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日本用來決戰的飛機,機翼摺疊不是為了上航母,竟是為了藏...

2020-12-15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德國和日本有著緊密的軍事技術往來,這一點在航空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在二戰後期,日本海軍通過仿製德國me163戰鬥機,製造了本國的「秋水」火箭動力截擊機。當時在獲取me163戰鬥機資料時,日軍還得到了me262戰鬥機的情報,德國也轉讓了me262戰鬥機的全部設計圖紙,包括配套的Jumo004噴氣發動機和BMW003A噴氣發動機。文章後面小編會有針對me262的幾個謠言進行闢謠!

但是運送這些資料和樣機的潛艇(日本海軍I26潛艇)在返回日本途中,於臺灣附近海域被美軍擊沉,絕大部分材料沉入海底。但是此前已經有一位日本海軍軍官在該潛艇停靠新加坡時將部分資料乘飛機帶回了日本,然而這部分資料只有me262的幾張照片和BMW003A發動機的照片,在1944年9月,日本海軍決定用少的可憐的me262飛機資料來研製me262。

日本版me262的代號為「橘花」,但是因為到了二戰後期,所以日本本國用來製造戰鬥機的貴金屬變得越來越稀缺,航空製造人才也很少,所以這就決定了「橘花」戰鬥機是完完全全閹割版的me262,如整體機身變小了,發動機功率和me262相比直接折半(me262的Jumo004推力是800千克,而「橘花」的NE20發動機只有不到500千克的推力)。日本海軍對「橘花」的要求大致為兩點,第一就是製造工藝簡單,非熟練技工可以完成組裝作業。第二是機翼必須可以摺疊,目的是可以隱藏在本土的山洞中躲避美軍的空襲!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版me262的發動機是仿自此前提到的BMW003A,而不是德國me262原版的Jumo004發動機,並且發動機只能用最普通的鋼材來加工。除此之外,為了降低飛機的貴金屬用量,日本人用猛剛和鍍錫鋼板來製造機身。在這裡有人會有疑問了,用普通鋼材製造的發動機可以用?在高速旋轉之下發動機葉片不會破裂嗎?其實日本人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採用了加厚葉片的方法!這樣做其實也大大拖延了整個「橘花」的研製進度。這些方面都體現出二戰後期日本國內資源的極度缺乏和不甘落後的軍國主義野心!(下圖為日本零式戰鬥機)

為了趕進度,日本版me262一些重要零部件直接借用了零式戰鬥機,如零式戰鬥機的主起落架。

1944年9月開工,在1945年5月,「橘花」的第一架原型機就已經製造完成!但是因為美國對日本本土的持續轟炸,「橘花」的試飛工作可以說一拖再拖,直到7月末,試飛工作才正式開始,而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只有半個月左右!「橘花」的第一次試飛工作是成功的,然而第二次試飛時卻出現了事故!在這裡小編要澄清第一個謠言:「橘花」進行了兩次試飛。

事實情況是,「橘花」真正意義上只進行了一次試飛,所謂的第二次試飛其實連起飛都沒成功,原因不是「橘花」自身的問題,而是裝在機腹下的助飛火箭安裝角度出錯。第二次試飛的飛機還是「橘花」的一號機,機身嚴重受損,無法繼續執行後續的試飛任務。

第二個謠言:「橘花」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承擔和「櫻花」特攻機一樣的自殺任務。

事實情況是,日本海軍的目的是希望日版me262依靠高空高速性能來突破美軍的防空網,然後用下滑轟炸或跳彈轟炸將重型炸彈投到美軍航母上,最為保守的用途是本土決戰。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將「橘花」看作自殺飛機的說法,原因可能是日本後期將自殺式武器放在製造的優先選項,日本海軍希望獲得足夠的開發資源和資金的考慮!

其實在研發「橘花」的同時,日本陸軍也要求開發一款基於「橘花」的戰鬥轟炸機,這款飛機被命名為「火龍」,不同於日本海軍,陸軍對它的要求可謂寬鬆,時間也給的款寬裕,要求第一架原型機在1945年12月製造完畢即可!但他們沒有等到那一天日本就投降了。所以說,雖然「橘花」飛機研製成功,但它們卻沒有一次上戰場的機會!

