人,也可以共用一個九宮格火鍋,這幾格煮你的食物,這幾格是我的食物,大家各吃各的,互不影響,這也是九宮格火鍋的設計初衷,可以共享鍋底。
三、為了方便找到食材
我們吃鴛鴦鍋火鍋,吃到最後往往有許多食材莫名其妙就找不到了,九宮格火鍋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每個格子都有特定的食材,可以輕鬆找到想吃的食物,而且每個格子都很小,用勺子撈起來就能找到煮熟的食物,省了滿鍋找食物的麻煩,這個設計也合情合理。
九宮格火鍋底原來是相通的,設計目的是這樣,可能我們都理解錯了。所以說其實九宮格火鍋底真的是相通的,設計目的就是上面介紹的三種,這才是九宮格設計的初衷,大家都猜對了嗎?你們是怎麼理解九宮格火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