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說:「所有人都認為我是倖存者,但事實上,我不是倖存者,倖存者是我的弟弟,淹死的是我。」諸葛亮和《三國演義》中的漢獻帝,表面上看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一位幽居深宮,一位躬耕南陽山野;一位當過皇帝,一位被曹操軟禁,一位跟隨劉備。
但是事實上,它們可能是同一個人。諸葛亮與漢獻帝是在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去世,都是公元181年出生,公元234年去世。又有諸葛亮一身布衣,劉備三兄弟憑什麼沐浴更衣前去,又是三顧?諸葛亮那邊,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甚至連門童也顯得高人一等,缺乏禮貌。
假如是去漢獻帝那裡拜訪,劉備兄弟是臣子,見到皇帝自然要恭敬,遵守禮數。而且茅廬童子是天子近侍,代行天子之位,自然有著傲氣,更要先折煞臣子之氣。
也有很多類似的疑問,比如諸葛亮明明是平民,為什麼敢稱自己為臥龍?明明是鄉下的村夫,為什麼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還拿出一本《隆中對》?重要的是,在劉備死後,為什麼要對諸葛亮說:「汝可代之」?
假如諸葛亮是漢獻帝的話,這一切就變得合情合理了。漢獻帝是帝王,自然能稱龍;漢獻帝是聰明睿智,加上身為天子,坐天下,觀英雄成敗,自然對天下形勢有很深的研究;漢獻帝是漢室之主,天下本來就是他的,劉備自然可以說「汝可為我取」。甚至後來諸葛亮北伐的許多奇聞,都可以用他作為漢獻帝的身份來說明。例如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那是因為司馬懿見過真正的漢獻帝;而王司徒被諸葛亮懟下馬,那是因為見過舊主,羞愧難當。對王朗來說,這根本不是舌戰,是大漢天子在三軍前對自己的訓斥
當然,最令他懷疑的是,漢獻帝怎麼會變成諸葛亮呢?對於這個問題,實際上也可以找到一個更符合邏輯的解釋,那就是詔書事件。建安五年,車騎將軍軍董承接了漢獻帝的密令;聯合劉備等人,暗殺曹操,解救漢獻帝。此密令是漢獻帝用血寫成,並縫在衣帶上,秘密送往董承,故稱為衣帶詔。
而且,無論是正史還是小說中,關於衣帶詔的結局都是失敗的。董承等人被誅殺,劉備逃走了。但是如果漢獻帝是諸葛亮,那就說明最初的衣帶詔事件實際上是成功的。儘管董承等人身體已死,但他們的血並未白流,漢獻帝成功逃脫。它還解釋了馬超為什麼當初徵張魯時三言兩語就勸降到劉備那裡。
因馬超之父馬騰,也是最初的衣帶詔事件參與者之一。換句話說,馬超是站在漢獻帝這一邊的,當他得知諸葛亮是自己的父親拼死保護漢獻帝時,自然會選擇歸順。
於是,衣帶詔事件的最後結果,就是漢獻帝逃出了許昌。自然,曹操也不會說漢獻帝已經逃走,於是他就假作漢獻帝,繼續挾天子令諸侯。曹操顯然對自己的這次危機公關比較滿意,所以他後來誇耀說,如果沒有他,這天下不知道會冒出多少帝王和諸侯。
讓天下沒有孤家寡人,不知幾個人為帝,幾個人為王。又是因為曹操弄了個假漢獻帝出來,使出逃的漢獻帝不敢輕易暴露身份。歸根結底,他勢單力薄,身邊更無人可信賴。若此時跳出來,且不說別人信不信他,還會被各路諸侯當作吉祥物,再一次爭搶,到時候又成了傀儡。即使有人願意接受他,也會因假扮漢獻帝,作威作福,被人討伐。
因此,在擁有絕對自保的力量之前,漢獻帝選擇隱藏自己的身份,靜觀其變。積聚力量,等待時機,也就是「臥龍」之意。那漢獻帝為什麼要到荊州來當諸葛亮呢?在當時天下諸侯中,荊州的劉表是唯一有力量幫助漢獻帝的人,也是唯一值得他信任的人。歸根結底,劉表是劉姓宗室,同時又坐擁荊襄九郡。於是,在劉表的安排下,漢獻帝劉協成為南陽的諸葛亮。
之後劉表死後,荊州大亂,漢獻帝失去了靠山,更失去了復興漢室的資本,此時他只能指望劉備,於是便有了後盾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表面上是為劉備出謀劃策,實際上是為劉備出謀劃策。因此我們看到,劉備集團中,一般都是劉備帶兵出徵,諸葛亮坐鎮中軍,畢竟有天子在位。
本來就是這樣正常的發展下去,劉備匡扶漢室的時候,也就是諸葛亮復位,登基的那一天。但誰也想不到,曹操死後,接班人曹丕直接把漢獻帝讓位,自己也稱帝。諸葛亮的這種境遇讓他很尷尬,他為之奮鬥一生的漢朝也因此被滅了。要想復興漢室,必須建立一個新的漢朝王朝,作為正統王朝繼續與曹魏作戰。
不過,此時諸葛亮還是不方便透露身份,畢竟他說自己是漢獻帝,不但不會相信,而且會影響到劉備集團的團結。說到底,大多數人把他當諸葛亮,而不是漢獻帝。因此我們看到,劉備稱帝前,先讓部下集體勸進,但劉備並未答應,畢竟要有漢獻帝在那,他還沒有表態,不敢僭越。而且,等諸葛亮說完這番話,劉備馬上就答應登基。
26年來,群臣勸先主稱帝,先主未許,亮說…先主於是即帝位。
最後,為了顧全大局,劉備稱帝了,延續了漢朝的統治,而漢獻帝卻一直做著諸葛亮。它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諸葛亮駕崩後一直堅持北伐的原因,畢竟那是祖宗的根基,必須光復。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懿可能在其中起到了隱秘的作用。由於司馬懿的叔父是水鏡,司馬徽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應該知道諸葛亮的真實身份。因此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對司馬懿的種种放水,目的都是為了將司馬懿推到高位,最後以求內應外合,覆滅曹魏。
此後,司馬懿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推翻了曹魏。只是遺憾的是,七星燈滅了,油盡了,諸葛亮也沒能等到那時。諸葛亮死後,假扮漢獻帝的人自然也沒有什麼價值,於是就被曹家人除掉了。與此同時,因為諸葛亮的死,司馬懿沒有了一個忠臣,所以這世界上便有了一個司馬家。
當然,這僅僅是《三國演義》的一個腦洞而已。諸葛亮和漢獻帝是同一個人,在歷史上還是不太可能。所謂的「腦洞」裡的那些巧合疑點,其實都不能作為絕對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