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安慶市民指出,在剛剛改造完畢的安慶市人民路步行街上,路牌的英文翻譯出現中英文混雜、用詞不準確、語法混亂等現象,甚至有些毫無邏輯的「神翻譯」。不少市民覺得,這種翻譯不但影響外國人的理解,更是影響了城市形象。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英文路名,老外看不懂
在安慶市人流量較大的人民路步行街,發現步行街兩側有不少指示路牌,標明了步行街兩側的歷史文化古蹟,包括吳越廣場、勸業場、世太史第、譙樓、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等景點,所有的中文下都注了英文翻譯。
記者發現有一些完全看不懂的「中式英文」在裡面「濫竽充數」,比如「譙樓」被翻譯成了「After we」,「世太史第」被翻譯成了「Who seeks」。
「人民路標牌上有一些翻譯完全看不懂,不知道在說什麼。」來自美國的交換生Jack說,自己在去市裡的時候想看路牌去景點,完全不知道景點在哪。
安慶標誌性建築振風塔被翻譯成了「The pagoda」,市民王小姐稱,「這種翻譯只見『塔』不見『振風』,會讓人覺得振風塔和其它塔沒有什麼區別,無法體現它的特色。」
園林局:版本不同,將會更改
公共場所的英文標牌是為了更好地向外國人展示城市形象,但是這些「蹩腳」英文標牌恰恰起了反作用,那這些「神翻譯」又是出自誰手呢?安慶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慶市類似人民路步行街、菱湖、蓮湖公園的英文標牌設計都有請相關權威專家參與設計、翻譯,但是可能一個英文翻譯有不同版本,對於很多帶有地方特色的景點翻譯出問題,可能是當時專家起了分歧,最後無法下定論所致。
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從安慶市人民路綜合改造指揮部了解到,人民路的英文標示牌是由深圳某設計公司設計的,得到相關部門審核後,由施工單位進行安裝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他們已經收到市民的建議,他們將會對標牌中錯誤的地方進行更改。
專家:不能按中文語言習慣翻譯
英文路牌作為對外展示的窗口,更要注重細節,那究竟該如何正確的翻譯呢?安慶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兼大外部主任郝塗根告訴記者,路牌的翻譯需要符合西方人的文化習慣,「英文標牌是要給外國人看的,要讓外國人看懂,就要符合他們的文化心理、語言思維,不能按照中文的語言習慣進行翻譯。」
郝院長說,規範的英文路牌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翻譯不好往往會讓外國人不知所云,對城市形象產生負面影響。(江淮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