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溫度升高,海灘混亂威脅著歐洲

2021-01-10 荷風FengMedia

(CNN)隨著夏季的臨近,歐洲的氣溫開始升高,歐洲的市民在封鎖禁令的限制下,宅家數月後,正期待著下一個假期。

就在上周,歐盟宣布了一項計劃,「為人們提供獲得一些非常需要的休息、放鬆和新鮮空氣的機會」,其中包括開放內部邊界,恢復鐵路、公路、空中和海上連接、重振酒店業等以促進旅遊業。

但是當局已經在努力應付大量遊客和當地人都熱衷於去的地方,這就是夏季最令人垂涎的地點之一:海灘。

周三,就在法國放鬆封鎖禁令開放數百個海灘的幾天之後,法國布列塔尼西北部的莫爾比昂省因「不可接受的行為」和未能遵守社會疏離措施而關閉了五個海灘。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人們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海邊享受海灘。巴塞隆納政府允許人們每周三在海邊散步,這是自新冠病毒封鎖以來首次開放海灘。

與此同時,在荷蘭,由於未來幾天可能天氣良好,荷蘭政府預計一些措施可能會被違反,因此荷蘭沿海省份Zeeland當局於周三暫時關閉了通往該城鎮的公路,並持續到6月1日。

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政府官員警告人們在訪問海灘時,一定要遵守時間表。在英國,在周一公共假期到來之前,海濱城鎮和城市議會已經發出希望民眾遠離擁擠人群的呼籲。

相關內容 | 在新冠後重新開放——一些國家的做法

夏天——但伴隨著更多規則

旅行專家-Tony Johnston告訴CNN,隨著夏季的臨近,人們註定都要去自己國家或更遠地區的海灘等美麗景點遊玩。

他說:隨著假期開始,當局需要制定明確的戰略,以應對大量遊客湧入和人滿為患的情況。

阿斯隆理工學院旅遊休閒部門的負責人約翰斯頓說:「無論是在本周末,還是在7月中旬出現,都肯定會出現—不可避免地會在整個大陸的某個時候出現好天氣,這個問題將會出現。」

他說,相對於對旅遊業實行徹底的禁令,最理想的是當局鼓勵大家在海灘上的良好行為,並指出,封鎖只會將「問題推到其他地方。」

一些國家的地方當局已經開始制定有關如何重新開放繁忙海灘的指南。

在採取歐洲最嚴厲的封鎖措施之一後,西班牙旅遊部長雷耶斯·馬羅託(Reyes Maroto)告訴當地報紙《 El Pais》,該國正在「為泳客定義不同的場景」。

2020年5月20日:西班牙警察讓在政府允許時間內在巴塞隆納海灘進行日光浴的人離開海灘。

「在國際旅遊開放時,我們必須保證來西班牙的人是安全的人,」 Maroto最近告訴當地報紙El Pais。

他說:「關於您將如何享受我們的海灘,我們正在定義不同的方案。」

位於西班牙瓦倫西亞以北的地中海小鎮卡內特登貝倫格的官員將只允許其當地海灘上每天有5,000名日光浴者,大約是平日人數的一半。

在加利西亞的桑亨霍(Sanxenxo),海灘上將定期提供清潔機,並將對公共浴室和淋浴區進行定期消毒。

到目前為止,法國一些地區的當地政府,例如法國新阿基坦地區的蘭德斯(Landes),都致力於開放海灘,但僅用於「動態的個人體育活動」。

約翰斯頓告訴CNN,在如此眾多的地區(尤其是在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和希臘),由於經濟上對旅遊業的依賴,官員們應該熱衷於鼓勵安全的旅遊業,並應該制定政策來促進公共場所(如浴室和餐廳)的良好衛生。

他說:「在旅遊業中,我們有大約3.3億人。要滿足遊客的需求和欲望,以及旅遊業對整個Covid的經濟影響,這將是一個挑戰。」

相關內容|您可能在這個夏天需要預定海灘

行為改變

隨著天氣轉暖,專家們還擔心遵守社會疏離準則可能已經開始下滑。在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中,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到30%的30歲以下的受訪者「完全」遵守了鎖定規則。