小編認為,若是當時運輸me262的潛艇順利到達日本本土,日本也沒有足夠的實力開發出完全比肩德國me262的飛機。原因是資源和人才的極度匱乏!這個資源包括製造飛機的貴金屬,還有石油和航空燃料。在戰爭後期因為純正的航空燃油缺乏,日本只能開始用松樹樹根來提煉航空燃油。

相關焦點

  • 摺疊翅膀是個技術活——二戰美國航空母艦多裝飛機的秘訣
    模型作品,摺疊翅膀後的TBD,注意編號表示為VT-8中隊第14號機 一般來說,為了節約航母空間而增加可摺疊機翼的設計,毫無疑問增加了機翼的複雜度,破壞了整體結構強度,所以早期只在大型艦載機上使用。
  • 中船重工居然也造飛機:機翼可以摺疊 很有可能要上航母
    但實際上,正如"魔鬼藏在細節中"所說的那樣,HK-5000G並不是一款簡單的,重複耗費科研資源的噴氣式查打一體無人機,只要稍稍注意HK-5000G在邀請函中摺疊機翼的狀態,我們就不難分析出一個結:和現有其他國產,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查打一體無人機不太一樣,HK-5000G從一開始就設計為在艦船甲板上使用,比方說航母甲板,或是"小平頂"。
  • 二戰史上的航母著名戰役,第四個是歷史最大航母決戰!
    二戰史上的航母著名戰役,第四個是歷史最大航母決戰!圖為珊瑚海海戰中的航母。此次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美日航空母艦編隊在珊瑚海進行的海戰,也是海戰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的較量。
  • 能屈能伸——細數那些奇葩的艦載機摺疊方式
    最早的艦載機還是雙翼機,因此如果要摺疊,由於在雙翼之間,眾多撐杆張線構成的「盒形結構」,也就只能向後了!於是,在二戰前期的航母上,經常就能看到蒼蠅一樣的飛機……這裡面最出名的,自然是在「奇襲塔蘭託」和「圍殲俾斯麥」中大出風頭的英國「劍魚」式魚雷機了!
  • 航空百問:艦載機為什麼要摺疊機翼?
    航空百問:艦載機為什麼要摺疊機翼?說到艦載戰鬥機最有特點的結構,那就是可以摺疊的機翼了。航母上密集擺放的艦載戰鬥機,總是讓人印象深刻,它們舒展機翼的動作,讓人不禁想起電影裡的變形金剛。
  • 用潛艇來發射艦載機,日本「伊-400」型潛水航母在二戰時就實現了
    人們對航母的認識,就是航行在水面上的可以移動的飛機場。這個理解重點說明航母有兩大特點,一是水面移動平臺,二是有艦載機。這對航母的總結很到位。但你知道嗎?還有一種特殊的航母,它不是在水面上航行,而是潛伏在水下,利用自身攜帶的艦載機來遂行作戰。
  • 一戰時期造航母,從戰列艦上起飛飛機,二戰前英國航母的探索之路
    二戰時期主要使用航母作戰的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和日本,其中航母數量從多到少排序也是如此。三個重視航母的國家,在二戰前爆發前都準備了一些航母,準備在戰時用於戰爭。而在這其中,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卻經常被廣大軍迷所忽略。本文就來講一講英國有關航母進行的嘗試,以及在二戰前英國所擁有的航母數量。
  • 二戰美軍建的應急航母:成為海上決戰輕騎兵
    【話說軍世】在二戰結束時,美軍總計擁有約150艘航空母艦,不論是現在還是當時,這都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其實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開始時,美軍航母還沒達到10艘,太平洋上的主力航母也不如日本海軍多,最緊張時太平洋上僅剩企業號一艘在堅持,不過最終美國利用工業優勢完全逆轉困局,其實有一型航母堪稱「應急航母」,不過,並不是護航航母。
  • 055到二戰能與多少日本飛機抗衡?看彈藥情況,直接端日本航母
    ,能與多少架日本飛機抗衡呢?這一點要視艦上各類武器彈藥的情況,甚至可以推算出日本航母的位置,直接將其斷掉。 假設的情況是055驅逐艦穿越到了二戰的太平洋戰場,被日本飛機識別為敵軍,並對進行攻擊,那麼穿越到二戰的055能夠與多少架日本飛機抗衡呢?這一點完全可以讓所有飛機有來無回。
  • 日本二戰時期的航母為啥數量這麼多?難道航母都是白菜價?
    航母的造價不同和現代戰爭相比,現代航母的由於在技術上和二戰時期的航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所以在造價上,會差距非常大,比如涉及到航空電子系統,航母整體結構,艦載戰鬥機等等,都要比二戰時期的航母成本高昂。而二戰時期的航母大多數都室螺旋槳飛機,飛機重量較輕,起降要求不高,而且在技術和結構上要求較低,甚至很多航母都是大型遊輪或者商船進行改造的,在上面鋪設甲板就成了簡易航母了,所以在成本上,二戰時期的航母會低很多,這樣就足以支撐日本建造很多艘。
  • 二戰時期唯一的「潛水航母」艦載機,日軍晴嵐水上攻擊機
    「潛水航母」在二戰中期的太平洋海域表現比較活躍,並成功對紐西蘭以及澳大利亞的幾個城市進行了空中偵察,軍方對此十分滿意,決心繼續加大在潛艇及其所屬載機方面的投入,著名的「晴嵐」攻擊機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下誕生的。
  • 剖析二戰日本海軍超級航母信濃號
