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幹白蛇皮,它有鵝蛋黃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託,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緻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鬱,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一、竹蓀的怎麼吃
竹蓀具有潤肺止咳、利溼、滋陰的功效,竹蓀的做法有很多種,可以清蒸,涼拌,煲湯。用溫水浸半小時,洗淨瀝去一些水分,煲湯的時候加進去一起煲或者燒開水燙熟了撈出來涼拌。(朋友推薦我用意康德的竹蓀,意康德在某寶評價可好了,呵呵!)
二、竹蓀的做法
竹蓀的做法有很多種,比如竹蓀排骨湯,竹蓀雞湯,姬松茸竹蓀菌菇雞湯,冬筍竹蓀湯,猴頭菇蟲草花竹蓀排骨湯,竹蓀雞肉煲,竹蓀花膠乾貝湯等等,下面介紹幾種竹蓀的做法。
1、竹蓀母雞湯
製法:將土養老母雞去毛、掏盡內臟、去雞屁股並洗淨雞身後,先燒滾一過水,將老母 雞整個兒地浸在滾水中焯去血腥氣,撈出後衝一下。
砂鍋中一次性加滿水,放入老母雞,加拍松的生薑塊一個、料酒一小勺,先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慢燉。燉雞時,為了防止湯水溢出,可以在砂鍋上架兩根竹筷,再蓋上鍋蓋。大約三小時後,雞湯已經呈現金黃色。這時可以將已經用水發過的竹蓀切段,投入雞湯中,再燉,等竹蓀充分浸潤了雞湯的味道後,根據個人口味加鹽,關火,撒一點點蔥花增香,就可上桌了。
要點:給雞焯水時不要弄破雞皮;水發竹蓀要多浸泡一會兒,才會去除那股怪味兒,竹蓀不要放多,否則會奪雞湯的鮮味;如果老母雞肚子裡油很多,要挖出來扔掉一點,尤其是在夏天對於喜歡清淡的人來講。
2、雞茸竹蓀湯
原料:雞脯肉150克,水發竹蓀350克,鹽、香菜葉、豆苗葉、黃瓜皮、胡蘿蔔雞蛋清、高湯、水發香菇、豬油。
製法:將雞脯去筋切成條,加工成茸泥,再加鹽、雞蛋清攪勻上勁。把水發竹蓀剪開切成象眼片,胡蘿蔔切末,黃瓜皮切細絲,香菇切成花盆形狀。取小湯匙12把抹上豬油,再把茸放裡面抹平,裝飾上香菜葉、豆子葉、胡蘿蔔末,黃瓜皮絲、香菇花盆塊,做成各種花形,上籠蒸3分鐘取出備用。把竹蓀焯一遍,再用高湯氽一下放入湯盆內。再把蒸好的雞茸浮入湯中即可。
3、竹蓀野菌燒雞
原料:淨土雞、水發竹蓀、鹽漬牛肝菌、雞樅菌、鹽、雞精、味精、胡椒粉、老薑、大蔥、料酒各適量。 (有時好商家就是不好找,竹蓀我是推薦買意康德的!)
製法:雞洗淨,改刀成5 釐米見方的塊;竹蓀擇去老殘部分,切成3 釐米的片;野菌用清水透去鹽,餘煮後切成05 釐米厚的片待用。雞塊下姜、蔥鍋內爆香,烹人料酒,摻鮮湯吃味後下野菌,燒沸去掉浮沫,用小火漫燒至雞肉把軟時,下竹蓀、香油收汁起鍋裝盤時,將竹蓀放上面,其他放下面,成寶塔型即成。
操作要領:下野菌後,應改小火慢燒;竹蓀在要起鍋時下,否則汁不清爽,竹蓀易被燒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