UCL健康心理學教授Susan Michie告訴CNN,來自世界各地長期隔離情況的證據表明,依從性不足通常是由於無聊,沮喪和焦慮所致。

「如果考慮到它的心理,權衡著呆在室內與外出的利弊。反對出外和與朋友見面的論點是,病毒仍在流行,而且這種病毒很容易傳播。」 她說。

她補充說,天氣越好,想出去的人就越多。

她繼續補充說:「但是,正如提到過的,病毒傳播絕大多數發生在室內,而不是室外。所以實際上在室外相對安全---如果人們在室內聚在一起,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她說,為了使人們遵守社交距離,還需要引起公眾對Covid-19的高度關注,以及對當局的信任。

她說,「在這個夏天,人們要確切的知道何事、何時、何地可以允許做,以及應該怎麼做,政府應該傳遞這樣一種清晰的,準確的並且高度一致的信息。」

第二波病毒的風險

在歐洲許多國家,病毒死亡人數每天都在減少,但是專家警告說,如果不謹慎行事,歐洲大陸可能會面臨第二波病毒捲土重來的風險。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健康保護教授保羅·亨特(Paul Hunter)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病毒在戶外傳播的風險很低,但要鼓勵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和衛生,例如定期洗手。

他說,這種病毒的傳播風險取決於有多少人參觀熱門旅遊景點,以及他們到達那裡後如何行動。

他用英國舉例說,最近幾天,官方記錄的死亡人數有所下降,他說:「在過去的三,四個星期裡,我們已經看到了新增病例的急劇下降,那麼,也許實際上在個人層面上不會有那麼大的風險。

同時,他警告說:「但是,如果我們看到病例再次增加,人們正像沙丁魚一樣,置身於海灘或周圍酒吧裡,那麼餐館或是酒吧之類的地方,風險就會非常高」。

他還補充說:「危險的是,當我們開放時,實際上我們可能就開始進入第二波病毒了。」

荷風傳媒

往期專題文章

【老田說新聞】

荷蘭疫情時間線(一)|荷蘭疫情時間線(二)

荷蘭疫情時間線(三)|荷蘭疫情時間線(四)

荷蘭疫情時間線(五)|荷蘭疫情時間線(六)

荷蘭疫情時間線(七)|

【KK Talk】

新冠對經濟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將會影響近千家荷蘭企業|新冠疫情恐致全球經濟衰退|荷蘭如大規模爆發疫情,經濟會向何處去?|疫情危機對房地產市場意味著什麼?|荷蘭哪個區域的經濟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社交距離1.5米「新常態」,會給荷蘭社會及經濟帶來哪些方面的改變?

【一周荷事】

2020年第18周|2020年第17周|2020年第9周|2020年第6周

【我說抗疫】

第1期:達達媽媽的抗疫措施小貼士|第2期:英國如何推算出群體免疫的感染率?|第3期:在家抗「疫」必備物品小貼士|第4期:為什麼新冠狀病毒比非典病毒傳染力強|第5期:特殊時期,我所經歷的荷蘭醫院就診|第6期:如何檢測新冠病毒|第7期:新冠病毒的清除與防禦