    造艘7萬噸的巨型航母,帶著47架飛機,這是為了玩勺子去嗎?當時美軍主力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滿載排水量也就3萬多噸,載機數是91—100架。不說戰爭後期美軍一個特混編隊都是好幾艘航母,就是單挑這也打不過啊。這個排水量和戰鬥力完全不成比例嘛,何以至此呢?下面咱們就簡單分析一下。
  • 日軍二戰造潛水航母,隱蔽突襲美國本土,載3架戰機塗星條旗
    昨夜剛下了一場大雨,空氣中因為含有較多水汽,形成了霧靄,從地面並不能清楚的看到那架水上飛機。不過,飛機機身上有清晰可辨的日之丸。這架飛機在森林上空投下燃燒彈後就飛離了現場。燃炸彈引發了火災,但由於空氣溼度大,且被森林管理人員及時發現,火勢沒有擴散並很快被撲滅。 這架飛機是日本海軍潛艇伊-25號的艦載機——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由藤田信雄兵曹長操縱。
  • 二戰太平洋戰場,美國組建航母,日本為什麼卻把賭注下在戰列艦?
    稍微讀過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二戰著名的太平洋戰爭,兩大主角分別是美國和日本。在開打之前,日本花大價錢建造了一艘戰艦,叫做「大和號」。這艘戰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排水量達到7萬噸,比現在一般航空母艦還要多;船的裝甲也有41釐米,可以抵禦當時大多數的炮彈和魚雷攻擊,被冠以「不沉的大和號」。
  • 二戰日本水下航母浮出水面投降,美士兵表示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潛艇
    今天老白和大家分享這一款二戰時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核動力潛艇建成前最大的潛艇-伊400級潛艇。從沒有真正顯身手的伊400伊400級潛艇可以說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軍武器了,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大和級戰列艦。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二部分:海軍艦載戰鬥機
    英國海航在戰前得不到重視,二戰前中期都是靠一些二流多用途飛機兼顧防空,戰後初期借著戰爭期間的慣性也曾經推出一些新型艦載機,但隨著航母艦隊規模不斷縮小,艦載機的發展勢頭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來。好在還有海鷂這種特立獨行的機型,又在馬島戰爭中打出名聲,才算給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英國海軍留下些許顏面。
  • 二戰海軍最佳應急品,獨立級航母臨危受命,一群小身板挑起大梁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中有這麼一級航母,它的噸位僅僅比護航航母大一點,但是卻真正發揮出艦隊航母的威力,並且在美國海軍最艱難的時刻送來希望,這就是獨立級航空母艦。和那些用商船改造過來的護航航母不同,獨立級是用克利夫蘭級的艦體改的,所以在防護上面要比護航航母更好,畢竟一開始就作為戰鬥艦艇。而且巡洋艦修長的身材以及原有的動力系統讓獨立級的最高航速達到了31.6節,這是那些「肥胖」的護航航母20節左右的航速難以媲美的。不過用巡洋艦的艦艇改也並不是沒有問題,那些寬體的護航航母雖然航速慢,但是其在航行時擁有更高的穩定性,有利於飛機起降。
  • 太平洋戰場的航母殺手:SBD俯衝轟炸機 《決戰中途島》中最靚的仔
    太平洋戰場的航母殺手:SBD俯衝轟炸機 《決戰中途島》中最靚的仔 這篇文章也可以作為電影《決戰中途島》中最靚的仔——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小貼士。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是盟軍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它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帝國主義對太平洋的侵略,並使他們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裡處於守勢。
  • 二戰最好看的航母,直接擊沉德國最強軍艦,不是美國製造
    其實,當年最早研究航母的國家並不是美國,而是英國和日本。雖然美國的飛行員尤金伊利是最早駕駛飛機從軍艦上起飛的人,但是美國並沒有深入研究。一戰爆發前,各國都喜歡用這種水上飛機進行偵察。不過,水上飛機裝載、運輸都很麻煩,稍有不慎就會進水。
  • 二戰後期,日本為了領土擴張,日本的女人都瘋狂到了什麼程度?
    日本為了擴張國土,不惜發動侵華戰爭。在二戰後期,日軍逐漸變為弱勢,當時日本國民為了能使戰爭進行下去,在日本國內窮兵黷武、瘋狂至極。為了這場戰爭,日本人早已忘卻他們長久以來堅持的傳統,如此瘋狂的戰備運動,實在令人咂舌。當時日本國內的情況是怎樣的呢?不妨一同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