【荷風戰役日記】

初衷和第一批口罩|群的建立和新的問題|疫情之鏡和大哥的倉庫

荷風傳媒、荷蘭物資籌集群援助湖北戰疫募捐

VV姐「監製」

小叔叔Mr.Q「主編」

小姐姐Xin、KK 「編輯」

老田 「審稿」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暖除了溫度升高外 還有七宗「最」
    第1頁:全球氣候變暖除了溫度升高外 還有七宗「最」第2頁:全球氣候變暖除了溫度升高外 還有七宗「最」第3頁:全球氣候變暖除了溫度升高外 還有七宗「最」     11月6日,為期12天的2006年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在肯亞召開,與會代表就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討論
  • 全球氣候變暖七宗"最" 不僅僅是溫度升高
    本文將從多角度歷數全球變暖帶來的各類影響,比如文化遺蹟遭破壞、冬季運動項目走向衰亡、太平洋島國面臨滅頂之災……通過以下列數的七宗「最」改變人們普遍的觀點――即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高的溫度。在他的報告中,他陳述了氣候變暖對遺址、海岸地區以及其他世界遺產的威脅。在東南亞,由於氣候變暖引起的洪災嚴重破壞了擁有600年歷史的泰國古王朝遺址「素可泰」;在中美,位於大西洋―加勒比海海岸線上、長達200千米的貝里斯生物礁正在經受著日益上升的海水的「鞭笞」;在歐洲,高鹽度的海水正在侵蝕西班牙都娜娜國家公園的溼地;在非洲,肯亞唯一的文化遺產、建立於12世紀的拉姆古城可能被海水吞沒。
  • 隨著地球溫度逐年升高,東北會不會越來越適合人類居住?
    氣候變暖,也就是說全球各地的溫度都在增加,那麼原本炎熱的赤道地區將會更加炎熱,而寒冷的東北地區就變得暖和起來,這是否意味著隨著溫度的變化,東北會變得越來越宜居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什麼是氣候變暖。
  • 全球變暖降低海水鹽度 波羅的海生物面臨威脅
    今天在歐洲海域發現的一些生物物種最初是從太平洋來的。「如果北極繼續消融,使更多的生物物種能夠通過這裡,那麼我們就可能看到北大西洋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雷德博士說,「對漁業的潛在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競爭將會加劇。舉例來說,太平洋中大約有6種不同的鮭魚,但是在大西洋只有一種。目前大西洋中的鮭魚儲備情況不容樂觀,因此任何有可能使這種情況繼續惡化的事件和做法將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 全球溫度不斷升高,科學家預測,未來有超過70度的可能!
    全球溫度不斷升高,科學家預測,未來有超過70度的可能!溫度有持續升高的可能性在今年夏天到來之後,一次又一次的熱浪開始侵襲我們,今年的夏天才剛剛開始而已,在未來的1~2個月內,可能還會有更變態的高溫天氣出現。
  • 50萬貝殼死在紐西蘭海灘,專家:全球變暖將其「煮熟」!
    據外媒報導稱,近日紐西蘭附近海域又出現了怪異的情況,成千上萬的貽貝在海灘死亡。紐西蘭居民布蘭登·弗格森(Brandon Ferguson)在該國北島的芒格努伊布拉夫海灘(Maunganui Bluff Beach)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顯示成千上萬的死亡貽貝在海灘上被衝走。弗格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是該地區的本地人,會在海岸邊為家人收集食物。
  • 氣候威脅出現了,500萬貽貝被海水煮熟,科學家擔心事情來了
    的確,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地球氣候明顯變得更加極端了,冬季寒冷期變得更短,而夏季高溫變得更加難以耐受,颱風變得更瘋狂了,野火變得更無情了,洪災比以前增多了,氣候極端化的幕後推手就是全球變暖,而全球海洋溫度也在隨之升高而升高。
  • 海平面上升過程中,哪種海灘可以「倖存」?
    英國德文郡斯拉普頓沙灘 今年3月,歐洲科學家在《自然 氣候變化》雜誌中提出:世界上近半數的海灘會在21世紀消失。 新研究的主要論點是:隨著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後退,只要還有可移動空間,海灘將保持總體形態不變,向更靠近陸地的位置移動。相關成果同樣發布於《自然 氣候變化》雜誌中。 研究人員將海灘分為兩類——一類是與低洼沿岸平地、鹽鹼地或是淺瀉湖相接的海灘,另一類是倚靠堅硬的海岸懸崖或工程結構(如海堤)的海灘。
  • 旅遊熱讓東南亞海灘變"汙水坑":這些海灘或暫關
    資料圖:2017年3月10日,泰國碧武裡府七巖海灘的鯨造型的大型風箏(圖源:新華社)泰媒稱,白色沙灘上擠滿了拿著自拍杆的遊客,而公園的管理員則在安靜的水域中跋涉,引導船隻開進懸崖環繞的峽谷。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4月下令從4月26日起長灘島的海灘度假村將對遊客關閉6個月,他將這個旅遊地形容為被直接排入大海的汙水所汙染的「汙水坑」。與此同時,印尼官員宣布2017年的「垃圾緊急」活動席捲了峇里島6公裡的海岸。
  • 氣候變化正加速歐洲高山植物滅絕
    (來源:格蘭納達大學)中國園林網5月22日消息:隨著氣候變暖,喜冷的高山植物種群正逐漸從歐洲南部山脈中消失。據歐洲研究人員最新的研究發現,由於許多高山植物的分布區域較小,它們正瀕臨滅絕。「這些物種已經在向高海拔遷移,但是很快就將到達山脈頂部。」
  • 北極圈溫度高達38攝氏度,溫度升高後,會帶來三個嚴重的後果
    隨著夏季來臨,氣溫開始不斷升高,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將近40攝氏度的高溫,人們在室外轉一圈就能熱得滿身大汗,令人直呼受不了。其實嚴格說來,現在還不算是夏天最高溫的時候,畢竟三伏天都還未到來。其實對於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們來說,對於夏天的高溫也都已經習慣了,也並不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 夏天就是要感受大海的溫度~盤點歐洲值得一去的海灘
    今年,我參考了很多點評網站,列舉出了歐洲五個值得一去的、各有特色的海灘和大家分享。尖角海灘,顧名思義,海灘是往海裡延伸出的一個角。這個舉世無雙的海灘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季節和海潮的變化而改變形狀。扎金索斯島有國際機場,在歐洲有很多城市都可以通過飛機到達該島。國內沒有直達扎金索斯島的航班,可以先飛往希臘的首都雅典,再轉飛紮島,也可選擇在雅典汽車總站(KIFISOU)乘坐大巴到扎金索斯。  如果有時間,登高去沉船灣的觀景臺看一次落日,那美麗的顏色會深深印在你的夢裡。莎拉基尼可海灘位於米洛斯島的東北方。
  • 盤點歐洲及地中海沿岸最適合復活節遊玩的海灘
    原標題:盤點歐洲及地中海沿岸最適合復活節遊玩的海灘 突尼西亞傑爾巴島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3月22日報導,歐洲及地中海沿岸有眾多適合出遊的海邊景點。根據氣象條件,我們來盤點一下最適合在復活節期間遊玩的海灘吧!
  • 溫度為什麼可以無限升高,卻有零下273.15度的極限?看完漲見識了
    Hello大家好,今天我們科普的問題是:溫度為什麼可以無限不斷升高,而低溫卻有零下273.15度的極限?地球似乎有著幾千年甚至上億年的歷史了,但自宇宙大爆炸之後,無數恆星誕生,這些誕生的恆星內部時刻發生著核聚變,因而產生了光和熱,因此我們的世界裡出現了一個新的詞語,叫做溫度。
  • 為什麼溫度可以無限升高,而最低卻只有零下273.15度?
    說起溫度我們再熟悉不過了,這是我們在生活中時刻要接觸的,人類以水是否結冰作為零界點,但是也許你並不知道,溫度其實是沒有上限的,尤其是在宇宙之中,恆星的溫度動不動就幾千萬度,甚至達到幾億度,可以說溫度只有更高沒有最高!既然溫度沒有上限,那麼溫度是否存在有下限呢?
  • 漏氣致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溫度升高
    據新華社電 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俄羅斯航天員伊萬·華格納向俄羅斯航天局控制中心專家報告,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溫度因漏氣緩慢升高。控制中心一名專家說,艙內溫度預期12日恢復正常。 國際空間站去年9月發現輕微漏氣。至今年8月,洩漏率比先前增加了5倍。
  • 三文魚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替新冠「背鍋」,而是全球氣候變暖
    02氣候變暖為何威脅三文魚產量和品質?還記得上文提到的兩個關鍵詞嗎?冷水、洄遊!冷水性魚類生存的溫度範圍為0~20℃,最適溫度為12~18℃,所能適應溫度的上限是22℃,極個別的種類可以極短時間的適應24℃的水溫。
  • 日本衝繩珊瑚礁因海水溫度升高大規模白化
    這是因為連日來的強烈日曬使海水溫度升高,導致棲息在珊瑚中為其提供營養的蟲黃藻消失。雖然珊瑚白化後依舊存活,但若放任不管就會徹底死亡。專家擔心地表示:「(珊瑚)徹底死亡將導致生態系統失衡。」   據環境省石垣自然保護官事務所介紹,7月下旬起對石西礁湖的11個地點進行調查發現,珊瑚有1成已經徹底白化,有8成出現部分白化現象。白化是因石灰質的珊瑚骨骼透明化,外觀呈現白色的現象。
  • ...百萬美國人計劃周末出遊,歐洲人也迫不及待湧向海灘 專家發出警告
    據海外網,全美數百萬民眾準備在周末外出,引發公衛專家擔憂,大型群聚恐導致疫情回升;昆尼皮亞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近期一份民調顯示,多數民眾支持延緩重啟經濟,並認為若迅速重啟將加速新冠狀病毒擴散;歡慶解封的民眾與擔心病毒捲土重來的民眾,對立情勢卻持續升高。
  • 地球暖化:2100年巴西聖保羅氣溫或升高10攝氏度
    2015年巴西氣溫較19世紀高出攝氏1度,2016年則高出1.2度,加強專家對2100年氣溫預測的可能性,同時威脅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各國締結的巴黎協議。巴西氣象學專家海龍(Iago Hairon)指出,如果各國不履行巴黎協議,那麼2100年地球平均氣溫將升高6度,聖保羅則因熱島效應的緣故,平均氣溫將升高10度。